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社会

回乡调查之五:合作社与村治

作者赐稿
与其他方式组建的合作社相比,村集体推动成立的合作社是与村庄治理产生联系的平台。透过合作社的发展,农村的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将结合起来,可以逐步探索实现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有机统一的机制。

2008年12月,在村委会的推动下,以村内果农为主要成员的“东方果品专业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并与文登果品公司初步达成协议,在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果品销售方面进行合作。至少在形式上,村里的农民合作向前进了一大步。

当前,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如火如荼之势,是农民自组织的重要形式。那么,作为农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为什么会有动力建立合作社?我因为一直关注合作社,几乎全程参与了在村里发展合作社的过程,本文就旨在说明这个过程。 整个事情的源起还是要追溯到2007年的换届选举,完全凭借村民的信任当选后,如何保持住村民的信任,一直是悬在村委会主要成员头上的一把剑。发展经济当然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当时,经济方面考虑的主要是两点:第一是重建集体经济 ,提高村集体的经济实力;第二是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以让村民能够利用起闲置的劳动时间。 最初的设想是吸引建立小型工业,或吸引外部投资,在村内建厂。后来逐渐发现,在目前的环境下,乡村工业化要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并且需要的资本投入要超过一般农民所能承受的范围,即便是对于农村中较为富裕的家庭而言,也是如此。

同时,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农村很难建立起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简单说,就是东部生产要素比较贵,建立小工业的成本相对较高。 或者为妇女手工制作的鞋垫等手工艺品组建合作社,解决村内妇女的就业问题。但后来也面临市场需求未知,缺少管理人才等问题,没有取得突破。 但在很长的时间内,思路一直在工业和手工业范围内打转转。

2007年我在浙江瑞安调研当地的农村合作协会时,对温州农民的合作精神深为叹服,也了解了当地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此后,每次回家,都向村里的乡亲介绍温州的合作经验,希望在家乡那里能够成立农民合作社。 组建合作社除了上述的妇女手工艺品合作社外,村内还有十来个养殖户,可以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沼气建设结合起来。

另外就是村里面有400多亩果园,可以组建苹果专业合作社。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一直难以有所突破。主要有三点原因:经济发达省份,组建合作社的难度要大于中西部。源于两点:一是农民相对富裕,需要有较高的收益才能吸引农民参加合作社。而合作社建立初期,很难立即取得收益。二是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组建合作社有时需要与当地的商人竞争,而资本的力量更强大。三是传统小农的规避风险心理,小富即安。按照合作社的组织原则“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很难吸引村民加入。 促使认识发生转变的关键是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因为人情关系,母亲连续订阅了四五年的《威海晚报》。初中毕业的她,逐字逐句地读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向我提出了三方面的问题:土地分配不均的历史遗留问题,小水利补贴的问题,合作社的建立问题 。尽管没有很好地回到她,但这些问题使她对于农村发展问题的认识从工业转向了农业,用她的话说,还是“要回到地里说事”。 苹果园是村里的重要经济来源,很多村民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此。若发展好合作社,给村民带来好处,则完全可以赢得村民的信任。

2008年,村里果农深受假农药化肥之苦。按照母亲的设想,合作社的好处是:第一,如果能够集体购买,至少可以更好地解决化肥和农药的质量问题;第二,如果能够实现统一销售,果品分拣和包装可以部分解决村里妇女的就业问题;第三,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对村民就更加有好处。 因此,合作社能够在年底成立,很大程度源于母亲对父亲的督促。在父亲和村委会的争取下,市里工商局给了村里一些帮助,帮助提供表格和资料,完成注册,开展业务。合作社最终能够成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 一是请文登市工商局的人员到村里,讲解合作社政策,消除村民对合作社认识上的误区;二是全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果园土地)估价入股,村民不用出现金股。这样,在心理上消除村民承担经济损失的顾虑,同时以村委会名义担保风险问题;三是带领社员前往栖霞市参观果园,学习果树技术,作为合作社的“好处”之一。

2009年春季开始,首先实现了农资统一采购,以从果品公司得到的价格直接卖给合作社成员,村里补贴部分中间费用。结果,立即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因为没有了中间差价,原来个体销售化肥的村民会因此会蒙受损失,与村委会之间产生了矛盾。因此,将来的发展肯定要面临与各种中间商人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同时,在缺少必要资本的情况下,将农民吸引到实际的合作过程,依然要克服重重阻力,需要时间向村民传播合作社精神。 与其他方式组建的合作社相比,村集体推动成立的合作社是与村庄治理产生联系的平台。透过合作社的发展,农村的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将结合起来,可以逐步探索实现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有机统一的机制。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1150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1150

回乡调查之四:政府和社会帮扶农村的基点在于村治 回乡调查之六:土地问题与村治
相关文章
王东宾:回乡调查之一:农村低保的民主治理
回乡调查之二: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
回乡调查之三: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回乡调查之四:政府和社会帮扶农村的基点在于村治
贺雪峰:农村老年人为什么选择自杀--湖北京山农村调查随笔之二
贺雪峰:熟人社会的治理——贵州湄潭农村调查随笔之六
杨华: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
袁松:房头记忆如何可能?
沈建民、杨菲:一个棉花合作社的输入实践
杰克·高登史密斯、蒂姆·吴:谁控制互联网?——无边界世界的幻象
王东宾:中国接入互联网的早期历史 (一)
王东宾:立法与金融:合作社促进政策的国际经验
王东宾:呵护全球互联网公共性
王东宾:开源战略与区域经济:日本松江Ruby城的启示
贺雪峰:中国农村的代际间“剥削” ——基于河南洋河镇的调查
贺雪峰:乡村的去政治化及其后果
王东宾:根、天皇与互联网
王东宾:构筑美好世界的合作社企业
王东宾:宿州土地流转信托的创新
API: 工具箱 焦点 短消息 Email PDF 书签
请您支持独立网站发展,转载本站文章请提供原文链接,非常感谢。 © http://wen.org.cn
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对于发言内容,由发表者自负责任。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