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跟踪网址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文章:2464 推荐阅读:434 专题:3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1) 2 3 4 ... 123 »
文章
  1. 时卫干:外资角色再审视
    经济 2006/10/01 | 阅读: 1410
    此文立场观点与《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相同,介绍分析了一些《报告》发表后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内容,并列举一些外资并购案例。这篇文章是本站编辑的专题:“外资在中国”的一部分。
  2. 朱苏力:社会变迁中的法理学问题
    法律 2006/10/06 | 阅读: 2548
    所谓社会变迁是指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两种不同社会模式中的法律规则不同,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和混合状态中。
  3. 张承志:《致先生书》
    思想 2006/10/20 | 阅读: 3250
    张承志的多篇散文都谈及鲁迅,比如这篇来自1991年出版的《荒芜英雄路》的《致先生书》,后来《以笔为旗》中的《再致先生书》,乃至03年出版的《谁是胜者》中的《鲁迅路口》(提到鲁迅的故家离秋瑾家仅300步而已)。或者可以说,张承志从长篇转向散文,便是在鲁迅的影响之下。
  4. demo:嚼烂的苹果--维基百科的危机
    科技 2006/11/15 | 阅读: 2076
    demo投了篇稿件,关于最新科技消息:维基百科可以访问了。维基模式在国外有很多争议,在国内一方面应用不是很广泛,一方面大家很相信广告,也就不太讨论。demo反对维基百科的滥用民主自由广告词,也反对web2.0。原稿地址:http://humanities.cn/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33 此处文章已经由作者修改过。
  5. 泰晤士报:经济学者弥尔顿·弗里德曼的讣告
    经济 政治 2006/11/21 | 阅读: 1911
    宣传了曾经推动撒切尔&里根政府的货币理论的经济学者弥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94岁去世。这份讣告没有谀词,对弗里德曼在70年代的理论和表演叙述清晰,带着嘲弄挖苦和批评的语气。"弗里德曼没有发明货币主义--几个世纪以前这个理论就被探讨过了--但是他结合了学术的声望和大众的表演能力,把这个理论推向政治的前沿。"……“是弗里德曼作为一个可以市场推广的民粹主义者的庶民风格、说话朴素的能力,而不是他的经济学细节,才给他带来了国际声誉。 ” 令人诧异的是,早就被默多克买下的《泰晤士报》一向偏保守、亲美,这次却发表了一篇署名"The Times"的讣告,冷嘲热讽,与美国甚至澳大利亚等国媒体一致烧香谀墓的口径极度不同。英国人亲身深受弗里德曼货币主义之苦可见一斑。--人文与社会
  6. 葛兆光: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陌生感
    历史 2006/12/16 | 阅读: 2841
    “就在清帝国最兴盛的时代,朝鲜到中国来的使者们却看到了已经不再“中华”了的帝国风景,于是不再认同这个原来仰视的宗主国;而日本人在对中国漂流商贾的观察中.也表现出来一些微妙的、发自国族自尊的轻蔑和警惕。”
  7. 周蕾:社会性别与再表现
    社会 2007/01/23 | 阅读: 2113
    周蕾(Rey Chow)"对于社会性别来说,表现的两个前途暗示了以下几个问题:作为一个话语,社会性别是否能分享逐步消失的传统美学表现带来的技术和社会效益而不用放弃它的一些基本“现实”如“男人”和“女人”?反之,社会性别能否继续表现被剥夺了权利的人们,其中包括世界上许多男人和女人,而不需要向自己的超级叙事地位以及自己在世界技术“进步”的牵连让步?面对日益扩大的表现的两个极端之间的认识论差距——一方面是传统美学表现的被与物质进步同时出现的虚拟性取代,另一方面是顽固的立法和政治表现,要求不仅对性别问题作出反映,而且要对种族,阶级和无数种类的差别作出反映——要做的事情很多。 在这个差距分歧中,社会性别也必须找到自己未来的道路。"
  8. 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科技 环保 2007/02/19 | 阅读: 1813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2007年1月29日播出“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节目,这里转发一下节目实录。
  9. 葛兆光:经典中的和生活中的--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
    宗教 2007/02/27 | 阅读: 1654
    “八十年代以来,乍一伸头从书斋中看去,总有些大吃一惊。原来,民间信仰已经如此兴盛,仿佛历史变成了一条暗河,几十年潜入地下,如今又重新漫到地上,中间几十年"破除迷信"仿佛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回忆,于是,进香的黄布包再次在清明节的山路上蔚为壮观,村长再一次成为公祭龙王的"祭司",好容易积攒的剩余价值供奉到了神灵的桌前,没办法的人们不再寻求政府的权威而宁可找鬼神帮助。”
  10. 黄宗智: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
    法律 2007/03/16 | 阅读: 2923
    清代和1949年后中国法庭判决民事纠纷的实际,十分不同于我们根据儒家或毛泽东时代的表达、或者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的理论预设所得出的图景。清代法律确实将民间调解和“无讼”的道德观念置于最显要的位置,但事实上它随后又制定了许多与那些观念有分歧的实用性规范来指导判决。当代中国的法律也强调调解,并在改革时期从西方引进了形式主义权利原则,但事实上它同样规定了与它们有分歧的实用性判决规范。清代和当代的案件档案都表明法庭其实时常判决。中国的法律方法,可以称之为“实用的道德主义”,它既强调道德观念(后来又引进了外来抽象原则),又优先考虑事实情形和解决实际问题。它立足于一种从事实到原则再回到事实的认识方法,和现代西方大陆法的形式主义认识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1. 论清诗流派 望学术殿堂———刘世南先生访谈录
    文学 2007/09/06 | 阅读: 1552
    世南先生,古典文学学者,古籍整理专家,也是突出的自学成才者。1923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长期任教于中学。“文革”后,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代表作有《清诗流派史》(1995年台北文津出版公司出版繁体竖排本、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简体横排本)、《在学术殿堂外》(200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清文选》(与刘松来教授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出)、《大螺居诗存》(2004年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现仍担任江西省《豫章丛书》整理编委会的首席学术顾问。  
  12. 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之我见
    人文 2008/03/03 | 阅读: 4102
    我所涉及的三个主题是广泛的,覆盖了人文地理学家一般不涉及的领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更概括的说,人本主义的主题一般包括什么?我认为,他们都表达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从而在实践上更多地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心理学而不是经济学。如果理想化一点,人本地理学家应该是这样一个亚历山大·洪堡,掌握着海量的事实——也就是名词。但是他还必须爱好自然、能感悟自然并寻求其意义,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样。“它意味着什么?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永远藏在人本主义地理学家的意识里,从而使他同时能成为一个道德家和哲学家。
  13. 王铭铭:“在他处思考” (书评)
    书评 2008/03/20 | 阅读: 1361
    “知识分子之游历又如何?借法兰西友人Nicole Lapierre的书名一用——思想旅行之原旨为,令我们身心暂离故土,‘在他处思考’。我们做到这点了吗?读钟叔河先生之《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2000年),在找到自信同时,也找到了另一番体会——‘在他处思考’,是一条漫漫长路。”
  14. 陈其钢:音乐,玩不得半点虚假
    音乐 2008/08/16 | 阅读: 6910
    陈其钢2004年的访谈。曾经读到过陈其钢当张艺谋面批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宣传时,含糊其辞,不指出作曲者是陈其钢。这次奥运开幕式女孩演唱风波,又是陈其钢出面承认是配音演出。

    陈其钢在这次访谈中谈到了他的音乐创作主题选择以及对音乐的娱乐性的理解。
  15. 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环保 2008/09/24 | 阅读: 1198
    中国对环保的重视始于1978年,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中国应制定环境保护法;1982年,中国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写入了《宪法》;1984年,中央将环保提到了“基本国策”的地位;1994年,中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2003年,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发展,环保越来越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6. 莱斯格:《自由软件,自由社会:理查德·马修·斯托曼选集》的引言
    法律 科技 书评 2008/10/16 | 阅读: 1817
    劳伦斯·莱斯格,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斯坦福大学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创始人。““代码”是让计算机运行的技术。“代码”是指挥机器运转的指令的集合,要么写在软件里,要么烧在硬件里,首先是用词语写出的。这些机器——电脑——日益决定和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它们决定电话如何连接,电视上播放什么,他们决定视频能否能通过宽带连接流式传输到计算机;他们控制计算机向它的制造商汇报什么。这些机器管理我们,而代码管理这些机器。

    我们应该对这些代码应该有如何的控制?怎样的理解?应该有什么样的自由来和它对我们的控制相应?什么能力? ”
  17. 侯建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社会 2008/12/02 | 阅读: 1197
    1920-30年代的农村调查的目的不一,深浅有别,但客观上都为日后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留下了颇有价值的资料。
  18. 孙郁:夜枭声
    人文 文学 2008/12/12 | 阅读: 1669
    鲁迅身上的沉郁。一方面还原了生活的恶,让漫天浊气环绕着人们,另一方面又不安于昏暗的蔓延,于是独自站立起来,在旷野里直面着高而远的天空。
  19. CCTV:金融海啸 警惕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经济 2009/01/25 | 阅读: 1717
    CCTV:《今日观察》栏目何帆、丁一凡谈金融危机,他们认为,“绝对地偏向市场”是导致美金融危机的致命伤,美国批评中国储蓄率太高导致美国消费率高的牵强逻辑行不通,贪婪和纵容是这次危机的根源。
  20. 冯贤亮:历史上的“江南”与“江南”的核心
    历史 2008/01/31 | 阅读: 1550
    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
(1) 2 3 4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