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humanities.cn

humanities.cn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倒序

humanities.cn
http://humanities.cn/
webmaster at humanities dot cn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0 11 12 (13) 14 »
文章
  1. 斯拉沃热·齐泽克:哈特和奈格里为21世纪重写了《共产党宣言》吗?
    政治 2008/10/18 | 阅读: 1198
    资本主义并不只是众多历史阶段中的一个。从某种程度上说,曾经红极一时,今天却已几乎被人遗忘的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论断是正确的:全球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结”。
  2. 童清峰:台湾两次土改的启示:避免地方金权豪夺
    政治 2008/10/19 | 阅读: 3867
    台大社会系教授陈东升的研究报告指出,台湾地方派系经济来源主要是操弄地方土地分区使用和开发的权力,介入土地、山坡地、观光风景区及工业土地的开发,以台北县为例,十三个派系中,就有九个介入房地产事业,其利益累积规模之大,相当程度取代传统区域联合独占的经济利益。 台湾第二次土改造成的黑金政治,中国大陆不可不引以为戒
  3. 朱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
    政治 2008/10/23 | 阅读: 2239
    基于新中国的社会时代背景,本文从实在宪法的视角讨论了当代中国政制架构中纵向———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本文的分析力求表明,影响当代中国高度中央集权的关键因素可能有两个:国家统一与建国,以及革命政权的转型;进一步指出“两个积极性”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宪政策略在协调这一特定时空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政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当代中国有必要基于中国政制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制度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最后简单阐述了本文政制 (宪法 宪政)研究进路的学理意义。
  4. 梁文道: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
    政治 2008/10/24 | 阅读: 10460
    奥巴马声势日涨,广受年轻平民的欢迎,美国有些人甚至认为他是新时代的肯尼迪。然而拆下七宝楼阁,我们看见的无非是源远流长的修辞学在新媒体时代的复兴。
  5. 滕宇宁:中国当代艺术空间现状概况
    艺术 2008/11/04 | 阅读: 1681
    参加讨论的有相当一部分比较年轻的学者。
  6. 韩毓海: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历史态度
    文学 2008/11/07 | 阅读: 5132
    我认为中国新文学虽然道路曲折,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从“五四”到革命文学、到“讲话”,更深刻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性发展的曲折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深刻历程,更体现了这种连续性。
  7. 郑永年:土地流转制度与中国政治社会的改革
    政治 2008/11/08 | 阅读: 1501
    土地流转出去了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更为严重。例如这次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的企业产生了很多影响,大量企业的倒闭造成了大量农民工的回流。如果仍然有片土地,农民可以可以借土地为生。没有了土地,那只好成为无业流民。在这个意义上,土地就是稳定器。如果这个稳定器不再存在,那么土地问题很快就会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甚至危机。
  8. 郇建立:现代性的两种形态:解读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
    书评 社会 2008/11/09 | 阅读: 1734
    在现代性的历史问题上,鲍曼的基本观点是,现代性的发展经历了“稳固的现代性”和“流动的现代性”两个阶段。
  9. 克鲁格曼:奥巴马议程(译文完成)
    政治 2008/11/10 | 阅读: 7503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教授是奥巴马的支持者。奥巴马当选后,克鲁格曼于11月7日发表文章,表达对非裔首次当选美国总统的激动和自豪。更重要的是,他敦促奥巴马切勿听信要他延缓政策变化的建议,分析了坚持选战中提出的激进改革议程的可能性和必须性,并提出了奥巴马新政或者说新新政(the new New Deal)的口号。(高乐成译,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校订)。--人文与社会
  10. 曹天予:当代中国改革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政治 2008/09/15 | 阅读: 434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阶级分析和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等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战略制高点,必须占领,不能放弃。但是,对市场经济中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确保经济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权力异化已经恶性发展到出现新剥削阶级的情况下,如何从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手中,把宪政民主的旗帜夺过来,让工农群众对公众权力进行监督制约,而不是让财富权力控制政治权力,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大问题。
  11. 万青力:南风北渐——民国初年南方画家主导的北京画坛
    艺术 2008/11/15 | 阅读: 1608
    本文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从史料出发的归纳法,钩残补阙,对分散、片段的有关北京画坛的可见史料,进行了初步梳耙清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集中在当时的四位影响最大的领衔画家;下篇通过三位南方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各一位)在北京授徒,经三代、或四代传承,分析北京画坛形成过程及画风逐渐本地化的原因。
  12. 何勤华: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112
    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 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
  13. 何勤华:清代法律渊源考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275
    在清代,不仅《大清律例》等国家正式法典在法院审判活动中是得到严格遵守的,而且成案、习惯法、情理、律学著作等也是司法官吏作出判决时的重要依据。
  14. 何勤华:中国古代伦理法观念的渊源及其流变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282
    中国古代法的伦理化倾向特别突出,由此演变成的伦理法观念也特别强烈,这是与西方古代法观念的一个重大差异。
  15.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624
    在整个20世纪中,中国一直处在移植、吸收、消化西方法学观的过程之中。
  16. 何勤华:中国近代行政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079
    中国近代行政法和行政法学是在19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西法东渐的浪潮一起诞生的。
  17. 许章润 :清末对于西方狱制的接触和研究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3025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部分缕叙迄至清末变法为止国人对于西方狱制的研介和引进,理出其间的线索;第三部分着力分析在此过程中国人对待异域文物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和心态;最后,引申出“迁责杀父情结”这一论式。
  18. 许章润 :喜忧参半话“村官”
    法律 社会 2008/12/06 | 阅读: 1485
    法学院的毕业生去做“村官”,这是近两年里的新鲜事,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而喜少忧多。
  19. 韩少功:怎么赚钱
    文学 2008/12/16 | 阅读: 1999
    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拦地不平则鸣。
  20. 潘维:回归民本主义,重建中国的政治价值
    政治 2008/12/19 | 阅读: 1759
    当代中国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重物质轻精神。
« 1 ... 10 11 12 (13) 1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