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社

人社 文章列表 普通 按标题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2 3 4 (5) 6 7 8 ... 11 »
文章
  1. 童辰:重庆国企改革遭遇金融危机大考
    经济 2009/03/16 | 阅读: 1704
    如果把应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比做一场阻击战,在全国30多个地方战场上,重庆是打得最争气的之一;在全国地方国企系统中,重庆国企的表现也是最好的之一。
  2. 穆尔特扎•穆塔赫里:伊斯兰教的女权
    宗教 2008/11/30 | 阅读: 4606
    暂时先收录前言。穆塔赫里Ayatollah Morteza Motahhari (1919-1979)的官方介绍在第二页。
  3. 福柯:作者是什么?
    人文 2009/03/13 | 阅读: 2592
    在提出这个稍显奇怪的问题时,我意识到需要某种解释。(英译本可下载)。
  4. 白永瑞:东亚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育
    历史 2007/01/19 | 阅读: 4284
    作者认为,结束历史战争的最终推动力在于人类探寻历史之“真诚的态度”。我们应摆脱毫无意义的历史解释符合事实与否的论证,摆脱以国家教科书制度为理由,帮助产生美化国家主义与帝国主义之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我们应当进行的教育,是让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比起压制式、君临式的教育,平等且民主式的人际关系更是幸福快乐的。这也是一种人间基本礼仪之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会到“遗忘”的反义词不是“记忆”,而是“正义”,由此所引发出来的感觉性变革,是重构新的历史教科书与历史教育之不可缺乏的因素。
  5. 田沁鑫、薛殿杰:《四世同堂》的表现主义创造
    戏剧 2011/11/13 | 阅读: 1790
    话剧《四世同堂》的舞台时空完全打破了原著小说的结构,将祁、冠、钱三家及小羊圈胡同同时展现在舞台之上,又通过移动装置将不同桥段各家的舞美布景逐一展开,其现实主义的戏剧舞台上不畏惧这种表现主义的手法,这一切都得益于导演田沁鑫与舞美大师薛殿杰先生的合作与创造。
  6.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社会 2009/03/06 | 阅读: 1846
    建立通识教育的“ 共同核心课”和“助教制度”。
  7. 甘阳、刘小枫:重新阅读西方--《西学源流》丛书总序
    思想 历史 2008/11/06 | 阅读: 2676
    上世纪初,中国学人曾提出中国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说法,但他们当时似乎没有想过,西方史何尝不是层累地造成的?
  8. 王铭铭:天·地·人:古代观念的人类学意义
    社会 2009/02/10 | 阅读: 1481
    讨论天地人这三个中国传统概念在人类学中的使用和在西学影响下的嬗变。
  9. 王铭铭:作为“陌生人”的人类学家
    社会 2007/02/26 | 阅读: 2628
    齐美尔说: “天狼星的居民对我们来说并非是真正陌生的”, 因为他(它) 们根本不是为了地球人而存在的, 因而与我们之间, 没有远近之分,“无所谓远近”。齐美尔笔下的流动人, 原型虽是商人, 但概念实指知识分子, 特别是指知识分子那一漂泊的特征。

    从“陌生人”的客观性与自由感来看, 人类学家不是知识分子的特殊群体, 而无非是他们的一员。人类学家须如同其他知识分子那样, 成为流动人, 拥有能力来摆脱定式与偏见, 自远而近, 来“鸟瞰”社会的内在关系。人类学家之所以热衷于到远方去从事所谓“田野工作”, 恰是因为他们要获得一种对于自身社会的“远方之见”, 使自身通过摆脱固定的关系, 来“鸟瞰”这些内在与他们自身的关系。
  10. 王铭铭:中国之现代,或“社会”观念的衰落
    社会 2008/10/24 | 阅读: 2128
    若说古代中国有“社会”,那么,这个“社会”便可以说是从两种意义上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在第一种意义上,它由家、国、天下。家是士大夫掌握的国之本;国是诸侯掌握的天子之本;天下是天子掌握的天之本。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既松散的又合一的“天下”。在第二种意义上,它由乡民、士绅、皇权(及其代表的社会-政府一体性)组合而成,形成今天意义上的所谓“国家与社会关系”。
  11. 王维江 :张佩纶:悲情“清流”
    历史 2008/12/04 | 阅读: 2249
    张佩纶试图以大胆搏击而刷新吏治、振作洋务,反而酿成由辉煌到悲凉的仕途悲剧。
  12. 王绍光:财政没有透明就不是民主
    经济 政治 2008/08/19 | 阅读: 2712
    怎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改革成为广泛参与的改革?平等的参与权、表达权、讨论权,乃至投票权的前提是什么?
  13. 王绍光:政策导向与医疗体制改革的互动
    医卫 社会 2008/11/27 | 阅读: 2038
    哈耶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出的的一本书有60多年了,他里面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自我调整的市场完全是一个乌托邦,这样的体制不可能存在很长,如果存在很长就会毁灭人类和自然。
  14. 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
    经济 2008/07/28 | 阅读: 3210
    在1990年代短暂地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了蓬勃的反向运动,并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场”。在社会市场里,市场仍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但政府通过再分配的方式,尽力对与人类生存权相关的领域进行“去商品化”,让全体人民分享市场运作的成果,让社会各阶层分担市场运作的成本,从而把市场重新“嵌入”社会伦理关系之中。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显示,中国政府既有政治意愿也有财政能力来充当社会市场的助产士,虽然无论在意愿还是能力上,两者都有待加强。今天中国社会还存在大量严重的问题,但社会政策的最终出现具有历史转折点的意义。
  15. 王绍光:两个时期不能被隔断
    政治 2009/03/03 | 阅读: 2046
    前后三十年尽管存在差异,但都是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西方语言说是在探索另一种现代性,这是共和国六十年来最大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16. 王晓明:印度印象
    社会 2009/03/03 | 阅读: 1668
    2004年游记
  17. 王建朗:从蒋介石日记看抗战后期的中英美关系
    政治 历史 2009/03/19 | 阅读: 1568
    本文以蒋介石日记的相关叙述为中心,试图比较抗战后期英美对华政策的差异及国民政府对英美外交政策的差异。这一时期,尽管中国与英美成为共同作战的盟国,但亲疏关系不同。中英关系在这一时期并未有多大改善,相反,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陆续凸显出来。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形象相对良好。中国期望借助美国,对英国有所制约。尽管中美在战后目标上有较大重叠,但英美关系毕竟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在中英冲突中对中国的支持相当有限。
  18. 王岳川: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文化战略
    社会 2008/08/24 | 阅读: 3380
    新世纪中国文化安全与“再中国化”问题的提出,是对西方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单边主义文化霸权反思批判基础上的新思维。本文从九个方面凸显走出边缘化的中国思想的前沿学术问题。
  19. 王安忆:不在短篇小说中宏大叙事
    文学 2009/03/18 | 阅读: 1486
    王安忆一直很谦虚地说,她写短篇小说不行,没有这个天赋,比起苏童、迟子建和刘庆邦他们差远了。但从1970年代末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以来,三十年来王安忆不间断地也已发表了一百二十余篇短篇小说。
  20. 王安忆:《启蒙时代》:看一代人的精神成长
    文学 2009/03/02 | 阅读: 1449
    我所写的那个时代,于这一代青年来说,是一个大时代里的小时代。
« 1 2 3 4 (5) 6 7 8 ... 11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