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humanities.cn

humanities.cn 文章列表 推荐阅读 按评论顺序

humanities.cn
http://humanities.cn/
webmaster at humanities dot cn
文章:325 推荐阅读:53 专题:0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1) 2 3 »
文章
  1. 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政治 2008/08/26 | 阅读: 12763
    “专制中国”仍是西方惯用的一个词,这个概念究竟是描述还是偏见?它的历史根源又是什么?
  2. 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政治 2007/12/21 | 阅读: 1623
    Immanuel Wallerstein 美国纽约州宾汉顿大学“费尔南德·布罗代尔经济、历史体系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社会学协会主席,杰出教授,世界体系学派的核心人物,1977年起主编《评论》(Review)期刊。专著《现代世界体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不确定的知识》,《所知世界的终结: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2000年当选美国社会学会所评选美国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社会学家。这是他2007年11月3日在上海大学演讲以后会后讨论会的记录稿。
  3. 吴玉章:法律与文学
    法律 2009/02/07 | 阅读: 1181
    美国法学界从90年代以来有个比较引人注目的法学流派:法律与文学。它主张强调法律与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他们当中激进人士更主张,将法律实践本事当做一种文学活动,将控辩双方活动当做一种叙事或修辞。
  4. 黄宗智: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经济 2009/01/25 | 阅读: 2351
    通过对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理论对错的系统梳理,说明中国农业过去的内卷以及今天的可能出路,提出从农业本身挖掘出路以及后工业化“小农经济”的设想。同时说明作者提倡的从经验实际出发来提炼理论概念——而不是从脱离实际的前提信念出发来推断理论——的研究方法。
  5. 张英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
    影视 2008/07/22 | 阅读: 1338
    "可以说,WTO 时代的后社会主义市场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新一代城市导演的艺术风格( 从先锋到通
    俗剧式)、意识形态立场( 从激进到保守)、体裁实验( 从喜剧到犯罪恐怖片) 如此驳杂复杂。他们虽有明显缺点,但在新千年出现的新导演数量( 包括大量独立制片),以及他们某些处女作引人注目的特点,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引用毛泽东在文革中的语录,世界属于年轻人,虽然这一次,“世界”不再指沉浸在政治理想主义中的红色王国,也不是被青春怒火引爆的自我放逐的个人空间,而是一个受到后社会主义电影业的力量场——资本、政治、艺术、希望还有边缘——相互作用的广阔天地。"

    文章覆盖面较宽,所举的例子以2002年以前的为主,基本都是90年代电影,恐怕是面向西方学者所写的旧文。
  6. 许章润 :喜忧参半话“村官”
    法律 社会 2008/12/06 | 阅读: 1485
    法学院的毕业生去做“村官”,这是近两年里的新鲜事,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而喜少忧多。
  7. Buiter:再论全面国有化的迫切性--发自冰岛
    经济 2009/01/21 | 阅读: 1334
    Can the UK government stop the UK banking system going down the snyrting without risking a sovereign debt crisis?
  8. 米尔斯海默、瓦尔特: 以色列院外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节译)
    政治 2006/12/28 | 阅读: 6049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今年美国学术界一件大事。两位作者今年三月在《伦敦书评》发表题为“The Isreal Lobby”的文章,遂引起一场大争论,两位作者被指责是反犹太主义者。《伦敦书评》因此于九月召开讨论会议,探讨以色列游说集团是否对美国中东政策影响过多,其视频见: http://www.scribemedia.org/2006/10/11/israel-lobby/ 。这篇文章为刘波根据《伦敦书评》文章译出,有添加删节。原文基本观点是美国的中东政策差不多完全基于国内政策的考虑和以色列游说集团的活动这两点。--人文与社会
  9. 王德威:从戏曲中男扮女装看中国民族性(讲座综述)
    戏剧 2006/12/19 | 阅读: 4641 | 评论: 1
    2006年11月9日,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于北京师范大学以《粉墨中国——性别表演与国家论述》为题发表演说。王德威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鲁迅、巴金、梅兰芳等四位大师为例证,探讨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在面对各种家国苦难的挑战时,如何借助性别表演或扮装的观念,来重新面对或定义中国人、中国的民族性以及中国国家如何建构的种种想象或实际论述问题。
  10. 林赛水:论科层方法评判学术能力所带来的问题
    人文 2007/03/20 | 阅读: 1378 | 评论: 1
    康中镇按: 作者林赛水系哈佛大学出版社人文部编辑。 八十年代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的那一套在学界兴风作浪的后学理论丛书,即是其手笔。几年前撰文对美国大学出版社与教授终身制之间的关系大加挞伐,最近该观点被写进现代语言协会 (MLA)的对学术评估及终身制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本文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 (2007第一期, 29-33页), 翻译:张建琴,本文与最后定稿可能有出入。 作者授权人文与社会网站转载本文。
  11. 施咏:评《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
    音乐 书评 2007/03/14 | 阅读: 3041 | 评论: 1
    提起琉球音乐,难免想起那种三线伴奏的特殊的悠扬舒缓的曲调,虽然喜悦从容,但却蕴含着深重的哀伤。这篇书评不涉及琉球的民乐,而是介绍琉球王府接待明代官员演奏的乐曲,并没有谈及当地民乐的发展,但可籍此看到一些琉球文化历史的特点。御座乐的消失,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Humanities.cn
  12. 余华: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
    音乐 2007/01/09 | 阅读: 3808 | 评论: 1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完成了作品编号60的《第七交响曲》。这一年,希特勒的德国以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旅,还有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猛烈进攻列宁格勒。希特勒决心在这一年秋天结束之前,将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也是这一年,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战火的背景下度过了三十五岁生日。”从作家的角度所写的乐评和文评,有特殊的敏感和质地。--人文与社会
  13. 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
    影视 2007/01/05 | 阅读: 7558 | 评论: 1
    Stuart Hall是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最重要的理论家,他重新在理论上阐释了“意识形态”(ideology),使之成为文化研究和批判的有力工具。霍尔用“语言阶级斗争”来概括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平”而非强制地成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传播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是个中心角色。霍尔提倡的文化研究要解构这一过程,探讨媒体有意无意中采取的意识形态立场。在这篇1970年代发表的文章中,他探讨了意义创造过程中“编码”(encoding)和“解码”(decoding)这两个不同的阶段,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正是通过这两个实际操作上极其复杂的阶段而实现的。在传媒研究领域,意识形态分析(ideological analysis)代替了过去的效果研究。
  14. 李欧梵:听《大地之歌》
    音乐 2006/12/23 | 阅读: 1946 | 评论: 1
    “乐迷都知道,《大地之歌》中的六首歌曲,一向是由一位男高音和一位女中音唱的,二人轮流各唱三首,男人高歌饮酒欢乐,女人却娓娓道出人生之哀愁,而最后的一场《告别曲》,足足有三十分钟之久,既向送行的朋友,也向人生告别。就唐诗的成规而言,送行的必是男性朋友,不可能由一个女子吟唱,否则只能是闺怨,而非送君千里。马勒的原作中也特别注明:女中音唱的三首歌曲也可以由男中音唱,其实这样才更合歌词中的意境,然而,男中音演唱此曲的人极少,除了大名鼎鼎的费雪·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 Dieskau)之外,几乎无(男)人可继其后。”虽然李教授推崇Quasthoff,但总还是Dieskau的声音让人觉得舒畅,虽然李教授希望香港刮起马勒旋风,但马勒的音乐还是要在寂静开阔的境界中听最好。--人文与社会
  15. 贾樟柯:《三峡好人》北大点映答问
    影视 2006/12/17 | 阅读: 14780 | 评论: 1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三峡好人》12月4日晚上十九点现身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做内地的第一次正式点映。贾樟柯导演亲临现场,与北大师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影片的相关创作背景及过程。”目前贾樟柯公开演讲中最详细谈《三好》的一次。
  16. 中国的穆斯林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
    宗教 2006/12/14 | 阅读: 13353 | 评论: 1
    目前,逊尼派约占世界穆斯林总数的90%,什叶派约占10%。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巴林和阿塞拜疆,但除了伊朗以外都是逊尼派掌权。虽然新闻中天天提起sunni和shiah,不知有几个非穆斯林了解这些名词究竟代表什么。特转载此文。--人文与社会
  17. 瞿小松:歌剧前景:中国作曲家的机会
    音乐 2006/12/12 | 阅读: 2270 | 评论: 1
    “我体会,无论中西,古往今来引发艺术变化的,不是非怎样不可,而是它可能会怎样。生为中国人的作曲家、戏剧家应该感到幸运。这里头大大的天地,若能真正立足于中国戏曲的根本,立足于中国文字艺术及中国文字声音的根本,必有真建树。乐意舒舒坦坦继续过西方瘾的,也是自己喜好,由不得他人。”瞿小松最近一直强调摆脱西方音乐的阴影笼罩,然而这对这批中国作曲家来说,这有多么难,甚至从他们的作品集中就可以看出,许多作品其实都是由国外委托或约稿写出的。--人文与社会
  18. 崔泉墨:威尼斯与伊斯兰世界:从艺术展览谈起
    艺术 宗教 2006/12/12 | 阅读: 3393 | 评论: 1
    "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所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个名为“威尼斯与东方” (Venise et l'Orient)的巡回艺术展。这个展览当然不是为了拍卖或者收藏而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在历史上,虽然两者之间不断存在着战乱和纷争,但是伊斯兰世界曾经给欧洲带去多么丰美的文化和艺术养料。 " 本站的图片视界栏目登载了三张这个展览展出的绘画照片。
  19. 陈海严:扫黄--整肃网络还是为新浪拉客?
    科技 2006/12/11 | 阅读: 1697 | 评论: 1
    经调查,此文介绍新浪读书频道文章标题情况属实。与传统纸媒不同,综合类大型门户网站的文化或者读书子目总是质量偏低,而新浪读书频道的内容更是令人遗憾。从标题看,新浪读书频道的分类法和范式比较荒诞:另类的意思大致就是“兽血沸腾”之属,情感则是“情欲交织”,推荐的却又是什么呢?这到底是读书还是渎书?大型网站的文艺栏目难道不应该至少办得像一份优秀报纸的副刊吗?--人文与社会
  20. 俞孔坚:自然的力量(访谈)
    建筑 2006/12/10 | 阅读: 1885 | 评论: 1
    2006年4月24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公布本年度专业奖项,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持的:“飘浮的花园——浙江黄岩永宁江生态防洪工程”(永宁公园)获得了专业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俞孔坚是这个设计项目的主持者,虽然公园里的一些红柱子还是有点天外来客的意思,但是总算让人看到水泥湖岸和夜间的七彩霓虹不是中国当代公园的唯一模式。俞孔坚留住野草、保护生态的想法其实也是很多百姓发自内心的想法,难道一定要读了哈佛才能让官员信服?--人文与社会
(1) 2 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