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社会

布莱尔:中国的新文化革命

英国前首相Tony Blair十月九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的新文化革命」(China's New Cultural Revolution)一文。
布莱尔 中国
A26 1 . 星岛日报 2009-10-19

中国的新文化革命

英国前首相贝理雅(TonyBlair)十月九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的新文化革命」(China's New Cultural Revolution)一文,原文还有副题:世界最大国家要走的路还漫长,但无疑将变得更好。八月二十日左右,贝理雅以气候组织发起人的身分访问贵州省贵阳市,对中国有了一番新体会,恰逢六十周年国庆,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全文如下:

昨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成立六十周年刚一星期,便展开其首个世界媒体峰会,这显示中国走了多远———以及它要走多远。

首先,要明白问题所在。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但这只是一项统计。想想我们如何看美国─例如,加州如何有别于俄亥俄州,然后乘以四倍。试想想把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融为一个凝聚的国家,然后想一想,如果它四分五裂,会带来何种灾难,不仅对中国人,也对我们。

务农人口多中国需转型

我们也要明白中国发展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巨大惊人。美国有百分之四人口务农,但中国几乎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务农维生,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每天靠一美元生活。他们需要由农业转型到工业,他们极需要这样做。中国东岸,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一带,部分地区可能像第一世界,但在由内陆至西部的农村地区,只处于发展初步阶段,她势将以世界前所未睹的速度改变。



中国的领导人是否关注到,这种改变必须确保在最少的混乱及最稳定的状态下发生?当然他们关注到,他们也应该如此。动乱是他们和我们的敌人。



今日,我们热烈分析中国是否能够协助重新平衡世界的经济;她能否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上全力参与;她对伊朗可能有甚么立场。想像我们正分析中国稳定和凝聚遇到威胁所带来的后果。然后庆兴幸我们不必如此。



这不代表我们应该停止对中国的领导人提出强硬的问题。这只代表我们应该欣赏他们如何发自内心,看待他们的国家。我们可能批评政治改革的速度,提出对人权及法治的关注。但我们至少应该明白,他们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幅度超乎大部分西方国家领袖的理解,而其复杂程度也必须承认。



政治经济努力独一无二



一九四九年之前,中国是一个极度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爆发内战、多番受外国列强入侵,都有其原因。一九四九年剧变有其原因。在头三十年,革命完成,人民共和国成立,但随后发生文化大革命。



我们难以深刻理解文革带来的痛苦,当年中国关上大门,从事奇异、残酷的实验,即使时至今日,文革亲历者包括许多现任领导人仍留有伤疤。跟那些曾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谈话,会知道活在那个时代,是非颠倒、生死在官僚一念之间、独立思想遭扼杀,这时你会了解到自此之后的变化如何巨大。



中国对外开放,经历多番起跌,但在过去二十五年,活在世界银行贫穷线下的人数却减少逾八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逾一倍,中国企业家也属全球最具革新精神的一群。



中国现时是全球最大汽车销售市场,但同时也大量投资开发绿色车辆。她是全球第二大风力发电市场、第三大太阳能市场。未来十年,她通过可再生资源获取的能源将增加近一倍,城市绝大部分照明设备将转用发光二极管(LED),其废气排放量也以二○三○年见顶作为目标。



中国大学与西方顶尖学府缔结合作关系。而中国培养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超过整个欧洲的总和。



政府内部新一代干部涌现。今天与中国领导人(无论是省级还是中央)对话,与我二十年前首度访华记得的矫扭做作、徒具形式的交流,完全是两样子。



再发掘历史为未来定位



然而,现代中国最有意思的其中一面,是如何重新包装中国的故事,包括它的历史和未来。聆听今天中国人的声音,不仅是政府官员的声音,你会发觉,即使在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中国正重新发掘她的历史,并从而重新定位其未来的方向。



自然,中国过去的六十年历史和成就受到颂扬,但除了过去六十年的转变,愈来愈多人对中国的古文明感到兴趣和产生敬意。



孔子、唐代奇迹、书法、美妙的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这些事物都注入当代中国人的演讲、评论和谈话中。中国的电影、艺术、时装和流行音乐正在蓬勃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进行一场新的文化大革命,而且比旧的文化大革命健康得多。



这给了我们中国以外的人一个机会,中国的改变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如何改变。我们有义务视中国为伙伴,一起决定未来世界运作的方式。如果我们平等看待中国,中国可以是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盟友。这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机会。



数星期前,我在贵州省贵阳市郊外的一条小村里,观看当地的太阳能照明试验计画。我深思我见到的事物。我参观了市中心,看到了ChristianDior等时装店和多姿多采的夜生活,但也看到了急须翻新的廉价房屋。我还目睹了庆祝当地土着遗产的精妙音乐和舞蹈。我与信奉回教的省负责人见面。在村里,我见到较新的房屋,但也见到很多房屋质素与非洲某些房屋一样差劣。



我在村里逛,当地人最初对我有点畏缩,之后我展现善意,他们也友善回应。数分钟后,我们已一起拍照、畅谈。是的,这不像我从前在英国东北塞奇菲尔德的选区,但也不像北韩。中国百姓和政府的关系正在改变,往好的方向改变。



所以,当我们回顾中国过去六十年,一定要想想他们还有多少路要走,但也要想想他们已走了多少路,然后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贝理雅(编按:小题为本报所加)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1687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687

赵晓峰:四川马岩村的“新村发展议事会” 周晓虹:传播的畸变——对“SARS”传言的一种社会心理学分析
相关文章
来丰: 民国政府与韩国独立运动
葛兆光: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陌生感
谭中:北大外院讲演综述(共三讲)
白永瑞:东亚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育
施咏:评《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
胡联合、胡鞍钢:对转型期中国犯罪实际发案情况的估测
汪晖:让中国说话--安吉拉·帕斯古齐著《说话的中国》(TALKIN' CHINA)序言
瞿宛文:台湾经济奇迹的中国背景──超克分断体制经济史的盲点
郑鸿生:台湾人如何再作中国人--超克分断体制下的身份难题
赵刚:以“方法论中国人”超克分断体制
高全喜:如何看待美国这个事物?——美国金融危机、英美宪政主义及其中国视角
杨荣文:中国重新崛起三要点
黃俊傑: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的轉化
张建木:佛教对于中国音韵学的影响
索罗斯:未来的路
孔诰烽:美国的大管家?
沙伯力、严海蓉:“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余新忠:卫生何为——中国近世的卫生史研究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