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85 86 87 (88) 89 90 91 ... 205 »
文章
  1. 符鹏:反抗的文化形式与阶级意识的危机:工人阶级文化再思考
    社会 2013/11/26 | 阅读: 2063
    保罗·威利斯《学做工》(Learn to Labour)书评
  2. 潘公凯、等:文化阈限和世界理解——《弥散与生成》国际研讨会发言辑要(下)
    艺术 2013/11/28 | 阅读: 1451
    展览包括四个部分,水墨画、装置、理论和建筑,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唯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中,人类文化处于整体性的弥散状态,或者说正在走向解构,走向碎片化、平面化、匀质化。在这种情况之下,要生成新的结构系统其实很不容易。但是我认为,对文化怀有责任感的学者和艺术家,还是希望在这个大的弥散境遇中能够有所生成。
  3. 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书
    社会 2013/11/30 | 阅读: 4516
    此意见书正在征集联署。如您在阅读后愿意联署,可以直接联系<shiwuzhuquan@163.com>
  4. 戴锦华、王炎:重新叩访被遮蔽的历史--国际恐怖主义影片之喻(下)
    影视 2013/12/03 | 阅读: 2136
    讨论主要的诉求是借助这些影片去重新叩访冷战的历史,而不是进一步封闭和遮蔽那段历史。
  5. 张英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
    影视 2008/07/22 | 阅读: 1337
    "可以说,WTO 时代的后社会主义市场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新一代城市导演的艺术风格( 从先锋到通
    俗剧式)、意识形态立场( 从激进到保守)、体裁实验( 从喜剧到犯罪恐怖片) 如此驳杂复杂。他们虽有明显缺点,但在新千年出现的新导演数量( 包括大量独立制片),以及他们某些处女作引人注目的特点,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引用毛泽东在文革中的语录,世界属于年轻人,虽然这一次,“世界”不再指沉浸在政治理想主义中的红色王国,也不是被青春怒火引爆的自我放逐的个人空间,而是一个受到后社会主义电影业的力量场——资本、政治、艺术、希望还有边缘——相互作用的广阔天地。"

    文章覆盖面较宽,所举的例子以2002年以前的为主,基本都是90年代电影,恐怕是面向西方学者所写的旧文。
  6. 冯象:脸红什么?--罗思维莎戏剧风格浅析
    戏剧 2013/12/03 | 阅读: 1936
    罗思维莎(Hrotsvitha,约935~1002)这个名字,该是读西方戏剧史的学生熟悉的。这位德国北部冈德斯海姆修道院的本笃派女尼,立志要用"同样的素材体裁",跟那专写"淫妇奸行"的罗马喜剧诗人泰伦斯(公元前约190~159)争一高低。
  7. 戴锦华、王炎:"反恐时代"与"好莱坞出品"--国际恐怖主义影片之喻(上)
    影视 2013/12/03 | 阅读: 2597
    媒介的角色是双重的:充当着为行动者借重的目击和见证之眼;同时曝光着战后全球政治实践的变化:权力分配份额也是媒体占有份额。现代政治游戏正转化为媒体事件和"行为艺术"。
  8. 田雷:重新讲述美国宪政史--《阿克曼文集》总译序
    历史 法律 2013/12/03 | 阅读: 1890
    自他在1983年于耶鲁法学院以《发现宪法》为题发表斯托尔斯讲座,阿克曼即已开始将主要的学术精力转向美国宪政史的研究。三十年过后,阿克曼的作品早已在美国宪政研究中建立了一个无法绕开的学术传统,树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学术丰碑。
  9. 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政治 历史 2013/12/02 | 阅读: 4288
    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稍后展开的抗美援越战争既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人民战争的延伸,也是其终结。我们对于和平的探索已经是在一个后人民战争的、去政治化的时代语境之中了。在这个新的历史时刻,能够遏制帝国主义战争、打破朝鲜半岛和海峡两岸的分隔体制、缓解东亚区域内的国际冲突的条件在哪里?
  10. 村田雄二郎:超越“纪念史学”——日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会议
    历史 2013/12/31 | 阅读: 1797
    80年代以后,日本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的论争呈现衰退之势,但与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的纪念会议及纪念活动遥相呼应,在东京、神户等地每隔十年分别举办了讨论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国际会议。变化和连续性;"边疆"的统合和"民族"的自立;清朝、北洋派的视点;认知和记忆的过程等今后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11. 汪晖对话马哈茂德·马姆达尼
    社会 2013/12/29 | 阅读: 2012
    对于亚洲、非洲的思考不是为了论证其特殊性,而是为了通过其独特性探索普遍的真理,重建世界历史的图景,并探寻变革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超越国界和文化背景的共同探索是迫切需要的。
  12. 赵晓力:宪法50年
    法律 2014/01/20 | 阅读: 1770
    但要习惯于服从的臣民变成能够为自己立法的公民,并不能依赖自然的过程。如果被压迫和奴役的人们并不是生活在自然状态中,那么他的自由(freedom)只能通过解放(liberation)得来。
  13. 丁耘:矛盾论与政治哲学
    思想 2014/01/19 | 阅读: 2363
    毛泽东思想是一笔沉重的、被冻结的精神遗产。要动用这笔遗产,哪怕只是为了投资到改革开放或其他毛陌生的事业里,在今天都要冒着各种风险。
  14. 《中国环境绿皮书》发布会座谈记录
    环保 2008/03/24 | 阅读: 1251
    “今年出版的这本2008环境绿皮书是由《自然之友》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绿皮书,三年绿皮书的标题都是很有意思的,第一年叫困境与突围,第二年叫转型与博弈,今年叫做危机与转机,大概是相同的概念,显示了我们中国环境问题正在一个特殊的转折期。”
  15. 王东宾:宿州土地流转信托的创新
    经济 2014/01/20 | 阅读: 1437
    在目前人们对土地流转信托项目盈利能力质疑不断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土地流转信托财产收益设计方案,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16. 南水:"党史专家"的满腔质疑却变成对方的脚注--关于杨奎松《也谈"去政治化"问题 》的几点看法
    书评 2014/01/20 | 阅读: 2504
    书评首先应准确概括原作大意,然后对之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书评引文应当完整准确,不可截词造句、歪曲原文。南水的文章指出了一些杨奎松教授评论中的基本问题。因《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无意刊发对杨教授文章的评论,本站在此转发。
  17. 温铁军:农村政策的底线是不搞土地私有化(专访)
    经济 2008/03/21 | 阅读: 1504
    无地必反。如果政策失误,制造出一两亿无地农民,聚集到城市形成贫民窟,就要出大乱子。因为,中国的问题,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业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安排问题。中国一旦以土地私有化推进大规模兼并,那就不是贫民窟的问题了,而是暴力冲突。
  18. 齐泽克: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政治 2008/03/20 | 阅读: 10351
    齐泽克在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新版英译本(2007,Verso)导言中重新评价了毛泽东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认为毛泽东在新的环境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尽管齐泽克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尽准确,他论述中的某些方面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文章部分内容如下。吴大可 周何 译
  19. 高默波:书写历史:高家村
    历史 2014/02/07 | 阅读: 2716
    从内容上来看《高家村》是讨论高家村从1949年到90年代中期的变迁,本书的主要内容都是根据主题而写的,每个主题自成一章。这些主 题包括:土地、水域与地方政治,人口与政治,生活水平,农村卫生,农村教育,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移民打工,风俗习惯的变化和延续,高家村与外 部世界。
  20. 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
    思想 2014/01/19 | 阅读: 3451
    中国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了一场巨变。在经济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创制;在社会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和地区关系的结构性重组;在文化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市场机制在文化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篇论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论述这些巨变中的一个巨变,即"去政治化的政治"的形成。
« 1 ... 85 86 87 (88) 89 90 91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