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政治

蔡孟翰:东亚国际秩序中的“日本问题” ——21世纪的中日大战之一

本文原刊台湾《思想》杂志2014年6月号
2014年1月23日,日本总理安倍晋三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与记者会中,把现下的中日关系类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英关系。他称中国每年的国防预算增加一成,是区域内不安定的因素,并呼吁各国支持日本在东亚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秩序。安倍的发言令人侧目,引起议论纷纷。

一、回到1914?

2014年1月23日,日本总理安倍晋三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与记者会中,把现下的中日关系类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英关系。他称中国每年的国防预算增加一成,是区域内不安定的因素,并呼吁各国支持日本在东亚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秩序。安倍的发言令人侧目,引起议论纷纷。

英国《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夫在第一时间即表示,安倍的论说令他忧虑不安;同报的外交事务总评论人吉迪恩·拉赫曼在主持对谈时,询问安倍中日是否可能战争,他察觉安倍并无决心避免冲突。英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商业新闻编辑罗伯特·佩斯顿质问安倍,既已认识到中日冲突的可能性,他是否打算减少冲突?安倍回答:只要中国不放弃军事扩张,那就不可能。佩斯顿说,安倍的答覆给人一种空虚感。

英国《每日邮报》更点出当安倍指责中国国防预算每年增加一成,但日本去年的国防预算增加两成三,而且还完成一艘名为直升机搭载舰,实际上却可以搭载混合型战斗机的航空母舰。

其实,把中日近年来持续升高的紧张关系比喻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始作俑者,就是《金融时报》。该报在这两年的专栏评论中,数次提到2014年东亚与1914年欧洲有多点相似,前述的吉迪恩

拉赫曼、马丁沃夫与飞利浦史蒂文斯皆为文以1914来唤起世人对中日关系的忧患意识。

2014年1月24日《金融时报》的社论更大声疾呼中日必须悬崖勒马,极力避免在东海陷入战争,而且不假颜色批判说:不管安倍用意为何,作为日本总理却不忌讳以1914年欧战前夕的德英比喻2014年的中日,本身就是煽风点火。

按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的事后解释,安倍的本意是说:即使中日贸易往来密切如昔日的德英,但经贸往来并没有阻止德英冲突,故中日间需要更好的沟通。与《金融时报》同属皮尔森集团的《经济学人》即宁可相信这个解释。然而,从当前日本右翼政治的走势来看,这个解释显得相当片面。

欧洲在1914年大战爆发前,几乎无人料及大战即将到来。欧洲各国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交流频繁顺畅,完全不亚于今天的中日,甚至还有过之。1914年的世界经济与今天亦异曲同工,皆为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贸易资金在全球的流动相当自由。在看似一片大好的欧洲,竟然在奥匈帝国储君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与他的夫人1914年6月28日被暗杀后的几个星期,就爆发了全面战争。自此以来,学者便纷纷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因为何?难道只是偶发事件所造成的?还是有更深的原因?谁要为此负责呢?大战尚未结束,英法已认定错在德国,战后并以凡尔赛条约将德国的战争责任条文化,令德国巨额赔偿协约诸国,最后一条赔款直到2010年才付清。

安倍的比喻自然是将日本比为英国,中国比为德国。安倍强调中国每年国防预算的增加是区域不稳定的因素,并表示如果战争发生,中国的损失将远远大于日本。他自信日本可以击败中国,世界各国亦会将中国看成罪魁祸首,让中国吃不着兜着走。他认为日本需要像一战前的英国在欧洲大陆围堵德国,不使亚洲大陆有任何一强出现,以免危及日本地位。事实上,在中国国力崛起后,日本有安倍这样想法的人愈来愈多。2012年安倍上台后的外交安全政策,即是在亚洲寻找围堵中国的盟友,企图形成一股制衡中国的、维持目前势力均衡的力量。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所以,日本积极与菲律宾、越南与印度交流合作,并特别看重军事合作,企图形成让中国腹背受敌的形势。

由此观之,安倍在世界经济论坛提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非单纯表达"经济交往不足以保证和平"而已。《纽约时报》在2014年1月31日题为《联合对抗中国?》的社论中,明确指出安倍系以对抗中国作为外交国防主轴,并严厉批判日本奢想印度加入对抗中国的行列。该社论提醒日本,虽然日本和印度交流顺畅,但印度聪明得很,不会介入中日纠纷,同时警告日本别妄自四处点火。显然,华盛顿并不觉得与中国对抗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但在日本政界,抗衡中国的思路已蔚为主流,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日本右翼的"势力均衡"战略

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之前欧洲的国际政治来判断东亚局势,过去一直是战后日本右派对战前日本所犯的战略错误的一种反省。这个反省有几个方面,其一,日本应该学习英国,谨守海洋国家的立场,不要深入涉足大陆事务。其二,日本要如同当年英国,防止任何大陆国家成为区域霸主。其三,日本要如同英国,与美国保有紧密的同盟关系。其四,则是勿以为经济交流会带来和平,维持势力均衡才是正道。

顺此逻辑,如今随着中国崛起,东亚的势力均衡恐将因此巨变,故日本需要积极振作,对势力均衡体系进行"再构筑"。可以说,今天日本右派以抗衡中国并防止中国成为亚洲霸主作为主轴的战略蓝图,主要即是建立在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势力均衡"概念及其演绎。此与1914年大战前夕欧洲诸国的外交思维,有颇多相似之处。

安倍的外交国防幕僚有两种人。一种是《读卖新闻》型的右派(以下读卖派),另一种是《产经新闻》型的右派(以下产经派),这个分类主要是从两家报社的立场、相关人士的观点以及往来关系而定。比如说,冈崎久彦的观点近似《产经新闻》,也常在《产经新闻》或其集团内的杂志写文章,这样就叫他产经派。这是日本常见到的一种分类。

读卖新闻型的右派,并不主张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如安倍的一个相当反中国的幕僚,负责筹划日本版国家安全会议的宫家邦彦,就质疑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他主张在甲级战犯尚未从靖国神社分祀出来以前,日本总理不宜参拜。读卖派反对总理参拜的理由通常与良心、人道、历史事实、侵略亚洲的战争责任等关系不大;他们主要是认为参拜会妨碍日美关系。但如果安倍要参拜,他们也不会死谏或为此决裂。读卖派绝非鸽派,在万一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与中国硬干一场的决心绝对不小于产经派。

读卖派的代表是前东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日本新泻县国际大学校长北冈伸一。北冈在小泉纯一郎当总理的时代开始走红,2001年进入小泉的"对外关系工作团队",2004年被选为日本的联合国次席代表。在第一次安倍内阁时,他曾负责一个"安全保障法律基础再构筑"的恳谈会,讨论如何让日本自卫队往外走,内容集中在集团自卫权的议论。

日本战后历任内阁对集团自卫权的立场是:有此权利,但不能行使。该恳谈会的目的就是想替集团自卫权的限制解套。这个恳谈会在安倍再次上台后死而复生,名义上的座长柳井俊二是国际海洋法审判庭庭长,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德国汉堡。由柳井当座长是要让这个恳谈会在国际舆论上好看,但北冈才是实际上的主持人。该恳谈会将在2014年4月交出报告,但内容众人皆知,就是集团自卫权开禁。原因很简单,如同自民党前干事长暨前官房长官野中广务所批判的,该会的人选如此偏差,结果可知。

在"安全保障法律基础再构筑"恳谈会之外,安倍总理官邸中另有两个关于外交国防的审议会:一个是"关于安全保障与防卫力"恳谈会,座长就是北冈;另一个则是"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之创设"恳谈会。这三个审议会的成员重叠度很高,其中几位重要的人都身兼两个审议会。安倍日理万机,但几乎从不缺席这三个恳谈会的会议,由此可见他有多重视这些议题。再参看他孜孜不忘的靖国神社参拜,令人油然想起《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古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十足"古典中国"的政治思考。

产经派更接近安倍晋三内心的立场,安倍与这派人士很久以前就有往来交流。这派的代表冈崎久彦,是一位狂热反中的前外务省驻泰国大使。他多年前在泰国时,从未提倡日本与亚洲或东南亚要亲近,他跟与他同辈的很多日本人一样,都是脱亚入欧,骨子里瞧不起亚洲人,结果现在为了反中,天天谈强化与亚细安的关系。冈崎从来没有反省过,如果日本在1980年代经济大好时期,大力推动东亚整合外交,而不是到欧美各地撒钱,今天的东南亚可能早就是一个准日语日圆圈。他在2004年曾与安倍合出一本书,名为《保卫日本的决意》, 说去靖国神社参拜就是保卫日本的决意之一。

当然,洗清战前日本的污名也一直是产经派的悲愿。此派人士总觉得日本受尽委屈,为何其他西洋列强能做的事,日本就不能?西人能在亚洲搞殖民地,为何日本不能?西人能有慰安妇,日本就不能?从NHK新会长籾井胜人在新任记者会上的发言(他说过去各国都有慰安妇,日本不是例外),就清楚显示出,有这样想法的日本人很多,而且愈来愈多。

产经派除了反中,想要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以外,他们对战前的日本有所憧憬,或多或少想要恢复战前日本的体制。他们还想替日本翻案,提出南京大屠杀否定论,以及东京审判是"胜利者的正义"等说词。这是他们与读卖派最大的不同。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这个差异很难说是"道不同",毋宁只是程度有别。更多时候,程度上的差异反映出优先事项与临事态度的不同。产经派比较从原则上立论,比较理想主义,对战前日本比较肯定,虽然支持美日联盟,但其实对美国态度暧昧,意识型态很重。

读卖派从政策上到个人的前途都是现实主义导向,积极主张美日联盟,更是把日本看成西方国家的一员,对战前日本的体制有所保留,在社会议题上并不一定保守。从这角度来说,读卖派与现在《日本经济新闻》的立场也无甚差别,若有的话,大概是《日本经济新闻》在社会议题上更左一点。安倍上台后,国防外交事务由读卖派主导;在教育文化上,特别是文科省的一些审议会,就可以看到不少产经派的人士。

两派虽有差异,但在安倍的外交国防团队里,两派的战略观点可谓相当一致。且不要看冈崎久彦是个产经派,他在剑桥大学圣约翰书院读了几年书,一个十足的英国迷,英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战略就是他的参考样本。跟读卖派一样,冈崎也认为在战略上与美国同一个阵营是上上策。读卖派的代表北冈伸一,则早就主张日本与美国合作共管亚洲。两派的战略思想即是在中国崛起的挑战下,重新调整亚洲的势力均衡体系。

且引北冈的学生,现任"安全保障法律基础再构筑"与"关于安全保障与防卫力"审议会成员,庆应大学法学院教授细谷雄一在《国际秩序:从18世纪欧洲到21世纪亚洲》(中央公论新社,2012,页330-333)里所说,"最重要的是在东亚恢复'均衡的体系',达成此一目的的关键在美国继续介入东亚和美日联盟的强化。比任何其他事更重要的是,日本持有充分的力量"(作者自译与强调)。他又说:"只有恢复均衡的体系,'大国间的协调'或'东亚共同体'才有构筑的可能性"。

当然,他又解释均衡体系的战略并非只是围堵中国,而是要将中国导入一个稳定繁荣的新亚太安全建构。在此,力量指的就是有经济力作为后援的军事力量,以军事力量与军事同盟迫使中国服膺于日本主导、美国撑腰的新亚太安全建构,即孙子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连一向亲日反中的《华尔街日报》在今年2月19日记载与安倍内阁官房参与本田悦朗对谈中所透露出来的忧虑。本田说安倍经济学有军事目的,而且提到神风特攻队为日本付出牺牲做出贡献时,目光含泪。

像这样的战略思考,实际上如何进行呢?先说强化美日联盟。强化美日联盟的手段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也可以公诸于世的,就是集团自卫权的解禁。按照日本现行的宪法解释,日本不能行使集团自卫权;比如说,在公海上,如果有任何攻击美国舰队的行为,日本自卫队无法帮忙美国舰队,只能眼睁睁的呆看。所以,集团自卫权的解禁不但日本右派想要,亦是美国多年来的要求。

况且,有了集团自卫权,日本现在试图要在亚洲建立平衡中国的均势状况,才不会是马英九"东海和平倡议"那样的空包弹。设想,如果中国为了南沙一些岛屿与菲律宾打起来,没有集团自卫权解禁的话,日本根本爱莫能助,只能袖手旁观,那谁又会把日本当一回事呢?当然,目前审议会里关于集团自卫权的讨论,还没有扩及这类情况,仅侷限于特定实例和非常技术性的问题,例如当美国受到攻击时,日本如何在后方支援美国防卫等。如果不是日本,换了其他国家谈这些问题,一点也不会引起侧目。

问题在于,如同民主党前副总理冈田克也在今年2月20日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的质询,如果集团自卫权可以任由一个内阁阁议而改变解释,而无视日本战后历任政府的解释,这才是最大的危险。的确,就算现在集团自卫权的讨论相当限定自制,可集团自卫权一旦以内阁阁议的方式解禁,那以后扩大解释又有何困难?再加上,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在2013年11月6日《日本电视台》的卫星台"深层新闻"里就说漏了嘴(日本的媒体却没报导),他说集团自卫权可使用于维持亚洲的势力平衡,也就是说,当某个国家攻击某个国家,导致亚洲势力均衡的变动,进而影响到日本的安全,日本就可以行使集团自卫权以维护势力均衡。这就说明了,集团自卫权的"魔鬼"不在其细节,而在其不言而喻之处,在其"醉翁之意"。

另外一个手段,就是用钓鱼台(即钓鱼岛,下同)问题绑住美国。自2009年钓鱼台问题再次出现后,日本常要求美国承诺《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钓鱼台海域。美国起初还有点暧昧,但不久即公开说明第五条涵盖钓鱼台。钓鱼台一直是产经派想要炒热的问题,产经派的石原慎太郎对此思量很久,多所计算。

他们对日益接近的日中美中关系十分着急,觉得时间并不在日本这边,故需要搅和破坏日中美中关系,以唤起日本人对中国的危机意识。他们也早就料到在钓鱼台动手脚,很容易引起中国暴跳如雷。多年来,石原慎太郎尝试以各种方式挑起钓鱼台争议,如强行登岛,要求日本政府在钓鱼台建灯塔,呼吁在钓鱼台成立国家公园等等,但日本历任政府都消极应付。后来,石原终于找到一个切入点,即钓鱼台列岛中有三个岛其实是私人拥有,何不买下来呢?于是,石原就公开募款,募到日币十三亿,也与岛的所有权人谈的差不多了,才迫使民主党野田政府先把钓鱼台买下来,免得石原买下后闹出更多令人不敢想象的事情。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正式买下钓鱼台列岛中的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其他如黄尾屿、赤尾屿,至今还是美军指定的打靶练习场所。赤尾屿其实在2012年3月就转为国有地,现在只剩下黄尾屿还是私人拥有。日本政府买下三岛以前,从2002年起就已经租下这三个岛。这就是所谓钓鱼台国有化的过程。

过程中日本政府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可议处很多,连不少日本人都指出,比如说宣布时间不好,"国有化"用词不恰当,与中国沟通不良等等。实际上,"国有化"从主权的角度来说,并未改变钓鱼台的法律地位,"国有化"前日本有效控制钓鱼台,"国有化"后日本仍有效控制钓鱼台。日本的主权主张并不会因钓鱼台三个岛从日本民间转到政府手里而增强或减弱,因为一般土地买卖不涉及主权转移,不具有国际法的意义,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明显。

是故,所谓"国有化"实际上是日本国内政治与法律里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一个有效制止石原慎太郎或其他人利用钓鱼台胡搞的釜底抽薪之计。这当然不是说"国有化"以外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但现已公开的资料也没有显示中国曾提出其他可能的办法。这也不是说日本民主党的野田政府可以免于批判,但冷静理解整个情况就可以知道,中国大陆后来一连串的对日反弹,反而成为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2012年12月众议院选举大胜的主因之一。

日本如何利用钓鱼台问题拉住美国呢?日本跟美国说,日本实力目前还相当可观,如果日本对中国做出任何让步,那东南亚各国不就要缴械投降?整个南中国海不就成了中国的内院禁脔,等于给了中国一张牌照,让中国为所欲为?如此情况势必严重影响南中国海上船只的自由运行,潜在危及亚太地区的能源输送管道,这岂非伤害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与利益?

所以,日方不断跟美方说,钓鱼台就是美国重返亚洲意志的关键指标,一个不能妥协、只能尽量避免冲突的必考项目。由于美国想维持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地位,日本的"苦口婆心"听来也很顺耳。再加上,顺着日本的说法,美国还可多卖点军火给日本与东南亚各国,何乐而不为?简直是一石二鸟。只不过,日本的这个如意算盘,如同《金融时报》菲力浦·史蒂文斯去年所警告的,搞不好会玩火自焚。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24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4124

王锡荣:鲁迅的气质与珂勒惠支相契 卓南生:战后日本的“南进”与东南亚的反应
相关文章
苏智良:“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
廉德瑰:日本的对非洲政策与中日关系
何鹏举:浅析近代日本的"列强意识"
黄加佳:琉球失国
孙力舟:百余年钓鱼岛之争折射的三次国际秩序冲突
赵亚赟:东亚变局--钓鱼岛争端反映出的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化
朱琳:近期日本国内各方对钓鱼岛问题的观点综述
祝东力:应该怎样理解日本?--文化、民族性与战略问题
张海鹏:琉球再议,议什么
小森阳一:《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中文版序
中国应该找到自己的方式--汪晖对话前西德总理施密特
卓南生:战后日本的“南进”与东南亚的反应
徐英瑾:二战时期京都哲人的谬误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