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社会

洛苏尔多:自由主义的反历史

洛苏尔多:自由主义的反历史

《自由主义的反历史》英译本2011年4月由verso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2期,2011.11.29
我的著作并非拒绝承认自由主义的价值。《自由主义的反历史》采用的方法论是:研究对象不是抽象的自由思想,而是自由主义,即具体的自由运动 和自由社会。

社会主义不是"畸形学"的历史过程--多梅尼克·洛苏尔多访谈录

田时纲:首先,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感谢您邀请我参加为庆祝您70寿辰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1月,我在贵校从事短期研究时,您送了我一本《俄国革命和今日中国革命脱离历史吗?》。您为什么想写这样一部书?

洛苏尔多:该书初版是在1999年,当时,冷战结束被说成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尝试的彻底失败,是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甚至是"历史的终结"。在西 方,左派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共产党人声明忠诚于社会主义理想,但立即补充说,他们和苏联历史,甚至和中国历史(他们竟然说那里"资本主义复辟了")没 有丝毫的关系。为了反击这种"脱离历史"的思潮,我以尊重历史的态度,阐明从俄国十月革命到邓小平改革后中国崛起的共产主义运动史。

田时纲:您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洛苏尔多:1947年,美国外交官凯南(Georgio F. Kenan)形成"遏制"政策理论时,强调必须"加剧紧张状态,让苏联政治承受",从而"促使那些倾向最终找到出路,或让苏联政权崩溃,或让它变温和"。

除了美国的"遏制"政策外,苏联内部严重衰弱导致其解体。我们应当反思列宁的英明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毫无疑问,布尔什维克 党拥有夺取政权的理论,然而从本质上看,布尔什维克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缺少革命的理论,苏联共产党的严重错误在于未作任何实际努力填补这一空白。

田时纲:您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洛苏尔多:在20世纪初,中国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世界的一部分,受到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奴役。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转折点,它推动在全球范围内 掀起反殖民主义浪潮。然而,由德、日法西斯分别发动的侵苏和侵华战争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殖民战争。因此,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国的长征及抗日战争 是名垂史册的伟大阶级斗争,粉碎了最野蛮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让伟大民族沦为所谓"优越"种族贵族的奴隶的罪恶野心。

不过,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并未随着获得政治独立而终结。早在1949年,毛泽东就鲜明地预见到,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必须要从军事阶段向经济阶段过渡。

今天,面对美国依然妄图维持技术垄断,旨在继续行使霸权,甚至实行新殖民主义间接统治,有必要着力强调:中国革命不仅是结束一百多年来受奴役状态并建 立人民共和国的长期斗争,不仅是进行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从而让亿万人民摆脱饥饿、贫困状态的斗争,而且是粉碎帝国主义技术垄断的斗争。要知道,西方对技 术的垄断不是自然的馈赠,而是几百年统治和压迫的结果.

田时纲:2005年问世的《自由主义的反历史》一书获得极大成功,在意大利一年内再版三次,并被译成多种语言。请您谈谈为什么用这个书名?

洛苏尔多:我的著作并非拒绝承认自由主义的价值。《自由主义的反历史》采用的方法论是:研究对象不是抽象的自由思想,而是自由主义,即具体的自由运动 和自由社会。这本书主要批驳自由主义和"自由西方"的自我颂扬和辩护观。在这种思想传统内,大肆赞颂自由,却闭口不谈对劳动阶级尤其对殖民地的奴役与伤 害。

应该说,源于1688-1689年光荣革命时自由英国的最初国际政策,就是保障对贩运黑奴的垄断。无独有偶,更加典型的是奴隶制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美国建国后最初36位总统中,竟然有32个奴隶主。不仅如此,在几十年内,美国卖力推销奴隶制,其卖力程度不亚于今天推销"民主"。在19世纪中叶,美国 先通过战争吞并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再重新引入奴隶制。尽管先是英国,随后是美国感到取消奴隶制的必要性,但黑奴被中国和印度的苦力代替,深受变相奴隶制的 奴役。1952年12月,美国司法部长致函最高法院,主要讨论公立学校合并问题,言词"雄辩"地说:"种族歧视为共产党宣传提供了炮弹,在友好国家中也引 起我们对民主信仰忠诚度的怀疑。"美国历史学家C. Vann Woodward对此评论道:华盛顿的"隔离有色种族"政策,不仅在东方和第三世界遇到危险,而且在美国心脏地区也不得人心。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当今,美国乐此不疲地指责中国缺少民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主的一个本质要素是取消种族歧视,在美国取得这一民主成果,要感谢全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而中国是这一运动的重要部分。

田时纲:据我所知,在《共产党宣言》众多意大利语译本中,有3个最为著名:1902年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译本、1943年陶里亚蒂译本、1999年洛苏尔多译本。这部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问世的杰作,对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有什么意义?

洛苏尔多:我在《共产党宣言》新译本的导言中,努力回顾这一杰作发表后150年的历史。1840年,19世纪欧洲另一伟大人物托克维尔发表第二部著作 《论美国的民主》。在核心一章的标题中,他断言"大规模的革命变得越来越少"。然而,考察1840年后100年或150年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位法国自由派 人士的论断不能成立,在世界历史上,这一时期革命爆发颇为频繁。

毫无疑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到,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反对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制度的起义。不仅如此,《共产党宣言》高瞻远瞩地描 述了今天被称作全球化的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其特征是生产过剩的巨大危机,会导致巨大社会财富 的破坏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贫困化。

《共产党宣言》号召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以反对资本主义世界。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前预告了在第三世界实现的革命胜 利,譬如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共产党宣言》预见以新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虽然主要就欧美而言,但同样为希望独立发展经济的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 指明了历史方向。

田时纲:作为意大利左派学者,您认为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洛苏尔多:第一,葛兰西强调"领导权"对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重要性。早在1926年他写道:"都灵共产党人具体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即无产 阶级专政和工人国家的社会基础问题。"领导权不仅包括政治、经济,而且包括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在现代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尤显重要。

第二,葛兰西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过程的复杂性。起初,会出现"集体主义的贫困、痛苦"。接着,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方面,考察葛兰西对苏联新 经济政策的重要立场受益匪浅。当时苏联社会出现一种"在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现象:"一个统治阶级整体上生活条件低于被统治阶级和从属阶级的某些分子和阶 层",工农群众继续过着艰难的生活,而新经济政策的受益者身着皮大衣、享尽人间幸福;"历史把这种前所未闻的矛盾留给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的巨大危险 恰恰在于这种矛盾"。但这不应当成为腐化堕落和疑惑动摇的原因。因为无产阶级"如果不能为了阶级的普遍与长远利益而牺牲那些直接利益的话,也不可能坚持无 产阶级领导权和无产阶级专政"。然而,共产党必须积极努力改变这种现象,尽快缩小工农群众和其他阶层的收入差异。葛兰西的这段论述有益于西方左派理解今日 中国的现实,对中国同志也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葛兰西对共产主义社会有精辟见解。当我们讨论废除国家和在市民社会中被重新吸纳的神话时,葛兰西让我们注意市民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形态。他还 指出国际主义并不否定民族的独特性,在资本主义制度灭亡后,这些民族独特性继续存在。正如说到市场,葛兰西强调"确定的市场",而不是抽象的市场。葛兰西 的这些真知灼见,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弥赛亚主义,正是这种思潮阻碍建设后资本主义社会。

第四,即使《狱中札记》在批判资本主义时,也拒绝把近代史和资产阶级革命妖魔化,视为某种"畸形学"的历史。同样,我们共产党人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要 善于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批判斯大林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失误,但绝不能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这些篇章妖魔化、视为某种"畸形学"的历史。

田时纲:谢谢!期待您再次来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者按:多梅尼克·洛苏尔多(Domenico Losurdo,1941- )是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哲学史教授、国际著名黑格尔研究专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国际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思想学会主席。2008年,他曾发起西方进步学者声援北京主办奥运会签名活动。2011年11月24日,是洛苏尔多教授70寿辰。此前,本报特约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田时纲对洛苏尔多教授进行了采访。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3045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045

田时纲:《美的历史》中译本错漏百出--从"序言"和"导论"看对艾柯的偏离 管银凤、李健:印巴冲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
相关文章
万俊人:何处追寻美德?——重读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
郑永年:自由主义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前途
佩里·安德森:霸权之后? ——当代世界的权力结构
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重要性
葛兰西:阶级的不妥协和意大利历史
希尔维奥·彭斯:葛兰西政治及思想历程
汪晖:理论、实践与历史诠释――答纽约大学研究生问
赵刚: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读陈映真的《一绿色之候鸟》
贺雪峰:土地不能私有化
乔姆斯基:“阿拉伯世界失火了”--论埃及危机
葛兰西:艺术中“有趣的”因素
崔之元:北京共识作者的重庆行
罗永生:经济学还是自由主义
罗斯·杜萨特:重思美国神权政治
强世功:“不成文宪法”:英国宪法学传统的启示
田时纲:《美的历史》中译本错漏百出--从"序言"和"导论"看对艾柯的偏离
田时纲: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观
夏寒:"国父"何以成为问题?
欧树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
曹天予: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
曹天予:个性扩张与人类解放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