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 205 »
文章
  1. 梁治平: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宣科案中的是非与轻重
    法律 2009/09/09 | 阅读: 2500 | 评论: 1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宣科案的判决粗疏、乏味,毫无新意。面对那些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法律难题,法官们既没有表现出洞察细微的敏锐,也没有丝毫的创造性。更糟糕的是,即使在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的框架内衡量,他们的判断也显得武断、缺乏说服力。尽管如此,本文的讨论还是要围绕着宣科案的判决进行。这是因为,宣科案的判决提供了某一类名誉权诉讼的样本,透过这个样本,我们可以步步深入,去讨论名誉权诉讼所涉及的深层法律问题。
  2. 梁治平:罗马法律中的希腊哲学
    法律 2009/09/09 | 阅读: 1162 | 评论: 1
    关于古代希腊与罗马的法律,有一种流行的见解,谓前者有法律而无法律的技术,后者有法律的技术但是没有哲学。
  3. 罗默:美国分配公平的迷局
    经济 2009/09/10 | 阅读: 1572 | 评论: 1
    没有实质性再分配的资本主义无法带来公正。如果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而非激励,则税收可以在不损害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进行再分配及筹集公共服务资金,从而实现公平。 J.E.罗默(Roemer,John E. 1945—)196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系,1974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
  4. 张进铭、陶然:约翰·罗默新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述评
    经济 2009/09/10 | 阅读: 1107 | 评论: 1
    约翰·罗默(John Roemer)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价值取向和关于社会的基本假设方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同时又维护新古典经济理论。
  5. 郎咸平:中国楼市的疯狂急涨
    经济 2009/09/10 | 阅读: 3093 | 评论: 1
    2009年8月22日在昆明的演讲。
  6. 毛尖:例外:论小津安二郎
    影视 2009/09/10 | 阅读: 3082 | 评论: 1
    通过考察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作品的特殊光晕(aura),解释他何以能够凭保守的姿态赢得普遍的赞美。希望在解读了小津电影的根本情节、主要色彩和精神结构后,能够回答这么一个问题:小津何以不再可能?
  7. 丹尼尔·贝尔:《工业化后社会的来临》新版序
    经济 2009/09/10 | 阅读: 1578 | 评论: 1
    丁学良译。
  8. 马克斯·韦伯: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思想 2009/09/10 | 阅读: 1948 | 评论: 1
    经典回顾
  9. 钱翰:茱莉亚·克里斯特瓦的中国之行
    人文 2009/09/11 | 阅读: 1336 | 评论: 1
    茱莉亚·克里斯特瓦上次来到中国, 已经是35 年前的事了。1974 年5 月她与罗兰·巴尔特、弗朗索瓦·瓦尔和马瑟兰·普莱奈等《求是》(Tel quel) 杂志同仁受中国政府的邀请作为“同志们”访问中国。
  10. 罗朗:爱尔兰戏剧复兴运动概述
    戏剧 2009/09/11 | 阅读: 2039 | 评论: 1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涌现出了数量众多的爱尔兰戏剧家,他们一方面促进了英国戏剧的又一次繁荣,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走向民族艺术的独立自主。
  11. 保罗·哈里: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争论
    思想 2009/09/11 | 阅读: 2625 | 评论: 1
    :《当代亚洲杂志》2008年11月号刊登了澳大利亚学者保罗•哈里题为《对毛泽东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误读》的文章,批驳了这样一种常见的观点,即毛泽东思想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背离。
  12. 德沃金:我们的法官必须成为哲学家吗?他们能成为哲学家吗?
    法律 2009/09/11 | 阅读: 1575 | 评论: 1
    本文题目就表明了一种两难选择。在法官的寻常工作过程中,他们需要对很多问题作出决断,而这些问题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也是一个重大哲学著作的主题。
  13. 德里达:马克思和儿子们
    思想 2009/09/11 | 阅读: 2697 | 评论: 1
    德里达回应左翼知识分子对他《马克思的幽灵》一书的批评,语调尖锐甚至刻薄。译文不顺,不容易看,没找到英文本。
  14. 杨耕:解读《马克思的幽灵》
    思想 2009/09/11 | 阅读: 2641 | 评论: 1
    德里达是如何维护“马克思的幽灵”的;德里达为什么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德里达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5. 伊格尔顿:联合主义与乌托邦--西默斯·希尼的《特洛伊城的治疗》
    戏剧 2009/09/11 | 阅读: 1678 | 评论: 1
    《特洛伊城的治疗》(The Cure at Troy)是由西默斯·希尼从索福克勒斯的《菲罗克特茨》(Philoctetes)编译过来的。文章标题为:Unionism and Utopia
  16. 狭间直树:梁启超笔下的谭嗣同——关于《仁学》的刊行与梁撰《谭嗣同传》
    历史 2009/09/11 | 阅读: 1993 | 评论: 1
    谭嗣同被捕就义之前,曾向梁启超表示彼此要像日本明治维新志士月照与西乡那样,分别承担死者与生者的责任。亡命日本以后,梁启超很快将谭嗣同遣稿《仁学》发表在《清议极》上,履行自己作为生者的责任。然而《仁学》的发表颇经周折,多次中断,且有删改,刊载历时3年。与此同时,梁启超写过3篇《谭嗣同传》,其中的内容各有不同。这些不正常的情况,耐人寻味,反映了清末社会历史大变动时期梁启超思想演变的明确轨迹,以及梁启超思想的复杂性和“多变”中的诚实性。
  17. 王汎森: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以日本因素为例
    历史 2009/09/11 | 阅读: 1981 | 评论: 1
    难怪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会说,英美留学生在戊戌前后这一场大规模引介西方思想文化的运动中几乎不扮演甚么角色,反倒是一群不通西洋语言文字者(主要指留日学生)担当最重要的角色,「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辄数家,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然皆所谓『梁启超式』的输入,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而社会亦欢迎之」。所以他说:「坐此,为能力所限,而稗贩、破碎,笼统、肤浅,错误诸弊,皆不能免。」
  18. 高峰枫:通识教育读本之“欠通”
    书评 2009/09/11 | 阅读: 1652 | 评论: 1
    华夏出版社近年来翻译出版了大量书刊,仿佛空投集束炸弹一样,密集轰炸了中国的西方古典学研究领域。
  19. 里尔克:秋日
    文学 2009/09/11 | 阅读: 2349 | 评论: 1
    《秋日》11种译本
  20. 张承志:咖啡的香味(上)
    文学 2009/09/12 | 阅读: 2764 | 评论: 1
    一小包咖啡的高价,甚至能使敏感的卢梭与人绝交。那时的卢梭,被警察禁止了在咖啡馆露面,甚至朗读《忏悔录》。他正迷恋着东方,在旅途中总是打扮成异族,动辄对人使用穆斯林的术语问候。
« 1 ...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