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书评

苗永姝、解慧:整理、收集与传承 ——就《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对话中央编译出版社文库编辑中心主任苗永姝

苗永姝、解慧:整理、收集与传承  ——就《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对话中央编译出版社文库编辑中心主任苗永姝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

《图书馆报》 2014年08月15日“图书背后” A08/32版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是近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研究马克思主义成果的系列丛书。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是近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研究马克思主义成果的系列丛书。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本丛书具有如下四个特点:文献性---汇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编译局编写和刊发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译和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编译性---以国外学者的成果为主;系统性---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系统性地展现有关资料;权威性---收文力求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日前,笔者(解慧)采访了中央编译出版社所设的中央编译局文库编辑中心主任苗永姝,揭秘《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的出版前后。

记者:是何时想到出版这样一套书?请您谈谈这套书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苗永姝:可以说从2010年就有了出版本套丛书的想法,主要有三个由头。第一,近年来,随着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深入以及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世界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热情日益高涨。第二,中央编译局成立于1953年,是编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基地。许多研究者把中央编译局出版的各类期刊文献当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珍贵资料,但是由于文献资料零散,有一些为内部发行,无法满足今天马克思主义学界的研究需要。第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自2007年设立以来,致力于鼓励和支持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实施。本套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非常符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请要求,所以从开始我们就作好了申报项目的准备。

本套丛书最大的亮点在于:系统整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编译局编写和刊发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译和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以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成果为主。

 

记者:一般情况下,文献的出版,既费时又费力,这套书耗时多长时间完成的?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又遇到哪些难题?

苗永姝:《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这套文献共37卷,整理和出版大约需要六年的时间。 2013年出版第一批12卷,2014年出版第二批12卷,2015年出版第三批13卷。

2011年2月,中央编译局即成立本丛书编委会,开始文献资料的收集、定目录、选文等工作。本丛书在收集和整理上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是资料分散,给收集、整理、确定选文原则带来了很大难题。本丛书资料是从中央编译局原有刊物中筛选出来的。中央编译局主要刊物有《马列著作编译资料》《马列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列宁研究》《斯大林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和《国外理论动态》,《马列著作编译资料》和《马列主义研究资料》早已停止出版,很多人难以找到原有资料;《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等内部刊物刊载的文章没有公开面世,也难以为人们广泛使用,而新编译的文献资料又很零散。第一步,编委会初步筛选出三十多年来发表的2500多篇文章,共计2400多万字。第二步,2011年9月至10月,编委会编辑工作组在上次筛选的2500多篇文章基础上,进一步精选出1400多篇文章,1300多万字。第三步,2011年 11月至 2012年 6月,编辑工作组制定了书系编辑体例、编辑工作计划,并把文章分为12类,编制了各卷目录。同时组建了由17名研究人员构成的专业编辑队伍,确定了各卷分工。比较曲折的是,在本丛书最后定稿时,经过《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顾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各位专家的共同研讨,本丛书最终确定所有精选资料按照"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记者:出版类似这样的大部头书,一般情况下,贵社对编辑们有怎样的要求?

苗永姝:出版这套丛书,对于编辑来说,除了面临一般学术书应当注意的规范之外,还存在两方面的特殊要求。一是出版丛书,尤其是跨年出版的丛书,特别需要按照丛书体例来处理稿件。首先是遵循整套丛书的编辑体例,其次是照顾到各部分的体例要相对统一。二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必然涉及很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文,这也需要编辑特别注意引文的准确性。当然,遵循本丛书力求展现文献原貌的要求,本丛书中经典著作的引文是出自当年马恩著作版本,而没有为了追求与新版一致而加以更换。

 

记者:像这样的文献出版,对出版社有何重要的意义?

苗永姝:这套丛书列入了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这对于出版社来说,首先是充分体现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出版优势,这套丛书的选题来源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其次正是由于选题来源的独家性和权威性,本套丛书得以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也十分有利于加强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和社会影响力。

 

记者:其实,市面上关于马克思的著作非常之多,为何将出版视角锁定在马克思,这套书与其他市面上的书有何不同,优势在哪?

苗永姝:首先,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在当今时代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激起了更广泛的研究热情。我社之所以将出版视角锁定马克思,一是符合我社的出版宗旨,我社作为中央编译局主办的出版社,历年来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领域的研究著作;二是中央编译局自成立以来,创作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编译研究领域的成果,这也是我社重要的选题来源,并且也是值得推介给广大读者的。相对于市面上大量的关于马克思主义领域的著作,本套丛书有如下优势:一是文献资料具有权威性。本丛书内容来源于中央编译局历年来公开出版或内部刊发的期刊文章,这些资料或者分散,或者今天难以见到,学界对于这些研究资料的需求非常强烈。本套丛书在编辑出版时,力求保持文献的历史风貌,这样,既为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有助于学者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进程和思想脉络。二是文献资料具有系统性。本丛书编委会在整理这些宝贵文献时,尽可能分门别类,将同类资料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编排,这在保证文献原貌的同时,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阅读和检索。三是文献资料具有编译性。本套丛书所收文献,以国外学者研究成果为主,包括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思想、生平事业,乃至书信往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同时兼收国内学者的相关考证性成果。

 

记者:《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是一本非常适合馆配的书,您认为这样的书,对图书馆有怎样的意义?

苗永姝:对于图书馆来说,收入这样一套丛书,无疑是完善了图书馆的基本馆藏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汇集三十多年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资料,这次整理出版,为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性文献资料。本套丛书不仅是针对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者,而且对于党政机关乃至对马克思有研究热情的广大读者来说,都是基础性的研究参考资料。本套丛书能够进入图书馆这个公共借阅场所,能够在读者中传播,图书馆也在实际上起到了服务于我国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作用。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贵社的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的出版,会给文库带来怎样的影响?

苗永姝:中央编译出版社所设中央编译局文库编辑中心,主要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编辑出版及申报、年检、结项等相关工作,并承担部分学术类、翻译类、社科人文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目前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共60卷,已出版37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共40册,已出版10册),《中国的民主治理:理论和实践》(共10卷,已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共37卷,已出版12卷),《张仲实文集》(共10卷),《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共20卷)。《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作为中央编译局多年积累的文献资料,具有权威性和独特性,这次能够整理出版,也为中央编译局文库增加了一项重要的文献成果,并成为我社的重要品牌产品。

 

记者:这套书的目标读者是何群体?如果普通读者想要阅读这样的书,您有什么好的阅读建议?一般像这样的文献,作为出版社在出版理念上是否考虑过引导读者阅读?

苗永姝:本套丛书的目标读者是马克思主义领域的相关研究者。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编译局编译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文献,这些成果曾经在中央编译局编辑的各种刊物上发表,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整理出版,更是大大方便了研究者对于这些研究资料的检索和应用。

如果普通读者想要阅读这样的书,我认为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入手。以《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为例,编选者已经分门别类作了系统整理,方便了读者选择和阅读。比如对《资本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第8卷《〈资本论〉版本和传播研究》、第9卷《〈资本论〉结构形成研究》和第10卷《〈资本论〉基本理论研究》;对马克思经济学笔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第3卷《经济学笔记研究Ⅰ》和第 4卷《经济学笔记研究Ⅱ》,如此等等。一般像这样有代表性的文献,出版社首先是会按照精品的要求来编辑出版,在图书出版后,宣传、馆配等部门也会加大推广力度,推动这样的精品文献能够及时到达读者手中。

 

记者:未来,对文库的出版有哪些期待和展望?

苗永姝:未来,我希望文库编辑中心不仅致力于出版中央编译局多年来积淀的马克思主义领域的编译和研究成果,而且也可以陆续推出国外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前沿成果,顺利推进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各项工作。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136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4136

托马斯·S·墨磊宁:国家的眼睛:社会科学家在中国民族识别工作中的角色 徐菁菁:两洋运河:航道、海权与超级大国的诞生
相关文章
齐泽克: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黄宗智: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修订稿)
保罗·哈里: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争论
罗钢:资本逻辑与历史差异——关于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考
小堀真裕:当今日本社会中的马克思主义与左翼——迟来的“再分配” 政治的走向
李野航:马克思主义与摩西主义
田时纲: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观
黄宗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学术?——国内十年教学回顾
霍布斯鲍姆:马克思如何改变世界(访谈)
萨米尔·阿明:历史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三大洲的使命
马丁·爱默生:网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库
霍布斯鲍姆:论当前世界趋势(访谈)
柄谷行人:昭和前期的日本批评
包茂红:日本环境史研究——《环境史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九章
周思成: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奢侈品理论与马克思奢侈品理论的古典渊源
张利军: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
陈平:资本主义的空想与现实——评皮克提新书《21世纪的资本》
曹天予: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
曹天予:个性扩张与人类解放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