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 205 »
文章
  1. 李零:说中国山水--以太行八陉为例
    人文 2012/01/09 | 阅读: 4130
    张家口大境门上有四个字:大好河山。我曾问自己,中国的大好河山到底在哪儿?
  2. 李稻葵:世界经济下一轮危机或来自美国
    经济 2012/01/10 | 阅读: 1497
    对于全球经济形势,我的基本观点是:当前世界表现出来的危机是在欧洲,未来世界重大的危机,可能来自于美国。
  3. 石之瑜: 选战正在摧毁台湾
    政治 2012/01/10 | 阅读: 1329
    选举期间的台湾,已经没有社会事实可言。意即,社会上对于任何公共事务,没有可以彼此沟通的事实基础。是不是只有选举期间如此呢?还是离开选举之后,仍然有可能在某种共享的事实认知上,进行互动合作?
  4. 葛涛:巴金谈电影剧本《鲁迅传》佚文考释
    戏剧 影视 2012/01/10 | 阅读: 1713
    1960年4月16日,《鲁迅传》顾问团团长夏衍召集《鲁迅传》顾问团成员开会,讨论《鲁迅传》剧本的提纲草案。巴金作为顾问团成员之一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意见
  5. 司马平邦:《金陵十三钗》之圣婴情结悖论
    人文 历史 宗教 影视 2012/01/12 | 阅读: 2803
    《金陵十三钗》里不是没有感动,许多细节处理仍有神来之笔,但更首先处,创作者试图用西方式的崇高感和价值观改造这个完全发生在东方、完全由东方组成完成的血肉故事,却难免左支左绌,太少反抗太多柔弱,太少必然太多巧合,让这个故事在真实性(包括逻辑上的真实性)上得分甚低。
  6. 项飚:寻找一条中国道路
    社会 2012/01/12 | 阅读: 1479
    关键不是别人怎么看我们,而是我们怎么看世界。究竟三个世界的理论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在学理上足够精细,是另外一回事,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对世界的新的想象。即世界不是完全外在的实体,不会稳定地、自动地迈向历史的必然,而是要把世界想象成为一个要主动争取的对象,相信自己能在世界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7. 田时纲: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观
    思想 2012/01/13 | 阅读: 1796
    1948~1951年,《狱中札记》在都灵由艾伊纳乌迪出版社按内容分6卷陆续出版,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克罗齐的哲学》、《知识分子和文化组织》、《民族复兴运动》、《关于马基雅维利、政治与现代国家的笔记》、《文学和民族生活》及《过去和现在》。
  8. 《外交》:多元文化主义已“彻底失败”?
    社会 2012/01/13 | 阅读: 1553
    2010年8月,德国关于外来移民融入问题的争论达到高潮,时任德意志联邦银行理事的希洛·萨拉秦出版了《德国放弃自己》一书,警告人们提防移民、特别是穆斯林移民带来的经济文化危险,探讨移民与德国人智商退化之间的关系。该书一经出版便迅速热销
  9. 齐泽克:薪金资产阶级的反抗
    经济 2012/01/13 | 阅读: 1700
    齐泽克:薪金资产阶级的反抗,英文
  10. 2011年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
    社会 2012/01/14 | 阅读: 1548
    2011年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社会科学报编写)
  11. 2011年世界十大考古事件
    人文 2012/01/14 | 阅读: 1548
    阿拉伯之春对考古产生何等影响?陕西战国墓中的一锅肉汤是什么肉做的?美刊《考古学》评选2011年世界十大考古事件
  12. 欧树军:基础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政治 2012/01/15 | 阅读: 155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税收服从、基本社保体系和社会经济干预能力上的强弱差异,常为人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国家认证能力的差异。
  13. 谢茂松:"混合政治"与中国当代政党政治学的建立
    政治 2012/01/15 | 阅读: 2027
    现代中国党政合一的政治体制,与传统政治的关系究竟为何?谢茂松的文章指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不在“名”上,而恰在“实”上继承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的精髓。今日中国政治制度恰是政党政治与士大夫政治的混合。学院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实践之间的脱节,正源于对这一承袭中的制度性因素和德性均认识不足。要证明中国今日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正需要学术界树立一种建立在自身历史深刻自觉上的“政党政治学”。
  14. 王绍光:共同富裕与国民幸福
    经济 政治 2012/01/15 | 阅读: 2129
    前段时间我读到一句话:"不久以前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好东西,同时也是经济理论与研究的一个共同话题,也是一个被形形色色的政客挂在嘴边的口号,但是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句话实际上并不是一句老话,它是1973年两位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写的。这告诉我们,反思GDP优先并不是新东西。
  15. 南方朔:這次大選我為何挺蔡不挺馬?
    政治 2012/01/16 | 阅读: 1531
    近代西方政治學已注意到一種現象,那就是由於媒體發達,選舉所產生的官吏已出現一種人格特質,那就是這種政治人物什麼重大前瞻的事也不敢做,他們一碰到麻煩就閃,不求有功,但求少被人罵,他們差不多的時間都用來做媚俗的表演,一到選舉時就在那個社會人們最怕的問題扮演起「恐懼販子」的角色。
  16. 汪晖:凤凰如何涅槃?--关于徐冰的《凤凰》
    艺术 2012/01/17 | 阅读: 3424
    正如革命、政治、反叛、持(吃)不同政见都可以作为商标为艺术作品的价格添砖加瓦,突破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政治的边界也同样成为艺术市场的流行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徐冰突出了艺术的形式感,以一种区分的或保留艺术与生活的边界的方式呈现生活的样态。在一个劳动被彻底地"去主体化"的世界里,"生活世界"的去政治化必须以艺术的自主性加以改变。因此,重建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变成了艺术介入生活的前提。
  17. 张祥龙、唐文明、白钢、欧树军、杨立华、黄平:中国道路与儒家的未来
    政治 2012/01/17 | 阅读: 2353
    甘阳教授《文明 国家 大学》一书研讨会部分已发表内容,此部分发言者为:张祥龙、唐文明、白钢、欧树军、杨立华、黄平等。
  18. 甘阳:中国崛起负有文化使命
    政治 人文 2012/01/18 | 阅读: 1965
    2011年12月30日,甘阳《文明•国家•大学》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由三联和北大联合主办,发言记录稿由观察者网提供
  19. 殷之光:叙利亚在发生什么?
    政治 社会 2012/01/18 | 阅读: 2124
    "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爆发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天真地认为这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暴政行为,那么当这场运动发展至利比亚、叙利亚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看到,其背后隐藏的影响所有阿拉伯世界的深层次的宗教与社会动因。
  20. 崔之元:肯定重庆经验而非重庆模式
    经济 2012/01/18 | 阅读: 2053
    为何“邓小平年谱”没有记载1992年1月26日和1月28日两天邓小平的活动;重庆之行促使弗格森改变了他的"中美国"理论。
« 1 ...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