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元化说到中国讲比兴之义,是运用想象、诉诸想象;京戏正是一种诉诸想象的艺术,所以是写意。
-
批判和拒绝"法律人思维"却全不是批判和拒绝被错误概括为法律人思维的,诸如严谨、务实等法律人的必备素质。相反,中国法学院必须花更大气力来继续推动和实现其教育的转型,像法律人那样思考--其实是行为;文本阅读,法律推理(类比推理),法律解释,教义学分析,也必定且应当在法学院教育中占据足够重要的地位。法学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法律人有能力应对那些超出眼下的常规,必须个别应对但长远看来可能具有一般意义的问题。
-
目前许多人有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毛泽东不懂经济,导致中国大陆的发展落后于同期的日本和"四小龙"。这是当今最大的谬误。
-
宗教
政治
2012/02/20
| 阅读: 7313
談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千年之争与当前中东危局,作者历任中国驻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大使馆外交官,现已退休。
-
艺术实践难以逃离体制,青年艺术家只能以试错的方式进行局部微观对抗;回溯五四及以后的青年的历史与革命思潮,能给今天带来怎样的反省?
-
九十年代实现民主化转型以来,台湾岛上基层的黑金政治一直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这个问题不仅让今天的台湾人倍感头痛,对于其它正在走向社会转型地区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借鉴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个问题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台湾的社会结构和民风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中,与中国大陆是最为接近的。特别是在今天中国大陆已经实现了村民直选,正在就要不要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基层民主进行讨论之际,台湾民主转型中出现的问题绝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国民性是单面的,还是自我反身的?如何界定阿Q的阶级身份和社会类型?如何在“重复”中界定“革命”?在《阿Q正传》中,历史与本能、意识与潜意识、精神与身体是什么关系?如何解释鲁迅的“向下超越”,以及从这一角度对辛亥革命和启蒙的思考?
-
这个时代整个世界最深刻的一组对立关系就是人工文化和自然的对立性,这时我们谈传统才会有意义,中国传统中的"道法自然"基本意图就是在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因此,象山校园也应该体现很多中国的美学,所以我做这个建筑并没有考虑传统校园的格局,而是主要考虑建筑与山水的关系。
-
过去二十年以来一个相当盛行的观点是,自由市场与民主的结合能够给第三世界带来改变,能够扫除与欠发达俱来的种族仇恨及宗教狂热。在这本书中,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通过她敏锐的观察与实地研究,出人意料地告诉我们,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了自由市场民主之后,实际上却成了种族暴力的牺牲品。
-
蔡国强与汪晖的对话,很有意思。NYT有过介绍蔡国强的专门文章,但基本都是生平作品简介。这个对话谈及很多蔡国强创作中的思想,蔡国强对汪晖说,“你把我都看出来了。”最后汪晖也提及奥运问题,虽然蔡国强可能出于奥运组委会保密要求,没有做正面详细叙述,但可以看到他对这次的设计是有反思的。--人文与社会
-
密斯·凡·德罗为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建的德国馆仅存在5个月,没吸引很多注意,但被拆除25年后被誉为大师杰作,于1985-86年间在巴塞罗那重建。
-
2015年11月20日,清园读书会第三场举行。此次读书会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核心文本展开讨论,以下三篇文章系读书会三位主题发言人的文字稿。清园读书会由一群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基于共同兴趣组成,旨在重读毛泽东。
-
2014年9月4日下午,一中一西两位著名学者,在清华大学展开了对话,讨论"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变革",他们是汪晖教授与傅高义教授。 对于总结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历史经验,汪晖教授与傅高义教授都可谓最具宏观视角的学者。虽然二人也因此成为争议人物,但必须承认,目前在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关系、如何处理毛泽东时代的重要遗产、当前改革开放的结构性问题为何等问题上,他们依然是最具深刻洞见的学者。二人虽对当下中国的发展情况都以乐观为主,但在具体历史问题的评价上,依然有诸多交锋。
-
陈其钢2004年的访谈。曾经读到过陈其钢当张艺谋面批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宣传时,含糊其辞,不指出作曲者是陈其钢。这次奥运开幕式女孩演唱风波,又是陈其钢出面承认是配音演出。
陈其钢在这次访谈中谈到了他的音乐创作主题选择以及对音乐的娱乐性的理解。
-
政治
历史
2016/04/14
| 阅读: 6964
本文透视了金融化资本主义时代的"毛主义运动",即20世纪90年代以降"毛主义运动"在南美、西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重新崛起。作者结合与普拉昌达的对话以及探访南亚毛主义者的实践,在探讨"人民民主"是否可能的同时,深入分析了"低烈度战争"条件下21世纪"毛主义运动"的政治探索。
-
实际上,次贷危机的真正实质是,美国金融市场滥用信用衍生品的创新、预支市场和社会信用,从而造成信用风险逐渐累积,进而酿成美国(不仅仅在美国、且扩展到全球)社会(绝不仅仅限于市场)信用危机(Credit Crisis)。再通俗一点来说,这其实是资本信用危机、或者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信用危机。
-
1954年,陈寅恪写成《论〈再生缘〉》,油印稿由章士钊带到香港,辗转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一时轰动海外,议论纷纭。
-
本世纪前半期,爱德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在西方美学界具有巨大影响。美国学者乔治·狄基(George Dickie)回忆说,1956年,当他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美学课程时,“几乎所有美学导论类的书籍都在书的开始辟出一章,解释审美态度的性质,并将之与诸如道德的、科学的和经济的等实际的态度作对比。”
-
19世纪中叶诞生的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 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
-
比较前苏联与中国前卫艺术的产生发展。文章中提到的情况截至1996年,当时全球艺术品价格大幅虚高的情况还没有大规模出现,但作者已经提到中国的一些美术学院中对销售作品的关心远大于对艺术探索的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