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社会

回乡调查之二: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

作者赐稿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推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农村,推动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吸引部分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那么,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呢?

回乡调查之二: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 王东宾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推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农村,推动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吸引部分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那么,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呢?根据我家乡的情况,以及春节时与村民的谈话,姑且分为三种类型(秀才型、专家型、经理型),下面逐个讨论。 父亲有时感叹,“我当村长,是‘全家总动员’,没有一个能闲着”。母亲读《威海晚报》时,开始密切关注农村政策。而我一直在做农村研究,难得有这样的实践机会,自然也乐得‘出谋划策’,村民也戏称“村长助理”。但到目前为止,最有效果的恐怕还是我给村里拍的DV吧。2007年冬季开始,村里重新组织了很多文艺活动,并在08年春节时进行了一场演出。我从用DV拍了下来,并给大家做了一张光盘,没想到很受欢迎。今年春节同样如此,每次拍完,大家都轮流来看,观看率之高,让我感到DV物有所值,切身感受到什么叫“规模经济”。这种心理满足感,到农村服务的志愿者肯定深有体会。 相形之下,其他那些建议几乎都成了“空谈”,用父亲的话说,“花拳绣腿,不增加生产力,不解决吃饭问题”。按农村社会的观点,书本知识较多,实践经验不足,称之为(酸)秀才型吧。 实践上,秀才型大学生绝非“百无一用”。如果能够深入农村社会,对于农村社会的精神层面和组织层面将发挥重大作用,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中就可以发现许多用武之地。韩国的新村运动中,大量知识分子到农村中去,对提高农村的生活伦理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种类型与“生产发展”相关,农村需要有技术的大学生。目前,农村中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技术不能及时更新。以我们村为例,苹果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全村大约有500亩苹果园,果农使用的剪枝技术和管理方法与十几年前几乎一样。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意愿很低,没有充足的把握,很难实施新技术、采用新品种。农药化肥的使用方面,更是只凭感觉和经验,同时很容易买到假化肥。2008年春季,村里很多果农买了假化肥,损失惨重。 2008年,村里组织果农去外地参观,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同时,经过1年的努力,终于在年底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并聘请专家进行现场讲解。而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方法较慢,同时需要时间去验证。技术培训和外出参观一次仅仅几个小时,效果有限。但在农村中,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实属不易。 因此,农村及其需要懂得农业技术的大学生。村里多次希望我能够帮助找到这样的人才,苦于我并非农学专业,同时家乡那里也还没有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所以还在积极联系中。 与农村热切的需求正相反,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却较低。那么即便没有政府的村官计划提供的补贴,按照市场原则,农村中到底有没有这类大学生的立足之地呢?村民们给我算了一笔账。 仅以我们村为例,500亩果园,每年仅化肥需求量就在100吨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农药等。除此之外,还有800多亩耕地。同时,管理技术比较落后,产量和质量提升空间非常大。如果能够保证化肥质量,并实施测土施肥,逐步改进产品质量,每亩果园增收几百元根本不成问题。有这么大的增值,果农当然愿意为大学生付费,实际上收入要比在城市里面就业高很多。如果大学生亲身参与经营和管理,在农村中创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被现实中的诸多案例所验证。实际上,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这种情况。 暂时跳开农业谈这个问题。农村中存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非常需要那种劳动密集型的小项目。非农学专业的技术型大学生,同样可以到农村创业。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之前,农村中很多社队企业正是在上山下乡的知青的技术支持下才建立的。 大学生专业技术的规模经济,可以实现农民与大学生之间的共赢。这种类型可以称之为专家型。 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张力,也即是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大学生从城市来到农村,熟悉农村外面的世界,有着更广的人际网络,熟练因特网等现代通讯技术,因此,在开拓市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些大学生参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当地的能人结合起来,前者负责对外开拓市场,后者负责对内组织,就是这种情况。这方面,大学生发挥的作用类似于职业经理人,可以称之为经理型。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各有所长,因此,大学生村官网和志愿者联盟等组织有利于促进到农村的大学生优势互补,取得团队效果 。不管是否纳入到大学生村官计划,从实践中来看,农村能够容纳并“养活”大学生。 此外,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大学生深入农村的组织平台除了村委会之外,还有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组织。大学生的优势在于知识资本,劣势在于缺乏农村社会资本,也就是在农村中的社会公信力。通过知识资本和个人诚信,取得社会公信力,将先进理念融入农村各类组织平台中,知识或技术的规模效应将显现出来,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效应才得以体现。提供知识资本并不难,而真正进入农村组织,深入农村社会却并非易事。 第二,到农村的大学生应将志愿精神与创业精神结合起来。以志愿服务的态度,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真正理解农村,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以创业精神参与农村发展,让市场来检验自己,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政府推动的村官计划,一方面为大学生深入农村提供初步的“威信”,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各种保障措施,降低大学生进入农村的机会成本。大学生到农村,将会遇到很多困难,政府提供的这些政策应成为大学生在深入农村时迎难而上的动力,而是临阵退缩的温床。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1146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146

王东宾:回乡调查之一:农村低保的民主治理 吴飞:从乡约到乡村建设
相关文章
王东宾:回乡调查之一:农村低保的民主治理
回乡调查之三: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回乡调查之四:政府和社会帮扶农村的基点在于村治
回乡调查之五:合作社与村治
贺雪峰:农村老年人为什么选择自杀--湖北京山农村调查随笔之二
贺雪峰:熟人社会的治理——贵州湄潭农村调查随笔之六
杨华: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
袁松:房头记忆如何可能?
杰克·高登史密斯、蒂姆·吴:谁控制互联网?——无边界世界的幻象
王东宾:中国接入互联网的早期历史 (一)
王东宾:立法与金融:合作社促进政策的国际经验
王东宾:呵护全球互联网公共性
温铁军、董筱丹: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
王东宾:开源战略与区域经济:日本松江Ruby城的启示
陈柏峰:征地拆迁与农村治理
王东宾:根、天皇与互联网
王东宾:宿州土地流转信托的创新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