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标题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90 91 92 (93) 94 95 96 ... 178 »
文章
  1. 梁漱溟: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思想 2009/02/21 | 阅读: 1308
    1920年讲于北京大学,次年出版之旧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即以此三条路向或云三 种人生态度为其立论之本,谓儒家、佛家之学从人类生活发展变化历史途程上看,实皆 人类未来文化之早熟品;瞻望前途,中国文化即将在最近未来复兴于世界。自己既归宿 于儒家思想,且愿再创宋明人讲学之风——特有取于泰州学派之大众化的学风——与现 代的社会运动融合为一事。其详具见原书,兹不多及。后此我之从事乡村运动即是实践 其所言。
  2. 梁赞采夫:俄罗斯移民政策的新方案:完善的必经之路
    政治 2012/08/03 | 阅读: 1739
    本文是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经济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社会人口和经济社会学中心负责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梁赞采夫(Sergei V. Ryazantsev)在全俄科学实践会议"二十一世纪前二十五年俄罗斯各地区的人口现状与未来"上的报告。附更详英译
  3. 梅兰芳:纪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戏剧 2013/07/10 | 阅读: 3590
    回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生前与其见面谈话及去世后访问斯坦尼斯拉夫博物馆
  4. 梅新育:温州金融改革之我见
    经济 2012/03/31 | 阅读: 1454
    温州早在好几年前就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为什么几年下来并没有取得什么实绩?我们不能天真地以为名之曰"改革"就一定会成功。事实上,商界不少缺乏诚信之辈已经瞄上温州金融改革的"商机",一手炮制"收购美国特拉华州大西洋银行"假新闻的温州商人林春平就自述,此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日后参与温州金融改革。
  5. 梅新育:警惕征地拆迁补偿过高
    社会 2013/02/04 | 阅读: 1235
    2011年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发现,2010年北京销售的8万辆进口车中一半卖给了北京和各地拆迁户,特别是北京拆迁户。当时调查人员在扩建后的北京南苑机场附近发现,机场周边村庄豪华车数量众多,密度特大,进而发现那一带拆迁户拿到两三千万元补偿司空见惯。
  6. 梅洛-庞蒂的一份未刊稿:他本人作品的内容介绍
    艺术 2007/01/30 | 阅读: 1455
    本文译自英译本的《知觉的首要地位》(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1964年。英译者为Arleen B.Dallery。我们同时参照了梅氏的有关法文著作。——中译者
    张尧均 杨大春 原注
  7. 梅葆玖:我们能为京剧再兴做些什么——京剧艺术家梅葆玖访谈
    戏剧 2009/02/22 | 阅读: 1409
    京剧今天的萧条,它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
  8. 楊白衣:金刚经之研究
    宗教 2012/12/27 | 阅读: 1938
    『金剛般若經』是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最初期的經典。此經在我國流傳最廣,其研究也最為普遍。尤其是版本之多,註釋之豐,為群經之冠。
  9. 楊肅獻:柏克思想與英格蘭啟蒙運動
    思想 2009/04/17 | 阅读: 1313
    柏克(Edmund Burke, 1729-1797)是一個十八世紀英國的政治人物。他雖是十八世紀的人,卻與當時的主流思潮「啟蒙運動」一直存在緊張關係。他的著作常出現對「啟蒙精神」的質疑或嘲諷。過去對他的研究,有學者主張他是傾向十九世紀的浪漫運動與功利主義,也有學者認為他的思想屬於中古士林學派的自然法傳統。要之,不論何者,都認為柏克是「反啟蒙」的。對柏克來說,活在十八世紀似乎有一點時間倒錯。那麼,柏克思想是「反啟蒙」的嗎?
  10. 楚荷:工会的路,是工人一定要走的路——关于《工厂工会》的创作
    文学 2009/11/20 | 阅读: 1545
    附:《希望工人日子一天天地好》与《工厂工会》选读
  11. 楼宇烈: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思想 2009/02/21 | 阅读: 1251
    本文仅就康有为在近代社会变革时期,对于传统儒学所做的适应时代环境需要的变革和利用、它的形式和特点,以及他对于吸收西方文化与保存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做一些简要的考察,作为我们今天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时的借鉴。
  12. 楼宇烈:胡适的中古思想家史研究述评
    历史 2008/09/22 | 阅读: 1073
    自1919年至1937年间。胡适多次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而且主要是讲中古哲学史和近世哲学史,其中又以讲中古哲学史的次数为多。
  13. 楼宇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人文 2008/09/22 | 阅读: 1254
    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的话,那么人文精神可说是它的最主要和最鲜明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现在所谓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等概念不完全相同。
  14. 榮新江、李肖、孟憲實: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
    历史 2012/06/26 | 阅读: 1806
    由於大多數墓葬經過盜擾,所以新出土的文書比較零碎,無法和一九五九至一九七五年間出土的文書相比。這次的文書除了出自阿斯塔那墓地外,還有多處,也有一些文書從類型或內容方面和過去所見有所不同。
  15. 樊学庆:学科体制对20世纪中国服饰史研究发展的影响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2574
    学科体制的建立, 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对20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科体制的影响下, 中国服饰史研究沿着分科化道路不断发展,同时始终带有鲜明的跨学科研究特征。通过二者的互相促进,中国服饰史研究日益繁荣。中国服饰史研究发展的这一特点, 典型地反映了学科体制下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分科化与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16. 樊纲、胡永泰:“循序渐进”还是“平行推进”?
    经济 2009/09/20 | 阅读: 1245
    本文认为目前在改革理论和政策研讨中颇为流行的“循序渐进”概念并不能确切地说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因为各种体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不可能改好了一个再改下一个,否则会出现体制“不协调成本”。文章提出了“平行推进”的概念,作为改革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它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某些体制的改革“超前”和“滞后”(瓶颈) ,都是无效率的。在所有领域(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都同时积极推进改革,同时考虑各种体制之间在转轨过程当中(也就是在没有彻底完成改革之前) 的相互协调,应是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方法。
  17. 樱井龙彦:百年日本藏学研究概况
    宗教 历史 2012/05/19 | 阅读: 2234
    日本藏学始于行脚僧河口慧海,收集资料文物的探险队和军部出身或派出“特殊任务”者,后有经济复苏后对西方文化的反省,及洛克菲勒财团对流亡藏人和各国藏学支持等原因促进
  18. 欧文·潘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
    艺术 人文 2008/11/15 | 阅读: 1933
    科学的理想目标,可以说是类似技艺精巧的东西,人文的理想目标则是智能。
  19. 欧明俊、陈堃:李清照《词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文学 2009/03/18 | 阅读: 2256
    本文在对《词论》研究史初步梳理的基础上,对《词论》研究中的作者、作年、如何理解“别是一家”说、为什么不提周邦彦、词论和词作间的“分离”现象及《词论》的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20. 欧树军: 国家认证的历史逻辑:以中国为例
    政治 2011/08/09 | 阅读: 1779
    认证对于国家强制、汲取、濡化、再分配、统领和规管能力的基础作用越来越显要。有认证的国家与无认证的国家,有适度的强认证能力的国家与在认证能力上存在事实或规范缺陷的国家,将在这些事关个人福祉、人心安定与政治认同的国家事务上呈现出相当大的不同。
« 1 ... 90 91 92 (93) 94 95 96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