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标题顺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80 81 82 (83) 84 85 86 ... 123 »
文章
  1. 田雷:"差序格局"、反定型化与未完全理论化合意--中国宪政模式的一种叙述纲要
    法律 2012/10/29 | 阅读: 3121
    差序格局是中国宪政模式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宪法实践和理论思考的立足点。反定型化是82宪法时代的改革策略。中国改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包含并且包容着参差多态的地方模式,这种地方试验主义的宪法允许由下而上的因地制宜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试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宪政作为一种政治整合机制,必须自觉地保持共识的未完全理论化
  2. 田雷:你为什么可以不读布雷耶?
    法律 2012/10/17 | 阅读: 2538
    主张"可以不读",是希望回应近来流传的一种观念:要理解美国宪法,就要读布雷耶,而读了布雷耶,也就读懂了美国宪法。一时间,布雷耶及其所代表的司法化宪法叙述似乎成为理解美国宪法的充要条件。这正是我近期思考所致力于超越的美国宪政叙述模式
  3. 田雷:新誓词与律师独立性的反思
    法律 2012/08/01 | 阅读: 1525
    我们有很多法律人都在想象着一种独立性。在这种想象中,中国现阶段法制改革的困局和出路都可以一言以蔽之:虽然问题千万重,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独立性的缺失。
  4. 田雷:波斯纳反对波斯纳——为什么从来没有学术的自由市场这回事
    法律 2013/04/09 | 阅读: 1952
    "学术的自由市场"既不可能,也不可欲。本文对法经济学的"去自然化",如果成功的话,并不意味着法经济学就不应去学或者无法去学,它最多表明法经济学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义上的"器",我们不能把这种实用主义者的新工具变成一种新的学术拜物教或理论的意识形态。
  5. 田雷:美国宪法偶像的破坏者--评阿克曼《美利坚共和国的衰落》
    书评 法律 2013/07/15 | 阅读: 2439
    阿克曼新书旨在告诉读者,美国宪制内的最危险分支已经由国会变为总统。而且,由于总统分支和军队领导权的结构性变革、宪法正当性的新理念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兴起与职业新闻业的相应衰退,美国总统的职位上在21世纪将出现更多的小布什,而不是奥巴马
  6. 田雷:美国宪法(学)这十年——9·11事件与美国宪法理论的转向
    政治 法律 2012/06/29 | 阅读: 2128
    出路在何方?人类在21世纪有没有可能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宪法秩序?
  7. 田雷:超越宪法的美国宪政史
    法律 2012/04/11 | 阅读: 2014
    中国当下确实面临着自己的宪法问题,边疆治理、代际政治、一国两制,而美国实际上也有着同样或者在功能上等价的宪法问题,但这些问题在美国并没有 "政治问题司法化",也无法参考美国现有的学说体系。如果我们天真地以为司法审查可以让中国宪法"活"起来--只要找到读过美国宪法解释ABC的人,由他们解释宪法,我们的宪法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其实是对美国宪政史的最大误读,这大概解决不了任何中国问题,它本身可能就是问题。
  8. 田雷:重新发现宪法--我们所追求的宪法理论
    法律 2013/05/23 | 阅读: 1752
    所谓宪法经典,在中文语境内就是中国宪法的研究者应该研究些什么,一种研究对象的问题。它既区别于外国宪法学与比较宪法学的研究,也区别于有关宪法学基本范畴的研究。
  9. 田雷:重新讲述美国宪政史--《阿克曼文集》总译序
    历史 法律 2013/12/03 | 阅读: 1895
    自他在1983年于耶鲁法学院以《发现宪法》为题发表斯托尔斯讲座,阿克曼即已开始将主要的学术精力转向美国宪政史的研究。三十年过后,阿克曼的作品早已在美国宪政研究中建立了一个无法绕开的学术传统,树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学术丰碑。
  10. 田雷:重读八二宪法:中国宪政的真问题
    法律 2013/01/12 | 阅读: 2320
    人类宪政的历史尚未终结,中国一部分反宪政理论的政治实践,并不是折射出中国距离理想宪政形态的距离,而是为中国宪法的研究者提供了由实践去检验理论、发展理论的学术富矿,但真正开掘这一矿藏,就要求我们摆脱理论前见的桎梏,直面事实本身,进入八二宪法的实践。在此意义上,需要"立"起来的与其说是中国宪法,不如说是中国宪法理论。
  11. 申端锋:乡村社会的伦理性危机
    社会 2008/12/01 | 阅读: 1178
    中国乡村社会目前正在经历一个从治理性危机到伦理性危机的转换过程。
  12. 白先愚:吉登斯对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探索
    政治 2009/08/29 | 阅读: 1502
    吉登斯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努力探索,应该从积极的方面予以肯定。
  13. 白化文:中国纸文化中特有的“敬惜字纸”之现象
    历史 2012/07/21 | 阅读: 2260
    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琐记》中记有:"庙旁是一座焚化字纸的砖炉,炉口上方横写着四个大字道'敬惜字纸'。"这是对字纸炉的典型描述。
  14. 白永瑞:东亚地域秩序: 超越帝国, 走向东亚共同体
    历史 2012/03/13 | 阅读: 2313
    所谓东亚秩序, 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东亚国际问题所适用的, 或维持国际关系的某种特定范式。如果回顾一下影响东亚国际关系的特定范式的演变轨迹, 就会发现东亚国际关系是伴随着中国、日本、美国等中心国家的交替变化而不断被重新规定的。所以, 本文拟通过考察中华帝国、日本帝国及美利坚帝国所主导的东亚秩序的形成、膨胀与消亡的过程, 来分析各时期东亚秩序的历史特点。
  15. 白轲(Larry Catá Backer):创建发展一套健全的中国宪政理论--强世功有关中国宪政形式主义与合法性问题的论述
    政治 2014/03/28 | 阅读: 3681
    宪政原本是一种建立国家的方法,但这个概念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民主和民意的表达形式,之后又以跨国宪政主义的形式迈向全球化。在诸多现代宪政体制中,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一党制度一直颇具争议性。这篇文章将关注强世功对中国一党宪政制度合理性及合法性的论述。
  16. 白轲:强世功对"不成文宪法"以及中国宪政秩序的研究
    法律 2014/03/29 | 阅读: 2112
    我认为强世功所提出的"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值得认真研究。文本将对上述文章进行评论与探讨。
  17. 白露:时代周报专访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白露
    社会 2010/07/24 | 阅读: 2299
    这本来不是一封公开信,而是写给清华大学同仁的私信。它的起因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从四月开始收到一些无端的、内容一致的匿名信,要求我们注意“汪晖的剽窃”。一位署名 “Kev”或“Kevy”的人,自称是此类信件的作者之一,联络了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我多次给他写信,问他是谁,还希望知道他有些什么证据,他都没有回答。这个事件标志着我们介入的开始,我们同时越来越怀疑一场有组织的活动可能已经把我们当做对象。所以当某位不知名人士把我们给清华校长的信泄露给了中国媒体后,我们最终决定自己发表该信,以驱除对我们的怀疑、表明我们的意图。
  18. 皮国立:中西医学话语与近代商业--以《申报》上的"痧药水"为例
    历史 医卫 2013/08/23 | 阅读: 2546
    在社会广泛运用和中西医不断解释、报纸广告的介绍下,痧药还变成了近代最有名的治疫、防疫药品,而且有许多例子是病人自己诊断、自己用药,缺乏专业医者的诊断。中西医者也针对痧药水的疗效和成分进行各种解读和论述,上层医者与下层民众对药品与疾病认识上的异同,近代媒体推进药品社会化的深度,说明近代中西医药品的宣传、销售以及对疾病的解释等使得"痧药水"在社会中渐渐被塑造成能广泛治疗、防范各种"时疫"的药品。
  19. 盛宁:鲍德里亚·后现代·社会解剖学
    社会 2007/03/10 | 阅读: 2370
    盛宁教授于1996年写的鲍德里亚介绍。
  20. 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
    法律 2009/09/09 | 阅读: 1734
    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
« 1 ... 80 81 82 (83) 84 85 86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