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普通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85 86 87 (88) 89 90 91 ... 104 »
文章
  1. 汪晖:高等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 2009/06/19 | 阅读: 2833
    柏林高等研究院并不要求学者定期拿出自己的成果,实际上它不鼓励学者把时间都用在完成自己的课题上,而是鼓励学者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为新的研究或修订已有的计划提供新鲜的能量。

    高等研究可能有其他的一些目标,我们不能完全按照现实功利的目标来规划高等研究。高等研究要生产什么东西呢?生产一些想法,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2. 汪晖:异议的困境与必要性
    社会 2009/06/19 | 阅读: 1407
    在我得知《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以下简称“台社”——编者注)即将举办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心中微微有些触动。1990年代初期,杭之先生来北京访问,我们在《读书》杂志的活动中见面,第一次读到《台湾社会研究季刊》;那时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还处于1989年的阵痛之中,对于台湾知识分子争取民主的斗争抱有自然的同情,也因此对于诞生于八十年代解放运动中的“台社”怀有一份建立在陌生之上的亲切感。
  3. 韩毓海:关于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反思
    文学 2009/06/19 | 阅读: 1341
    关于90年代文学的状况和90年代小说的状况,我们的教材里似乎什么都说了,但是又什么都没说清楚。
  4. 韩毓海:人文主义意识形态的危中之机——从90年代三部小说看社会思想转型
    文学 2009/06/19 | 阅读: 1318
    90年代是20世纪的终结,“大写的人”遭遇了市场化,“人的文学”面临危机。《白鹿原》代表的理学世界观,在非阶级化的人性偏好下,将“民族的历史”演绎成“民族的秘史”;边疆作品《尘埃落定》,深耕多元文化,拒绝“市场经济化”与“体制化”,保持了生机活力;《马桥词典》从事民俗学和文化民主的写作,致力于复兴那些由于被视为“方言”而遭到排除、压抑的人类精神活动。随着社会分化、区域间隔以及全球化,出现了具体的人、阶级的人、鲜活的人,这是人文主义意识形态的危中之机,是一个值得展望的文学自由的时代。
  5. 黄宗智:《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序言与导论
    法律 2009/06/19 | 阅读: 1218
    近百年来中国虽然在法律理论和条文层面上缺失主体意志,但在法律实践层面上,却一直显示了相当程度的主体性,今天可以明确并认可这种抉择,而不要陷于完全盲从西方现代主义霸权话语的心态之中。本书提倡实践历史的研究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摆脱那种心态,是为了确立本书所涉及的法律实践所体现的传统法律的现实性以及立法精神上的主体性,由此来探寻中国自己的现代法律。序言与导论,并附目录。
  6. 高杨、康敬锋:国际投行向中国兜售“金融鸦片”
    经济 2009/06/14 | 阅读: 1178
    对一些中国企业来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还不是需求萎缩,而是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上出现了巨额损失。前几天我们就报道了国航、东航等企业参与燃油套期保值交易导致08年亏损惨重的消息,在这之前还有中信泰富因为与国际投行对赌澳元汇率,巨亏近150亿元。为什么金融衍生品会成为中国企业的滑铁卢?在衍生品交易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7. 陈钊、刘晓峰、汪汇:服务价格市场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未尽之路*
    医卫 2009/06/10 | 阅读: 1491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仅实现了筹资的市场化而医疗服务价格的市场化则严重滞后。基于一个简单的医生职业选择模型,本文发现,这种片面的市场化是造成医改过程中"看病难"与"看病贵"两大矛盾同时凸显的关键。政府不应当以片面市场化条件下的弊病来否定医改的市场化导向,下一步的医改恰恰应当进一步实现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彻底消除"以药养医"现象的同时缓解"看病难"与"看病贵"两大矛盾。本文为讨论政府补贴行为、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服务定价等医改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分析框架。
  8. 张旭东:就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答记者问
    文学 2009/06/03 | 阅读: 1851
    套用西方理论无的放矢地乱谈一气,的确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文艺批评的商业化、功利化、大众传媒化、垃圾广告化、江湖化。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文化乱象的一部分。它们当然不属于严肃的批评,但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严肃的批评越来越难了。批评本来是确立标准的—它在终极意义上要下判断,要告诉人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为什么一件文艺作品同我们个人和集体的存在息息相关---可如今偏偏批评本身变成一种没有标准、随意、缺乏独立性、受时尚和利益左右的东西。
  9. 杨念群:东西方思想交汇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历史 2009/04/01 | 阅读: 1644
    如果仅仅单纯从方法论引进的层面上分析历史学 变革与社会理论结合之得失关系,而忽略了各种阐释方式与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特殊问题之间处于怎样的纠葛状态,就无法真正洞识中国社会史的发展轨迹和其需要选择的未来走向
  10. 应对金融危机之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
    社会 2009/03/31 | 阅读: 1376
    金融危机的经济冲击,主要表现为外需萎缩或锐减,并透过贸易、投资和服务等领域,减缓经济增长速度,进而使得就业形势发生改变。
  11.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系列调研报告之一——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文化产业
    社会 2009/03/31 | 阅读: 1378
    为深入分析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2008年10月至2009年初,我们先后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青岛等地考察调研,搜集有关方面的意见。其间,文化部于11月25日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在京召开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影响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吸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
  12.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研报告——当前中国城乡家庭消费状况
    社会 2009/03/31 | 阅读: 1230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08年5月至9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式,开展了第二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的134个县(市、区)、251个乡(镇、街道)和523个村(居委会),共成功入户访问了7139位年龄在18-69岁的居民,内容涉及收入、消费、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本文依据此次调查数据,以城乡家庭消费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并对促进国内家庭消费和扩大内需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3.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社会 2009/03/31 | 阅读: 8315
    较长,共三页,请翻页阅读。
  14. 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
    医卫 2009/03/31 | 阅读: 2227
    009年对于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保险法草案、新医改方案、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酝酿出台。
  15. 唐小兵:“论政”与“治学”的两难:反思公共知识分子的内在困境
    思想 2009/03/24 | 阅读: 2302
    如福柯所言:“知识分子的工作不是要改变他人的政治意愿,而是要通过自己专业领域的分析,一直不停地对设定为不言自明的公理提出疑问,动摇人们的心理习惯、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拆解熟悉的和被认可的事物,重新审查规则和制度,在此基础上重新问题化(以此来实现他的知识分子使命),并参与政治意愿的形成(完成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角色)。”
  16. 朱苏力:当代中国法律中的习惯——一个制定法的透视
    法律 2009/03/24 | 阅读: 1329
    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话语中,习惯的地位仍然不高。
  17.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
    社会 2009/03/24 | 阅读: 1361
    很多从图片向文字转化时的错误,阅读时注意。
  18. 李路路、王宇: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存在:阶层认知与政治意识
    社会 2009/03/24 | 阅读: 1359
    本文借助2003年CGSS数据,以确认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阶层认知与政治意识状况为目的,从阶层认知、政治意识与参与和利益分配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中间阶层的阶层认知与政治意识特征。本文的结论是:在阶层认知、政治参与、利益分配以及部分政治意识问题上,中间阶层都显现出和其他阶层的显著差异,但这些差异有的反映了中间阶层的相对独立性,有的则显现出中间阶层的成熟程度;而在部分政治意识和参与领域中,中间阶层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征。中间阶层的复杂面向,是现代化过程、制度转型过程以及中间阶层形成过程的阶段性反映。本文的分析为中间阶层社会-政治功能的讨论提供了基础。
  19. 许章润: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与表达的合法化——关于“群体性事件”的一种宪政主义法权解决思路
    书评 文学 法律 2009/03/24 | 阅读: 1752
    刻下的“群体性事件”多为公民大众基于联合行动机制而实施的“公民集体行动”,属于公民权的基本宪法权能。它在将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付诸公开集体抗争形式的同时,为建构一种满足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理性沟通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契机。随着中国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和多元,制度设置必须提供更为多元和开放的利益表达形式,特别是利益实现的法权程序。在此,澄清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及其集体表达形式的必要性,经由“非事件化”和“去事件化”,说明所谓“群体性事件”本身的常态性,进而寻求其合法化和正当性。
  20. 李学松:诗可以观--内藤湖南诗文中的文化论与文物掠夺
    书评 文学 2009/03/24 | 阅读: 1661
    《内藤湖南汉诗文集》书评。内藤对中国古籍文物的爱好近乎偏执,例如,1905年,内藤通过日本军方施压,强行压价购下藏在奉天的《蒙文大藏经》和《满文大藏经》。后来这两部极为珍贵的古籍竟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被烧毁了。

« 1 ... 85 86 87 (88) 89 90 91 ... 10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