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2) 3 4 5 ... 123 »
文章
  1. 李学松:诗可以观--内藤湖南诗文中的文化论与文物掠夺
    书评 文学 2009/03/24 | 阅读: 1622 | 评论: 2
    《内藤湖南汉诗文集》书评。内藤对中国古籍文物的爱好近乎偏执,例如,1905年,内藤通过日本军方施压,强行压价购下藏在奉天的《蒙文大藏经》和《满文大藏经》。后来这两部极为珍贵的古籍竟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被烧毁了。

  2. 吴铭: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特色”
    经济 2009/03/19 | 阅读: 1183 | 评论: 2
    其实,中国的“两会”从来就有争论,崔永元亦有类似感受,“是媒体没跟上”。从前两年一些代表委员希望叫停“改革与反改革”的辩论,到今年把辩论视为积极正面的民主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正是因为有这些辩论和制衡的存在,中国在全球危机中的经济运行才显示出一种“中和”的“特色”。
  3. 韩毓海:人间正道是沧桑--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7周年
    文学 影视 2009/07/07 | 阅读: 2039 | 评论: 2
    2009年的中国文化界和文艺界,正在发生着悄然、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4. 伊格尔顿:狂欢与喜剧--巴赫金和布莱希特
    文学 2011/03/08 | 阅读: 2261 | 评论: 2
    《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1981)第五章
  5. 黎湘萍:历史清理与人性反省:陈映真近作的价值——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
    文学 2009/09/22 | 阅读: 3257 | 评论: 2
    如何做人,特别是在“所多玛和峨摩拉”的时代如何坚持“乌托邦”的理想,是陈映真小说的一个潜在的主题,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他一面以批判、讽刺甚至愤怒的态度清理和反省历史,一面不无悲伤地再现“做人”这个主题。陈映真的悲伤,也就是陈映真的价值。
  6. 黄宗智: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
    法律 2009/01/08 | 阅读: 1303 | 评论: 2
    中国法律历史的研究多偏重理论、表达或制度,而我近20年的研究则一贯强调从诉讼档案出发,亦即从法律实践的记录出发,由此来提炼分析概念。“实践”在这里表述的是三个交搭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含义:相对理论而言的实践、相对表达而言的实践、以及相对制度结构而言的实践(或实际运作)。“实践历史”则不仅包含这三种实践的历史,也包含它们经过与理论、表达和制度之间的互动而体现于实践的历史。此讲首先将分别以 中外法律史实例说明实践历史的含义。然后,用作者自己的一些分析为例,说明从实践历 史提炼分析概念的研究方法。
  7. 赵刚:以“方法论中国人”超克分断体制
    社会 2009/09/01 | 阅读: 3059 | 评论: 2
    這個自我批評也是一個尷尬的自我發現:原來,我並沒有意識到,相對於我所批評的那個甚有問題的知識狀況而言,我(們)是一個五十步;只看到別人在堆砌「和解的壁壘」,卻沒看到自己知識之眼中的根根樑木,也在支撐這個深刻制約台灣社會、政治與文化狀況的兩岸「分斷體制」。這「根根樑木」,即是「方法論台獨」,而拆除它們的知識方法謂之「方法論中國人」。
  8. 王宝付:中国为何婉拒英国的出兵阿富汗邀请
    政治 2010/01/06 | 阅读: 1346 | 评论: 2
    英国首相布朗近日再次提出,中国可以派兵参加驻阿富汗国际联军。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此事作出回应,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中广军事记者陈振玺对话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宝付,独家解析中国是否应该出兵阿富汗。
  9.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经过
    历史 2006/12/05 | 阅读: 2885 | 评论: 2
    1582 年 ﹝明神宗万历十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作“泰西字母”,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之后,有出于各种动机的多次罗马化努力。1957 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1958 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汉语拼音方案。1979 年,联合国决议以中国的汉语拼音作为中文译音标准。1982 年,中国汉语拼音通过 ISO 国际标准组织认定,成为汉语拼音的世界标准,但实际上WG拼法与汉语拼音同时使用。近年来,由于汉语拼音在文化社会各方面使用更为广泛,对懂得英语的人群来说,发音也和汉语普通话发音更为相近,世界各国纷纷放弃wade-giles拼法,使用汉语拼音,美国国家图书馆与各大学图书馆等主要研究机构都已经改用拼音。这篇文章讲述了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人文与社会
  10. 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选读
    科技 经济 2009/03/08 | 阅读: 2683 | 评论: 2
    德裔英国经济学者舒马赫(E. F. Schumacher, 1911-77)早在50及60年代便开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patterns of sustainability),提倡“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适用/中间科技”(appropriate / intermediate technology)、“佛教经济学”,“国有化工业”等与西方主流经济思潮背道而驰的观念。《小的是美好的》出版后于1973~1979年间再版了12次,至今仍是发展经济学的经典之作。1984年,商务印书馆引进该书。2007年,在舒马赫辞世30周年之际,南京译林出版社近日重版了这本书。

    除了对经济学的贡献以外,他对科技的理解也很中肯。他认为,中间技术应当具备这样的特性:有利于“创造工作机会”这一首要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能增加劳动的愉悦,而不是把人变成技术的奴隶;经过适当培训,人人可以运用。大众生产的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中间技术”,正如“圣雄”甘地所说,大量生产帮助不了世界上的穷人,只有大众生产才能帮助他们。
  11. 陈立旭: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审视
    社会 2009/11/06 | 阅读: 1591 | 评论: 2
    文章发表于2003年,主要数据关于1990年代。
  12. 潘毅、任焰:农民工的隐喻:无法完成的无产阶级化
    经济 2010/07/12 | 阅读: 2998 | 评论: 2
    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厂",世界上最庞大的新工人阶级也正在这里形成。2000 年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城市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数量已经超过1 亿2 千万。根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2006 年的报告,如果再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约为2 亿人。2008 年初的雪灾将成百上千万渴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阻隔在陷入瘫痪状态的车站、铁路和公路上,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不得不紧急号召农民工留在其打工的城市过年,在这个时候,人们似乎才忽然意识到,对于这个已经在城市中劳动和生活了三十年的巨大群体,这里竟然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家。
  13. 冯骥才:打造文化,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
    建筑 2006/11/20 | 阅读: 2537 | 评论: 2
    冯骥才一直以来都在为保护民间建筑和传统建筑奔走,但是我们的家乡还是渐渐失去自己特有的模样,变得越来越相像。而这一切往往还是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大旗下进行的。打造出来的文化无非是所谓“中国风格”符号的堆砌:把居民从老房子里赶走、骗走或者买走,再翻修一下,模拟想象中的明清或者其他朝代风格打扮成一个单调的风格,然后开设些挣钱的商铺和花钱的俱乐部,如此就美其名曰老城改造。再这样下去,就没有比回家乡更令人痛苦的事情了。这里附一个词条:打造,在方言中曾经用来特指制作铁箍木马桶。--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cn
  14. 叶隽:中国的歌德译介与研究现状综述
    文学 2009/02/24 | 阅读: 1274 | 评论: 2
    中国人最早接触歌德可以追溯到曾任驻德公使的李凤苞(1834-1887)。
  15. 马建东:王梵志诗的底层生活经验
    文学 2009/09/17 | 阅读: 1858 | 评论: 2
    本文通过对现存敦煌文献中王梵志诗的研读,认为王梵志诗作的独特意义之一,在其对底层生活经验的深刻揭示。细读今存全部王梵志诗作,可以发现,构成这种经验的,除了人们略有了解的经济生活的贫困,还有社会负担的沉重、社会公正的匮乏,以及生命意义的模糊。
  16. 外国大师杰作:费电的玻璃宫殿
    建筑 2007/03/13 | 阅读: 3256 | 评论: 2
    2004年,在中国这片国际建筑风格实验田上,又悄悄地长出了一簇彩色蘑菇。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1938年出生于法国,1967年在他29岁的时候,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查尔斯.戴高乐机场候机楼,已经发生坍塌事件。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多轮角逐,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一举夺标,该项目俗称“巨蛋”或者“海蜇”。建筑总投资10亿人民币的耗电巨户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亦为此人作品。--人文与社会
  17. 马勇:丁文江和他的科学主义
    科技 2008/08/04 | 阅读: 2257 | 评论: 2
    介绍丁文江背景和思想。改原文一个错字,“丁文江或者是他的父亲已预感到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爬行” 当为科举。
  18. 章培恒:今天仍在受凌辱的伟大逝者
    文学 历史 2009/03/10 | 阅读: 2514 | 评论: 2
    顾颉刚先生女公子顾潮的《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这本书制造了太多的神话来吹捧顾颉刚先生,也有太多的对鲁迅的诬陷。
  19. 张伟仁:学习法律的一些问题
    法律 环保 2006/11/13 | 阅读: 6351 | 评论: 2
    张伟仁支持把法律看成一种社会规范而不是至高无上的准则的观点,认为要学好法律必须先了解它所来自的社会,包括其文化传统、当前的处境及将来发展的方向,所以学习法律的人要具备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然后去探究法之精义,认清法的社会功能,才能作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为社会的公平和谐作出重大的贡献。
  20. 汪晖:在对话中追寻
    文学 2009/02/19 | 阅读: 2176 | 评论: 2
    《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序言。
« 1 (2) 3 4 5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