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天外来客”徐冰专访:寻找“世界语”的历程。
-
第一部分尝试解析各种民族主义,并确定它们的基本共同结构。第二部分讨论为什么民主运作有赖于某些民族主义要素。最后一部分讨论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特征,并探讨它将如何影响中国民主化的前景。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特稿。
-
谈求学做研究的实际经验。
-
社会
2009/02/24
| 阅读: 13318
“如何理解西方社会对于西藏问题的态度?如何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西藏危机?如何看待外内海外新一代人对于这一问题的介入?这些都是摆在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面前的重大问题。” 这篇文章已经发表于2008年的《天涯》杂志。
-
梭罗素食的原因及其他。有些人素食不是因为毛茸茸的小动物可爱,更严肃的理由有清洁,节约,反对暴力,把女性从与处理肉食相关的繁重厨房劳动中解放出来,等等。
-
不过是一部小制作的台湾电影而已,《海角七号》值得被这么关注吗?
-
各项数据。
-
中國一些智庫長期以來迷信西方尤其美國,其對美國金融形勢作出判斷所依据的信息資料,几乎完全來自美國,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則報喜不報憂,中國智庫的判斷怎么可能准确呢?外資「入侵」中國智庫的同時,也乘机將國外的評价標准和价值立場引了進來。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國社科研究机构和大學研究机构的學術評价机制和激勵考核机制,几乎全面追求西方体系。
-
该文发表于2008年4月28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
-
书评
经济
2009/02/23
| 阅读: 1343
评《“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崔之元著,经济科学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
-
以经验合理性为基础的“实用理性”,在革命之后,不可能再回到传统的圣王之道,包括不能要求人民进行思想改造或宣讲道德形而上学来开万世太平。
-
(為中國文化學院哲學博士班及台灣大學哲學碩士班講)
一﹑佛學之入中國之因緣
二﹑判教之價值
三﹑吉藏﹑智顗﹑法藏之判教
四﹑法華﹑華嚴二經之對比問題
五﹑佛性有惡與否之問題
六﹑圓教之標準及法性無明之即與不即問題
-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的复兴几乎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同步的,以此为开端,这种传统文化热徐徐升温,直至今日形成一种波澜壮阔之势。
-
梁先生在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主要否定了自己忽视中国的阶级状况的问题,认为这是他输了的地方。但是对于伦理本位却仍然坚持。
-
本文突出经验与理论的连接问题,由此回顾西方现代主义下一些无视经验证据的偏激理论倾向,特别是近年美国新保守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下的原教旨市场主义及其高度形式化的新古典经济学。
附作者研究班课程大纲,基本设想是把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设计的博士课程核心内容压缩到一年之内,主要分三部分:首先是阅读方法和习惯,然后是经验证据和概念的联系,包括学术理论的掌握、运用和建造,最后是具体研究计划的设计和研究成果的写作和讨论。
-
丁羲元所论真伪与依次所发议论,与习见的古今学者专家所论观点有着鲜明的不同。
-
京剧今天的萧条,它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
-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已向人们表明:这是一场涉及体制、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
-
本文仅就康有为在近代社会变革时期,对于传统儒学所做的适应时代环境需要的变革和利用、它的形式和特点,以及他对于吸收西方文化与保存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做一些简要的考察,作为我们今天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时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