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时间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26 27 28 (29) 30 31 32 ... 205 »
文章
  1. 王绍光:失而复得的民主利器:抽选
    法律 政治 2013/01/20 | 阅读: 2371
    "抽选"在英文中对应的是"sortition",估计大多数学过英文的中国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可能让他们更为吃惊的是,原本民主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抽选,而不是今天人所熟知的选举(Election)。
  2. 王绍光:《超越选主:对当代民主的反思》前言
    思想 2013/01/19 | 阅读: 2175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选主体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即使像弗朗西斯·福山、汤姆斯·弗里德曼这样的坚定辩护者也不时显得忧心忡忡,抱怨连连。更严肃的思考者则开始试图跳出选主的框框,重新审视一些在他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民主的含义到底是什么?选主到底是不是一种的适当的、实现民主的方式?实现民主还有哪些更有效、更可行的方式?
  3. 朗西埃:从胜利的民主到罪恶的民主--民主之恨第1-4章
    思想 2013/01/19 | 阅读: 3415
    构成群众的个体要么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一到选举就投弃权票;要么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或按消费者一时心血来潮的想法参与选举。他们以直接组合起来的利益为名,用罢工和游行等手段反对那些旨在保证他们未来退休生活的措施;选举期间,他们完全听从个人喜好,看谁顺眼就选谁,仿佛在面包店选面包一样随便。结果就是"抗议式候选人"往往比"执政党候选人"获得更多选票。
  4. 李云雷:新小资的"底层化"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人文 2013/01/17 | 阅读: 2594
    新小资是否掌握了"文化领导权",或者掌握了什么样的"文化领导权";"小资"在当前社会结构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小资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在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小资"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5. 尹晓亮:资源民族主义语境下日本能源外交的新策略
    政治 2013/01/17 | 阅读: 1345
    本文拟通过分析近年来日本能源外交在亚洲的行动路径和发展动向,探析日本是如何在当前资源民族主义高涨及能源政治化的语境下,通过策略创新谋划其能源安全战略的。
  6. 劳伦斯·莱斯格:互联网创新濒临毁灭性围剿的思考
    科技 2013/01/15 | 阅读: 1812
    网络时代的创新影响了全球性的经济复苏,更大的影响还在于随之而来的全球各个知识领域层面创新的异常崛起。但是知识产权法律的无孔不入将有可能使全球人放弃既得的这一切。
  7. 伊本·莫格勒: 网络共产党宣言
    科技 2013/01/15 | 阅读: 4009
    有哪一个新数码社会之自由的倡导者不被駡为盗版者、无政府主义者、共产党人呢?难道我们还未发现,许多抛出这些绰号的人只不过是当政的小偷?而他们关於知识产权的言论,只不过是试图在必然的社会变革中保留他们不正当的特权。不过,争取自由的运动本身已经被全球化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力量。
  8. 英伦网中文:伦敦1952“大烟雾”
    环保 2013/01/15 | 阅读: 1740
    伦敦空气在治理后情况大为好转,但仍有反复,2011年4月,伦敦空气污染为8年最高,PM10浓度超出欧盟标准36次[人文与社会注:BBC中文网原译文有误,非浓度超出36倍,而是至4月36次超标,特此注明]
  9. 陈桂清:台当局南海政策的演变脉络及特点
    社会 2013/01/14 | 阅读: 1769
    自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以来,由于岛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台当局的南海政策也随之发生转变,时而积极、时而低调。但总体而言,台当局在维护南海"主权"时,通常不愿采取强硬态度,反而步步退让,甚至转为奉行"非军事化"路线,维持"低调看守、明哲保身"的状态。
  10. 何慧丽:农村宗教生态:“多元一体”关系的动态发展——以河南农村为例
    宗教 2013/01/13 | 阅读: 1760
    在现代化变迁和乡村变迁的宏观趋势中,农村宗教生态仍然较为典型地呈现了中国式民间宗教的特点,体现为儒释道与基督教等宗教“多元一体”关系的动态发展。宗教生态要达到良性平衡,需要经历由“自在”到“自觉”的变化过程。
  11. 田雷:重读八二宪法:中国宪政的真问题
    法律 2013/01/12 | 阅读: 2316
    人类宪政的历史尚未终结,中国一部分反宪政理论的政治实践,并不是折射出中国距离理想宪政形态的距离,而是为中国宪法的研究者提供了由实践去检验理论、发展理论的学术富矿,但真正开掘这一矿藏,就要求我们摆脱理论前见的桎梏,直面事实本身,进入八二宪法的实践。在此意义上,需要"立"起来的与其说是中国宪法,不如说是中国宪法理论。
  12. 《天下》2013年第一期目录
    期刊专递 2013/01/11 | 阅读: 1893
     天下讲坛张承志/越过死海-在巴勒斯坦难民营的讲演 (本站阅读) 聚  焦刘复生/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文化政治 观  点黎亚斌/中国自由主义者的致命短板何小手/失语者之罪华  生/我为什么向母校捐赠 书生议政刘洪波/被放过的"黄金大米"事件 争  鸣陈  明/儒家思想与宪政主义邵  建/儒家政治的软肋 钩  沉汪  晖/重影-扬州杂忆 文  学曹征路/击缶(小说)中国先锋诗歌档案·非非主义 走读天下陈应松/伊斯坦布尔记刘  强/一个叫"慈济"的奇迹 艺  术杨银波/无力者的拯救--关于汪峰和《晚安北京》 湖畔书话蔡小容/自是神仙不识人 微  观微博达人·姚晨 《天下》2013年改为双月刊,全彩印刷,每册定价20元,邮购价19元,全年114元,挂号每册另加3元,欢迎邮购!汇款请寄: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关东园路2-2号光谷国际商会大厦B座 1803/04天下编辑部收(邮编:430074)。也可通过银行汇款邮购,开户行:交通银行武汉市鲁巷支行,账号:6014 2880 6162 42209 收款人:邓超,或登陆天下网(www.tx899.com)和淘宝店(http://tianxiazzs.taobao.com/)订购。垂询电话:027--87645165 E-mail:tianxia899@vip.sina.com
  13. 邓鹏:革命的得与失
    政治 2013/01/11 | 阅读: 1720
    为了更好的论述革命,我们需要首先回溯那些历史上的重大革命事件,先看看革命者及团结在其周围的人们提出哪些具体要求,追随着哪些基本的价值。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文本集中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普遍呼声。
  14. 熊庆元:乡村建设、社会改造与"革命青年" --从《丰收》中的两组细节看上世纪30年代的起源语境
    文学 2013/01/11 | 阅读: 1830
    叶紫在《丰收》中关于政党政治和农运记忆的两组细节描写,隐秘地表达出上世纪30年代的起源语境。随着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在1927年写作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重心转向了"阶级"。政党政治博弈的过程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转型",触发了思想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并促使中共在实践层面转向了土地改革。
  15. 殷之光:面纱下的国度:"迪拜奇迹"与全球化的多幅面孔
    社会 2013/01/10 | 阅读: 1982
    迪拜一直作为连接印度、中亚、欧洲、阿拉伯半岛和北美的枢纽。它的奇迹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合作。迪拜的全球化政策实际上既在招揽世界前来迪拜,同时也让迪拜成为通向中亚和南美的门户。对东亚来说,尤其是对中国、韩国和日本,和迪拜的联系成为了一种贸易渠道,强化了海湾和东亚的互动,更进一步来看,将中亚加入联动
  16. 法莱罗:印度强奸案难以启齿的事实
    社会 法律 2013/01/09 | 阅读: 2632
    难以启齿的事实是,在12月16日遭到侵害的这名年轻女性,比许多其他强奸受害者都要幸运。她属于极少数得到些微司法公正的女性之一。她被送进医院治疗,她的陈述被记录在案,数日之内全部六名强奸嫌疑犯悉数被捕,而且现在就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如此之高的效率在印度可说是闻所未闻。
  17. 郑亚捷:民国前期的新疆游记及其文化想象
    思想 2013/01/08 | 阅读: 1812
    本文中将细致梳理1930年代以前民众心目中特殊性的新疆文化想象形成的历史之源,以及早期新疆游记在何条件下塑造了此种新疆形象。对此问题的梳理,有助于了解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现代文学领域里基本处于缺席状态的边疆话题,对于当下传播革命新形势下的国内边疆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反思意义。
  18. 欧树军:治理腐败的三重视角
    政治 2013/01/07 | 阅读: 1603
    在建构监控官员财产的基本制度时,也许有必要考虑"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新考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新晋升的人执行严格的财产监控、任前公开,对于"老人"则在其申报、清退后予以宽免或允许其提前退休、以换上新人。
  19. 李绍哲:北极争端与俄罗斯的北极战略
    政治 2013/01/06 | 阅读: 1642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极地区的冰盖加速融化,地缘战略地位凸显,对北极的争夺渐成为地缘政治竞争中比较突出现象。俄罗斯对北极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实现战略利益采取了多项战略措施。中国须尽快认真研究维护在北极正当权益的各种手段和途径。
  20. 李志:试论马克思文本中的三种自由概念
    思想 2013/01/06 | 阅读: 1919
    本文仅考察马克思文本中的三种自由概念:作为自我意识的自由,作为权利的自由,和作为一种存在方式的自由。探讨马克思为什么特别藐视所谓的人权;对于以社会主义政党自居的德国工人党及其纲领性文件,马克思为什么报以种种微辞;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对于马克思究竟意味着什么。
« 1 ... 26 27 28 (29) 30 31 32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