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

张承志:越过死海——在巴勒斯坦难民营的讲演

观察者网;文汇网
于约旦杰拉什与伊尔比德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数次讲演
张承志
作者简介: 张承志
回族,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1967年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四年。1975年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学士,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曾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等处。现为自由职业作家。1978年开始写作。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已出版著作30余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北方的河》《黑骏马》《西省暗杀考》《清洁的精神》《心灵史》。短篇小说《雪路》《晚潮》《辉煌的波马》《北望长城外》《胡涂乱抹》《大坂》《顶峰》《美丽瞬间》等,多次获奖。其中1991年出版的《心灵史》,描写西北哲合忍耶人苦难的信仰历程,有评论认为是当代文坛少见的“寻找精神价值,向世俗挑战的旗帜”。近作有2005 年出版的游记《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散文集《聋子的耳朵》,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7年出版。

亲爱的巴勒斯坦同胞

我的亲人们:

我出生在1948年。

我不知道--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年,绳索突然断了,世界歪着倒塌,巴勒斯坦失去了正义。就从那一年起,巴勒斯坦和平美好的家园,突然被占领、被屠杀、被殖民主义蹂躏。1948年--我不知道,自己和那些被驱逐出家园、被夺去了土地、在苦难的难民路上呱呱坠地的婴儿们同年。

但是从小我就记得:在中国,在每一个国庆节和每一个元旦,中国都要发出"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收复家园的正义斗争"的宣言。它从未改变,年年如此,这个宣言,这个声音,伴随了我的少年时代。这个声音像母亲的乳汁,成了我的教育的一部分。我虽懵懂未开,但记住了巴勒斯坦这个名字。巴勒斯坦!你使整整一代中国人感觉亲近,并且认定了你们是我们的亲戚。

今年我已64岁。恰如你们被剥夺了家园64年。

但是,哪怕占领已经64年,撒旦并不能认为撒旦的世道已经成立。64年的时光,使我渐渐懂得了--要与真理同在,要与忍耐者同在。

64可能是一个奥秘的数字。生命--哪怕它已不年轻,也许它就是应该在第64年的时刻,奔向苦难中的忍耐者,奔向正义的现场。

这是一件天授的使命,谁也不能阻止它。

亲人们,我不是一个富人,我只是一支笔。

这支笔顺从了前定,接受了一个中国的穆斯林共同体的委托,写了一本关于他们的故事。

当这本书最终完成的时刻,我和我的家人以及挚友的心中,产生了用这本书的收益,援助巴勒斯坦亲人的举意。

一旦听到了"巴勒斯坦"这个名字,一旦知道了我们要发动一次对巴勒斯坦难民的援助,在中国的一隅,发生了动人而且热烈的反响。

不仅中国穆斯林,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把这一行动视为天赋的道德与义务。他们拿出辛勤劳动的收入,做为一种正义的表达,送到了我的手里。

北京有一个靠社会最低保障生活的贫苦老人。他不听我反复的劝阻,坚决拿出1500元人民币加入行动。他一手抱着书,一手握住天课,照了一张照片。对我说:"这笔钱跟着你走!这些天,只要一想到巴勒斯坦难民,我就半夜里哭了起来!"他已经几次生命垂危,但我知道,不等到我把他的心意送到你们手里,这个90岁的老人不会闭上眼睛。

还有一位穆斯林企业家,他出资帮助印书,却决不接受还款。他说:这些钱是我的天课,是我对安拉的承诺。

我的感动不能以言辞表达。我初次懂得了"天课"一语的含义。

做为一定要把这笔沉重的天课yed bi yed(手递手)、一直放到巴勒斯坦人手掌之中的承诺--这本书,成了一种纪念,也成了一种凭证。

人人都知道,撒旦在通往亲人土地的许多关口,都设置了死亡、战争、和其他障碍。在出发之前,我听见了天空中的一声呼唤:

--难道你没有看见--天空中那些自由的鸟儿,它们噗噗的振翅与敛翼吗?飞过去!越过那封锁的死海!

我清楚地听见,鸟群在整个天空四野,不停地发出震耳的呼唤: al-Adāl--正义!al-Salām--和平!

鸟儿排成一个词首的J字,如同一个疾飞的箭头,飞过沙漠,越过死海,向着巴勒斯坦,向着忍耐者的难民营。

亲爱的巴勒斯坦同胞,中国人的亲人们:

我的话已经讲完,我的任务也已经完成。此刻,请接受这一点点心意,并接受我们从中国送来的祝福。钱属于造物主,它只是经过我们的这只手,到了你们的那只手上。我们只希望:不要因为接受这一点小小的援助,而伤害了你们高贵的自尊心。

巴勒斯坦的命运,不,不会这么可耻地结束。

我们坚信真理--像坚信他的一切美名--不管再经过多少年,只要人还信仰正义,一切隔离的壁垒都将被拆除,一切殖民主义的战火都将熄灭,一切牺牲的灵魂都将在天堂的乐园里,得到无限的慈悯与安慰。

那时,我们将回到这里,回到你们身边。我们将回到贝鲁特和安曼、回到加沙和杰宁、回到黛儿亚辛,回到复活的巴勒斯坦。等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将高喊--和平属于你,巴勒斯坦!

我们将作证:巴勒斯坦--你作为区别过去与未来的标志,你作为人类尊严的里程碑,将获得永恒的生存。

2012年9月12-13日

于约旦杰拉什与伊尔比德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数次讲演

来源:观察者网,2012-10-14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3556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556

张夏准:韩国悲剧为削减福利的欧洲敲响警钟 關曉榮:為了面對的告別──敬悼林書揚先生
相关文章
张承志:《致先生书》
张承志:亚细亚的“主义”
旷新年:一位中国作家的孤独旅程——理解张承志
张承志:匈奴的谶歌—祁连山的游牧文明与河西走廊的兴衰
张承志:解说·信康
张承志:阿凡提金卷银卷
张承志:《敬重与惜别——致日本》新书发布会暨媒体见面会记录
张承志:赤军的女儿
张承志:咖啡的香味(上)
朱伟:张承志记
张承志:在扬州接受朱自清散文奖的致辞
张承志:在2010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毕业典礼的演讲
张承志:凡生命尽予收容
张承志:长崎笔记
旷新年:以卵击墙——评张承志《敬重与惜别——致日本》
张承志:求知乃是活着的一项目的——与编辑就《你的微笑》的问答
张承志:四十七士
张承志:亚洲的方向--黄晓京《方法的日本》序言
张承志:为泥足者序
张承志:伊斯兰的三个优点--义乌清真大寺讲话
桑博:中国的尔麦里
《天下》2013年第一期目录
张承志: 夏台之恋
张承志:“最终为之迷恋的地方”
张承志:四十年的卢沟桥——献给遇罗克的冤魂
张承志:马来西亚橄榄灯网络广播电台专访
专题
中国与亚洲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