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5 6 7 (8) 9 10 11 ... 178 »
文章
  1. 陈哲:刮起[土风]保[大树]
    音乐 环保 2008/03/20 | 阅读: 1612
    普米族村庄玉狮场,这里有上千年的大树,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土风计划”普米族传承小组追求的是“活化传承”,他们是农民,从山里来,还要回山里去。陈哲从喧嚷的流行乐坛走向了寂寞的民间。他的经历和思考或许告诉我们: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与乡村建设是怎样的密不可分,荣辱与共。
  2. 王翔:从《天风》看中国激进基督徒的政治表达(1946-1949)
    宗教 2008/03/20 | 阅读: 2131
    本文选择以1946-1949年的《天风》作为分析的文本,主要是因为在基督教的刊物中以《天风》最具有争议,在与现实的结合方面又最具代表性,而其创办人吴耀宗亦是中国激进基督徒的代表人物。这个刊物在战乱中诞生,1949年以后又成为中国基督教会的机关刊物,它的命运与中国的时代变化紧密相连。因而可以有效地观察分析一批中国激进基督徒的政治主张与立场,进而探讨时代变革中基督教与政治、基督徒与社会的关联与互动。
  3. 齐泽克: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政治 2008/03/20 | 阅读: 10282
    齐泽克在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新版英译本(2007,Verso)导言中重新评价了毛泽东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认为毛泽东在新的环境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尽管齐泽克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尽准确,他论述中的某些方面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文章部分内容如下。吴大可 周何 译
  4. 王铭铭:“在他处思考” (书评)
    书评 2008/03/20 | 阅读: 1358
    “知识分子之游历又如何?借法兰西友人Nicole Lapierre的书名一用——思想旅行之原旨为,令我们身心暂离故土,‘在他处思考’。我们做到这点了吗?读钟叔河先生之《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2000年),在找到自信同时,也找到了另一番体会——‘在他处思考’,是一条漫漫长路。”
  5. 潘维:敢与西方展开政治观念竞争
    政治 2008/03/23 | 阅读: 2328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苏联的溃败与军事力量几乎无关。美国的霸权也不在其军事能力。尽管美国军工联合体极力渲染其军事技术的高超,但自二战后迄今六十多年里,美军从没打赢过任何一场真正的战争。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克,哪一场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告终?南斯拉夫没有被美军打败,那里的人民急于加入欧盟,自我分裂,并向西欧缴械投降。科索沃之战是在意识形态战场上决出胜负的。“自由民主”话语系统崛起、称霸才是美国获胜的主因。世界霸权是靠政治话语霸权来确立和维持的。”
  6. 钱仁平:郭文景--其人·其乐·其“戏”
    音乐 2008/03/24 | 阅读: 1958
    郭文景的成功过程,是我理想中造就优秀作曲家的最佳途径之一,尽管这个过程可能连郭文景本人也是始料不及的。首先是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看来有三类“环境”最有可能孕育出优秀的艺术家及其精彩的作品:其一是极端严峻、恶劣的自然环境----所谓苦中作“乐”,典型的例子是常年白雪覆盖的俄罗斯;其二是非常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所谓无事生“非”,典型的例子是19、20世纪之交的法国;其三是忧心忡忡的社会环境,典型的例子是“二战”之前的欧洲。郭文景可能属于第一种,他生于、长于四川重庆,属于李白们吟颂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船工们呼号出豪气冲天的川江号子的地域。
  7. 杨燕迪:个体感悟与东方寓言——评’97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海外华人作品音乐会
    音乐 2008/03/24 | 阅读: 1366
    “中西关系、民族风格、创新与继承等等难题无时不在困扰着所有的中国作曲家。97年末的这场“根”音乐会或许表明,答案只能从艺术家个人内心发掘,而不能企盼“东方”、“民族”等等空洞的字眼与神话有朝一日显灵赐福。”
  8. 张广天:《红楼梦》的精髓是梦和醒
    戏剧 2008/03/24 | 阅读: 2114
    “红楼选秀”已经偃旗息鼓,但《红楼梦》热潮仍在席卷媒体。去年张广天推出《红楼梦》时曾经接受记者专访,详尽阐述了他对《红楼梦》的理解,并猛烈抨击中国的传统话剧。
  9. 《中国环境绿皮书》发布会座谈记录
    环保 2008/03/24 | 阅读: 1236
    “今年出版的这本2008环境绿皮书是由《自然之友》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绿皮书,三年绿皮书的标题都是很有意思的,第一年叫困境与突围,第二年叫转型与博弈,今年叫做危机与转机,大概是相同的概念,显示了我们中国环境问题正在一个特殊的转折期。”
  10. 马勇:梁启超对科学的期望与失望
    科技 2008/03/25 | 阅读: 2286
    欧游之后,梁启超见到一战后的欧洲满目凄凉,他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自己早年所信奉的社会进化论以及对现代科学的认知。 在科玄之争中,梁启超对张君劢、丁文江的主张都进行了批评。马原文结尾对梁颇多赞颂之词,为简洁删去若干句。(我觉得还是补上为好,已经加上,也不算谀词,对学术论文来说稍情绪化而已。HC)
  11. 姜广辉:传统的诠释与诠释学的传统——儒家经学思潮的演变轨迹与诠释学导向
    思想 2008/03/26 | 阅读: 2644
    “每当社会变革的时代,便有重新诠释经典的迫切需要。现代人对古代经典诠释活动往往看作学究的嗜古成癖。这种漫画式的理解是不对的。事实正好相反,经典诠释活动常常反映出人们在新与旧之间、活的与死的之间进行选择的制度焦虑与人生焦虑。一部经典诠释的历史,即反映一社会共同体文化思想新陈代谢的历史。”
  12. 韩树峰:魏晋法律体例的变化与学术风气之关系
    法律 2008/03/28 | 阅读: 1243
    学界谈及魏晋法律,无不将儒家化视为其主要特点之一。“法律儒家化”可以称之为“法律内容的儒家化”。如果从法律形式即体例方面进行观察,可以说,魏晋法律与儒学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具有浓厚的名理学和玄学色彩,对此,可以称之为“法律形式的玄学化”(包括名理学)。
  13. 刘愫贞:中国历代判词语言的法文化现代价值
    法律 2008/03/28 | 阅读: 1722
    中国历代判词语言折射出的传统法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 中国历代判词语言传达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的伦理精神。这种法文化精神现在依然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礼法文化(包括以礼代律、以礼补律、以礼断狱)的现代价值,恶(Wù)讼文化的现代价值,重证据的(此处是否应有“现代”)价值和判词语言审美化的现代价值等,都具有学习借鉴的作用。
  14. 邓正来: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沟通主义法律观”
    书评 法律 2008/03/28 | 阅读: 1310
    “比利时法学家马克·范·胡克所出版的《法律的沟通之维》一书,在我看来,则是哈贝马斯法律商谈理论在法律哲学领域中的一种更为具体的运用。当然,范·胡克的法律理论也受到了法的自创生理论等论说的影响,进而以一种相当精妙的方式处理了法律和法律系统方面的一些棘手问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哈贝马斯在元理论层面对法律商谈理论的建构却是范·胡克理论的基础。”
  15. 熊月之: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与使用
    社会 2008/03/28 | 阅读: 2972
    “自由、民主、总统这三个词,中国原来都有,但含义与近代都不完全一样。新词自由是放大、抽象了旧词,也包含了旧词。新词的产生是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对于陌生事物、陌生制度、陌生思想的理解不断加深、词汇构成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使新造词汇逐渐符合汉语习惯的过程。”
  16. 超越东方主义与民族主义——汪晖访谈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社会 2008/05/11 | 阅读: 2264
    奥运火炬在全球的传递以及中国民众和海外华人的回应,吸引观察者将问题聚焦于中国和西方的冲突和对话之上。如何在了解中西冲突和对话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把握西藏现代变迁进程中呈现的问题,对于关心中国前景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汪晖。相关采访情况,可参见本报4月28日第三版时评《多元民族一体并存的中国》。
  17. 叶秀山: 解释学的哲学基础
    思想 2008/05/11 | 阅读: 1066
    编者按 中国经学史和经学方法论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在写作、研究《中国经学思想史》的同时,又启动了“中国经典诠释学”课题,意在对中国丰富的经学诠释实践进行概括和总结。2003年10月28日,中国思想史研究室邀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研究员作了《解释学的哲学基础》的报告,全文较长,现摘要发表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18. 黄宗智: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
    社会 2008/07/05 | 阅读: 2361
    中国的社会形态不应简单套用“中产阶级”占最大多数的“美国模式”来理解,也不应等同于“无产阶级”占最大多数的古典马克思主义模式。中国的社会实际与两大模式的关键差别在于其小资产阶级。“旧”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农民和工商个体户,今天仍然占据中国社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至于“新”的小资产阶级,亦即“白领阶层”/“中产阶级”,在经济收入上确实远高于“旧”小资产阶级,但他们只占中国社会的较小比例。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结构中,低收入的旧小资产阶级,加上低收入的工人阶级,明显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从经济收入来考虑,中国的社会结构明显仍然是金字塔型,而不是橄榄型,并且将比较长时期如此,绝对不应混淆于美国模式。但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考虑,中国社会则确实具有相当庞大的“中间阶层”。
  19. 宫宏宇: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上)
    音乐 2008/07/22 | 阅读: 2612
    本文旨在通过对1838到1903年(即狭义的“学堂乐歌”运动兴起前的六十多年)教会音乐教育历史事实的考察来达到两个目的:(1)客观地审视传教士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所担当的角色;(2)重新评估教会音乐教育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本文考察的对象主要以新教传教士在华的活动为主。鉴于国内学者多利用常见的中文或译成中文的传教士文献,本文将多利用西文文献并参照近年的研究成果,史料来源主要为当时出版的英文报纸和期刊,以及当事人所写的回忆录。中文相关的史料如果国内有关论著已经引用,则不再重复,只提供索引。
  20. 张晓凌:中国百年形象史(国画)
    艺术 2008/07/22 | 阅读: 957
     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人物画历经了一次巨大的历史阵痛后,获得新生。在写实主义、现代主义的助产下,人物画大体完成了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语言方式,一种新的审美理想,感受到从传统中蜕变而出的欣悦和狂喜之情,更能隐隐聆听到由不同形象构成的历史所发出的呻吟和呐喊。
« 1 ... 5 6 7 (8) 9 10 11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