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39 40 41 (42) 43 44 45 ... 205 »
文章
  1. 劳埃德:牛津象牙塔尖中梦想的更好世界
    书评 2009/09/16 | 阅读: 1181 | 评论: 1
    在以赛亚·柏林后接任牛津大学经济学系主任G.A.Cohen生前最后一本著作《何不实行社会主义?》的书评。该书认为弱肉强食是目前社会的特征,希望用一个更理想的社会形式取而代之。书评作者劳埃德悲观地认为柯亨的想法超乎现实,他为了实现平等而要求人们拥有的道德,自治和品行是不可能实现的。
  2. 闻黎明:战时中国知识精英对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若干思考——以昆明知识界为中心
    历史 2009/09/16 | 阅读: 1742 | 评论: 1
    本文以战时昆明地区学术、教育、舆论界对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若干认识为例,以期展示重建中日关系及建立国际永久和平秩序上的一些思考轨迹。
  3. 杨义:清学“三弊”(访谈)
    文学 2009/09/16 | 阅读: 1287 | 评论: 1
    计亚男、柳霞访问。杨义谈到,清人弱点起码有三条,可以概括为清学“三弊”。 第一,是不敢讲民族问题,第二,是民间问题,第三,是清代只有金石之学而没有考古之学。
  4. 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系统整体观
    文学 2009/09/16 | 阅读: 1338 | 评论: 1
    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互补系统,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观本同而末异,如儒家认为自然比德为美、以情为美、以和为美、以“合目的”的形式为美,道家以无、妙、淡、柔、自然、生气和适性为美,佛家以涅槃 、寂灭、死亡以及涅槃 的象征——圆相、光明为美,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美论的多样性。中国古代的美感论集中论述了审美的特征和方法。审美特征论涉及美感的愉悦性、直觉性、客观性、主观性、真实性。审美方法论强调咀嚼回味、以我观物、虚静纳物,与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论遥相呼应。
  5. 雷蒙·威廉斯:意识形态
    人文 2009/09/17 | 阅读: 2027 | 评论: 1
    “意识形态”概念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创,但今天仍然被视作是它的专有名词。但显而易见的是,无论如何,它都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特别是有关文学及观念的思想的重要概念。对这一概念,我们必须在所有马克思主义文本中区分出三种常见的含义。
  6. 吴飞:段庄中的恶与好的生活
    宗教 2009/09/19 | 阅读: 1632 | 评论: 1
    由于不同的意象型态,使他们的遭际和认同有所差异,使他们日常生活的政治实践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可能会对某些个体带来性命攸关的影响,甚至会人为地造出世间的恶。神义的存在并未消泯这种困境,但是,日常生活的实践却以遗忘昭示着好的生活的可能。
  7. 杨渡:我与禁书的故事
    历史 2009/09/21 | 阅读: 2131 | 评论: 1
    看禁书与玩禁忌的爱情一样,是会上瘾的。你越是要查禁,我越是要看。而且越禁越要偷偷摸摸,越偷偷摸摸,越是有趣。
  8. 陈映真: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文学 2009/09/21 | 阅读: 3213 | 评论: 1
    理论的思维令人疲乏。事实上,我对“第三世界”的难忘的体会,不是读理论出来的,而是源自几次具体的感性经验。
  9. 陈映真:倾听充满正气和洞见的声音——《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读后
    书评 2009/09/21 | 阅读: 3561 | 评论: 1
    《我眼中的殖民時代香港》杜葉錫恩女士著,提供了一批香港長達半個世紀以來的珍貴資料。
  10. 尤陈俊:明清日常生活中的讼学传播--以讼师秘本与日用类书为中心的考察
    法律 2009/09/21 | 阅读: 1958 | 评论: 1
    作为明清社会“健讼”的重要证据之一,大量词状被递交到当时官府的情形引人注目。撰写词状往往需要颇为专门的知识与技巧,而这些词状的作者又是从何处习得?在对现藏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的讼师秘本与日用类书等稀见史料展开细致分析之后,本文发现以传授词状撰写之道为主要内容的讼学知识在明清民间的流传颇为广泛,当时的普通百姓若想获得诉讼文书范本亦非难事,晚明时期更是如此,尽管其传播途径在清代日趋缩小,但却始终未被彻底堵塞。
  11. 姚洋:中性政府的当下选择
    经济 2009/09/21 | 阅读: 1645 | 评论: 1
    英文原文是“Disinterest”,也许中间政府更好一些?我最开始用“泛利性政府”,但可能给人感觉这个政府生来就代表大众利益,其实中性政府只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并非好与坏的道德判断。很多人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中性政府也有利益,同时中性政府只是一种务实的策略选择。
  12. 雅诺什·科尔奈:软预算约束综合征与全球金融危机--一位东欧经济学家的警告
    经济 2009/09/20 | 阅读: 1463 | 评论: 1
    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已80高龄,仍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他从软预算约束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他认为,软预算约束的扩散是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而事后不充分追究责任人的救助机制又会强化软预算约束。无论是监管改革还是当前的救助都应该尽可能地着眼于减少软预算约束的副作用及其破坏性影响。
  13. 樊纲、胡永泰:“循序渐进”还是“平行推进”?
    经济 2009/09/20 | 阅读: 1235 | 评论: 1
    本文认为目前在改革理论和政策研讨中颇为流行的“循序渐进”概念并不能确切地说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因为各种体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不可能改好了一个再改下一个,否则会出现体制“不协调成本”。文章提出了“平行推进”的概念,作为改革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它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某些体制的改革“超前”和“滞后”(瓶颈) ,都是无效率的。在所有领域(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都同时积极推进改革,同时考虑各种体制之间在转轨过程当中(也就是在没有彻底完成改革之前) 的相互协调,应是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方法。
  14. 杨燕迪: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
    音乐 2009/09/20 | 阅读: 1605 | 评论: 1
    在西方及东欧大部分国家中,音乐学一般都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属于人文学科的范围,而我们往往对此感到诧异,这恰恰说明我们头脑中缺乏“人文学科”的概念。据笔者所知,世界上似乎只有苏联和中国是将音乐学系设置在音乐学院内的。
  15. 安宁:布里顿两部歌剧中“性取向”问题的国际研究现状及方法
    音乐 2009/09/20 | 阅读: 2262 | 评论: 1
    综述。
  16. 修海林:蔡元培的音乐美学理论与实践
    音乐 2009/09/20 | 阅读: 2022 | 评论: 1
    1929年音乐院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蔡元培便再无机会实践其音乐美育的理想。这一转变,实际上意味着音乐教育开始由已形成的美育传统向学艺传统的倾斜。对这一点,今人似应有足够的认识。
  17. 金融时报:中国与哥本哈根
    环保 2009/09/20 | 阅读: 1558 | 评论: 1
    E3G通过衡量平均到每单位碳排放的国家财富,来确定哪些国家在碳排放限制下更具竞争力。该组织的发现表明,如果中国继续这种改善速度,就能在12月哥本哈根谈判中满足发达国家的要求。
  18. 陈文茜:灾难,不会到此为止
    环保 2009/09/20 | 阅读: 1379 | 评论: 1
    在2009年3月,哥本哈根召开一场IPCC气候变迁的会议;这场史上聚集最多专家的气候大会,不像科学家的聚会,而像宗教家的末日预言大会。
  19. 潘基文:2030年北极可能不再有冰
    环保 2009/09/20 | 阅读: 1499 | 评论: 1
    2周前潘基文访问北极,亲眼看到数年前仍是巨大冰川的残留彻底解体。
  20. 苏力:更是播种的季节——北大法学院2009级迎新致辞
    法律 2009/09/18 | 阅读: 1536 | 评论: 1
    首先是公民,不是实证法律意义上的——你们已经是,而是规范意义上的。独立、诚实、自律、信守承诺并坚毅,分享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有一定的理想和追求,有足够的宽厚或仁爱,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岗位。这其实不算什么要求,而只是你在当代社会正派体面生活的基本素质。加上我丝毫不怀疑的你的智力,你就能面对每个人都无法幸免的各种艰难曲折,无论达穷荣辱,都能保持足够的自信,并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 1 ... 39 40 41 (42) 43 44 45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