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书评

田时纲:《美的历史》中译本错漏百出--从"序言"和"导论"看对艾柯的偏离

田时纲:《美的历史》中译本错漏百出--从"序言"和"导论"看对艾柯的偏离

storia della bellezza 艾柯 中译本问题颇多

艾柯这本书中译精装本标价将近200元,最近又出了平装本,从版数看似未修订

意大利著名学者、作家艾柯谈"美的观念"的力作《美的历史》,在2007年2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中译本。该书封底的"自我鉴定"有三项成立:豪华印刷,图文阐释,大师灼见。但"名家译笔忠实典雅"言过其实。

中译本版权页上注明:"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由意大利RCS Libri S.p.A.授权,中央编译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译自:History of Beauty(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by Alastair McEwen);据意大利文版校订";所据意大利文版为米兰Bompiani出版社2004年版--STORIA DELLA BELLEZZA。正巧,笔者2004年10月在乌尔比诺大学哲学系从事短期研究时,购得的意文版《美的历史》也是米兰Bompiani出版社2004年版。

意文版《美的历史》版权页上明确写道:"I testi sono stati scritti da Umberto Eco(Introduzione e capp.3,4,5,6,11,13,15,16,17)e da Girolamo de Michele(capp.1,2,7,8,9,10,12,14)"译文为:"本书正文由翁贝托·艾柯(导论及第3、4、5、6、11、13、15、16、·17各章)和哲罗姆·德·米凯莱(第1、2、7、8、9、10、12、14各章)撰写。"

    中文版注明"翁贝托·艾柯 编著",没有错;但还不够。因为,另一位意大利学者哲罗姆·德·米凯莱撰写全书八章(占全书九分之四篇幅),却只字未提,有失公允。此外,对读者也不够负责,造成全书都由艾柯撰写的错觉。

    中文版"译者简介"写道:"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现任报纸编译,译文以典雅著称。""译笔忠实典雅"吗?事实胜于雄辩。"见一斑而知全豹",笔者对照意文版的《美的历史》,只读了彭淮栋先生译的"目录"和"导论"(连图14页,译文不足4000字),就发现大错十余处,漏译一段(小错不计)。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录"部分(彭淮栋译文用楷体排印)

1.第三章第5节:" I trattati sull'arte" ,不是"其他艺术",而是"关于艺术的论著"。这从文本的内容可知:"所有具象艺术论,从艾索山修道僧所写的拜占庭时期作品,到15世纪塞尼尼(Cennini,拟译作切尼尼)的《画论》......我们应当看看维拉·德·奥内库尔的《画像论》......"①这里,"具象艺术论"、"所写作品"、《画论》、《画像书》,都不能称作"其他艺术"(同何种艺术相比而言),而是"艺术论"著作,或是论艺术的作品。

2.第五章第1节:" una bella rappresentazione del brutto ",不是"以美丽刻画怪物",而是"用美表现丑"。此节正文提到"所有文化皆有其美的观念,亦有其丑的观念","表现丑(康德)"、"表现痛苦(黑格尔)"②。显然,"丑的观念"、康德的"表现丑"和黑格尔的"表现痛苦"不是所谓"刻画怪物"。

3.第十四章第5节:" serialità" 不能译作"大量生产",而是"系列化"(或序列化)。此节译文"这么说来,大量生产是不是美在'艺术可用技术复制的时代'的命运?"③ 不够准确,恰恰由于对"serialità"理解错误,此概念不是强调量的增长(虽然与它有关),而是强调相互关连、成组成套--质的充实、丰富。

4.第十六章第4节:" Dalla materia riprodotta a quella industriale,al profondo della materia"不是"从复制到工业材料到物质的深度",而是"从被复制材料到工业材料,到物质的深层"。意文中的riprodotta是及物动词riprodurre(复制)的过去分词,修饰materia(材料)。同样,"materia allo stato brado",拟译作"原始状态材料",而不是"素材状态的材料";比如,泥土,路面,等,经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就成为了艺术品。况且,工业材料也能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素材,从而"素材状态的材料"同"工业材料"的界限不清。 

    二、"导论"部分

5.《美的历史》中文版(以下从略)第8 页:"我们旁观,带着某种超脱,虽然也怀着某种情感,而且不无思齐之欲"。不无(双重否定)就是有(肯定);而意文是"e senza essere trascinati dal desiderio",拟译作:"又没有被欲望所累";显然,彭淮栋的译文同艾柯的原文"南辕北辙"。

    "而不起思齐置地之心"

      《辞海》设"思齐"条目,指《诗·大雅》篇名。其实,意文"desiderio"的含义非常明确,就是"欲望"。译者似有故弄玄虚之嫌。

6.第8页:"我们悦赏烘焙店橱窗里一个结婚蛋糕",拟译作"甚至我们欣赏糕点铺(pasticcere)橱窗里精心制作的(ben confezionata)结婚蛋糕"。这里,烘焙店是错译,因为《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此词,另"烘焙"的含义是"用火烘干(茶叶、烟叶等)",意大利式结婚蛋糕是软质的,上有奶油、樱桃、巧克力等辅料。如经烘焙,就不再是蛋糕,而变成一种新式"饼干"。此外,漏译两个单词(ben confezionata)--"精心制作"。

7.第10页:"认为美是自然界的特质(月光、精美的水果、美丽的颜色)",原文"La Bellezza era una qualità che potevano avere le cose della natura(come un bel chiaro di luna,un bel frutto, un bel colore)", 拟译作"美曾是自然物能具有的一种性质(比如皎洁月光、秀美水果、漂亮色彩)"。这里,是"自然物"(cose della natura), 不是"自然界"(natura);"皎洁"(bel)必须译出,从而同"秀美"、"漂亮"一起构成"一种性质"。

8.彭淮栋译文(第10页):"到相当后来,为了将绘画、雕刻及建筑区别于工艺,才有现代意义的'艺术'一词。不过,美与艺术的关系往往暧昧分层......"

原文:"Soltanto tardi,per distinguere pittura ,scultura, architettura da quello che oggi chiameremmo artigianato,si è elaborata la nozione di Belle Arti.Tuttavia ,vedremo che il rapporto tra Bellezza e Arte si è spesso posto in modo ambiguo"④

笔者试译:"只是很晚,为了将绘画、雕刻及建筑同我们今天称作(oggi chiameremmo)的手工艺相区别,才形成了美术的概念(la nozione di Belle Arti)。然而,我们发现(vedremo)美和艺术的关系(il rapporto tra Bellezza e Arte)往往被暧昧不明地提出"。

彭淮栋将原文中的"la nozione di Belle Arti"的"美"(Belle)去掉,只保留"艺术"(Arti),再添加原文中不存在的修饰语"现代意义的",又把"概念"(la nozione)换成"一词",只能表明译者不是在翻译,而是在编译。

问题的关键是"Belle Arti"能否译成"现代意义的'艺术'一词",答案是否定的。《意汉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现代汉意意汉词典》(外研社2001年版)和《简明汉意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Belle Arti"对应"美术","美术"对应"Belle Arti"。《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美术  fine arts"条目的释义是"绘画、雕刻和建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美术"条目的释义是"造型艺术",即"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由此可见,将"Belle Arti"译作"美术"是同艾柯的思想相通的。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前,造型艺术家与手工业者几乎没有区别。只是到了18世纪中叶(即艾柯所说的"只是很晚")才将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同手工艺者区分开,从而形成"美术"的概念。

    那么,"美术"概念能理解成"现代意义的'艺术'一词"吗?绝对不能。美术是特殊艺术--造型艺术的概念,专指绘画、雕塑和建筑,从而西文用复数形式:Arti(意大利文)、Arts(英文)。相反,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现代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包括文学、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艺术"词条);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在《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理论》(1902年)一书中,使用arte(单数)表示现代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比如,艺术史--storia dell'arte,艺术的抒情性--carattere lirico dell'arte,艺术的解放与净化功能--funzione liberatrice e purificazione dell'arte。在该书第2章"直觉与艺术"中,克罗齐列举了"民间情歌"、"风景画"、"悲剧"、"莫里哀喜剧"、"演员舞台表演"等,表明同现代汉语的"艺术"概念是一致的,即包括造型艺术在内的广义、一般的艺术。20世纪意大利另一位著名哲学家金蒂莱(Giovanni Gentile)在《艺术哲学》(1931年)一书中也是这样使用的:problema dell'arte--艺术问题,carattere pratico dell'arte--艺术的实践性,moralità dell'arte--艺术的道德性。艾柯严格遵从现代意大利美学的学术规范,在《美的历史》中,也用单数--Arte 表示现代意义的"艺术"概念,比如"il rapporto tra Bellezza e Arte"("美和艺术的关系")。

9.第10页:"我们一路看美的历史",原文是"si citeranno le idée via via espresse sull'arte",拟译作"我们将引述被逐渐表达的艺术观念"。这里,via via 不是"一路",更不修饰不存在的"看"。

10. 第12页:"但我们有圣伯纳的文字",原文是"tuttavia esiste un testo di San Bernardo",拟译作"但存在圣伯尔纳的文本"。稍有美学知识者都会知道"文本"和"文字"有着天壤之别。况且,原文明明写着"testo"(文本),而不是"lettera"(文字)。

11. 原文为"si ispiravano alla moda del loro tempo",拟译作"其灵感来自他们所处时代的时尚",彭淮栋译作"又从当下处身时代的服装汲取灵感"不够准确。

12..原文是"Spesso,di fronte a un reperto dell'arte o dell'artigianato antico,saremo aiutati da testi letterali e filosofici dell'epoca",拟译作"当我们面对古代艺术品或手工艺品时,往往会得到当时哲学的或文学的文本的帮助",而彭淮栋的译文(第12页)"思考古代艺术家或匠人之作,当时的文学或哲学文字往往可以借助"不够准确。

13.一个难以置信的错误。在"我们说过"之前,有一段漏译。

    原文见STORIA DELLA BELLEZZA(2004 RCS Libri S.p.A.,Bompiani,Milano)第12页:

    Per queste ragioni questo libro si occupa solo dell'idea di Bellezza nella cultura occidentale.Per i popoli detti primitivi abbiamo reperti artistici come maschere,graffiti,sculture,ma non disponiamo di testi teorici che ci dicano se queste fossero destinate alla contemplazione,alla celebrazione rituale o semplicemente all'uso quotidiano. Per altre culture ,ricche di testi poetici e filosofici(come ad esempio quella indiana o quella cinese ),è quasi sempre difficile stabilire sino a qual punto certi concetti possano essere identificati con i nostri,anche se la tradizione ci ha indotto a tradurli in termini occidentali come "bello"o "giusto".In ogni caso sarebbe impresa che ci potrebbe oltre i limiti di questo libro.

    笔者试译:

    由 于上述原因,本书只关注在西方文化中的美的观念。我们拥有所谓原始民族的艺术品,比如面具、粗糙雕刻、雕刻,但我们没有理论文本,以便告诉我们它们是用作 静观、葬礼或单纯日常应用。至于其他文化,虽说诗歌与哲学的典籍浩如烟海(比如印度文化或中国文化),但几乎很难确定在那点上某些概念同我们的同一,即使 传统引导我们把它们译成西方文字,比如"美"或"正义"。无论如何,很难让我们超越本书的局限。

    造成这段漏译的可能原因是:

一、英译本漏译,从而与台湾译者和出版者关系不大;但同中央编译出版社有关:(一)在根据米兰Bompiani出版社2004年版校订时,编者不负责任,没有发现英译本(中译本)同意大利文本的差异;(二)或许"据意大利文版校订"只是"纸上谈兵"或"走走过场"。

二、英译本没有漏译,是台湾译者漏译(或台湾出版者删去):(一)责任心不强,看花眼--情有可原(但仍有疑问:"导论"共16个自然段,为什么偏偏这一段漏译,漏译的概率仅为6.25%);(二)有意为之(或台湾出版者删去),以适应台湾"去中国化"的政治大气候--不能原谅。

14.原文:"c'è un passo celebre di Senofane di Colofone,uno dei filosofi presocratici,che recita:'Ma se i bovi e i cavalli e i leoni avessero le mani,o potessero disegnare con le mani,e fare opere come quelle degli uomini, e simili ai cavalli il cavallo raffigurerebbe gli dei, e simili ai bovi il bove, e farebbero loro dei corpi come quelli che ha ciascuno di coloro.'"⑤

 彭淮栋译文:"苏格拉底学派哲学家色诺芬尼有一段著名的话:'假若牛或狮子有手,能如人一般作画,假使禽兽画神,则马画之神将似马,牛画之神将似牛,神之状貌各如它们自己。'"⑥

笔者试译:"一位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色诺芬尼在一段名言里写道:'如果牛、马(cavalli)或狮子有手,能像人那样作画并创作作品(fare opere),则马画的神像马,牛画的神像牛,它们按自身描画各自的神的体貌(dei corpi)。'"

其中,"filosofi presocratici"不是"苏格拉底学派哲学家" ,而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前缀"pre",在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中都有"前"的含义,presocratici中的"pre"必须译出,不能省略。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指生活在苏格拉底时代之前的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生于公元前570年,卒于公元前470年⑦,是爱利亚学派先驱。而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卒于公元前399年⑧。一位在苏格拉底出生前就逝世的哲学家怎么能从属苏格拉底学派呢?这比说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还要荒谬,因为黑格尔离世(1831年)时,马克思(生于1818年)毕竟已经13岁了。

15.原文:"Questo libro parte dal principio che la Bellezza non è mai stata qualcosa di assoluto e immutabile,ma ha assunto volti diversi a seconda del periodo storico e del paese:questo non solo per quanto riguarda la bellezza fisica(dell'uomo,della donna,del paesaggio),ma anche per quanto riguarda la Bellezza di Dio,o dei santi ,o delle idee."⑨

彭淮栋译文:"本书谋篇命意的原则是,美向来并非绝对、颠扑不破,而是随历史时期与国家之异,非仅身体之美如此(包括男、女、风景),神、圣徒、观念之美亦然。"⑩

笔者试译:"本书从如下原则出发:美从来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qualcosa),美随历史时期和国家而呈现不同面貌(volti diversi),这不仅涉及物理美(男性美、女性美、风景美),还涉及上帝、圣徒、观念的美。"

显然,"身体之美"不能概括"风景美"。形容词fisico 有"身体的"和"物理的"两种含义。根据上下文,这里应取后种含义。此外,"物理美"是克罗齐使用的美学概念;艾柯借用克罗齐的这一概念。

16.原文:"mentre in un medesimo periodo storico le immagini dei pittori e degli scultori sembravano celebrale un certo modello di Bellezza(degli esseri umani,della natura,o delle idee),la letteratura ne celebrava un altro."⑾

彭淮栋译文:"同一时期,画家与雕刻家歌颂一种美的模范(人、自然、观念),而文学家却歌颂另一种模范。"⑿

笔者试译:"在同一历史(storico)时期,画家和雕刻家的形象(le immagini)似乎(sembravano)赞美一种美的模式(人的、自然的、观念的),而文学作品(la letteratura)却颂扬另一种模式。"

显然,将"modello di Bellezza" 译作"美的模范"是不准确的。因为,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模范一般指人(如劳动模范、识字模范),不指物,更不指抽象概念。有时,彭淮栋译作"美的模型",也不准确。因为,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模型一般指具体物(如飞机模型、舰艇模型),不指抽象概念。

    总 之,从"导论"的译文看,不能说忠实,更谈不上典雅。克罗齐指出:"翻译的相对可能性就基于这样的相似性;不是作为对相同原创表现的复制(徒劳无益),而 是作为对相似的并或多或少接近原创的表现的生产。通常所说的好翻译是一种近似,它具有艺术品的原创价值并能独立存在。"⒀克罗齐所说的"近似",不仅指思 想,而且指风格,甚至指形式。艾柯使用的是一种通俗化的学术语言,这就要求译者把握好分寸:译文既不能口语化,又不能艰涩。而"导论"的译文似有半文半白 的痕迹,同原文语言风格不太相符,缺少时代感(艾柯的文本是21世纪的,读者也是21世纪的)。还由于译者的哲学、美学和西方文化的知识不足,致使一些译名出错--如身体之美、文字;一些译名不专业--服装、模范;许多译名不规范--如阿奎那。

    此外,译者在专名的翻译方面也比较混乱。

一、人名。因对意大利人名的构成不清楚,译名不规范。

如Leonardo da Vinci,应译作"列奥纳多·达·芬奇"⒁,而不是"达·芬奇"。让我们听听已故著名翻译家吕同六的教诲:"其实,da Vinci 并不是姓。在意大利语中,前置词da 表示'来自......',而Vinci(芬奇)是个地名。芬奇是位于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一个市镇,现今人口近15000人。我们这位艺术大师就诞生在这里。所以,不难明白,Leonardo da Vinci,是指'来自芬奇的列奥纳多'。再打个略显夸张的比喻。把Leonardo da Vinci译成'达·芬奇',就像外国人把赵子龙的名字译作'常山',把张飞译称'燕人'一样可笑。须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或者说'芬奇人',有成千上万!"⒂

再如拉丁文Thomas Aquinas(意大利文为Tommaso d'Aquino),应译作托马斯·阿奎那,不能译成阿奎那。因为,拉丁文Aquinas(意大利文d'Aquino)的含义是阿奎诺人,不是姓氏。阿奎诺(Aquino)是托马斯祖先封地,它是位于罗马和那不勒斯之间的一座市镇,面积近20平方公里,现有居民5000人。从而,其理论被称作托马斯主义(tomismo),而不称作"阿奎那主义"。

二、作品名。托马斯·阿奎那的代表作Summa theologiae,国内通译《神学大全》,而不是《神学总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诗人塔索的杰作、长篇叙事诗Gerusalemme liberata,国内通译《被解放的耶路撒冷》,而不是《自由的耶路撒冷》。因为liberata是及物动词liberare(解放)的过去分词,而"自由的"是形容词--libera。

综上所述,《美的历史》中译本是个错漏百出的残品(全书440页,计16万字,差错允许值为16个;但前14页就已"达标")。然而,颇为滑稽的是:它却受到出版方的"重磅推荐",堂而皇之地登上"2007年社科人文译著经典"榜(刊于2007年12月27日《社会科学报》第8版)。

 

注释:            

①艾柯:《美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②同上书,第131-135页。

③同上书,第378页。

④艾柯:《美的历史》,2004年意文版,第10页。

⑤同上书,第12-14页。

⑥艾柯:《美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⑦姚介厚等:《西欧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上卷,第44页。

⑧同上书,第47页。

⑨艾柯:《美的历史》,2004年意文版,第14页。

⑩艾柯:《美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⑾艾柯:《美的历史》,2004年意文版,第14页。

⑿艾柯:《美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⒀ 克罗齐:《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104页。                      

⒁《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

⒂吕同六:《寂寞是一座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8-99页。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044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044

哈贝马斯: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 洛苏尔多:自由主义的反历史
相关文章
艾柯:论《共产党宣言》的文体风格
埃科:《波多里诺》选读
希尔维奥·彭斯:葛兰西政治及思想历程
艾柯:进入森林
崔之元:"西柏坡后现代",联合国人权宣言和普遍历史的黎明
洛苏尔多:自由主义的反历史
田时纲: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观
《巴黎评论》:安伯托·艾柯访谈--小说的艺术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