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54 55 56 (57) 58 59 60 ... 178 »
文章
  1. 张伟仁:天眼与天平--中西司法者的图像和标志解读
    法律 2013/09/17 | 阅读: 1689
    中西方的理想司法者的图像和标志有许多不同之处--西方的是一位以布巾蒙着双眼,一手举着天平,另一手握着长剑的女士;中国的是一位面色黧黑,神情严肃,额上有一月牙痕迹的男子。这两幅图像,特别是其中一些特殊的标志,各自表达了什么信息?
  2. 严海蓉、陈义媛:呼唤人民食物主权--从大豆谈起
    经济 2013/09/20 | 阅读: 2868
    中国大豆所呈现的问题是资本主导下农民的生计问题,是消费者权益的缺失问题,是国家主权的缺失问题。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遭遇,而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及其农民的普遍困境。走出困境之"道"在于实践人民食物主权。就大豆贸易而言,中国在大豆进口方面毫无定价权。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2005年时已降至15.3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62%的农产品关税,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而大豆关税则在1999年就降至3%,2008年更下调至1%。
  3. 沈卫荣:西藏、藏传佛教的真实与传说(专访)
    宗教 2013/09/23 | 阅读: 6263
    五世达赖以前,达赖喇嘛并没有任何足以号令全藏政治影响力。后来五世达赖到清朝朝贡,和中央建立了关系,又得到蒙古固始汗的支持,才慢慢兴起,开始有政治影响。宗教的发展没那么纯粹,宗教里面的斗争都很残酷。历史上的达赖喇嘛没几个活到成年的,所以他们转世的频率特别快。从五世开始到后来,只有十三世是真正掌握了政治权力的,这已经是到了民国时期了。
  4. 刘小枫:如何认识百年共和的历史含义
    思想 政治 2013/09/24 | 阅读: 3170
    从世界历史来看,改制共和的问题非常复杂,即便要思考这个问题也非常艰难。媒体人喜欢用未经审视的"普世价值"口号唤醒人民,由于一些博士或教授也成了媒体人,这类似是而非的口号也笼罩着我们的大学课堂。在座各位谁都不会否认,大学与传媒不同,大学要讲究学理地思考。
  5. 潘毅、陈敬慈:阶级话语的消逝
    政治 2014/01/19 | 阅读: 2150
    本文考察了中国阶级政治和阶级话语中的一些历史性悖论,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新工人阶级结构性地形成时阶级话语的消逝,阶级概念被限制在小范围的学术界,并被后来流行的社会分层概念完全取代,导致当今中国不可避免的去政治化过程。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实践和他们关于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的研究进一步扼杀了阶级话语,抵消了在快速变迁的中国社会中形成的对阶级冲突的新理解。
  6. 高默波:《高家村》中文版自序
    历史 2014/02/07 | 阅读: 2434
    2013年7月出版《高家村》中文版自序:本书试图做的是:以丰富的实证资料和跨学科的方法来全方位地描述和分析一个村庄。《高家村》既是高家村的历史,也是高家村的政治,是高家村的社会学,也是高家村的人类学,同时也是高家村的经济学。除了用跨学科的方法解剖一个村庄,为读者提供洞见,使读者有一叶知秋的理解这一特点外,这本书还用每一章围绕一个主题的方法把高家村放在中国的大背景里来描写和分析。
  7. 高默波:书写历史:高家村
    历史 2014/02/07 | 阅读: 2734
    从内容上来看《高家村》是讨论高家村从1949年到90年代中期的变迁,本书的主要内容都是根据主题而写的,每个主题自成一章。这些主 题包括:土地、水域与地方政治,人口与政治,生活水平,农村卫生,农村教育,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移民打工,风俗习惯的变化和延续,高家村与外 部世界。
  8. 高拂晓:从牛津大学看英国音乐学教学与研究现状
    音乐 2014/01/22 | 阅读: 1694
    学科介绍:英美音乐学研究基本上在综合性大学,而不在专业音乐学院,这种设置为国外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跨学科研究的便利,对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9. 张旭东对话杰姆逊:"理论已死"?理论何为?
    人文 2014/01/22 | 阅读: 2347
    成熟的理论分析的特征在于,它是对表征的研究。我相信在这个意义上一切都是表征。
  10. 赵晓力:宪法50年
    法律 2014/01/20 | 阅读: 1785
    但要习惯于服从的臣民变成能够为自己立法的公民,并不能依赖自然的过程。如果被压迫和奴役的人们并不是生活在自然状态中,那么他的自由(freedom)只能通过解放(liberation)得来。
  11. 南水:"党史专家"的满腔质疑却变成对方的脚注--关于杨奎松《也谈"去政治化"问题 》的几点看法
    书评 2014/01/20 | 阅读: 2530
    书评首先应准确概括原作大意,然后对之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书评引文应当完整准确,不可截词造句、歪曲原文。南水的文章指出了一些杨奎松教授评论中的基本问题。因《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无意刊发对杨教授文章的评论,本站在此转发。
  12. 王东宾:宿州土地流转信托的创新
    经济 2014/01/20 | 阅读: 1448
    在目前人们对土地流转信托项目盈利能力质疑不断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土地流转信托财产收益设计方案,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13. 丁耘:矛盾论与政治哲学
    思想 2014/01/19 | 阅读: 2386
    毛泽东思想是一笔沉重的、被冻结的精神遗产。要动用这笔遗产,哪怕只是为了投资到改革开放或其他毛陌生的事业里,在今天都要冒着各种风险。
  14. 欧阳旻:台湾黑金政治的起源与实质
    政治 2008/09/25 | 阅读: 7359
    九十年代实现民主化转型以来,台湾岛上基层的黑金政治一直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这个问题不仅让今天的台湾人倍感头痛,对于其它正在走向社会转型地区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借鉴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个问题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台湾的社会结构和民风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中,与中国大陆是最为接近的。特别是在今天中国大陆已经实现了村民直选,正在就要不要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基层民主进行讨论之际,台湾民主转型中出现的问题绝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5. 汪晖:从当代变迁中重新思考改革--关于政党国家化与市场决定作用的一点思考
    社会 2014/01/14 | 阅读: 3862
    说明:本文是一份发言记录稿,最近以《中国政治新趋势》为题刊登于《南风窗》2014年第2期发表。由于篇幅所限,编辑对文章进行了删节和处理。这里发表的是原文全文。
  16. 钱永祥:民粹政治、选举政治与公民政治
    政治 2008/09/26 | 阅读: 1304
    在我们的日常理解或教科书的解读中,我们对于民主的理解,可能既不是一个纯粹的公民政治的理解,也不会是一个完全的民粹政治的理解,而更多的可能想到是投票民主和选举政治。在今天的台湾就是如此。投票民主其实只能满足正当性的标准。即使是就投票的民主而言,也预设了很多的东西。
  17. 林毓生:论台湾民主发展的形式、实质、与前景
    政治 2008/09/26 | 阅读: 1190
    在西方宪政民主中获得胜选的政治领袖,也经常说自己是代表全体人民主政(虽然投票给他的选民只占总投票额的一部分)。表面上看,英、美与西欧的民主领袖也有民粹主义的倾向。然而,台湾的情况与西方的情况是很不同的。以炒作求取胜选的议题(如台独意识等)为手段而获得权力的台湾民粹主义的政治领袖口中的「人民」,正如王振寰、钱永祥所分析的,「指的却已经不是传统民主理论所设想的积极参与的公民,而是消极被动的、由统治者赋予集体身份的、功能在於表达认可(acclamation)的正当性来源。这种人民在组织上是由上向下动员而来,在身份上则是透过国族的召唤而成;它缺乏社会性的分化、缺乏体制性的意志形成过程、也没有机会参与政治议题的决定」
  18. 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
    思想 2014/01/19 | 阅读: 3469
    中国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了一场巨变。在经济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创制;在社会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和地区关系的结构性重组;在文化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市场机制在文化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篇论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论述这些巨变中的一个巨变,即"去政治化的政治"的形成。
  19. 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环保 2008/09/24 | 阅读: 1214
    中国对环保的重视始于1978年,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中国应制定环境保护法;1982年,中国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写入了《宪法》;1984年,中央将环保提到了“基本国策”的地位;1994年,中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2003年,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发展,环保越来越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 殷之光:反抗的政治--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第三世界视野与后冷战的冷战史叙述批判
    政治 历史 2014/02/07 | 阅读: 2756
    以美苏争霸为轴心的冷战史叙述模式一方面充满着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色彩,另一方面,也无法真正在理论上为90年代之后世界格局的变迁提供一个连续的历史脉络。更无法真正让冷战史、20世纪民族独立及革命史、以及19世纪殖民史为理解今天的问题提供思想基础。
« 1 ... 54 55 56 (57) 58 59 60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