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推荐阅读 按标题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2 (3) 4 5 6 ... 22 »
文章
  1. 韩少功:文学:梦游与苏醒
    文学 2006/10/31 | 阅读: 2159
    韩少功在上海大学演讲的记录。例句:“我曾经遇到一个文学杂志主编。他说:不得了,现在男性作者来稿,80%在写偷情。女性作者来稿,80%在写离婚。在这里,我不是说偷情与离婚不应该写,而是担心作者们的视野狭窄和感觉封闭,眼睛只盯着自己床上那点事。”
  2. 韩少功:《山南水北》选读:《青龙偃月刀》、《空山》
    文学 2006/11/17 | 阅读: 5428
    《山南水北》韩少功著 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定价26.00元。一共99篇,选两则先睹为快,要看其他的篇章请去书店购买。这两篇文字都平淡清朗,却暗含着浓重的乡村情思。在清新的乡村和荒野空气里,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的离开,庸俗时尚的侵略,田园的荒芜,老人晚景的凄凉。
    以前人眼睛被飞虫迷了,就进理发店,剃头师父随手用青龙偃月刀一画,眼里一凉,虫子就出来了。当然了,只是听说而已,咱没轮上那年月。--人文与社会
  3. 青木昌彦、罗思韦尔:重大不确定性下的协调--对福岛核电站灾难的分析
    社会 2012/11/24 | 阅读: 1633
    在本文中我们关注的问题是,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程度是由于东京电力公司声称的自然灾害超过了"可预见的假设可能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还是日本核电行业的内在矛盾放大了自然灾害冲击的程度。然后,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一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以使它在应对极端冲击时更稳健、更具创新?
  4. 霍布斯鲍姆:马克思如何改变世界(访谈)
    书评 2012/10/01 | 阅读: 4466
    在接受英国新锐历史学者、工党下院议员特里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采访之际,霍布斯鲍姆畅谈了他对马克思、学生运动、新左翼和米利班德家族等问题的看法。
  5. 雅各比:汉娜·阿伦特--名不符实
    书评 2006/12/10 | 阅读: 2095
    汉娜·阿伦特出生于100年前,她最有名的著作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另外的主要著作是《人类境况》The Human Condition、《集权主义的起源》。雅各比认为阿伦特作为哲学家的盛誉得益于她在世期间,美国哲学界缺乏有力的声音,并且认为阿伦特的哲学作品《人类境况》和《集权主义的起源》写得虽然气势宏大(用盖尔那的话说是卡夫卡和瓦格纳的综合体)却含混不清,而且其观点几乎全然来自海德格尔,这一点确实也是阿伦特的研究者基本认同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提出了"the banality of evil",行文则变得朴素,是阿伦特最有力的研究,但是这本文集和阿伦特其他最有价值的文章一样,是评论式的而不是哲学的。雅各比这篇质疑阿伦特哲学家声誉的文章中当然带着一些美国式的职业道德观察和两分法,但是他的评论整体上还是中肯的,事实上阿伦特本人也不把自己当作哲学家。--人文与社会

    07.3.13网上有个中文本,但译文问题比较多,所以不转载了。
  6. 陳映真:台灣的美國化改造
    书评 2013/07/06 | 阅读: 3481
    兩岸共有在戰後的不同時期受到以美國高教體系為中心的文化殖民主義強烈挑戰的經驗。當新殖民主義「合作精英」成為社會、民眾崇拜諂迎的對象;成為知識、文化界爭相豔羨模仿的對象,甚至成為一個社會思想、學術、價值體系的權威,問題就會十分嚴重了。
  7. 陳映真:《幌馬車之歌》 代序文
    影视 书评 2013/01/22 | 阅读: 2962
    《幌馬車之歌》中的很多素材出現在侯孝賢導演的台灣經典電影《悲情城市》之中,侯孝賢曾回憶:"押房難友們唱的《幌馬車之歌》要有空間聲,所以特別開拔到金瓜石礦廢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
  8. 陈赟:从“民族-国家”到“天下”:“天下”思想的未来遗产
    思想 2009/08/28 | 阅读: 1567
    我要追问的是,天下观中难道真的没有值得我们重视、反思的遗产吗?
  9. 陈立:音乐的力量
    音乐 2011/10/28 | 阅读: 2399
    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仅不过是委内瑞拉众多杰出青年乐团中的一个代表,而它成功背后所展示出的,则是一项极为令人震撼、钦佩、赞叹与感动的,用音乐改变年轻人命运的伟大工程--"音乐救助计划",也就是在这个计划的倡导下,委内瑞拉掀起了一场历时30多年的"音乐改变人生命运的革命"。
  10. 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
    历史 2012/05/30 | 阅读: 1827
    南北朝后期,社会生产逐渐发展、王权政治不断巩固,中古士族随之在南、北方都显现衰落的趋势。如说这一过程在南方体现为士庶界线的日益分明、士族队伍的不断缩小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士族集团的脆弱和孤立,那么北朝则表现为士庶界线的宽松、士族队伍的无限膨胀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士族身份的蜕变。
  11. 陈燕谷:历史终结还是全面民主?
    思想 2013/01/22 | 阅读: 2449
    "全面民主"概念的提出有待于历史本身的发展,基于对自由主义民主原理的批评性理解,它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民主的原则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全面民主的原则必须是一个全球性规划
  12. 陈映真: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思想 2016/11/22 | 阅读: 3223
    我生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的台湾。到了世界冷战高峰的朝鲜战争,我正等小学毕业,报考初中。朝鲜战争引来美国大舰队封断了海峡,台北的国民党政权在对内残酷肃清"共党奸匪"和美国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后,正式成为了美国在东亚冷战的战略前线。
  13. 陈映真:《人间杂志》—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理想(访谈)
    人文 2012/05/18 | 阅读: 4630
    《夏潮》培育了一批年轻人,让他们向左转。之后的《人间》杂志没有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词语、名词或教条,却让读者认识到的, 不是他们每天消费生活中认识到的社会,而是以另外的生活现场去认识这个社会。
  14. 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
    人文 2011/07/23 | 阅读: 1538
    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见东坡后集柒赠虔州术士谢〔晋臣〕君七律)。「韩卢」为犬名(见战国策拾齐策三齐欲伐魏条及史记柒玖范睢传)。「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冯应榴苏文忠诗注肆伍未知「韩卢」为犬名,岂偶失检耶?
  15. 陈传海、杨自然:1942和1943年的河南严重灾荒
    历史 2012/12/14 | 阅读: 2110
    刘震云冯小刚应读的文章:至1938年8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省损失折合法币为2.95亿元,1941年沙区扫荡中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对占领区工矿商业的控制,牢牢地操纵了资源的开发,企业的生产,垄断了市城金融,随心所欲地从事掠夺和服务于侵略战争的需要。对农村的掠夺榨取,亦非常残酷:除掠夺河南占领区的农产品外并征工征兵,逃亡者充公家产。
  16. 陆建德:谈乔治·奥威尔
    文学 2012/07/14 | 阅读: 2033
    米兰·昆德拉特别不喜欢《1984》,他把它和卡夫卡的《审判》相比。卡夫卡在寓言式作品里经常会有很多向人性打开的窗户。奥威尔则把复杂的生活减缩到一个政治的层面,唯政治的层面。因此《1984》是"伪装成小说的政治思想",它不能照亮"社会学与政治学都无法进入的神秘之地"。小说自身成了极权精神和宣传。
  17. 陆建德:狄更斯在晚清中国
    书评 2012/06/06 | 阅读: 1612
    林纾在《块肉余生记》之序中写道:"英伦半开化时民间鄙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使吾中国人观之,但实力加以教育,则社会亦足改良,不必心醉西风,谓欧人尽胜于亚,似皆生知良能之彦。"
  18. 阿萨耶斯:与英格玛·伯格曼的谈话
    戏剧 影视 2012/06/05 | 阅读: 2262
    我热爱他们,我热爱观众。我总在想:"我弄得很明了,他们一定能明白我的意图,这并不困难。"也有几次,我觉得弄得不够简单和明了。我这一生,包括在剧院的那段时光,都在努力地为观众或和观众一起工作。
  19. 阿尔都塞:话语理论的三个笔记
    思想 2013/02/28 | 阅读: 2842
    1966年6月26日阿尔都塞在做题为"哲学形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报告时,抱有两个目的:一是在《保卫马克思》和《阅读〈资本论〉》发表八个月之后,估测主流的理论形势,一是打下一个基础,准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广泛的集体理论研究工作。话语理论的三份笔记"就是这个小组早期活动的主题。
  20.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历史 2011/01/09 | 阅读: 1324
    文散阶的进化在南朝停滞不前,在北朝却迅速推进。其原因在于,北朝曾向将士普授文散官从而使之进化为位阶,南朝的"文清武浊"观念却阻碍了类似现象的普遍化。魏晋南北朝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以门第、中正品和"清浊"构成的"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更富功绩制色彩。北朝文散阶的进化得益于军阶的"拉动",这就为唐代文武散阶制向官僚政治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 1 2 (3) 4 5 6 ... 22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