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社

人社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标题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2) 3 4 5 ... 12 »
文章
  1. 雷蒙德·威廉斯:大都市概念与现代主义的出现
    文学 思想 2008/10/26 | 阅读: 1692
    由于许多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的大都市,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维度。它现在远远超过了非常巨大的城市,甚至超过了一个重要国家的首都城市。它是新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开始形成的场所,超出了城市和国家较老的意义:一个事实上要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扩展的独特历史阶段,至少有可能扩展到全世界。
  2. 陶东风:精英化——去精英化与文学经典建构机制的转换
    社会 2008/09/10 | 阅读: 1474
    从“精英化和“去精英化”角度来看80-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建构变化。但作者在分析中简单地把金庸等人看成是纯粹的消费文化代表,仍应商榷。
  3. 陈赟:世界与地方:汉语思想语境中“政治”的本性
    政治 2009/03/02 | 阅读: 1167
    中国古典思想语境中政治的本性是一切存在者的“各正性命”,它意味着,一方面,“天下有道”,存在者皆有路可走;另一方面,人们皆有家可以安居。
  4. 陈贇:“命-性-道-教”:“中庸”的思想与“文”的境域
    人文 2009/03/11 | 阅读: 1275
    谈文的概念。
  5. 陈秀峰、郑杭生:公益与效益的平衡--透视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机制
    人文 经济 2008/11/05 | 阅读: 5039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一方面需要体现公益支出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投资增值。在这看似矛盾的价值取向面前,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与外界的误读,比如资金支出规模与结构问题突出、资金分配规则的空置、资金结构单一化、资金投资风险化、管理费意义曲解化以及基金会低成本运作等,需要在社会互构的基础上重构良好的运作机制。
  6. 陈来:孔子与当代中国
    思想 历史 2008/10/29 | 阅读: 1345
    文章举出与“孔子与当代中国”问题有关的三种思想史的解释方式(列文森的“走入历史”“博物馆”观,李泽厚的“文化-心理结构”观,史华慈的“图书馆”观),然后尝试描述与“孔子与当代中国”问题相关的现实处境。
  7. 陈晓明:麦家小说里的黑暗与光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291
    麦家的文字是有力的,那么简洁,一种被痛楚所浸满的文字,它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穿过那黑暗的屋子,在黑暗中听风;能提供这种图景的文字的人,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8. 陈映芳:传统中国再认识——乡土中国、城镇中国及城乡关系
    社会 思想 2008/10/29 | 阅读: 1243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将"乡土中国"等同于传统中国、以"乡土性"概括中国传统性的学说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对上述中国观的形成机制作了反思性探讨。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中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们借助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来建构 "中国社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参照"现代的、城市的西方",将既有的中国裁剪、过滤成"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一些基本属性,被扩大为中国整体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社会、城乡关系的传统以及传统的城市性等等,相应被忽略。由此,不仅中国的传统性被单性化,中国的城市性也成了纯粹的西来之物、无本之木。这既于我们的文化自觉无益,亦不利于对现实中国城乡问题的把握。
  9. 陈明、周瑾:范式转换:超越中西比较——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儒者之思
    思想 2008/07/28 | 阅读: 1346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之本质的理解,决定了对克服危机方式的选择。理解为学科危机,还是意义危机,体现着问题意识的不同,层次和力度的不同。

      作为一个建制化的、拥有基本范式和经典作品的学科,“中国哲学”已走过近百年的发展之路,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也如影随形,一直讨论至今。面对危机、化解焦虑,哲学界近年来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涉及到中与西、古与今、“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以及中国哲学的未来等问题。
  10. 陈建华:“时代女性”、历史意识与“革命”小说的开放形式——茅盾早期小说《虹》读解
    文学 2009/03/13 | 阅读: 2646
    在茅盾的早期小说中,写于 1929 年的《虹》,同它前后的《蚀》三部曲 (1927) 和《子夜》 (1931) 相比,似乎较少受到学者的青睐。像三部曲一样, " 时代女性 " 仍是小说的主角,但 梅女士和《动摇》里的孙舞阳、《追求》里的章秋柳相比,个性却显得不那么鲜明。和《子夜》比,在表现都市生活方面则不够广阔、深刻, " 现实主义 " 的艺术技巧还不够成熟。但本文试图从长篇小说这一类型同现代中国历史展开的内在动力的角度来揭示《虹》的重要性。
  11.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思想 2009/03/13 | 阅读: 3816
    两篇,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
  12. 陈仪深:民国时期的佛教与政治
    宗教 2008/10/31 | 阅读: 1327
    叙述民国时期佛教与政治相关的史实。
  13. 陈丹青:奥运开幕式--大就是美
    艺术 2008/08/24 | 阅读: 4417
    陈丹青谈他在奥运开幕式团队中的工作体会。
  14. 阿玛蒂亚·森:重读亚当·斯密:我们不需要新资本主义
    经济 2009/03/19 | 阅读: 1516
    人们目前产生的最强烈疑问,与其说是资本主义的终结,不如说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变革的必要性。
  15. 阿城:音乐是种生活方式
    音乐 2008/11/30 | 阅读: 1533
    《哈姆雷特》里面那句著名台词,“生存?还是毁灭?”人生哲学呀!我是活下去还是死?上面话音未落,底下马上雷鸣般的喊起来:“死——!”恶搞。现在不是了。全场静悄悄的,听着台上深邃的哲学对话,心里感慨:深刻,太深刻了!
  16.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社会 思想 2008/10/20 | 阅读: 1599
    对于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人来说,“差序格局”是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尽管如此,差序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上下尊卑的等级差序,却很少为人所注意。
  17.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序言
    人文 2009/02/26 | 阅读: 2229
    大量的资料似乎表明“冲决网罗,告别祖荫”的新文化运动理想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在当代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实现。
  18. 钱穆:人生何处去
    人文 2009/03/13 | 阅读: 1511
    人生向何处去,亦可答称人生必然向死的路上去。生必有死,但人死后又向何处去。此一问题,乃从人生问题转到人死问题,其重要性也决不在人生问题之下。
  19. 钱穆:《湖上闲思录》
    人文 2009/03/02 | 阅读: 2278
    短文集。先发数篇,慢慢补齐。30篇已发11.
  20. 钟大丰:从“文明戏”到“影戏”——二十年代上海电影工业的奠基
    戏剧 2007/03/01 | 阅读: 2564
    “中国拍摄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这个世纪之初的1905年。这一年北京的一所照相馆为一个著名的京剧演员拍摄了一段他极受欢迎的演出的片段。至于电影的放映更是早在1896年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直到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以后的一段时间,电影才真正发展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商业娱乐媒介。电影在中国的真正流行是和清王朝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变迁分不开的。”
« 1 (2) 3 4 5 ... 12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