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 178 »
文章
  1. 周远廉:努尔哈赤与明朝政府的关系——《满文老档》研究之二
    历史 2009/03/19 | 阅读: 2839 | 评论: 1
    本文拟以努尔哈赤、皇太极执政时期编写的《满文老档》为主要依据,结合《明实录》等文献,考察 努尔哈赤与明朝政府的关系。
  2. 安格尔: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谈英语文学
    人文 2009/03/19 | 阅读: 2034 | 评论: 1
    英语文学研究(the study of English literature)应该是研究用英语写成的文学(the study of literature in English);他们意识到有一个全球性的、多国家的、跨文化的视野,因此,将英语文学研究——或者用任何一种语言写作的任何文学的研究——仅仅隔绝在一个国家或一国传统范围之内是不明智的,是对思想的禁锢。任何文学研究都可以用来解释某个民族或某种文化的传统,这很自然,但这个传统往往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都有关联。
  3. 陈双印、张郁萍: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发展原因初探
    宗教 2009/03/21 | 阅读: 1389 | 评论: 1
    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传世佛教文献记载以及后人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唐王朝以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兴盛的原因,并指出探讨这一时期太原佛教情况,对于研究唐五代太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宗教、交通以及对外交往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 阿马蒂亚·森:什么样的平等?
    思想 2009/03/22 | 阅读: 1307 | 评论: 1
    道德哲学中的讨论已经对“什么样的平等?”这个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答案。在这个讲演中,我将集中讨论三种特定的平等。
  5. 刘中玉:试论元代文人画风格转变的特殊背景
    艺术 2009/03/22 | 阅读: 2046 | 评论: 1
    本文从元代大一统的角度入手,从文化融通和艺术赞助这两个方面来对元代文人画风格发生转变的背景进行考察。
  6. 王晓清、张克兰:范文澜与胡适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503 | 评论: 1
    范文澜与胡适之间,没有学术上的近谊与远缘。
  7. 散木:一个走进延安的红色历史学家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442 | 评论: 1
    范文澜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历史学家,党而不群、政不忘学是他的一个特点。
  8. 卞孝萱:忆范文澜先生
    人文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2031 | 评论: 1
    范文澜,字仲沄,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9. 蔡美彪:《范文澜全集》编余琐记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416 | 评论: 1
    《全集》第十卷的《文集》,并没有收录著者的全部文章,所以也还是文章选集。
  10. 朱元曙:章门“五王”轶事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611 | 评论: 1
    作者为朱希祖孙,根据此文,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中暗示的黄侃朱希祖不合,孙希扬因范文澜嫁祸而被北大开除一说似不为真。--人文与社会
  11. 范文澜:从烦恼到快乐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1528 | 评论: 1
    我不愿回忆过去,因为过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
  12. 范文澜:《经学讲演录》
    历史 2009/03/23 | 阅读: 20915 | 评论: 1
    范文澜《经学讲演录》共4页,每页一讲。
  13. “让鲁迅的文本自己说话”——张旭东访谈录
    文学 人文 2009/05/04 | 阅读: 1863 | 评论: 1
    访谈人:张旭东,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教授;东亚研究系教授、系主任。中英文主要著作包括: Chinese Modernism in the Era of Reforms; Postsocial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批评的踪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等。
    采访人:姜异新,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以下简称张、姜)
  14. 贾樟柯:贫穷改变了中国人的心理面目
    影视 2009/03/23 | 阅读: 1933 | 评论: 1
    我过去重要的生命经验都是县城给我的,如果没有县城,可能就随波逐流了。
  15. 侯孝贤:如何抓住大陆观众的心
    影视 2009/03/23 | 阅读: 1581 | 评论: 1
    我认为,中国电影应该以华语进入世界。华语电影被国际市场接受,比大家都用英语更有意思。
  16. 许章润: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与表达的合法化——关于“群体性事件”的一种宪政主义法权解决思路
    书评 文学 法律 2009/03/24 | 阅读: 1763 | 评论: 1
    刻下的“群体性事件”多为公民大众基于联合行动机制而实施的“公民集体行动”,属于公民权的基本宪法权能。它在将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付诸公开集体抗争形式的同时,为建构一种满足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理性沟通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契机。随着中国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和多元,制度设置必须提供更为多元和开放的利益表达形式,特别是利益实现的法权程序。在此,澄清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及其集体表达形式的必要性,经由“非事件化”和“去事件化”,说明所谓“群体性事件”本身的常态性,进而寻求其合法化和正当性。
  17. 李路路、王宇: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存在:阶层认知与政治意识
    社会 2009/03/24 | 阅读: 1366 | 评论: 1
    本文借助2003年CGSS数据,以确认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阶层认知与政治意识状况为目的,从阶层认知、政治意识与参与和利益分配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中间阶层的阶层认知与政治意识特征。本文的结论是:在阶层认知、政治参与、利益分配以及部分政治意识问题上,中间阶层都显现出和其他阶层的显著差异,但这些差异有的反映了中间阶层的相对独立性,有的则显现出中间阶层的成熟程度;而在部分政治意识和参与领域中,中间阶层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征。中间阶层的复杂面向,是现代化过程、制度转型过程以及中间阶层形成过程的阶段性反映。本文的分析为中间阶层社会-政治功能的讨论提供了基础。
  18.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
    社会 2009/03/24 | 阅读: 1375 | 评论: 1
    很多从图片向文字转化时的错误,阅读时注意。
  19. 余庆年:江苏小城镇发展中的用地问题及对策
    建筑 2009/03/25 | 阅读: 1526 | 评论: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江苏小城镇的发展对土地利用的积极意义,具体分析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 唐小兵:“论政”与“治学”的两难:反思公共知识分子的内在困境
    思想 2009/03/24 | 阅读: 2311 | 评论: 1
    如福柯所言:“知识分子的工作不是要改变他人的政治意愿,而是要通过自己专业领域的分析,一直不停地对设定为不言自明的公理提出疑问,动摇人们的心理习惯、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拆解熟悉的和被认可的事物,重新审查规则和制度,在此基础上重新问题化(以此来实现他的知识分子使命),并参与政治意愿的形成(完成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角色)。”
« 1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