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时间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9 30 31 (32) 33 34 35 ... 205 »
文章
  1. 许章润 :喜忧参半话“村官”
    法律 社会 2008/12/06 | 阅读: 1483
    法学院的毕业生去做“村官”,这是近两年里的新鲜事,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而喜少忧多。
  2. 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社会 经济 2008/12/06 | 阅读: 2303
    从1978年开始到1990年代中期,可以说中国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
  3. 陈晓明:麦家小说里的黑暗与光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331
    麦家的文字是有力的,那么简洁,一种被痛楚所浸满的文字,它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穿过那黑暗的屋子,在黑暗中听风;能提供这种图景的文字的人,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4. 陈晓明:遗忘与召回:现代传统与当代作家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2783
    “文革”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当代文学一直是奉西方文学为圭臬。尽管“新时期”文学也曾自我命名为“现实主义的复苏”,但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与“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并不是一回事,而三四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则面目不清。当代作家如果要找到自己的父亲,那一定是西方经典大师或新近翻译过来的名师大家。
  5. 章诒和、颜长珂:从电影《梅兰芳》谈梅兰芳
    影视 戏剧 2008/12/07 | 阅读: 3925
    两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和研究员谈梅兰芳及陈凯歌新电影。
  6. 陈书录: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733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
  7. Thomas Zimmer:中国当代文学在德国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371
    哈金和戴思杰都是为西方读者写作的,直接来自中国的作品却比较难,比较艰深,比较难以定位和理解。在中国受到喜爱的作家,在德国可不见得会受到读者的青睐。
  8. 李中华、邹福清: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579
    两汉人心目中悲剧的屈原,宋代以后逐渐被塑造成为忠君爱国的圣贤,明清之际遗民学者笔下的屈原则是富有民族气节、满怀孤愤的爱国志士。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整合与融汇,传统的屈原形象发生深刻的裂变,屈原被分别描写为一个纵横家、巫官、有洁癖的殉情者、法家诗人,还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
  9. 张旭东: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624
    第一,重读鲁迅能给我们关于文学批评的思考带来什么启示和新的东西;第二,反过来,对于文学批评概念的思考在什么程度上能帮助我们重读鲁迅。
  10. 王晓明:新的国家认同及其未来
    社会 政治 2008/12/07 | 阅读: 1670
    原编者按:此文以《中国认同之现状与希望》刊登于天涯6期,但有较大删节,此为全文。
  11. 姜振昌:新时期鲁迅研究30年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084
    “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审美”等这样一些观念和关键词,是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相当成功的建树。
  12. 孙郁:鲁迅与绘画
    艺术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748
    鲁迅对域外绘画的敏感力不亚于文学。
  13. 白浩: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书写与讨论
    文学 2008/12/09 | 阅读: 1359
    “新世纪文学”概念的提出为时已不短,但对其质疑一直也很强烈,原因在于对其内在精神元素独立性的质疑
  14. 钱理群:文学研究的承担--我所理解的学院派,或学术派
    文学 2008/12/09 | 阅读: 1363
    去年我在北大做了个演讲,讲《民国那些年》那本书,关于承担、独立、自由与创造。现在我把它发挥,讲学术研究的承担问题。北大08年4月1日讲座。
  15. 王红:复调与重弹:当代民族文学的动物叙事研究
    文学 2008/12/09 | 阅读: 1097
    当代民族文学动物叙事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功,原因何在。
  16. 何清涟:婚姻中的经济学──读格雷·贝克的《家庭论》
    经济 书评 2008/12/09 | 阅读: 2276
    《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1981])书评。
  17. 郎咸平:诸葛亮是优秀的企业家吗?
    经济 2008/12/09 | 阅读: 126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中国企业家的影响并非全是正面的。
  18. 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土地私有化的理论逻辑
    社会 2008/12/09 | 阅读: 1156
    若能借鉴同为东亚小农经济的日、韩、中国台湾地区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的现代多功能农业的经验,并传承上世纪80年代中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和谐社会模式,推行体现普惠制服务的弱势小农的合作化,新农村建设——综合性的合作经济和乡村自治——定将成为中国三农发展道路之本。
  19. 骆建华:跨越重化工业阶段——中国节能减排挑战与应战(上)
    环保 2008/12/10 | 阅读: 1454
    能源资源消费、产业结构演进,以及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变化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20. 蒋子丹:宁静的史铁生
    文学 2008/12/10 | 阅读: 1173
    他在《我与地坛》里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1 ... 29 30 31 (32) 33 34 35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