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科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09年1月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进一步下降,高中、初中学历所占比重继续提升。互联网日益向低学历人口普及。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除了学生之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公司管理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文职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而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产业服务业工人在网民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业人群从11.9%下降到5.5%。

我国互联网上网计算机数、用户人数、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动态掌握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经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CNNIC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由CNNIC联合四个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在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用户广泛引用,并不断有用户要求CNNIC提供最新的统计报告。为了使这项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从1998年起CNNIC决定将于每年1月和7月推出该统计报告,其即时性和权威性已得到了业界的公认。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各互联网单位、ISP/ICP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依据统计学原理,同时参照国际惯例,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网上计算机自动搜索和网上联机调查等三种方式来完成。以此了解我国上网用户的分布、基本情况、特征等概括性参数,发布我国上网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行为习惯以及对有关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倾向等信息。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

¯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 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35.6%)。

¯ 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省份网民增长最快,网民增速达到52%,远远超过中部(40.6%)和东部(39.3%)地区。

¯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速,但增长不均衡。IPv4地址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网民的增速,IPv4地址的增速如果持续落后于中国网民的增速,未来将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发展的瓶颈因素。

¯ CN域名和CN域名下网站增速均超过域名总体和网站总体的增长速度,成为拉动中国互联网资源增长的重要力量。

¯ 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去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 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博客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底,中国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

¯ 网络游戏在各个应用中排在第六位。在中小学生的应用排序中是第三的位置,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应用。

¯ 大学生使用的前三种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和总体相比,网络新闻在大学生的使用序列中下降了一个位次,而网络视频则较总体提升了一个位次,排在各个应用的第四位。

¯ 根据网民使用的网络应用,结合他们的网络应用数量、在互联网的时间花费,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三大序列、七大群体:

Ø 重度用户序列:他们无论在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还是在上网时长上都远高于网民总体的平均水平。

² 网络依赖群:此群体占网民总规模的近11%,他们在各种网络应用上的群体特征值都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他们使用的网络应用最多,每周上网时间也最长。他们是互联网的最忠实的用户。

² 网络商务群:此群体占网民总体的6.7%,是网民中最小的一个群体。此群体与网络依赖群比较接近,但是在上网时长、网络应用数量上都远低于网络依赖群,在应用上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此群体几乎不访问论坛。同时他们在电子商务、在线炒股、旅行预订等应用上的特征明显强于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基础应用。

² 网络社交群:此群体占网民总体的12.3%。他们在具有社交特征的应用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他们在即时通信、博客、论坛/BBS、交友网站等社区类网络应用上的渗透率明显偏高。

Ø 中度用户序列:中度用户的网络应用数量和上网时长与总体水平接近。从使用的网络应用判断,他们可能是轻度用户向重度用户的过渡群体。

² 基础应用群:此群体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21.5%,是最大的一个群体。此群体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互联网基础应用上的比例远高于总体水平,而在其他应用上的使用率却明显偏低。

Ø 轻度用户序列:他们在上网时间和应用数量上都远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他们也是网龄最小的用户。

² 自我展示群:此群体占总体的12.6%。此群体中的用户100%拥有博客,而在其他应用上他们的使用率明显低于总体。此群体平均使用5.3个应用,每周上网12.27个小时。

² 非主流网游群:此群体中的网民100%玩网络游戏,他们占总网民规模的近18%,此群体除了游戏之外,在其他应用上的指数都低于总体。

² 网络浅尝者:此群体占总体的18.2%,是规模仅次于基础应用群的一个群体。此群体在各个应用上的群体特征都不突出,他们上网时间最少,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最少,同时他们也是网龄最短的群体,但是他们却是年龄最大的群体,平均年龄达到32岁。此群体显示了互联网向高年龄群体的扩张。

¯ 网民生活形态研究发现:越是重度用户,对互联网作为生活助手的价值认可度越高,同时他们对互联网的信任与安全性认可度也较高;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越是重度用户,对互联网可能产生的社会隔离认同度越高。



第一章 调查介绍


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实施这项统计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本次为第23次调查。

该项工作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谨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

过去半年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宽带网民

指过去半年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宽带包括: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等。

   手机网民

指过去半年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农村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农村的网民。

   城镇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城镇的网民。

   IP地址

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域名

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网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cnnic.cn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cnnic.cn或www.cnnic.cn,除此以外,whois.cnnic.cn,mail.cnnic.cn……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静态网页

指URL中不含“?”和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htm、*.html、*.shtml、*.txt、*.xml等。

   动态网页

指URL中含“?”或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ASP、PHP、PERL、CGI等在Server方进行处理的网页。

   网页的更新周期

指搜索网页时的日期与该网页的最后更新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调查范围

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

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3.1 调查内容

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城乡、收入等;

网民的上网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

3.2 样本规模

调查总体样本66000个,其中,固话用户、手机用户各33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3 调查方式

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

3.4 调查总体细分 


调查总体划分如下:

子总体A: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用a代表来自子总体A的样本;

子总体B:手机覆盖人群,用b代表来自子总体B的样本;

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用c代表来自子总体C的样本。

 

3.5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电话无法覆盖人群

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此群体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

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

 

(二)网上调查

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8年12月9日—12月31日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ICP/ISP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网上问卷调查得到各大网站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81,488份,经过有效性检查处理得到有效答卷72,152份。

(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1IP地址总数

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

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

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

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

3.网页数

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对抽取的网站从其首页(WWW+域名)开始搜索,通过网页上的层层链接,抓取所有属于该网站的网页特征及其文本内容。将由网页搜索所获得的所有中国网站的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数分别相加,得到中国网页总数及网页字节数。该总数不含内容相同的重复网页。

4.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1])。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1 2000-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

 

中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如下因素密不可分:

第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年均GDP增长9.8%的背景下,积累了相当的实力。随着全民整体收入的增加,人们在信息需求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同时,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互联网产业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促使产业内的并购和商业模式升级,最终使更多的人成为网民并更好的服务于网民群体。

第二、为保证我国信息化健康发展,国家制订并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在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让信息技术与服务惠及亿万农民群众,落实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政府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正在积极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城市化进程为更多大众接触互联网创造了条件。这里的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的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城市的集群化。前者的发展直接带来了生产生活等硬件设施的升级,后者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地域空间差距的缩小。

第三、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数据通信正在逐步取代语音通信成为通信领域的主流。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竞争程度的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网络接入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使用户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

第四、互联网具有高粘性和高传播性。根据CNNIC的调查,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之后,流失率极低;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论坛、交友等应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相关应用的传播,这种传播既包括向网民的传播,也包括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

第五、网民规模的扩张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而网络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其扩张力。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的价值不断膨胀。将目光瞄向互联网价值的机构和个人创造的内容,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扩张力和吸引力。

尽管中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只能排在第87位。

下图是中国和一些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2 部分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

 


调查显示,2008年下半年,90.6%的中国网民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即2.7亿中国网民使用了宽带访问互联网,较2007年增长超过一个亿。

3 2007-2008中国宽带网民规模对比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第3季度,我国互联网长途电路达到8,935,811个2M,比2007年末增长了近一倍(94%),全国光缆线路长度比2007年末新增61.8万公里,达到639.5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0,372.1万个,其中xDSL端口数8,672.7万个,比2007年末增长了22%。2008年我国电信网的通信能力快速提升,带动了我国宽带互联网的发展。宽带的快速普及推动了各项网络应用的发展,但我国宽带上网的速度仍落后于世界上其他互联网发达国家。

 


截至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一倍多。

手机上网网民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运营商对手机上网业务的重视。作为产业链核心的运营商,一方面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另一方面逐步下调用户手机上网资费。

第二、占手机用户规模最大的神州行品牌用户,成长为最大的手机上网群体。手机上网用户达到较高的数量基础,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带动更多用户使用手机上网。

 

4 2007-2008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对比

 

第三、无牌照手机(一般称“山寨机”)在2008年发展迅速,对于移动上网的支持与低廉的购买价格,为用户手机上网提供了硬件基础。

2009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会有更快速的发展。


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

 

5 2007-200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因素的助推:

首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深入推广,建设了一大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这些站点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

其次,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农民上网提供了终端设备与场所;

第三,配合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电信运营商为这些地区提供了资费优惠政策,客观上能够推动这些地区的互联网使用。

 


表1 2007-2008各个省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增长率


 


网民数

(万人)


普及率


网民数

(万人)


普及率


全国


21000


15.9%


29800


22.6%


41.9%


北京


737


46.6%


980


60.0%


32.9%


天津


287


26.7%


485


43.5%


69.1%


河北


762


11.1%


1334


19.2%


75.0%


山西


536


15.9%


819


24.1%


52.8%


内蒙古


322


13.4%


385


16.0%


19.7%


辽宁


783


18.3%


1138


26.5%


45.3%


吉林


434


15.9%


520


19.0%


19.8%


黑龙江


476


12.5%


620


16.2%


30.2%


上海


830


45.8%


1110


59.7%


33.7%


江苏


1757


23.3%


2084


27.3%


18.6%


浙江


1509


30.3%


2108


41.7%


39.7%


安徽


587


9.6%


723


11.8%


23.1%


福建


866


24.3%


1379


38.5%


59.3%


江西


511


11.8%


610


14.0%


19.5%


山东


1256


13.5%


1983


21.2%


57.9%


河南


956


10.2%


1283


13.7%


34.2%


湖北


706


12.4%


1050


18.4%


48.7%


湖南


690


10.9%


999


15.7%


44.7%


广东


3344


35.9%


4554


48.2%


36.2%


广西


560


11.9%


734


15.4%


31.1%


海南


144


17.2%


216


25.6%


49.9%


重庆


356


12.7%


598


21.2%


67.9%


四川


809


9.9%


1103


13.6%


36.4%


贵州


224


6.0%


433


11.5%


93.4%


云南


303


6.8%


548


12.1%


81.0%


西藏


36


12.7%


47


16.4%


29.5%


陕西


517


13.9%


790


21.1%


52.8%


甘肃


219


8.4%


327


12.5%


49.5%


青海


60


11.0%


130


23.6%


117.4%


宁夏


61


10.1%


102


16.6%


66.4%


新疆


363


17.7%


625


27.1%


72.1%



 

在各个省份中,西部地区网民数增长最快。其中增长率在60%以上的8个省份中,6个在西部,增长最快的3个省份均来自西部。

二、网民结构特征


《中国统计年鉴(2008)》显示:2007年底,中国居民的男女性别比为51.5:48.5。与2007年相比,中国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网民性别结构趋近于总人口中的性别结构。

6 2007-2008年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虽然网民总体的性别结构较为接近,但是城乡之间的网民性别结构差别仍然较大。城镇网民中性别结构几无差异,而农村网民中,男性仍然高出女性约15个百分点。

 

7 城乡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与2007年相比,10-19岁网民所占比重增大,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该群体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促成:首先,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建设“校校通”工程,计划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师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目前该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第二,互联网的娱乐特性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服务均对互联网在该年龄段人群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2008年40岁及以上网民所占比重略高于2007年。近年来网民中高龄群体比例不断上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网民总体的增长速度,显现了我国网民结构在年龄上不断优化的趋势。

8 2007-2008年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进一步下降,高中、初中学历所占比重继续提升。互联网日益向低学历人口普及。

9 2007-2008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10 非学生网民的学历结构

 

在非学生网民中,初中及以下网民的比例明显低于网民总体,而高中及以上比例都高于总体。在此群体中,互联网向低学历人群的渗透速度明显低于学生群体。

 


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

除了学生之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公司管理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文职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而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产业服务业工人在网民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业人群从11.9%下降到5.5%。

11 网民职业结构

 


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从4.4%下降到1.5%,降幅明显,这与职业中无业人群的比重下降形成对应。其他收入段变化较小。

12 网民收入结构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在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


13 2007-2008年网民城乡结构对比

 





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除了IPv4之外,其他资源的增速基本与网民增长等速或超过网民的增速。

IPv4的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人均IPv4地址数持续下滑。作为访问互联网必须的基础资源,未来几年,中国IPv4地址的增速如果不能够获得更快速的发展或者过渡到IPv6,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发展的瓶颈因素。

 

2 2007-200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2007


2008


增长量


增长率


IPv4(个)


135,274,752


181,273,344


45,998,592


34.0%


域名(个)


11,931,277


16,826,198


4,894,921


41.0%


其中CN域名(个)


9,001,993


13,572,326


4,570,333


50.8%


网站(个)


1,503,800


2,878,000


1,374,200


91.4%


    其中.CN下网站(个)


1,006,000


2,216,400


1,210,400


120.3%


国际出口带宽(Mbps


368,927


640,286.67


271,359.67


73.6%



二、IP地址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目前主流应用是IPv4,但是,随着IPv4资源的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向IPv6过渡已经是大势所趋。

14 2001-2008年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

 

尽管IPv4资源较为紧缺,由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在各IP地址分配单位的努力下,我国的IPv4地址资源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181.273.344个,较去年增长34%。尽管IPv4地址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依然赶不上我国网民的增速,加上服务器、路由器等其他互联网设备上的对IP地址的占用,IPv4地址在我国的紧缺局面非常严峻。

注:中国IPv4和IPv6在各个单位和各省份的详细分配参见附录3。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826,198个,较2007年增长41%,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15 2004-2008年中国域名规模的变化

 

中国域名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家顶级域名.CN的增长。2001年中国的国家顶级域.CN在中国只有16%左右的份额,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6年,.CN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3.9%,但是依然落后于类别顶级域名.COM(当时占有中国域名市场的47.2%)。2007年,中国国家域名.CN的注册管理机构启动“国家域名腾飞计划”,一举超越.COM,占据了中国域名市场的龙头地位。到2008年底,.CN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0.7%(见下表)。

表 3 中国分类域名数









































 


数量


比例


cn


13,572,326


80.66%


com


2,739,130


16.28%


net


419,220


2.49%


org


93,913


0.56%


其他


1,609


0.01%


合计


16,826,198


100.0%



 

下表是CN域名中各类域名的总量和市场份额。

表 4 CN下各类域名数





























































 


数量


比例


.cn


8,878,139


65.41%


.com.cn


3,629,375


26.74%


.net.cn


505,333


3.72%


.org.cn


218,703


1.61%


.adm.cn


278,336


2.05%


.gov.cn


45,555


0.34%


.ac.cn


13,438


0.10%


.mil.cn


6


0.00%


edu.cn


3,441


0.03%


合计


13,572,326


100.0%



 

CN域名中,以.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最高,其次是.COM.CN,与去年同期相比,二级域名.CN增长了约两个百分点,而.COM.CN略显下降。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达到287.8万个,较2007年增长91.4%,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7年中国的域名注册量大幅增长之后,经过一年的沉淀,域名增量在网站上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16 2000-2008年中国网站规模变化

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数

 

下表是各类域名下的网站数,CN下网站数占有绝对领先地位,较2007年有10个百分点的大幅度提升,而COM下网站较2007年则下降了9.2个百分点。

5 中国各类域名下网站数







































 


网站数


比例


cn


2,216,437


77.0%


com


552,898


19.2%


net


87,713


3.0%


org


21,005


0.7%


合计 


2,878,053


100.0%


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数





 

 

17 2002-2008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页总数超过160亿个,较2007年增长90%。网页的增长速度与网站的增速基本一致。

 

6 中国网页数

















































网页总数




16,086,370,233


静态网页




7,891,388,272


占网页总数比例


49.06%


动态网页




8,194,981,961


占网页总数比例


50.94%


静态/动态网页的比例


 


0.96:1


网页长度(总字节数)


KB


460,217,386,099


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




5,588


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


KB


28.6



 

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008年中国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640,286.67 Mbps,较2007年增长73.6%,增速超过了网民增速,中国网民访问国外网站的速度有所提升,使用体验进一步优化。

18 2001-2008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

 

表 7 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骨干网络名称


国际出口带宽数(Mbps)


原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337,564.17


原宽带中国CHINA169网


243,956.5


中国科技网(CSTNET)


10,01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9,932


原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29,860


原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4,319


原中国铁通互联网(CRNET)


4,643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2


合计


640,286.67


 





第四章 网络接入

一、上网时间

网民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与网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网龄越长,在网上花费的时间越长。

上网时间是各种网络应用的基础和使用程度的客观反映。一般而言,网民上网时间越长,使用的各种网络应用就越丰富,网民的网络行为成熟度越高。反过来,网民的网络应用越丰富,网络行为成熟度越高,则会体现在上网时长的不断增长上。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网络应用上还会分析。

19 不同网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与2007年相比,网民在2008年的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略有提升。但是,由于新增网民上网时长略低的影响,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间增长有限。考虑到网民总体的巨大规模,网民总体实际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总时间较2007年要大大增加,由此可见,互联网作为广告平台的“注意力经济”的价值依然在大幅提升。

20 2007-2008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对比

 

互联网日益成为网民日常生活中反复接触的媒体,这意味着互联网作为主流广告媒体的价值越来越明显。由于互联网广告具有投放精准、受众价值高、效果可追踪等特点,未来或许在解决“浪费的一半广告费”的问题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上网地点

家庭、网吧是网民上网的最主要的两个场所。但是对不同身份的网民,其上网地点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体力工作者和下岗失业人员更多的在网吧上网。

 

21 网民上网场所

 

、上网设备

台式电脑是网民上网的主要设备,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迅速崛起,随着中国3G应用的发展,可以预计,2009年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手机上网将会更加普及。

22 网民上网设备

 

不同的职业身份,对上网设备的使用具有很大影响。对应分析和交叉表显示:管理者更加倾向于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办公室职员则主要通过台式机上网,而学生则有明显的手机上网倾向。

 

23 网民身份与上网设备对应分析

 

手机为学生的移动上网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一方面是在学生中应用最多的客户品牌“动感地带”、“UP新势力”等,在套餐中直接加入了上网的资费;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关注的应用,如即时通信、图铃下载、手机小说等,都可以在手机上网中方便地实现。这些对推动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8 不同身份网民上网设备比较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手机


PDA


学生


89.3%


28.6%


43.5%


1.6%


管理者


90.0%


43.0%


35.9%


2.6%


办公室职员


90.5%


28.1%


37.5%


1.4%


体力工作者


87.2%


20.6%


40.8%


0.7%


退休人员


85.1%


16.0%


9.3%


1.3%


无业、下岗、失业


88.1%


21.1%


38.3%


0.3%



 

需要注意的是:体力工作者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很高,这与手机的普及关系密切。另一方面,电脑价格较高,并且对体力劳动者而言又不是必需品,因而偶尔的上网需要可以通过手机部分满足,而无法使用手机替代的需要则在网吧实现。第三,该人群的上网需求简单,聊天、棋牌游戏是主要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在手机上都可以实现。


网民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已经占到总体网民的90%强,宽带上网已经成为绝对主流。

24 宽带窄带在网民中的普及率

 

42.4%的网民使用过窄带接入,这里的窄带接入已经不同于互联网初期的拨号方式,而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下图是只使用窄带接入的用户的上网设备,从图中可以看出:手机是此群体最常使用的上网设备。

25 仅使用窄带接入的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

 

由于宽带窄带之间存在复用,实际上只使用窄带接入的网民只占总体网民的9.4%,另外有33%的网民是宽带和窄带的复用群体。

 





第五章 网民网络应用

一、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

我们把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大致分为如下几类:网络媒体、互联网信息检索、网络通讯、网络社区、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应用。

总体而言,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一些主流网络应用的网民占有率有所下降,这主要和网民规模增速快有关系:新增网民往往从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应用开始进入网络世界,较少使用其他网络应用,而新增网民的入门应用并不是很集中,老网民向其他应用的扩散如果跟不上网民的增长速度,就会导致网络应用的使用率下降。

 

(一)网络媒体

2008年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较2007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达到78.5%,用户群体增长7900万,达到23400万人。

 

9 2007-2008年网络新闻用户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万人)


增长率


网络新闻


73.6%


15,500


78.5%


23,400


7,900


51.0%



 

互动性是网络新闻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多媒体整合运作,表现力与感染力更为突出。

对重大事件,例如奥运会的报道,使网络媒体站到了主流媒体行列。

(二)信息检索

搜索引擎是网民在互联网中获取所需信息的基础应用,目前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68.0%,在各互联网应用中位列第四。2008年全年搜索引擎用户增长了51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33.6%。由于互联网整体网民规模快速增长,新增网民中低学历网民比重增大,而该部分网民的搜索引擎的使用率较低,导致搜索引擎的整体使用率下降。

 

10 2007-2008年信息检索类应用用户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万人)


增长率


搜索引擎


72.4%


15,200


68.0%


20,300


5,100


33.6%


网络求职


10.4%


2,200


18.6%


5,500


3,300


150.0%



 

搜索引擎的使用存在明显的城乡、年龄、学历、收入差异:城镇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高于农村;20-40岁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学历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收入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搜索引擎应用人群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互联网领域的高商业价值。

 

(三)网络通讯

1. 电子邮件

2008年电子邮件使用率为56.8%,与2007年保持稳定。研究发现:网民学历越高,电子邮件使用率越高;职业分类中的办公室员、管理者、大学生等电子邮件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网民的学历结构会继续向低学历人群倾斜,而随着互联网向办公场所的进一步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人群使用电子邮件。将以上两种因素结合考虑,未来电子邮件的使用人群会继续增长,这种增长在职业人群中会尤其明显,但是由于低学历人群不断涌入互联网用户大军,未来电子邮件使用率有走低的趋势。

 

11 2007-2008年网络通讯类应用用户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万人)


增长率


电子邮件


56.5%


11,900


56.8%


16,900


5,000


42.0%


即时通信


81.4%


17,100


75.3%


22,400


5,300


31.0%



 

2. 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承载的功能日益丰富,一方面正在成为社会化网络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其平台性也使其逐渐成为电子邮件、博客、网络游戏和搜索等多种网络应用重要入口。

2008年底即时通信应用的使用率75.3%,比起2007年年底,用户群规模增长了5300万,但使用率降低了6.1%。从年龄分析看,40岁及以上人群即时通信用户所占比重略高于2007年,主要的用户增量体现在40岁及以上的老网民中,而40岁以下的即时通信用户使用率均出现了下降。

 

(四)网络社区

1. 交友网站

2008年交友网站较2007有较大规模的增长,目前使用率达到19.3%。婚恋交友网站通过与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合作等方式,提高了对用户的影响力,网民对专业婚恋交友网站的认同程度也在提高,用户规模在持续成长。校园和职场网络交友形式,在2008年发展非常迅速,凭借已有的用户规模基础,吸引了更多的新用户加入。丰富的应用种类(如网页游戏)和使用手段(如手机交友),为交友网站的用户增长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12 2007-2008年网络社区类应用用户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万人)


增长率


拥有博客


-


-


54.3%


16,200


-


-


更新博客


23.5%


4,900


35.2%


10,500


5,600


114.3%


论坛/BBS


-


-


30.7%


9,100


-


-


交友网站


-


-


19.3%


5,800


-


-



 

2. 博客

2008年博客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12月底,在中国2.98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亿人。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博客的活跃度有所提高,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的比重较2007年底提高了11.7%。博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用户聚集的规模效应。博客频道在各类型网站中成为标准配置,其中SNS元素的加入对博客用户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博客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五)网络娱乐

1. 网络游戏

2008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用户使用比例从2007年的59.3%升至2008年的62.8%,这主要受益于网络游戏产品内容以及形式的丰富:一方面,网络游戏产品内容的多样化加大了其向高低两个年龄段用户的扩张力度;另一方面,网页游戏作为新兴的游戏形式在2008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无需下载客户端、操作方便等特性使工作时间玩游戏成为可能性,而SNS网站加入了网页游戏因素,又进一步加大了网络游戏的传播范围。

 

13 2007-2008年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万人)


增长率


网络游戏


59.3%


12,500


62.8%


18,700


6,200


49.6%


网络音乐


86.6%


18,200


83.7%


24,900


6,700


36.8%


网络视频


76.9%


16,100


67.7%


20,200


4,100


25.5%



 

2. 网络音乐

网络音乐仍然是中国网民的第一大应用服务,虽然使用网民比例从2007年的86.6%下降至2008年的83.7%,但用户数量仍然增长了6700万人。网络音乐的高普及率源自于其大众化的内容以及使用的便捷性,用户进入门槛较低,而这些特性也促使其成为推动互联网普及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3. 网络视频

网络视频用户只有轻度增长,相比2007年底净增4000多万用户,达到2.02亿。网络视频的用户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

(六)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与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网络应用。过去一年中,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目前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比较国外的发展状况,韩国网民的网络购物比例为60.6%,美国为71%。均高于中国网络购物的使用率。

 

14 2007-2008年电子商务类应用用户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万人)


增长率


网络购物


22.1%


4,600


24.8%


7,400


2,800


60.9%


网络售物


-


-


3.7%


1,100


-


-


网上支付


15.8%


3,300


17.6%


5,200


1,900


57.6%


旅行预订


-


-


5.6%


1,700


-


-



 

除网络购物外,网络售物和旅行预订也已经初具规模,网络售物网民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通过网络进行旅行预订的网民数达到1700万人。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网络售物不仅包括网络开店,也包括在网上出售二手物品。

与网络购物密切关联的网络支付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使用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2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7.6%。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

 

(七)网络金融

1.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在2008年增长缓慢,目前使用率为19.3%。网上银行的主要用户是大学生与白领。在校大学生基本在入学之际,就已经办理相应的银行帐户,方便学校的管理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财务管理。大学生和白领人群等高教育水平人群,有着较高的互联网操作技能,对网上银行有着很强的使用需求,但对目前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性不够信任,影响了用户使用比例的上升。

 

15 2007-2008年网络金融用户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万人)


增长率


网上银行


19.2%


4,000


19.3%


5,800


1,800


45.0%


网络炒股


18.2%


3,800


11.4%


3,400


-400


-10.5%



 

2. 网络炒股

网络炒股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企业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和一部分大学生。网络炒股行为与股市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受中国股市/基金市场的影响,中国网络炒股应用比例出现下降趋势,2008年网民的使用率只有11.4%,用户规模也下降了400

(八)网上教育

2008年网上教育的使用率16.5%,基本与2007年持平。网上教育主要应用人群是中小学生和普通在职人员。

 

16 2007-2008年网上教育用户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万人)


增长率


网上教育


16.6%


3,500


16.5%


4,900


1,400


40.0%



 

校校通工程促进了中国的中小学学校互通与上网平台的建设,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课堂教育已不能满足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各种网上的补习班和课程都开始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已工作的普通在职人员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英语、会计等网上教育课程,由于更容易分配时间,成本相对低廉,得到了在职人员的推崇。未来几年网上教育将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重点人群网络应用行为


本节着重分析几个重点群体(中小学生、大学生、办公室职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互联网应用行为,这几个群体占据了网民总体的74%,他们各自的群体规模如下图:

 

26 重点分析的几个群体的规模

 


 

17 各互联网应用在重点群体中的普及率






































































































































































 


 


中小学生


大学生


办公室职员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总体


网络媒体


网络新闻


68.1%


89.9%


83.1%


73.4%


78.5%


信息检索


搜索引擎


63.5%


84.4%


71.9%


56.6%


68.0%


网络招聘


8.9%


29.5%


23.0%


23.7%


18.6%


网络通讯


电子邮件


52.2%


81.4%


60.4%


38.9%


56.8%


即时通信


77.5%


91.1%


75.0%


66.5%


75.3%


网络社区


拥有博客


64.0%


81.4%


50.9%


43.1%


54.3%


论坛/BBS


24.1%


55.5%


34.6%


17.2%


30.7%


交友网站


16.8%


26.0%


20.2%


18.2%


19.3%


网络娱乐


网络音乐


86.9%


94.0%


83.4%


78.2%


83.7%


网络视频


67.4%


84.4%


68.1%


57.3%


67.7%


网络游戏


69.7%


64.2%


60.6%


55.5%


62.8%


电子商务


网络购物


16.2%


38.8%


29.4%


11.7%


24.8%


网上卖东西


2.1%


5.2%


4.4%


0.8%


3.7%


网上支付


9.6%


30.5%


22.4%


7.9%


17.6%


旅行预订


2.0%


6.8%


6.8%


2.5%


5.6%


其他


网上银行


7.7%


29.9%


25.5%


7.4%


19.3%


网络炒股


4.7%


4.7%


15.5%


4.1%


11.4%


网上教育


16.2%


25.6%


17.3%


7.8%


16.5%



 

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深度不高,仅有的几个渗透率超过总体的应用是即时通信、博客、网络音乐、网络视频,这四种应用基本上可以定位在娱乐和社交两个领域,与这个年龄段好玩、好奇的心理需求基本一致。网上教育与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他们除了接受学校的教育之外,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课程辅导是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应用。

大学生

大学生是各重点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在测量的18种应用中,除了网络炒股之外,其他的应用全部高于总体普及率。时间上的闲暇、年轻人的好奇与好动的心理,以及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是他们乐此不疲的重要动力。博客、论坛是他们极为活跃的领域,博客在大学生用户中半年更新率达到80.3%

办公室职员

办公室职员的活跃程度仅次于大学生,他们除了在网络炒股上的渗透率高于大学生之外,其他应用上的渗透率均低于大学生。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几个重点群体中最不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所有应用上的渗透率都低于总体水平,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类应用上,差距更大。


对重点群体的网络应用数量和互联网时间花费的分析发现两个很有意思的“换位”:大学生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数最多,但是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却低于办公室职员,只能屈居第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虽然上网行为最为单一,但是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却多于中小学生。

27 重点群体使用的网络应用数(个)    28 重点群体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小时)

 

网民的这种活跃性规律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大学生较为活跃、好奇心强,会尝试各种应用,但是受学业限制,主要的时间还要放在课堂上,所以使用的网络应用多而上网时间却少于办公室职员;而办公室职员中很多人在工作时间内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甚至上网是他们必须的工作条件之一,但是他们的网上行为已经较为成熟,基本会固定在几个常用的应用上。

中小学生则还处在家长和老师的监护之下,不能随心所欲的长时间在网上冲浪,但是好奇心会是他们尝试一些互联网应用;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闲暇时间基本不受他人制约,因而他们能够花费相对较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

当然,闲暇时间的量以及工作(学习)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生的上网时间和网络应用数量不可能超过大学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上网时间和网络应用数量不可能超过办公室职员。

、网民网络应用行为分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的行为是对人进行分群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而网民的网络应用行为则是对网民进行分群的有效方式。通过网络应用对网民进行群体细分研究,能够为互联网治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人群定位。

本次调查共测量了18种网络应用,经过反复测试,网络新闻、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分群效果不明显;在线教育、网络招聘对分群结果干扰较大;网络购物、网络银行、在线支付共线性较强,分群分析中只选择网络购物作为统计变量;这样我们就获得了11个分群变量(见下表)。根据这11个分群变量,我们将网民中国网民分为7大群,群体规模和群体命名如下:

29 中国网民分群群体命名和群体规模

 

群体特征指数指:分析的目标群体在测量的应用上的表现强度,总体的平均水平为100,如果某一群体在一个应用上的群体特征指数大于100,表明该群体在这一应用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群体特征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群体特征指数=某一应用在该群体中的使用比例÷该应用在总体中的使用比例×100

七大群体的命名就是根据群体特征指数定义的。

 18 七大群体特征指数









































































































































 


非主流网游群


网络依赖群


基础应用群


自我展示群


网络商务群


网络浅尝者


网络社交群


总体平均水平


搜索引擎


66


136


134


44


114


87


127


100


电子邮件


36


164


143


34


136


72


151


100


即时通信


68


126


130


79


115


75


123


100


拥有博客


0


144


166


184


106


1


149


100


访问论坛/BBS


32


326


80


29


1


38


253


100


交友网站


50


167


56


63


124


34


313


100


网络游戏


159


114


107


113


106


0


121


100


网络购物


28


352


61


36


319


53


64


100


网上卖东西


21


467


42


38


249


26


89


100


网络炒股


67


237


60


33


256


77


114


100


网上旅行预订


43


331


57


40


239


42


131


100


 

为更深入分析各个群体,需要测算出他们的网络应用的使用数量,和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花费。

 

30 各群体平均每周在网上花费的时间(小时)   31 各群体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个)

 

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6.6小时,在测量的18个应用中,平均使用的应用数量为7.1个,将以上两图结合分析,可以清晰地将网民分群根据应用程度区分为三类:

重度用户:包括网络依赖群、网络商务群、网络社交群。重度用户无论在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还是在上网时长上都远高于网民总体的平均水平。

中度用户:基础应用群。中度用户的网络应用数量和上网时长与总体水平接近。从使用的网络应用判断,他们可能是轻度用户向重度用户的过度群体。

轻度用户:自我展示群、非主流网游群、网络浅尝者,他们在上网时间和应用数量上都远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他们也是网龄最小的用户。

 

结合群体特征指数和各个群体时间花费和应用数量,我们对各个群体进行详细分析如下:

1. 重度用户

网络依赖群:此群体占网民总规模的近11%,他们在各种网络应用上的群体特征值都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他们使用的网络应用最多,每周上网时间也最长。他们是互联网的最忠实的用户。

网络商务群:此群体占网民总体的6.7%,是网民中最小的一个群体。此群体与网络依赖群比较接近,但是在上网时长、网络应用数量上都远低于网络依赖群,在应用上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此群体几乎不访问论坛。同时他们在电子商务、在线炒股、旅行预订等应用上的特征明显强于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基础应用。

网络社交群:此群体占网民总体的12.3%。他们在具有社交特征的应用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他们在即时通信、博客、论坛/BBS、交友网站等社区类网络应用上的渗透率明显偏高。

2. 中度用户

基础应用群:此群体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21.5%,是最大的一个群体。此群体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互联网基础应用上的比例远高于总体水平,而在其他应用上的使用率却明显偏低。

3. 轻度用户

自我展示群:此群体占总体的12.6%。此群体中的用户100%拥有博客,而在其他应用上他们的使用率明显低于总体。此群体平均使用5.3个应用,每周上网12.27个小时。

非主流网游群:此群体中的网民100%玩网络游戏,他们占总网民规模的近18%,此群体除了游戏之外,在其他应用上的指数都低于总体。










15岁以下



 










15—34岁











35岁及以上他



 


32 非主流网游群

 

此群体在年龄上与网游用户总体相比,表现出明显的非主流特征。此群体的年龄特征指数显示,在年龄上更偏向于两端;在网络行为上,他们的网络行为较为单一,平均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只有4.7个;在上网时间花费上,他们平均每周上网大约12个小时,低于整体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花费,更低于一般网游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花费。但是,结合他们网络应用少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他们在互联网上的时间绝大部分被花在了网络游戏上面。

网络浅尝者:此群体占总体的18.2%,是规模仅次于基础应用群的一个群体。此群体在各个应用上的群体特征都不突出,他们上网时间最少,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最少,同时他们也是网龄最短的群体,但是他们却是平均年龄最大的群体,平均年龄达到32岁。此群体显示了互联网向高年龄群体的扩张。






[1] 数据来源: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对比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2008年6月底数据。



报告下载: http://www.cnnic.cn/uploadfiles/pdf/2009/1/13/92458.pdf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1462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462

祝东力:康德与反美学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09年7月
相关文章
崔泉墨:互联网的渗透
莱斯格:美国天生是一个盗版国家(《自由文化》选译)
劳伦斯·莱斯格:互联网创新濒临毁灭性围剿的思考
赵晓力:假面舞会的终结?(专访)
左亦鲁:过滤时代的美国互联网管制(一)
陆高峰:“洋绿坝”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09年7月
2008--2009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熊澄宇:对互联网非违法但有害信息治理的思考
杰克·高登史密斯、蒂姆·吴:谁控制互联网?——无边界世界的幻象
刘静怡:網際網路公共資源分配機制的政策與法律問題
左正東:從突尼斯到雅典:網路治理的未來
左正东:國家代碼域名-發展歷史的回顧
伊本·莫格勒: 网络共产党宣言
王东宾:呵护全球互联网公共性
王安忆:隔断与打通
左亦鲁:美国的互联网管制--以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为例
王绍光:谣言止于......?--凯斯.桑斯坦《谣言》序
韩少功:扁平时代的写作
王晓明:从尤奈斯库到《魔兽世界》
毕宏音:从控制到解构:移动互联热潮之反思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摘要)
美SOPA与PIPA两议案将表决
王东宾:根、天皇与互联网
麦克切斯尼、福斯特:互联网与资本主义的邪恶联姻
雷启立:传统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