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与社会
22:16:54
| 阅读: 1104
2011年12月17日东京大学驹场会议厅21KOMCEE 汪暉・柄谷行人講演会
-
人文与社会
21:40:00
| 阅读: 1522
中文版由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2010年4月出版,韩文版2011年10月Geullangari Publishers出版。
-
人文与社会
13:34:13
| 阅读: 1052
12月6日,2011年第三届中坤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二层多功能厅举行。德高望重的中国诗人牛汉和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获得本届中坤国际诗歌奖。
-
人文与社会
23:14:46
| 阅读: 1046
从李安《卧虎藏龙》开启华语大片的序幕以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一系列巨额投资、票房炸弹的影片,不断成为电影界、文化界的热议焦点。新世纪以来的这些华语大片,给中国电影文化带来了什么?它们是如何改写当代中国电影文化的脉络和现实立场的?
-
占领华尔街的长征队伍两个星期前从曼哈顿出发,11月22日到达华盛顿
-
人文与社会
14:37:12
| 阅读: 1326
本次讲座为中国农业大学【农政与发展】第4讲,题目: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从辛亥革命看中国的短二十世纪。时间: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14:00-16:00
-
演讲人:胡鞍钢 教授 日期:2011年11月14 日(周一)15:20
-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今年87岁。她3岁读《论语》开蒙,学习吟诗、写诗,从此与中国古典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4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古典文学名师顾随。
-
人文与社会
23:30:00
| 阅读: 1573
2011年11月18日,德国社会民主党文化论坛将举办题为“哲学与政治”的公开辩论,由汪晖教授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西格玛·加布里尔主讲。汪晖教授的讲题为《反思平等:代表性的断裂》,加布里尔主席的回应演讲题为《金融危机时代的民主与司法》。德国哲学协会主席 尤里安·尼达-胡墨林教授做开场白。专题演讲之后,德国联邦议会前议长沃尔夫冈·蒂尔泽主持圆桌讨论,汪晖教授和政治理论家托马斯·迈尔教授参与讨论。
-
人文与社会
12:35:56
| 阅读: 1032
La Questione Tibetana tra Est e Ovest,2011 Manifestolibri Srl 出版,Sabrina Ardizzoni 译
-
2011年11月17日,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甘阳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社会学教授沃尔夫·勒佩尼斯作为主讲。需报名,截止时间2011年11月16日17:00。【最新消息:勒佩尼斯教授因健康原因无法赴华。请关注进一步通知。】
-
上午(a.m):9:00-12:00 开幕式:9:00—10:00 Prof. David Goldberg(大卫•戈德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加州大学厄湾分校) 汪 晖教授(Wang Hui):清华大学中文系 车槿山教授(Che Jinshan):北京大学中文系 高秀芹编审(Gao Xiuqin):北京大学出版社 致辞 10:00-10:15茶歇 (每位发言人发言时间为10-15分钟,交互翻译时间10-15分钟) 第一组:10:15-12:00 主席:汪晖 Shu-mih Shih(史书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Is the Post- in Postsocialism the Post- in Posthumanism?” 后社会主义的“后”等同于后人文主义的“后”吗? 戴锦华(Dai Jinhua):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记忆与历史的雾障 The Fog Barrier of Memory and History Bhaskar Sarkar(巴斯卡•萨卡尔):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Cinema, 1947,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电影,1947年与历史意识 第二组:13:30-15:00 主席:戴锦华 Trinh Minh-ha(郑明河):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Forces and Forms: “Where The Road is Alive” 影响与形式:“道路在何方” 车槿山(Che Jinshan):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与罗兰•巴特的《中国游记》的互文阅读 The Intertextual Reading of Antonioni's China and Barthes' Travels in China 王炎(Wan Yan):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所(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攻打冬宫—苏俄影片再现十月革命的断裂或连续 The Storming of the Winter Place: Rupture and Continuity in the Cinemat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徐德林(Xu Delin):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国王的演讲》与非历史性的历史主体询唤 The King’s Speech and Its Non-historical Interpellation of Historical Subject 15:00—15:15 茶歇 第三组:15:15-17:30 主席:车槿山 Ackbar Abbas(阿克巴•阿巴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加州大学厄湾分校) Comparative Nostalgias 怀旧之比较 胡谱忠(Hu Puzhong):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贾樟柯的历史观 Jia Zhangke’s Historical Views 张慧瑜(Zhang Huiyu):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墓碑与记忆:创伤与意识形态的“除锈”工作 ——主流大片与中产阶级的和解 Gravestone and Memory: Trauma and the Rust-removing of Ideology ——A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Mediation between Mainstream Blockbusters and China’s Middle Class 李玥阳(Li Yueyang):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老北京”与“新城南”——历史记忆与再现 Old Beijing and New South Downtown: Historic Memories and Representation 2011年10月29日(周六) 会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Social Work Research Centre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83号温德公寓(未名湖西北侧) 第四组:9:00-10:30 主席:Rebecca Karl(卡尔•瑞贝卡):New York University(纽约大学历史系) Amy Villarejo(艾米•维拉里乔):Department of Theatre, Film & Dance 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戏剧、电影与舞蹈系) Constellations Above the Nation: Stardom, Intermedia, and Globality" 跨国族的星象:明星、媒介与全球性 贺桂梅(He Guimei):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重新发明传统:“崛起”与中国文化认同 Recreate the Tradition: China’s Rise and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毛 尖(Mao Jian):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国家就是你:抗战剧中的人民 Cannon fodder, outlawsand People: A Study on Sino-Japanese War Melodrama 10:30—10:45茶歇 第五组:10:45-12:15 主席:高秀芹 白元淡(Paik Wondam):韩国圣公会大学中文系(Sungkonghoe University) 历史性的伤痕之错位与转置:《唐山大地震》、《五月之恋》和《豆满江(土门江)》 三部影片的三种关系之波长与其重叠 The Dislocation and Relocation of Historical Trauma: The Great Earthquake in Tangshan, Love of May, and Tumen River 滕威(Teng Wei):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港片回归,乡关何处?——以《岁月神偷》为例 Hong Kong Films Come Back, Where the Native Place Should Be? —— Take Echoes of the Rainbow as an Example 刘岩(Liu Ya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钢的琴》:记忆与生产 The Piano in a Factory: Memory and Production 第六组:13:30-15:00 主席:白元淡(Paik Wondam) Gabriele M. Schwab(加布里埃勒•M.施瓦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加州大学厄湾分校) Emergent Subjectivities: Marcos Prado’s Estamira 浮现的主体性:马科斯•普拉多的《艾斯塔米拉》 孙柏(Sun Bai):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费穆之“狭的笼”——五四记忆与知识分子的感受结构 姚斌(Yao Bin):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美国电影里的义和团运动 55 Days at Peking and the Boxer War 15:00-15:15 茶歇 第七组:15:15—17:30 主席:毛尖 Yiman Wang(王亦蛮):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电影媒体系) Flashback to the (No) Future: Fantastic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language Cinema 闪回到(没有)未来:当代华语电影中的幻想性历史观 聂伟(Nie Wei):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文化“假领”、“奇观”叙事与电影“微时代” Cultural “Fake-collar”, Spectacle Narration and the Micro-era of Cinema: to Reflect the Twenty Year’s Development of the Six Generation 金正秀(Jung-Soo Kim):Soong-Sil University(韩国崇实大学) 被遗忘的历史记忆与“身体”的政治学 —— 以剖析台湾的《悲情城市》与韩国的《薄荷糖》为中心 Reconstruction of forgotten memories and body politics – focusing on two films named A City of Sadness and Peppermint Candy 2011年10月30日(周日) 会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楼会议室 青年论坛: 9:00-10:30 第一组:主持人:孙柏、滕威、刘岩、周彬(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 斐(Liu Fei):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国”之魅影与乡土的幽灵:战争影像、国族寓言与“中国人”的身份重构 The Phantom of Nation and the Specter of Native Place: War Images, National Allegor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Identity 李松睿(Li Songrui):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多余的人如何归来——电影《秋之白华》及其接受 How the Surplus Man Return: On the Film The Seal of Love 曾健德(Raymond):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2010新怀旧主义香港电影文化身份想象 Imagining Cultural Identity of 2010 “New Nostalgic” Hong Kong Films 林子敏(Lin Zimin):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在这里——90年代相关电影历史与记忆的再现 The Representation of Hong Kong’s History and Memory in 90s 第二组: 10:45——12:30 主持人:张慧瑜、李玥阳、金正秀 魏 然(Wei Ran):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玻利维亚乌卡矛电影小组与闪回的政治 The Bolivian Ukamau Group and The Politics of Flashbacks 金基玉(Kim Ky Ok):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Reconstruction of Forbidden Memories on the Korean War in “A Little Pond” and “71: Into the Fire” 权度暻(Kwon Do Kyung):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6.25战争电影《太极旗飘扬》与《高地战》 Nation and Women in Korean War Movie: TaeGukGi: Brotherhood of War, The Front Line 王 瑶(Wang Yao):北京大学中文系(Peking University) 张艺谋作品中的三种身体记忆 Three Kinds of Body images in Zhang Yimou’s Works
-
人文与社会
23:00:00
| 阅读: 1428
2011年11月3日(周四)晚7点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系列讲座:马姆达尼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认为,1991年12月组成的南非民主大会(CODESA)提供了更具启发性的经验,它区分了不同形式的正义: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并把政治正义放在了更加优先的地位。因为政治正义可以影响大量人群,而刑事法律的正义只针对个人。法律正义的目的是惩治,而政治正义的目标则是政治改革。
-
故宫博物院2011年度大展“兰亭特展”和“兰亭珍拓展”展览时间至12月5日,不过11月7日撤陈其中4件展品,分别是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借展的《宋拓独孤本定武兰亭序并赵孟頫十三跋》、《宋拓吴炳本定武兰亭序卷》以及故宫收藏的西晋陆机《平复帖》、东晋王珣《伯远帖》,故应于撤陈前观展为佳。
-
展览从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了120件(套)辛亥革命名家的珍贵墨迹,包括书法和书札两部分。包括孙中山先生书法,黄兴赠长均的对联“愿与有肝胆人说话 常于无字句处读书”,蔡元培赠印若的对联“得句旋题新竹上 寄书多向远山中”,章太炎为建立督察院事给蔡元培的信,柳亚子的《磨剑室诗集》手稿,方声洞致妻绝笔书,马叙伦的《读书札记》,蔡锷致其妻潘惠英家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