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 205 »
文章
  1. 吴飞:另外一个洛克
    历史 2009/07/20 | 阅读: 1499
    在现代洛克研究的三个主要流派中,有两个的形成都大大依赖于对这些手稿的解读(只有左派的迈克弗森[C. B. Macpherson],似乎没有明显受到这批文稿的影响)。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通过解读其中的《论自然法》,特别是对其中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的仔细推敲,得出结论说,洛克并不像自由主义者们所崇拜的那样高尚(或肤浅),而是骨子里与邪恶的霍布斯一样,只不过以非常含蓄的语言传达了相同的思想而已。剑桥大学的思想史家约翰·童恩(John Dunn)则把他早年文稿中一些矛盾和幼稚的说法归结于青年洛克的思想不成熟。他通过分析对勘洛克前后不同时期的文稿,得出了和施特劳斯完全不同的结论:洛克不仅和霍布斯完全不同,而且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充斥了他的著作的基督教说法。同样一批材料,为什么会导致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呢?
  2. 吴飞:家庭伦理与自由秩序
    社会 2009/07/20 | 阅读: 1557
    家庭中的公正如能实现,它同样将成为社会和国家的公正模式,成为中国法律得以顺畅运作的文化保障。现代中国只有在建立了新的礼制秩序之后,才能够真正保障每个个体的尊严和人格价值,才能够在根本上实现中国式的法制与正义,也才能形成一个成熟的自由中国。
  3. 吴飞:现代文明的一道伤口
    社会 2009/07/20 | 阅读: 1456
    《自杀与美好生活》吴飞著:导言‘现代文明的一道伤口’
  4. 刘溜:“性屈从?──中国女性性现状调查
    社会 2009/07/20 | 阅读: 1527
    女性在性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阴道润滑不足”(3.1%)“性交疼痛”(4.4%),也不是“性生活无快乐”(10.3%)、“性生活无高潮”(11.6%),而是“对性生活不感兴趣”(24%),一直对性生活有兴趣的女性仅仅占到19.1%。
  5. 黄兴涛:国学与现代意识——清末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历史 2009/07/19 | 阅读: 1493
    谈论国学者,首先应该意识到,不仅“国学”是一个现代概念,以“国学”的名义从事教学、科研和文化宣教活动,也是到清末民国时期才有的历史现象。
  6. 黄兴涛:“支那”一词的近代史
    历史 2009/07/19 | 阅读: 1550
    “支那”一词最早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宋时已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脂那、至那、震旦、振旦、真丹等。古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曾以“cina”来指称中国。后来,西方各国流行的对中国的称谓“China”,实由此演化而来。
  7. 梁治平:从“礼治”到“法治”
    法律 2009/07/19 | 阅读: 1546
    根据一般流行的见解,传统的中国社会,从政治学的方面看,是一个“人治”的社会,从社会学的方面看,是一个“礼治”的社会,而无论“人治”还是“礼治”,在今天都不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因为归根到底,它们只是另一种社会、另一个时代的范畴。在讲求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现代社会里面,这些范畴既不具有正当性,也无法成为一种积极的精神资源。
  8. 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
    历史 2009/07/18 | 阅读: 1947
    保罗·克利的《新天使》画的是一个天使看上去正要从他入神地注视地事物旁离去。他凝视着前方,他的嘴微张,他的翅膀展开了。人们就是这样描绘历史天使的。他的脸朝着过去。在我们认为是一连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是一场单一的灾难。这场灾难堆积着尸骸,将它们抛弃在他的面前。天使想停下来唤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补完整。可是从天堂吹来了一阵风暴,它猛烈地吹击着天使的翅膀,以至他再也无法把它们收拢。这风暴无可抗拒地把天使刮向他背对着的未来,而他面前的残垣断壁却越堆越高直逼天际。这场风暴就是我们所称的进步。
  9.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
    思想 2009/07/18 | 阅读: 3181
    艺术以同样的方式设定了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存在,然而艺术作品却从未关注过人对它的回应。从来没有哪一首诗是为它的读者而作的,从来没有哪一幅画是为观赏家而画的,也从没有哪首交响乐是为听众而谱写的。
  10. 赵晓力:假面舞会的终结?(专访)
    科技 2009/07/16 | 阅读: 1949
    赵晓力:虚拟世界这个说法现在好像不流行了。刚接触网络的时候可能什么人都有点眩晕感,上到现在还有吗?技术浪漫主义曾经以为我们能够得到一个与现实世界迥然相异的世界,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那同样是我们切身的现实。关于网络的伦理其实与现实伦理是交错的。
  11.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女性新代词符号的发明、论争与早期流播
    历史 2009/07/16 | 阅读: 2654
    据载,2000年1月,美国方言学会曾举行过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自然"、"OK"、"书"和"她"等,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字(science & she )。最后,"她"竟然以35票对27票战胜了"科学",夺取了桂冠,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
  12. 赵毅衡:英国人如何读书
    人文 2009/07/15 | 阅读: 163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1997版)的统计年鉴,登录的数字是1995年。 此年中国出书十万九百五十一种,而英国却是十万一千七百六十四种 ,稍多于中国。全世界仅此两个国家出书过十万种。
  13. 江晓原:耶稣会士与哥白尼学说在华的传播——西方天文学早期在华传播之再评价
    宗教 2009/07/15 | 阅读: 1324
    本文通过考察有关史料和天文学发展史,对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天文学的历史作用重新进行评价。
  14. 赵汀阳:民主如何正当
    政治 2009/07/15 | 阅读: 2066
    自由是现代政治理所当然的第一步。自由的目的是解放个人,使个人免于政府的强制干涉和迫害,这一成就具体落实为界定个人自由的个人权利。民主则是现代政治得陇望蜀的第二步。
  15. 王晴佳:陈寅恪、傅斯年之关系及其他 ——以台湾中研院所见档案为中心
    历史 2009/07/15 | 阅读: 1385
    本文以台北史语所和近史所所藏“傅斯年档案”和“朱家骅档案”之有关信件为基础,探讨陈寅恪名字的读法和他与老友、史语所上司傅斯年之间的关系。这些信件显示,陈寅恪在国外求学时,一直用标准发音拼写他的名字。另外,他与傅斯年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未期开始,也曾有一度十分紧张。这一紧张关系的造成,与傅斯年的“学霸”作风有关,也与陈寅恪追求学术独立的立场有关。从中,我们亦可看到陈寅恪1949年决定去留大陆的一个因素。
  16. 高行健:创作美学——有限与无限
    戏剧 2009/07/15 | 阅读: 1782
    高行健于2008年5月23日在港中大逸夫书院大讲堂演讲,为"高行健艺术节"揭开序幕。

    [视频] 网址:
    http://tieba.baidu.com/%B8%DF%D0%D0%B ... f630a93c97f189690c22c58e/
  17. 饶宗颐:涓子《琴心》考——由郭店雅琴谈老子门人的琴学
    音乐 2009/07/14 | 阅读: 3095
    湖北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有《老子》及儒家著述写本,引起国际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次举行国际性的讨论会。规模最大的,要算今年(1999年)10月15一18日,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举行的研讨会,笔者有机会出席、接触到一些新发表的论文,复在编钟馆再作一次详细考察。归来之后,因草此文。
  18. Janet Browne: Darwin The Younge Adventurer
    科技 2009/07/14 | 阅读: 1215
    In 2009 two important commemorative events coincide—the bicentennial of Charles Darwin’s birth, coincidentally on the same day as Abraham Lincoln’s, and the sesquicentennial of publication of Darwin’s pioneering work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Universities and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are celebrating Darwin’s achievement throughout the year. Here we take a fresh look at the voyage that turned Darwin into one of science’s greatest thinkers.
  19. Tragic hero: Laurie Taylor interviews Terry Eagleton
    宗教 2009/07/14 | 阅读: 1160
    Eagleton can, of course, fight back against this kind of rebuttal if he can only show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in theology which undermines the arguments against religion made by the new atheists. And this indeed is what he is up to in Reason, Faith and Revolution when he seeks to show, with the use of the theologian Thomas Aquinas, that the God so readily dismissed by Dawkins and Hitchens is not a god that many theologians, or indeed believers, would recognise.
  20. 任继愈: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
    人文 2009/07/13 | 阅读: 2051
    从熊先生和许多良师益友的身上,使我懂得了应当走的路和如何去走。教训深刻,而又使我铭记不忘的,使我首先想到的是熊先生。熊先生这个人,以他的存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哲学的典型。一生坎坷,没有遗产留给儿孙,家庭关系处理得也不尽妥善。几十年来,没有见他穿过一件象样的考究的衣服。伙食注意营养,却不注意滋味,甚至可以说他吃了一辈子没有滋味的饭,人们认为值得留连的生活方式,对熊先生毫不沾边。熊先生博览群书,不讲究版本,手头藏书很少,可以说没有藏书。我认识的学者中,熊先生是唯一没有藏书的学者。别人也许觉得他贫困,他却显得充实而丰足。别人也许认为他不会安排生活,他却过得很幸福、坦然。他也象普通人一样,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过后,却深自谴责,好象雷阵雨过后,蓝天白云分外清新,他胸中不留纤毫芥蒂,真如古人所说的,如光风霁月。他具有只有他才具有的一种人格美。
« 1 ...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