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 178 »
文章
  1. 李中华、邹福清: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609 | 评论: 1
    两汉人心目中悲剧的屈原,宋代以后逐渐被塑造成为忠君爱国的圣贤,明清之际遗民学者笔下的屈原则是富有民族气节、满怀孤愤的爱国志士。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整合与融汇,传统的屈原形象发生深刻的裂变,屈原被分别描写为一个纵横家、巫官、有洁癖的殉情者、法家诗人,还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
  2. 张旭东: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631 | 评论: 1
    第一,重读鲁迅能给我们关于文学批评的思考带来什么启示和新的东西;第二,反过来,对于文学批评概念的思考在什么程度上能帮助我们重读鲁迅。
  3. 王晓明:新的国家认同及其未来
    社会 政治 2008/12/07 | 阅读: 1676 | 评论: 1
    原编者按:此文以《中国认同之现状与希望》刊登于天涯6期,但有较大删节,此为全文。
  4. 姜振昌:新时期鲁迅研究30年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089 | 评论: 1
    “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审美”等这样一些观念和关键词,是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相当成功的建树。
  5. 孙郁:鲁迅与绘画
    艺术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757 | 评论: 1
    鲁迅对域外绘画的敏感力不亚于文学。
  6. 白浩: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书写与讨论
    文学 2008/12/09 | 阅读: 1372 | 评论: 1
    “新世纪文学”概念的提出为时已不短,但对其质疑一直也很强烈,原因在于对其内在精神元素独立性的质疑
  7. 钱理群:文学研究的承担--我所理解的学院派,或学术派
    文学 2008/12/09 | 阅读: 1374 | 评论: 1
    去年我在北大做了个演讲,讲《民国那些年》那本书,关于承担、独立、自由与创造。现在我把它发挥,讲学术研究的承担问题。北大08年4月1日讲座。
  8. 王红:复调与重弹:当代民族文学的动物叙事研究
    文学 2008/12/09 | 阅读: 1107 | 评论: 1
    当代民族文学动物叙事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功,原因何在。
  9. 郎咸平:诸葛亮是优秀的企业家吗?
    经济 2008/12/09 | 阅读: 1271 | 评论: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中国企业家的影响并非全是正面的。
  10. 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土地私有化的理论逻辑
    社会 2008/12/09 | 阅读: 1163 | 评论: 1
    若能借鉴同为东亚小农经济的日、韩、中国台湾地区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的现代多功能农业的经验,并传承上世纪80年代中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和谐社会模式,推行体现普惠制服务的弱势小农的合作化,新农村建设——综合性的合作经济和乡村自治——定将成为中国三农发展道路之本。
  11. 骆建华:跨越重化工业阶段——中国节能减排挑战与应战(上)
    环保 2008/12/10 | 阅读: 1460 | 评论: 1
    能源资源消费、产业结构演进,以及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变化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12. 蒋子丹:宁静的史铁生
    文学 2008/12/10 | 阅读: 1180 | 评论: 1
    他在《我与地坛》里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3. 张西平:莱布尼茨时代的德国汉学
    思想 2008/12/11 | 阅读: 1186 | 评论: 1
    本文从研究德国17世纪的四名汉学家入手,揭示当时莱布尼茨时代的德国的汉学研究,从而在德国当时的文化和学术氛围中来理解莱布尼茨的中国观。
  14.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
    人文 2008/12/11 | 阅读: 1124 | 评论: 1
    对乡村社会功用化的超越依赖于乡村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二元格局的超越。
  15. 国学传播与社会改造:章太炎讲《说文解字》
    思想 2008/12/11 | 阅读: 1174 | 评论: 1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9月在日本讲授《说文解字》的课堂实录,根据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鲁迅)三人现场所记和事后整理的笔记整合在一起编排。
  16. 孙郁:夜枭声
    人文 文学 2008/12/12 | 阅读: 1690 | 评论: 1
    鲁迅身上的沉郁。一方面还原了生活的恶,让漫天浊气环绕着人们,另一方面又不安于昏暗的蔓延,于是独自站立起来,在旷野里直面着高而远的天空。
  17. 李安宅:现代中国藏学研究的开拓者
    宗教 2008/12/15 | 阅读: 1117 | 评论: 1
    “这一段落的中国社会,是在空前未有的非常时期,自无待言。整个社会系统既那样动荡着,活在系统以内的个人也更脉搏紧张地充满了这个节奏。”
  18. 李连荣:国外学者对《格萨尔》的搜集与研究
    文学 宗教 2008/12/15 | 阅读: 1427 | 评论: 1
    明月若被罗喉噬,无明黑暗谁除之?
  19. 許地山:道家思想與道教
    宗教 2008/12/16 | 阅读: 1793 | 评论: 1
    经典部分阅读。
  20. 陈赟: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自我理解
    思想 2008/12/17 | 阅读: 2040 | 评论: 1
    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精神生活特征的变化,是在一个巨大的远景历史空间中展开的。
« 1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