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学

田原:谷川俊太郎在香港

田原:谷川俊太郎在香港

谷川俊太郎《春的临终》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提供,人文与社会特稿
附作者译谷川俊太郎近作五首

(一)

    2010年初,先後接到詩人北島從香港發來的電子郵件和打來的電話。說正在申請香港"利希慎基金",如果順利通過,計劃邀請詩人谷川俊太郎和我到香港作爲期兩周的交流活動。7月上旬,接到北島署名的正式邀請函:

    田原先生:

    我謹代表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邀請您參加2010年度的"國際詩人在香港"(lnternational Poets in Hong Kong)計劃,訪問時間訂于2010年9月21日至10月3日。

    爲使詩歌滲入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打破校際以及學院內外的藩籬,開拓正規教育中創造與想像的空間,在利希慎基金會的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計劃在未來三年,每年邀請兩位國際著名詩人來港訪問,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將爲每位來訪詩人出版一本雙語詩選(原文與中文對照)。首位來訪的是日本當代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先生,我們將爲他舉辦詩歌朗誦會及座談會等一系列活動。我們邀請您,詩人和翻譯家、谷川俊太郎詩歌的中譯者,與谷川俊太郎先生一起訪港,幷擔任他的首席翻譯。相關時間表和細節稍後提供。

......。

熱切期待您參加這一盛會。

順致敬意!

                                                       北島

                                                  人文學科講座教授

                                                  2010年7月12日

 

    其實,在沒有接到這封正式邀請函之前的2010年3月底,我已經在北京接到了北島助手發來的由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際詩人在香港"在2010年9月底正式啓動的電子郵件通知。記得收到郵件後,我旋即打國際長途給遠在東京的詩人谷川俊太郎,對于半年前就把活動日程排得滿滿的他來說,抽出兩周不是太容易的一件事。但所幸的是,很快得到了穀川的配合,他不得不很難爲情地辭掉了國內的幾個活動,我們的香港之行才算定下來。

(二)

    9月20日,爲了趕赴早已約好的當天定在新宿京王廣場酒店的關西《舒暢》雜志的訪談以及翌日上午跟岩波書店編輯的會面,我一大早從北京乘坐最早航班返回東京。這次跟穀川雖都是從羽田機場的同一時間飛向香港,但因商務艙的座位問題,我們不得不分乘兩架飛機,這對跟穀川俊太郎一起出國旅行過十多次的我來說,還是頭一回。他乘JAL,我坐全日空。兩架飛機都是在21日深夜一點之前抵達香港國際機場。從香港機場乘坐出租車趕到我們下榻的香港中文大學對面的凱悅酒店時,時針已經跳過了子夜兩點。

    辦完入住手續進了房間,我才從中文大學事先爲我們準備的大信封裏看到了我們這次來香港活動的具體日程:

《詩與樂--中秋賞月》(對外開放)

      時間:     9月22日(星期三)晚九時至十時半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詩朗誦:   谷川俊太郎、田原、也斯、北島、廖偉棠

  古琴獨奏: 姚白公

  演唱:     張愛群

 

  《開幕式》(對外開放)

  時間:     9月24日(星期五)下午三時半至五時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黃瑤璧樓一號演講廳

  詩朗誦:   谷川俊太郎

      古琴獨奏: 姚白公

      琵琶獨奏: 雷梓欣

 

      《與讀者見面》(對外開放)

       時間:    9月25日(星期六)下午三時至五時

       地點:    商務印書館

       內容:    詩朗誦、問答及售書簽名

       牛津大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協辦

 

      《與谷川俊太郎詩歌工作坊成員座談》(不對外開放)

       時間:    9月27日(星期一)晚七時至八時半

       地點:    香港城市大學鄭翼之樓四樓多途會議室

       主持人:  林少陽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協辦

 

      《與香港詩人座談》(不對外開放)

       時間:    9月29日(星期三)上午十一時至十二時半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麗典室

       主持人:  廖偉棠

       與會者:  也斯、飲江、洛楓、陳滅、曹疏影、鄧小樺、鄭政恒、揭春雨、廖偉棠

 

      《與中學生座談》(對香港中學生開放)

       時間:   9月30日(星期四)下午五時半至晚上七時

       地點:   拔萃男書院演講廳

       主題:   詩歌與青少年

       拔萃男書院協辦

 

      《閉幕式》(對外開放)

       時間:   10月2日(星期六)晚七時至八時半

       地點:   香港城市大學康樂樓六樓惠卿劇院

       詩朗誦: 谷川俊太郎

     古琴獨奏:姚白公

       琵琶獨奏:雷梓欣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協辦

    看完日程安排,疲困已經使我沒有餘力再去考慮更多的事情,草率刷牙洗漱完畢,便一頭扎進了寬敞的雙人床上。

(三)

    我們下榻的凱悅酒店跟中文大學雖是近鄰,但由于大學地處山頂,加之天熱,我們外出行動都是由北島陪同,然後同乘一輛出租車前往目的地。

    22日正午,北島和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蘇基朗教授準時來到我們的酒店大廳,作爲東道主,他們在凱悅酒店的中餐館爲穀川和我接風洗塵。飯後,我們又一起到凱悅一樓的咖啡廳聊天,北島除了再次感謝穀川俊太郎的訪港和對他詩歌給予極大的肯定外,我們的話題更多是圍繞中日詩歌、歐美詩歌以及中東和南美詩歌而展開。那個下午、兩位詩人獨特的詩歌觀和開闊的文學視野,確實讓我産生勝讀十年書之感。當天傍晚,北島又吩咐他的助手何潔賢小姐來酒店迎接我們,我和穀川跟隨著她,像在草原上被美麗的牧羊女牽引的兩隻羊,提前來到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的露天廣場。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舞臺上擺滿了一個個圓燈籠,像掉落在大地上的十五的圓月,泛著橙黃色的光。莊重、樸素、詩意、古典、前衛。既給人一種鄉愁的漂泊感,又不乏歸宿的踏實與溫暖。據北島介紹,這次活動的視覺設計和舞臺裝置是香港著名藝術家朱德華和麥安夫婦精心構想的。朗誦會先有演奏家姚白公的古琴獨奏進入主題。在各位詩人都朗誦完自己的詩後,北島建議分別由來自六個國家的人用六種語言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我雖然聽不懂用德語、法語、英語和廣東話朗誦的內容,但却感覺別樣的新鮮。這一天的朗誦會按日本式的說法算是我們這次活動的"前夜祭",出席者一半好像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教員和留學生,還有幾位推著嬰兒車和領著小孩的年輕母親。大家吃著廣式月餅,喝著飲料或葡萄酒,談笑風生,其樂融融。明亮的露天廣場上,四、五個孩子在跑著玩耍,其中一個就是北島不滿六歲的兒子。

    在24日的開幕式上穀川俊太郎是主要角色。一開始,先播放了穀川俊太郎爲宮崎駿的動畫片《哈爾的移動城堡》創作的主題歌《世界的約定》,爲整個會場增添了不少氣氛。之後,除了北島簡短的發言和我15分鐘對穀川俊太郎的介紹外,舞臺上自始至終只有穀川一個人朗誦。朗誦作品就是剛剛由香港牛津出版社出版的《春的臨終--穀川俊太郎詩選》裏的作品。舞臺的大屏幕上投影出每首詩歌的中日兩種語言,屏幕下的舞臺上仍擺著一個挨一個的圓燈籠,不知疲倦的光好像在爲我們傳遞著什麽,穀川俊太郎抑揚頓挫的聲音在光中迴響,我看著光中的他,他那智慧的頭顱也像一盞燈籠,照亮著我們。開幕式的最後,姚白公纏綿的古琴聲和香港的小演奏家雷梓欣的琵琶獨奏爲我們的首場活動圓滿地畫上了句號。

(四)

    在沒來香港之前,北島就曾告訴我,考慮到穀川高齡,這次活動以慢節奏進行--兩周中一半參加活動,另一半自由行動。最初,北島建議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看看博物館或美術館什麽的。在自由行動的幾天裏,講得一口流利日語的中文大學碩士生程思遠同學陪同我們參觀了香港戲劇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每到一處,戴著眼鏡的穀川都看得津津有味。28日,本來隔海相望的廣州中山大學外語學院邀請穀川和我去做交流,考慮到出入海關長長的列隊和繁瑣的海關檢查,我們不得不割愛,放弃此行。這一天,我們聽取北島的提議,改程去澳門參觀。從香港到澳門,乘坐豪華快速氣墊船,一個小時就能抵達。到了澳門,澳門大學教授、詩人姚風先陪同我們參觀了美術館和一家賭場,幷在一家香火很旺的寺院燃香祈願,之後,又開車帶我們穿過澳門最古老的大街小巷。那真是難忘的神游。

    25日上午,穀川把我叫到他面向大海的房間,讓我看一首他剛剛創作的寫給北島的詩--《語言的胎盤,--給北島》。說希望這首詩在閉幕式上用中日兩種語言朗誦。我以最快的速度翻譯成漢語,在翻譯過程中,這首詩帶給我不少的感動。北島接待我們時穿的一件洗舊的T恤衫和他的兒子在22日"前夜祭"摔傷胳膊的事都被寫進了詩句。23日上午,北島來到酒店時小聲告訴我,兒子前一天瘋玩時不慎摔傷了胳膊,由夫人陪同住進了醫院。北島再三叮囑我不要把這個消息告訴穀川俊太郎,以免他老人家擔心,但我覺著有告訴穀川的必要。我和穀川都勸北島去醫院照顧孩子,但北島不肯。這件事至今回想起來仍讓人感動。

(五)

    在香港,北島不止一次跟我說,穀川俊太郎作爲我們邀請的首位外國詩人,爲"國際詩人在香港"這一活動定了位,這有喜也有憂,喜--穀川俊太郎以他出類拔萃的詩歌文本和在國際詩壇上的影響力爲這個活動定了高調;憂--擔心以後所請的詩人無法總是保持在像穀川這樣的影響力和水準上。爲這次活動,北島提前在香港組織了"穀川俊太郎詩歌工作坊","工作坊"以城市大學的林少陽副教授爲主,十來個成員,主要集中精力細讀剛剛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春的臨終,--穀川俊太郎詩選》。細讀既包括對原作和譯作的深層閱讀,又包括勘查誤譯,幷找出譯作與原作之間的落差。無論是對原作者還是對譯者,這都是十分有意義的。我們在"工作坊"時,深感他們發言的深度,大受啓發,我想這大概跟他們事先的細讀有關。包括後來在中文大學錢穆圖書館跟香港詩人座談時,也斯、廖偉棠、鄭政恒、揭春雨、飲江等詩人的發言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9月25日,北島陪我們來到位于香港繁華區的商務印書館書店,今天是我和穀川對話,夾帶著朗誦幾首詩,最後是簽名售書。記得我們一走進書店,就看見了在書店門口最醒目的位置擺放著的《春的臨終,--穀川俊太郎詩選》。據該書的責編林道群說,這本詩選的市場還令人樂觀。9月30日,我們跟香港著名的"拔萃男書院"的中學生們交流,校長張灼祥也是一位散文作家和專欄作家。這所中學爲香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界培養了不少棟梁,據說,孫中山就畢業于這所學校。

    一天晚飯後,北島邀請我們去他家喝酒聊天。到了北島家,他親自下厨,爲我們做了幾道菜,穿著圍裙的北島如果再戴一頂厨師的白帽子,應該跟特級厨師不差上下。這一點是很值得有大男子主義傾向的日本男性學習的。當然,這一小小的細節,也讓我窺見了作爲詩人的北島健全的生存觀和生活態度。北島六年前作爲講座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後,就安住在海邊的一套一百多平米的公寓。按照北島現在的收入,他已經進入香港的中産階層,家裏雇有菲傭。除了生活空間外,北島還在別處租了一個工作室,大概是他寫作、思考和處理《今天》雜志稿件的地方吧。《今天》1978年冬天作爲地下刊物創刊于北京,已過而立之年。至今仍保持著文學上高度的純粹性和權威性,是不少詩人和作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刊物。北島流亡後,《今天》也形影不離地跟他一直漂泊,從非法到合法,輾轉西歐、美洲、臺灣和香港,《今天》曾被稱爲中國在海外的《人民文學》。

    我對一位文人的書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似乎是與生俱來。記得第一次去穀川俊太郎的家,我就先鑽進他的書庫,如饑似渴地饕餮一番。來到北島家後,我仍不改"陋習",首先橫掃他客廳的一面墻壁被裝修成的書架,書擺放得幷不是十分整齊,但我發現一半以上是洋書。我自己都不清楚爲什麽不知不覺養成了對他人書架感興趣的習慣,總覺得,書架上陳列的書籍,會讓我知道或想像到書架主人的文學資源、文學視野以及關注對象。看完北島的書架我才知道,他被翻譯成外國語的詩歌選本多達六十餘種,世界的重要語言都有譯本,這樣被廣泛接納和閱讀的亞洲詩人除了谷川俊太郎據我所知是不多見的。這也使我油然想起去年《現代詩手貼》創刊50周年時我說過的"穀川俊太郎和北島是亞洲詩人的驕傲"這句話。還有一天上午,北島在出租車裏突然從背包裏拿出兩張紙遞給我,說受穀川俊太郎兒童詩的刺激,他昨晚也爲年幼的兒子寫了一首童詩。我一口氣讀完,幷把大致意思翻譯給谷川。從那首童詩,我能强烈感受到已過花甲的北島那顆純真的亮晶晶的童心。

    對于這第一届"國際詩人在香港"活動,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各大媒體都表示出極大關注,香港的《信報》、《明報周刊》、《文匯報》和內地的《新京報》、《東方早報》和《時代周報》等都以整版或大篇幅報道穀川俊太郎的這次訪港之旅。

(六)

    10月2日,閉幕式在城市大學舉行。在此之前,城市大學圖書館爲配合"國際詩人在香港"的穀川俊太郎訪港,在圖書館舉辦了爲期一個月的"穀川俊太郎圖書展",除了展出穀川俊太郎的書籍,還展出了中國國內一些刊有研究穀川俊太郎的學術論文的書刊雜志等。

    因爲我10月3日上午11時要在成田機場跟詩人高橋睦郎和蜂飼耳匯合,然後一起飛往北歐參加在雷克雅未克舉行的詩歌活動,不得已只好讓沉重的行李陪我來到城市大學,閉幕式結束後,我必須匆匆趕往機場乘坐深夜12點半的飛機返回羽田。把谷川俊太郎一個老人撇在香港,一個人坐在駛往香港國際機場的路上,心裏很不是滋味。跟穀川一起出行,對于我,竟像這次這樣,同去而不同機是第一次,同去而不同歸,也還是第一次。

 

2010.12.10,寫于仙台

 

 

 

谷川俊太郎近作五首

 

 

黑暗是光之母

 

沒有黑暗就沒有光

黑暗是光之母

 

沒有光就沒眼睛

眼睛是光之子

 

眼見得到的東西躲藏著

如同眼看不見的東西

 

人誕生于母親胎內的黑暗

然後再回歸到故鄉的黑暗之中

 

因爲一刹那的光

我們才知道世界無限的美麗

 

在眼睛休憩的夜晚

夢見潜藏在體內和心中的宇宙

 

我們是從何時開始的?

又是誰開始了一切?

 

眼睛想要逼近這個謎

想方設法要看清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黑暗

眼看不見耳聽不著

 

而且沉甸甸地傳過來

貌似莊重而肅穆

 

那裏現在還有

不斷誕生的東西

 

黑暗不是無

黑暗在熱愛著我們

 

不要懼怕

孕育光的黑暗的愛

 

             --譯自詩集《詩之書》(集英社2009年9月)

 

 

語言的胎盤

      --給北島

 

有時我像看自畫像一樣看你

孤島中那自生的還沒被人類命名的植物

那擔心摔傷的兒子的、叫做父親的哺乳類

那剛剛洗過的舊襯衫一般圍裹著的母語

 

你是何時悄悄打開門

優美而利索地踏入了這粗暴的世界?

今天,你又從那裏歸來

仿佛一個連假日也不休息的沉默的上班族

 

你被摁在紙上的足迹清楚可見

但是,即使在被風吹雨打的灼燙的沙地上

在有條不紊的游行隊伍足下的街道上

甚至在危險的薄冰上也刻印著你無形的足迹

 

因爲我知道絕不可能抓住

所以連同恐懼,你那想觸摸的纖細的真實

仍被語言的胎盤包裹在未生的黎明中

《今天》依然以《今天》朝著那種預感溶去

 

                        2010.9.25,于香港,沙田凱悅酒店

 

 

極爲主觀的香港之晨

 

在變成碎木片的床單之海

也就是在澄清的歷史中

輕輕漂浮的我

沒有痛處

也沒有哪兒發癢

 

看,會發現手上有十根手指

摸,會發現脚上也有十根脚趾

這真令人驚奇

其他的,陰莖還在

昨晚在國家地理頻道看的

雖然沒有戴上

豆莢一樣的套子

 

如果就這樣過了幾個世紀

毫無疑問,那時

我一定去了別的什麽地方

最終,會不會

是無罪的結局?

 

啊!

世界,眼下正宛如

借來的猫兒一樣溫順

 

            2010.9.26,于香港,沙田凱悅酒店

 

 

莅臨

      --寫給河合隼雄[1]

 

我真的很累

爲活著而累

從天空、樹木和人群

移開視綫時

你不約而至

表情一如既往地若無其事

將幽默藏在口袋裏

 

你的新故事

已經開始了嗎?

你"老奸巨滑"的靈魂

找到合適的樹洞了嗎?

即使我在心中如此發問

你也不會回答  一如既往地

你靜默地等待著

 

不知不覺中

我自己開始回答

我想在你的新故事中

和你一起活著

被你靈魂的笛音誘惑

我又恢復了以往

開始憧憬天空和親近樹木幷相信人

 

我用盡語言時

伫立在人的饒舌和沉默的宇宙的夾縫中

一個人走投無路時

你便不約而至

不用語言

而是像來自宇宙的一陣風

朝著我們記憶的未來

你不約而至

 

              --譯自詩集《詩之書》(集英社2009年9月)

 

 

某種景象

 

沒有人烟的原野上卷起的旋風

爲無處投奔而困惑

無數被蒸發的泪水變成卷毛雲

漂浮于藍天瀕臨死亡的角落

 

草之間雖有散在的橫竪尸體

但却看不到啄食它們的鳥

曾經被稱爲音樂之物的迹象

像背後怯懦的幽靈飄蕩

 

人們思考、講述和寫下的全部語言

本來從開始就是錯誤

只有盯著剛生下的小狗崽

發出無言的微笑才是正確的

 

大海上升,悄悄地逼近山巒

星星一顆接一顆地死不瞑目

"神"真的存在嗎?

還是已經死去?

 

"世界末日是如此的肅靜和美麗......"

--這是我想寫下的句子

語言裏只有我的過去

未來在哪兒都不會找到

 

            --譯自詩集《我》(思潮社2007年11月)

 

(翻譯:田原)



[1] 河合隼雄(Kawai Hayao,1928-2007)日本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日本文化論學者,教育學博士。在分析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研究領域廣爲人知。爲榮格心理學研究權威。曾任教于奈良天理大學和京都大學等。先後擔任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長、第16代日本文化長官等。生前爲詩人谷川俊太郎的好友,曾與穀川合著有對話集《閱讀力和聽力》等。2006年8月在奈良家中突患腦梗塞倒下,2007年7月在天理市內醫院去世。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2995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2995

newsweek:艺术品为何贵得这么恶心 刘燕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1937-1985)
相关文章
王朔: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
里尔克:秋日
强世功:香江边上的思考
强世功:解读香港问题
陈映真:倾听充满正气和洞见的声音——《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读后
北岛:缺席与出发——获奖感言
李金凤:淹没在集体回忆的忘卻
北岛: 洛尔加, 橄榄树林的一阵悲风
北岛:我的记忆之城(访谈)
許寶強:為何我們如此不了解香港的歷史? ——《在微塵中打拚—香港肺塵病工人口述歷史》讀後感
罗永生:作为政治寓言的「无间道系列」
许宝强:告别犬儒的文化政治-从中学通识的设计和教学看教改的局限和希望
罗永生:作为保守主义社会运动的宗教右派
王绍光、夏瑛:再分配与不平等--香港案例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北岛:我的乡愁没有指向性
北岛:翻译与母语
韩少功:笛鸣香港
许宝强:铁票抹黑、地区工作与主流民意--从公屋被迫迁户反思区选后的香港政治前路
香港独立媒体:本土论战与蝗虫想像(编辑室周记)
黃國鉅:港式民粹主义的雏形
吴仲贤:香港经济发展的批判理论
郭又新、刘大平:美国亚洲战略中的香港问题(1943-1949)
北岛:古老的敌意(修订稿)
北岛:长诗(选章)
北岛:歧路行(选章)
李陀:“新小资”和文化领导权的转移--北岛《波动》序
林道群:座中多是豪英──《今天》100期憶舊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