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6 27 28 (29) 30 31 32 ... 104 »
文章
  1. 张东林:数学史:从辉格史到思想史
    历史 科技 2014/08/06 | 阅读: 2071
    以代数解释为代表的辉格编史学一度在数学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编史学导致了数学史的盲目和贫乏。数学史要想摆脱辉格倾向,必须首先成为一种能够揭示自身根源的研究,即一门思想史。包括柯瓦雷的科学思想史在内的许多思想资源都可帮助数学史实现这一转变。
  2. 特里·伊格尔顿:《论邪恶:恐怖行为忧思录》节选(第三章)
    思想 2014/08/01 | 阅读: 1830
    面对形形色色的恐怖活动,你会怎么看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按照他们以往绝对的判断和形而上学的标准,会毫不犹豫将其贴上“邪恶”标签。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认为这种观念是根本和现代这个时代不相适应的。
  3. 章永乐:马基雅维利式民主还是 麦考米克式民主"?--评麦考米克著《马基雅维利式民主》
    政治 书评 2014/07/24 | 阅读: 1845
    麦考米克的《马基雅维利式民主》是一本既深刻又片面的书,而且恰恰因为片面,才达到了深刻。其深刻之处在于,通过解释马基雅维利,麦考米克对选举民主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建构出一个有助于平民制约本国经济精英的政治控制力的制度模型,而这在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都在加剧的今天,变得尤其具有时代针对性。然而,认为马基雅维利本人就是这样一个模型的原作者,则面临着许多文本解释上的困难。
  4. 徐志伟:"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
    戏剧 文学 2014/07/20 | 阅读: 2231
    "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在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改造运动中占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并具有丰富的现代性内涵。一方面它建构了农村基层社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精神通道,另一方面它也询唤了沉睡于农民心灵深处的作为一个阶级群体的生活尊严与社会意识,并将其纳入到新中国的政治、历史进程之中,从而建构了一个最广大的人群可以参与的"政治社会"形态。其独特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仍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5. 蔡美儿:《起火世界》序言:全球化与种族仇恨
    社会 2014/07/18 | 阅读: 7120
    过去二十年以来一个相当盛行的观点是,自由市场与民主的结合能够给第三世界带来改变,能够扫除与欠发达俱来的种族仇恨及宗教狂热。在这本书中,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通过她敏锐的观察与实地研究,出人意料地告诉我们,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了自由市场民主之后,实际上却成了种族暴力的牺牲品。
  6. 赵鼎新: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
    书评 2014/07/17 | 阅读: 2240
    18世纪,特别是在法国革命后,民族国家迅速成为欧洲各国国家发展的普遍形态。为什么不同时期主导欧洲政治的国家会有如此的变化?为什么18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均向民族国家的方向发展?蒂利的《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1990),回答的正是这些问题。
  7. 杨军:清代回疆地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关系探析
    历史 法律 2014/07/17 | 阅读: 1686
    清代回疆地区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处,同时受到中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史料及典型案例,对新疆建省前后,回疆地区“国家法”与“民间法”在刑事法律领域和民事法律领域的适用情况及二者关系作出说明,从而揭示出在回疆地区刑事法律领域的内地化趋势,以及在民事法律领域的多元化趋势。
  8. 伯尔曼:宗教中的法律--《法律与宗教》第三章
    宗教 法律 2014/06/06 | 阅读: 2243
    我并不是在谈论法律与宗教的合一,而是讲它们辩证的相互依赖。
  9. 郑达庸:三进巴格达——我看到的战后伊拉克
    历史 2014/05/25 | 阅读: 1900
    作者系中东问题专家,曾任外交部亚非司副司长,前驻沙特、伊拉克大使,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委员。回忆海湾战争后伊拉克情况
  10. 萧武:全球化时代的青年政治运动
    政治 2014/05/25 | 阅读: 1650
    五四一代青年的政治参与以之前长期进行的"新文化运动"为前提,而这种文化运动本身就是政治性的,而不仅局限于文化层面。五四一代既是破坏旧秩序的一代,也是建立新秩序的一代。
  11. 陈平:资本主义的空想与现实——评皮克提新书《21世纪的资本》
    经济 2014/05/29 | 阅读: 2744
    托马斯·皮克提(Thomas Pikkety)《21世纪的资本》英译本出版后引发了一系列讨论,诺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三篇书评,称该书引发的是"皮克提恐慌"。皮克提对西方经济学的反思,间接涉及中国国内关于坚持中国道路还是仿效美英模式的争论,值得中国学人和领导者认真思考。
  12. 徐小虎:台北故宫50多幅吴镇只有3幅半是真迹
    艺术 2014/05/29 | 阅读: 1686
    “台北故宫的50多幅吴镇作品,仅有3幅半是真的”、“《唐怀素自叙贴》不可能是唐朝人的笔迹”……2012年,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艺术史学者徐小虎推出《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中文简体版。对中国艺术史近乎颠覆的观点,让这位年近8旬的中德混血老太太身处争论漩涡。
  13. 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历史 2014/05/29 | 阅读: 2653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战的爆发不仅标志着旧世界体系的崩溃,它的爆发正值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承前启后,天命维新之时。因此为学贯中西,深谙国际事务的新一代中国人如顾维钧,王正廷,梁启超,梁士诒等提供了在世界舞台是折冲樽俎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人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及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平台。
  14. 弗朗西斯·福山: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
    政治 2014/06/02 | 阅读: 1959
    这里讲的政治衰败其实是说,一项特定的政治进程——有时是一家政府机构——已出现机能障碍。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思维僵化;地位稳固的政治行为方对改革和再平衡起到了阻碍作用,而他们的实力在不断壮大……附American Interest英文原文
  15. 冯象:"鲁迅的梦今天实现了"--读高音《舞台上的新中国》
    戏剧 2014/06/06 | 阅读: 1779
    她以严谨、平和又富于"同情之理解"的笔触,发掘梳理了诸多被人遗忘的历史细节,仿佛拉开大红帷幕的一角,让我们重温先行者的伟业,吸取牺牲与挫折的教训。
  16.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12年《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
    社会 2014/06/07 | 阅读: 1458
    《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依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该中心办理户籍和就业证明信的所有留学人员的数据完成,共11045条记录。大多数留学回国人员具有国外硕士学位,约占76%,有国外博士和学士学位人员各11%左右。大约一半留学回国人员为留学一年的硕士研究生。
  17. 黎文:大卫·哈维:小修小补已经修复不了资本主义
    政治 2014/06/12 | 阅读: 2059
    编译介绍大卫·哈维新书
  18. 《巴黎评论》:安伯托·艾柯访谈--小说的艺术
    文学 2014/06/12 | 阅读: 1865
    2012年访谈,附原文
  19. 刘朴兵:利玛窦视野中的晚明饮食文化
    历史 2014/06/12 | 阅读: 2902
    利玛窦在中国接触到了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对晚明时期中国的宗教饮食习俗也有较详细的记述。利玛窦对晚明饮食文化所做的详细客观的记述,对于弄清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不少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 张国刚:欧洲的中国观:一个历史的巡礼与反思
    历史 2014/06/06 | 阅读: 1814
    就欧洲对中国的认识而言,18世纪上半叶可视为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过渡期,在此前后,欧洲分别处在两个不同的文化阶段,它看待中国的基本着眼点也因此有着显著的区别。
« 1 ... 26 27 28 (29) 30 31 32 ... 10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