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7 18 19 (20) 21 22 23 ... 205 »
文章
  1. 陆高峰:“洋绿坝”是怎样炼成的
    科技 2009/08/19 | 阅读: 1472
    在美国,关于互联网的管与放的矛盾冲突也是几经反复,作为互联网主管部门联邦通讯委员会也时常在多方力量的博弈中举棋不定,相关治理法律法规几经兴废,其“绿坝”诞生的命运甚至比国内还要艰辛。
  2. 黄轶男:从南奥冲突看西方媒体发动的舆论战争(兼南战大事记)
    政治 2008/08/19 | 阅读: 2495
    西方各大媒体,包括报纸和电视,是怎样表现8月8日至12日的南奥塞梯战争的?萨卡什维利又是怎样利用西方民主话语来自辨?
  3. 左大培:请吉林省有关当局讲清楚
    政治 2009/08/03 | 阅读: 1748
    以私有为目的的国企改革引发了很多激烈讨论,如“郎顾之争”等等。本站曾于2006年刊发汪晖文章《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该文详细分析了江苏通裕集团公司改制中出现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问题。2009年7月通钢集团事件的爆发,继续说明在国企改制、国退民进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偶发的。本站特此编写国企改制专题,供进一步阅读讨论。--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
  4. 瞿宛文:台湾经济奇迹的中国背景──超克分断体制经济史的盲点
    经济 2009/09/01 | 阅读: 4208
    對於如何解釋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優異成績,臺灣內部仍是眾說紛紜,且甚至成為藍綠派別性對立的一部份。
  5. 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政治 2008/08/26 | 阅读: 12744
    “专制中国”仍是西方惯用的一个词,这个概念究竟是描述还是偏见?它的历史根源又是什么?
  6. 孙江:语言学转变之后的中国新史学
    历史 2009/09/07 | 阅读: 1182
    这种关注文本的语言和由此构成的概念史研究方法是否可以运用于关于中国近代历史问题的讨论上呢?
  7. 中组部党建所:国外主要政党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政治 2009/09/08 | 阅读: 2540
    深入研究一些外国政党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不同类型国家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规律,总结其有益经验和深刻启示,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8. 吴铭:社会保护运动与平等政治的前景
    书评 2009/09/08 | 阅读: 1902
    汪晖的《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这本文集的一个中心问题和核心线索即是社会保护运动,虽然其中并没有文章专论社会保护运动。
  9. 昝涛:土耳其与“东突”的“不解之缘”
    政治 2009/09/07 | 阅读: 3220
    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土耳其这个国家与“东突”到底有何瓜葛,它自身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土耳其如何看待中国。
  10. 宫秀川:自民党为何下台
    政治 2009/09/01 | 阅读: 2158
    自民党1955年建党,曾成功领导日本实现了战后复兴并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除1993年到1994年下野10个月外,自民党54年来基本掌控着政权。这次众议院选举前夕,各类民调数据都显示自民党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民主党。为什么?
  11. 张英进:改编和翻译中的双重转向与跨学科实践:从莎士比亚戏剧到早期中国电影
    戏剧 2009/09/10 | 阅读: 2202
    翻译是一种文化改编,而改编本身也是一种翻译。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早就质疑了权威与作者身份的问题,由这部剧作改编的电影为研究跨语言、跨文化、跨媒体的文本与意识形态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一剪梅》是改编莎剧的早期中国电影。本文对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场景调度和双语字幕的分析,不仅揭示出民族现代性在中国的发明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而且突出了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与改编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所强调的主体位置。在重新思考跨文化的生产和接受中的权威与作者身份问题时,我们应该重视权力关系的“非零合博弈”观点。
  12. 裴宜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否具有活力?
    政治 2009/09/09 | 阅读: 2179
    关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否具有活力,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观点认为它具有很大弹性,是一种高效管理,也有观点认为这只不过是外资支撑下产生的幻觉。这里,我只想强调一点,即中国这个国家的体制远比某些人想象得更具活力。
  13. 朱苏力:这里没有不动产——法律移植问题的理论梳理
    法律 2008/08/30 | 阅读: 1872
    青海西南部的游牧生活特点,挑战了“不动产”这个普世概念。
  14. 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的“一党民主”其实很糟糕
    政治 2009/09/11 | 阅读: 1480
    目睹美国国会就医疗改革、气候和能源问题进行的辩论,我们很难不得出以下结论:比一党专政更糟糕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一党民主。
  15. 伊格尔顿:民族主义--反讽和关怀
    思想 2009/09/16 | 阅读: 1995
    在雷蒙德·威廉斯的小说《第三代》(伦敦,1964年)中,有一个非洲人物这样说:“因此民族主义就像阶级。拥有它,感觉它,是结束它的惟一办法。如果你不要求得到它,或者过早地放弃它,你只能受其他阶级和其他民族的欺负。”
  16. 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
    医卫 2009/09/16 | 阅读: 3648
    1988 年出现了 1949 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高通货膨胀率 , 引起社会上一片恐慌。那时 , 戈尔巴乔夫已在苏联启动了以"公开性"、"多元化"为特征的政治改革 , 成为西方人心目中的"时代英雄"。相形之下 , 不仅没有人谈"中国模式", 人们听到更多的是国内外观察家的预测 : 中国的政治体制即将崩溃。
  17. 苏力:《波斯纳文丛》总译序
    法律 2009/09/11 | 阅读: 1645
    中国法官的状况一直是我的一个关切。中国法官目前就总体而言其知识和专业素质都是很不足的,即使少数有较高学历的法官,但要适应一个现代社会、一个工商社会,也还有很大距离。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期转变,哪怕是对目前开始的统一司法考试我们也不可能指望过高。因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本身就面临着一个急迫的知识转型问题。
  18. 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
    法律 2009/09/09 | 阅读: 1721
    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
  19. 韩东育:“去中心化”的“中心化”
    政治 2009/09/01 | 阅读: 1538
    朱子学东传日本后,先后被卷入“神儒习合”、“神儒分离”和“神道自立”等思想旋涡中。其被利用、被排挤和被摒弃的角色变换轨迹,凸显了江户日本学界的“道统”自立愿望和“去中心化”焦虑。该过程,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规定了近代以来日本学者的朱子学解读。了解这一脉络,对于准确把握朱子学的日本命运,抓取历史表象背后的本质属性,具有特别意义。
  20. 徐庆全:陈寅恪《论〈再生缘〉》出版风波
    书评 2008/09/03 | 阅读: 6861
    1954年,陈寅恪写成《论〈再生缘〉》,油印稿由章士钊带到香港,辗转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一时轰动海外,议论纷纭。
« 1 ... 17 18 19 (20) 21 22 23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