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影视

毛尖:五颗星--关于《钢的琴》

毛尖:五颗星--关于《钢的琴》

钢的琴

人文与社会配图
穷不可怜,病不可怜,没有组织才可怜。也因此,电影最激动人心或者说最抒情的一个段落就是,工友胖头的女儿被人欺负怀孕了,临时凑起来的生产小组一听,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集体出发了,当时气势和画面比侯孝贤比贾樟柯都更充盈更快乐,但张猛的问题是,他铺垫得开,却收不住,这场G大调的戏草草收场。
毛尖 钢的琴 张猛
作者简介: 毛尖
浙江宁波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中文系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上海都市文化,英美文学,电影史。

《钢的琴》是这个夏天口碑最好的电影,豆瓣给了8.3分,很多重要影评人都亮出了五星。一个朋友很激越地给我留言:留住中国电影,去看《钢的琴》! 

实事求是地说,《钢的琴》没有朋友形容的那么好,但是,全国文艺青年铺天盖地的挺《钢》声,却让人感到,《钢的琴》在今天有多么重要,尤其是,《变形金刚3》一旦进场,再钢的琴也没有地方发声。 

为了不让有钱的前妻带走女儿,下岗工人陈桂林决心自己动手造一架钢琴。为此,他召集了当年的工友──他们有的混日子,有的开小店,有的当屠夫,有的做工头,有的报国无门──组织了一支造琴队伍。 

钢的琴

这样的题材,当然是,悲喜交加。导演张猛做得最好的地方是不催泪,否则光是让孩子隔空叫几声爸爸,也是个唐山大地震;再或者,秦海璐对王千源掏心挖肺地说几句心里话,也是个泰坦尼克,区别只是,一个沉的是船,一个沉的是厂。这个时候,导演的人生经历帮大忙了。

钢的琴 

张猛,铁岭人,出身演艺世家,中戏舞美毕业,给赵本山的春晚当过编剧,在本山传媒当过副总,所以,虽然张猛在采访中到处说,《钢的琴》不是二人转,但正是东北大地的找乐精神让这部电影没有一点点淫伤,基本上,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亿元俱乐部大腕酷爱的摇头丸,张猛一颗不嗑。没妈妈的女孩不可怜,没老婆的男人不可怜,没老公的女人不可怜,没人帮的擦鞋妇不可怜,没人管的老人不可怜。张猛通过不断横移的镜头作了他的总结:没有厂的工人才可怜。 

钢的琴

这是电影最"钢"的地方,穷不可怜,病不可怜,没有组织才可怜。也因此,电影最激动人心或者说最抒情的一个段落就是,工友胖头的女儿被人欺负怀孕了,临时凑起来的生产小组一听,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集体出发了,当时气势和画面比侯孝贤比贾樟柯都更充盈更快乐,但张猛的问题是,他铺垫得开,却收不住,这场G大调的戏草草收场。而且令人更为担心的是,为了在出道之初就获得风格确认,张猛的电影无论是音乐还是桥段,都显得太满太杂太符号。相比之下,他之前的《耳朵大有福》就更从容更质朴,同样是引入人物,《耳朵》中的父亲通过生活流自然而然进入,而《钢》中的父亲却符号一样出现符号一样死去,这种急于表征的寓意性人物是第五代出道时候的胎记,张猛抛弃早年的散文笔触,浓墨厚彩地进军大叙事舞台,一方面,是责任感的彰显,凭此他也天南地北收获掌声;但另一方面,我杞人忧天一下,这样华丽丽的意识形态叙事,会不会让张猛最后对"华丽"上了瘾?最近三十年的电影史,我们有很多这样走火入魔的个案。 

钢的琴 陈桂林与父亲

所以,从电影院出来,内心真的有些纠结。如果这是一个风生云起的1980年代,《钢的琴》会让我把所有的拇指竖起,因为那个年代,我们有很多空间可以追求中国叙事的现代化,而张猛,他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成熟他的风格。但现在的形势,就像《钢的琴》结尾,即便王千源造出钢琴,女儿也终究留不住。换句话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华丽叙事对抗华丽叙事不是出路,相反,回到《耳朵大有福》的朴素散文流,对于已经登上国际舞台的张猛,可能是留住女儿的曙光。 

钢的琴 男女主演

而最后,我们还是要给《钢的琴》五颗星。一颗给工人阶级,一颗给东北人民,一颗给废弃厂房,一颗给男女主演,最后一颗,给勇猛的导演。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0/3130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3130

李祖德:《钢的琴》与我们的时代 张猛:坚持艺术梦想的道路不会改变(访谈)
相关文章
毛尖:三十八岁的中国男人
毛尖:例外:论小津安二郎
毛尖:性别政治和社会主义美学的危机——从《女篮5号》的房间说起
毛尖:怀念侯麦
李云雷:工人生活、历史转折与新的可能性——简评《钢的琴》
毛尖:抗战影视剧的底线
戴锦华:阶级,或因父之名--谈《钢的琴》
毛尖:谈国产电视剧的主旋律
张慧瑜:"打开锈住的记忆"--《钢的琴》说出的和没有说出的故事
赵文:"工厂里的钢琴":叙事与隐喻
李祖德:《钢的琴》与我们的时代
张猛:坚持艺术梦想的道路不会改变(访谈)
李云雷:"《钢的琴》小辑"编者按
祝东力:《钢的琴》--工人阶级的困境与解脱
吴晓波: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
黄纪苏:关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观感和思考
刘岩:价值生产与再造穷人--以工人阶级的身份变迁为线索
毛尖:这是艺术片?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