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 123 »
文章
  1. 汪晖、罗岗、鲁明军:跨界对谈:历史、革命与当代青年的思想构成
    艺术 2014/08/17 | 阅读: 7284
    艺术实践难以逃离体制,青年艺术家只能以试错的方式进行局部微观对抗;回溯五四及以后的青年的历史与革命思潮,能给今天带来怎样的反省?
  2. 耿云志:梁启超对清王朝最后统治危机的观察与评论
    历史 2014/08/18 | 阅读: 3333
    梁启超是清末立宪运动的灵魂人物。他亲历了当时绅商及各阶层人民从热切期望通过立宪推动国家、社会进步和发展,到对清政府完全绝望,不得不改而赞成推翻帝制,拥护共和的历史过程。根据社会经济、财政状况、政治吏治等方面的深入观察与研究,梁启超才敢于预言清政府两年之内必亡,并终于成为事实。
  3. 王敏:巴扎里的时间
    文学 2014/08/19 | 阅读: 1749
    一个典型的维吾尔人一生的大半时间可以说都是在巴扎以及去巴扎的路上度过的。维吾尔人的巴扎文化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时间的文化,一种在巴扎日上可以用时间对诸多行为进行铭写、修订的模式和系统。
  4. 曹道衡、徐公持:回忆余冠英先生(《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纪念文选)
    文学 2014/08/19 | 阅读: 1380
    本文为谈话记录,谈话时间在2003年12月某日上午,地点在文学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办公室。当时正策划纪念《文学遗产》创刊五十周年活动,徐公持遂邀约曹道衡先生对谈,回忆老一辈著名学者、本刊前任主编余冠英先生。稿成后,因情况变动,未能及时发表。
  5. 汪榮祖:蕭著《中國鄉村》中譯本弁言
    书评 2014/08/20 | 阅读: 1532
    《蕭公權全集》至今尚未能出全,主要原因之一是有好幾部由英文所寫的著作有待中譯,中國鄉村一書卷帙尤其龐大,其中引用官書、方志、族譜、筆記等資料無數,所引原文必須尋找原書還原,不僅費時,而且時有踏破鐵鞋無覓處的無奈,可說工程浩大。
  6. 汪晖:新批判精神--与《新左翼评论》佩里·安德森对谈
    人文 2014/08/26 | 阅读: 2982
    本文为1999年汪晖先生应佩里·安德森教授的邀请访问洛杉矶并进行讨论的记录,而前半篇中着重探讨的所谓“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之分歧仍在影响当下社会思想。
  7. 《诗书画》:文化间距和历史承担--《弥散与生成》(浙江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辑论
    艺术 2014/08/27 | 阅读: 1884
    都说传统重要,但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否真的就是传统?比如"笔墨"问题,它的重大蕴含我们到底掌握了多少?能不能真看明白?真讲清楚?所以,我的看法,还是"两端深入",一方面立足当代处境打开全球视域;一方面回到传统文脉切近本真叙述。在这两个方面获取滋养,开掘潜力,最终寻求价值重构。我和汉斯·贝尔廷先生多次交换过意见,并达成一致的看法:面向自身的传统,我们要有"互文"的追求;面对他者的经验,我们要有"互看"的能力。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2014年经济形势座谈会"
    经济 2014/08/27 | 阅读: 1520
    李扬:全球金融危机进入第二阶段;张平: 金融扩张难以对冲"结构性"减速;王国刚: 经济运行资金面总体充裕;李雪松: 近半省区下调投资目标"多年罕见";裴长洪:上海自贸区亟待研究十个问题;张平:金融扩张难以对冲"结构性"减速;黄速建:部分行业存在极高准入壁垒;李周:高度重视农业"三非"问题
  9. 托马斯·S·墨磊宁:国家的眼睛:社会科学家在中国民族识别工作中的角色
    社会 2014/08/29 | 阅读: 5205
    介绍1954年的民族识别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五年后的1954年夏天,一个由大约50位社会科学家和共产党干部组成的小组向全国民族成分最多样化的云南省进发,旨在确认省内百余个少数群体中哪些将成为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在这项被称为"民族识别"的工作当中,由社会科学家和政治家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创造了一幅人口学的蓝图,后来被中国政府用以指导"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构建。
  10. 苗永姝、解慧:整理、收集与传承 ——就《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对话中央编译出版社文库编辑中心主任苗永姝
    书评 2014/09/15 | 阅读: 1870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是近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研究马克思主义成果的系列丛书。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11. 徐菁菁:两洋运河:航道、海权与超级大国的诞生
    历史 2014/09/15 | 阅读: 1425
    美国对运河的渴望来自其对太平洋的渴望。1852年,马修·佩里带领的舰船从大西洋沿岸的弗吉尼亚出发,打开了日本的大门。这是羽翼尚未丰满的新兴帝国的策略:不染指列强争夺最为炽热的大西洋以及非洲,以推行“门户开放”夺取对远东的控制权。然而,直到20世纪初,美国仍只是一支大西洋力量:其主要工业、经济中心、港口和主要军事力量都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如何完成从大西洋国家到大西洋-太平洋两洋国家的转变?答案即是:巴拿马运河。
  12. 何炳棣:被忽视的“雷海宗的年代”——忆雷海宗师
    历史 2014/09/15 | 阅读: 1449
    回想起来,连自己都不能相信一生受雷海宗师影响至深且巨,而事实上只正式读过他的惟一一门必修的中国通史。西史的课都是雷先生的专长,战乱中完全错过是我终身憾事之一。北平清华二、三年级时课外虽不无向雷师请教的机会,但使我受益最多的是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与他的经常接触和专业内外的交谈。
  13. 雷海宗:君子与伪君子 ——一个史的观察
    历史 2014/09/15 | 阅读: 1937
    中国文化若要健全,征兵则当然势在必行,但伪君子阶级也必须消灭。凡在社会占有地位的人,必须都是文武兼备,名副其实的真君子。非等此点达到,传统社会的虚伪污浊不能洗清。
  14. 汪波:海湾地区“什叶派新月带”兴起的宗教政治影响
    宗教 社会 2014/09/16 | 阅读: 1949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2004年12月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明确提出海湾地区正在兴起一个"什叶派新月带"。在伊拉克战争带来的诸多影响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战争的结果打破了海湾地区伊斯兰两大教派之间原来的势力结构关系。
  15.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台共党人的悲歌》与台湾的历史记忆
    历史 文学 2014/09/16 | 阅读: 4904
    本文曾有两、三种节录稿在网络和媒体流传和转载,均非定稿或完整稿。这是定稿,发表于《文学评论》2014年5期。文章以蓝博洲所著《台共党人的悲歌》为线索,分析了中国革命与台湾现代史的关系,在内战冷战双重构造及其变动的语境中解释当代台湾的政治变动,以及围绕历史问题展开的争辩。作者重新勾勒了甲午战争以来的台湾史,并针对当代台独史观的若干观点展开分析和驳论,指出将历史文献中反复出现的有关台湾独立和自治的口号连缀为一脉相承的台独主张不过是用来掩盖或扭曲历史的方式。根本的问题是:这些自治运动及独立主张发生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基于何种政治目的,针对哪一个政治秩序和国际关系。
  16. 夏承焘:西湖与宋词
    文学 2014/09/17 | 阅读: 1957
    从中唐白居易到南宋末年的刘辰翁、汪梦斗,他们作了许多有关西湖的词,可以辑为一部专集。在这些作品里,反映了美丽的自然风物,也反映了种种社会现实、社会意识:豪华的都市形态,凄凉的亡国心情,以及复杂的知识分子对政治生活的态度。就其中也看出词这种文学在这几百年内发展的过程:由儿女闺闱到大自然,由宫廷豪门到大都市,由《花间》《尊前》的“浅斟低唱”到慷慨沉痛的抗敌救亡的呼吁。
  17. 王宇洁:教派主义与中东政治
    宗教 2014/09/20 | 阅读: 1612
    在地区政治中,教派主义则是宗教在国际政治中惯常会发挥的作用的缩微反映。但是,正如冷战范式从来未能完全决定国际关系的本质,也未能解释其复杂性一样,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也是既不能忽视,但也毋需高估。如果把教派差异视为目前中东政治变动产生的主要原因,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得所谓“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千年之争”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18. 刘小枫:康有为是一面镜子
    思想 2014/09/20 | 阅读: 2350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研讨会评议,发表于《开放时代》,与会者包括
    甘阳 唐文明 张翔 白彤东 姚中秋 姚育松 陈明 曾亦 干春松 陈壁生 陈少明 刘小枫等人。
  19. 杰里·H.本特利:20世纪的世界史学史
    历史 2014/09/20 | 阅读: 2036
    对20世纪出现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各种世界史研究范式进行了综合评述。真正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史研究在20世纪出现,它们可以分为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和专业历史研究三种。
  20. 杰里·本特利:19世纪全球史:处在十字路口的帝国们
    历史 2014/11/07 | 阅读: 2085
    中国不是唯一在19世纪面临严重危机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德川日本都经历了和中国清朝末年类似的问题。这四个国家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军事的软弱,这使它们在面临外敌入侵时非常脆弱。土耳其、俄罗斯、清政府和德川幕府的军队都曾和欧美工业化国家交战过或有过军事对抗,很快都吃惊地发现它们的军事力量比工业化国家差得太多。欧洲国家时不时地掠夺土地,或者纳入本国疆域,或者作为殖民地来统治。但是更多时候,欧美的军队利用它们的优势迫使军事弱国做出让步,从而寻求优惠条款,获得商业特权,使工业资本家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在这些军事弱国里实现巨额利润。
« 1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