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6 27 28 (29) 30 31 32 ... 123 »
文章
  1. 王绍光:巨人的瘸腿:从城镇医疗不平等谈起
    医卫 2006/09/26 | 阅读: 2811 | 评论: 1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坚持着平等主义的原则,自从解放以后,政府一直在致力建立一套廉价的、惠及所有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到七十年代末,全体城镇居民和大部分农村居民都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这是如今很多老年人还念念不忘的一件事。1978年,世界医疗组织在阿拉木图召开会议,讨论“到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那时,中国的医疗体制是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急剧缩小。2000年,世界医疗组织对191个成员国的医疗系统评估中,中国仅仅排在第144位。医疗筹资的公平性方面,中国排名第188位,倒数第4,仅比巴西、缅甸、塞拉利昂稍强。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2. 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
    政治 环保 2009/01/04 | 阅读: 1540 | 评论: 1
    《中国环境报》原编者按:《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一文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写于2006年7月的一篇文章,部分内容曾在报刊上摘要发表。在“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十七大报告之际,应环保系统内外广大读者要求,现全文刊登。
  3. 卢周来:产业升级现在急不得——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大考”
    经济 2009/01/07 | 阅读: 1459 | 评论: 1
    融危机使中国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过度依赖于投资与房地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更需要正确的时机,现在急不得。如何围绕“人性”与“绿色”使短期应对与长期产业升级配套,是对中国智慧的大考。
  4. 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
    人文 2009/01/20 | 阅读: 2545 | 评论: 1
    “文化工业在大众的精神构成中的重要性不代表我们可以获准放弃对它的客观合法化和本质存在的思考,这种许可更不应该是来自一种自认是注重实用的科学。”
  5. 王跃生:当代农村三代直系家庭构成分析——兼与城市比较
    社会 2009/01/23 | 阅读: 1296 | 评论: 1
    从户主代位构成上看,当代农村三代直系家庭有两种主导形式:一是以第一代人为主导,一是以第二代人为主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超过50%的三代直系家庭以第二代人为主导,第一代人退居从属地位。第二代人赡养和照料老人是这类家庭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缺少社会保障的农村环境中,丧偶老年妇女对家庭养老有高度的依赖,她们成为三代直系家庭产生的主要前提条件。第一代人为主导的家庭虽不占多数,但却有逐渐升高之势;担任户主的第一代人多数尚未年老,这类家庭具有代际协作特征。与农村相反,城市三代直系家庭则以第一代为主导,经济自立能力强使第一代人摆脱了对子女的生存依赖,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三代直系家庭是松散的,但却有助于提升代际关系质量。这应该成为农村三代家庭的发展方向。
  6. 邱澎生: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辯證
    历史 2009/02/01 | 阅读: 2126 | 评论: 1
    新史學》「物質文化」專號,收錄有三篇論文、三篇研究討論以及一篇書評。如同許多歷史上或大或小的事件,這個專號的形成也有其結構因素與偶發因素。受限篇幅,我略去幾種可能的偶發因素,先談諸種結構因素中的一項選擇性親和:這次專號其實反映臺灣史學界標舉「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議題重要性的一股集體研究風氣。
  7. 梅葆玖:我们能为京剧再兴做些什么——京剧艺术家梅葆玖访谈
    戏剧 2009/02/22 | 阅读: 1403 | 评论: 1
    京剧今天的萧条,它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
  8. 楼宇烈: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思想 2009/02/21 | 阅读: 1242 | 评论: 1
    本文仅就康有为在近代社会变革时期,对于传统儒学所做的适应时代环境需要的变革和利用、它的形式和特点,以及他对于吸收西方文化与保存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做一些简要的考察,作为我们今天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时的借鉴。
  9. 曾亦:论丧服制度与中国古代之婚姻、家庭及政治观念
    历史 2009/02/21 | 阅读: 2660 | 评论: 1
    从对中国社会影响至为深远的丧服制度出发,探讨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及相关政治观念的真实情形。
  10. 梁漱溟: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思想 2009/02/21 | 阅读: 1301 | 评论: 1
    1920年讲于北京大学,次年出版之旧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即以此三条路向或云三 种人生态度为其立论之本,谓儒家、佛家之学从人类生活发展变化历史途程上看,实皆 人类未来文化之早熟品;瞻望前途,中国文化即将在最近未来复兴于世界。自己既归宿 于儒家思想,且愿再创宋明人讲学之风——特有取于泰州学派之大众化的学风——与现 代的社会运动融合为一事。其详具见原书,兹不多及。后此我之从事乡村运动即是实践 其所言。
  11. 吴晓江:在欧洲反思中国城市“仿欧风”
    建筑 2009/02/20 | 阅读: 1467 | 评论: 1
    佛罗伦萨主教堂建造历时165年,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为120年,举倾国之力营造较快的凡尔赛宫也耗费16年。现代主义建筑的源头代表作伦敦水晶宫采用钢铁、玻璃等新材料和新工艺,仅花4个月就建成。现代主义建筑象征的艾菲尔铁塔,由二三百个工人在17个月内建成。
  12. 时永乐、门凤超:悖逆者——清代学者心目中的王充
    文学 2009/02/06 | 阅读: 1176 | 评论: 1
    《论衡》中有《问孔》《刺孟》二篇,公开向孔子、孟子发难。另附毛泽东论以批评楚太子生活奢靡起首的枚乘《七发》的文章。
  13. 葛兆光:关于近十年中国近代佛教研究著作的一个评论
    宗教 2009/01/31 | 阅读: 1170 | 评论: 1
    在社会与政治为中心的书写中,佛学也罢,佛教也罢,它在思想史或学术史上的意义,似乎只能借助它的社会功能来判断,因此近代佛教或佛学史的研究课题,就过分地注目于宗教在社会政治史上的表现。于是,进一步引出的问题是这样的:宗教史或思想史或学术史,能否以及如何摆脱社会史政治史的时间表与人物表?
  14. 闵大洪:中国网络传播与网络媒体开始进入新阶段
    科技 2009/02/09 | 阅读: 997 | 评论: 1
    这篇文章列举了21世纪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些大事。
  15. 饶宗颐教授访谈录
    人文 2009/02/02 | 阅读: 2123 | 评论: 1
    饶宗颐,字伯濂、选堂,号固庵,一九一七年生于广东潮州,从事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以及教学工作至今逾七十余年,是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大师及书画大家。
  16. 郭成康:清朝皇帝的中国观
    历史 2009/02/01 | 阅读: 2607 | 评论: 1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发展以至最后定型的关键时期。清朝不仅对奠定今天中国的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近现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也是在清朝统治时期才出现的。今天无论汉族,还是众多少数民族,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祖国是中国。看起来这似乎无需论证。其实,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的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淀与整合,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年间,才最终成为定局;而作为主导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的清朝皇帝对中国的体认,以及他们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实践行为,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7. 姚宏越:《收获》三十年
    人文 2009/02/02 | 阅读: 2145 | 评论: 1
    在《收获》的51年历史上,两次停刊,两次复刊。第一次停刊是1960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纸张供应紧张,中国作协决定将《收获》停刊。1964年,《收获》复刊,主办单位从中国作协变成了上海作协,每册定价七角。1966年,“文革”开始,《收获》再次停刊,直到1979年1月再次复刊。
  18. 赵鼎新:评王绍光《民主四讲》
    书评 2009/02/03 | 阅读: 3568 | 评论: 1
    。《民主四讲》为中国读书阶层提供了一部了解西方民主的高质量入门教材,它走出了八十年代来盛行的“民主是个好东西”式的思维方式,表明了中国知识分子正在走出急功近利的启蒙而趋于成熟,这对今后中国政治的良性发展是一件好事情。
  19. 保尔森: 发声明给新华社否认将金融危机归咎中国
    经济 2009/02/05 | 阅读: 1063 | 评论: 1
    美国前任财政部长保尔森3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称他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将全球金融危机归咎于中国 ,这是对他谈话的误解,这个报道是“错误的”。但伯南克2005年来的讲话和西方大量研究持此观点。
  20. 北岛:靠“强硬的文学精神”突破重围
    文学 2009/02/08 | 阅读: 1336 | 评论: 1
    编者按:一九七八年底,诗刊《今天》诞生在北京郊区一间狭小的农舍。《今天》在中国出现,无疑与文化革命中成长的那代人有关。他们在迷失中寻找出路,在下沉中获得力量,在集体失语的沉默中吶喊,《今天》的影响远远超出文学以外。在《今天》创刊三十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创办者北岛。
« 1 ... 26 27 28 (29) 30 31 32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