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普通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87 88 89 (90) 91 92 93 ... 104 »
文章
  1. 邓英淘、姚钢、张怡方:出口导向一鼓再衰 内需拓展由表及里
    经济 2009/03/17 | 阅读: 1415
    008年12月26日下午,课题组邓英淘、姚钢、张怡方在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高新区区委、管委会、企业界、金融界诸人士座谈。
  2. 《中国建筑文化》:请撕下昂贵的环保表皮
    环保 建筑 2009/03/17 | 阅读: 1585
    环保不应该沦为名牌的昂贵表皮。
  3. eVolo摩天楼设计比赛2009获奖作品
    建筑 2009/03/17 | 阅读: 1636
    2003年于纽约建立的eVolo建筑论坛主要推广方法之一就是举办建筑设计比赛,从06-08年比赛中心都是摩天楼设计,奖金很低,一等奖也就2000美元,网站也不是那么多人访问,但其褒扬的设计风格与贵阳花溪CBD风一脉相承,乍看某些渲染成暮色的电脑绘画,略有人与机器发生战斗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感觉。--人文与社会
  4. 周琦、王为:南京明城墙改造式保护和利用的设想
    建筑 2009/03/17 | 阅读: 1695
    南京城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它进行的一切举措都要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擅自进行这些工作就构成行政违法,所以国家文物局曾经为此多次通报批评南京市政府。
  5. 杨燕迪:西方音乐及其研究在中国
    音乐 2009/03/17 | 阅读: 1809
    “2009·天津·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期间。
  6. 雷成:建筑师设计花溪CBD方案引争议--中国疑成实验场
    建筑 2009/03/16 | 阅读: 1792
    去年夏天,某事务所策划并组织的11名国际青年建筑师,在贵阳市的“花溪CBD城市中心设计”中,展开一次“高密度城市自然的造城实验”,其设计图发布后引起巨大争议。
  7. 张旭东:杂文的自觉—鲁迅“过渡期”写作的现代性与语言政治
    文学 2009/03/16 | 阅读: 1604
    谈谈我称之为“过渡期”的两三本杂文集,看看能否从这里边总结出鲁迅杂文写作的某些特点。具体讲是分析《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部分《而已集》的内容。
  8. 陈丹青:与四位国画家谈话录--当代中国画之“水墨”谈
    艺术 2009/03/16 | 阅读: 1454
    陈丹青建议学习国画时废除素描,重新定义水墨为当代艺术。
  9. 张承志:关于写作: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搏斗的过程
    书评 2009/03/16 | 阅读: 1197
    张承志《敬重与惜别——致日本》新书发布会暨媒体见面会记录。
  10. 张丹卉:论满族文化先驱--巴克什
    历史 2009/03/15 | 阅读: 1133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随着后金政权的建立,满族的初步形成,一批满族(女真)知识分子—巴克什应运而生。
  11. 张玉兴:论清兵入关的文化背景
    历史 2009/03/15 | 阅读: 1116
    三百五十年前的清兵入关,简直是创造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当这年即顺治元年(1644年)的四月二十一日接受吴三桂迎降进入山海关的清军,次日于石河战败大顺军之后,便一路顺风,如入无人之境,刀不血刃地于五月二日,在“都民燃香拱手,至有呼万岁者”的欢迎声中,进入北京城。
  12. 张志忠:“文革”文本中的“五四”:对历史话语的深度梳理
    书评 历史 2009/03/15 | 阅读: 1570
    文革与五四。评王尧的《“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载《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1期).
  13. 王伯琦:儒法二家争辩问题的本质
    法律 2009/03/13 | 阅读: 1339
    我们常听说,儒家讲道德,法家讲法律,儒家讲德治,法家讲法治。大致说来,固是如此,但是一方讲法律或法治,一方讲道德或德治,何以就会发生矛盾而急不相容?
  14. 车浩:新“全面无效说”:德国关于被害人同意之错误理论的新进展
    法律 2009/03/13 | 阅读: 1115
    关于被害人同意中的错误理论,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刑法学界一直存在着"全面无效说"与"法益错误说"的对立。前者占据传统通说的地位,但日益受到后者的冲击。
  15. 赖芸:关于潮州地区电子垃圾的报告
    环保 2009/03/13 | 阅读: 2565
    2003年自然之友报告,提及广东贵屿。“电子垃圾中的50%—80%要出口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去。(其中80%出口到亚洲,其中又有90%进入到中国)。”2009年仍无改善。

    贵屿处理的电子废物乃全球之冠。在2001年12月美国非官方媒体Basel Action Network 详细调查及记录当地情况,并制作科学报告和拍成纪录片Exporting Harm。之前,贵屿的电子废物污染仍然不为人知。事件曝光后,不但引起了绿色和平、联合国环境署及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等组织的关注,也在国际社会引起对全球电子废物处理手法的讨论。 2008年6月14日,绿色和平行动人员冒险爬上香港葵涌货柜码头的YM Success号货柜船,并一直留守,以截停这艘来自美国、装有电子垃圾、打算借香港法规漏洞而辗转运往内地的货柜。7月4日,香港环保署终于和绿色和平的代表会面,讨论限制国外电子垃圾的进口问题。
  16. 大量有毒电子垃圾包围广东贵屿幼儿园)
    环保 2009/03/13 | 阅读: 1986
    2008年绿色选择网站的图文与2005年《汕头日报》文章对比。这些电子废物主要由货柜船运输,在香港或南海区等珠江三角洲港口卸货,再由陆路送到不同地方的地下废料处理中心,包括贵屿等潮州地区和浙南台州一带。一般认为,中国是全球处理最多电子废物的国家,粗略估计,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南韩等国家每年向中国输入一百万吨电子废物。贵屿大约从1995年开始接收电子废物。
  17. 《经济观察报》:发达国家电子垃圾涌向贵屿
    环保 2009/03/13 | 阅读: 1416
    2005年的文章。走私电子垃圾是紧俏产品。
  18. 人民网:2004年关于广东贵屿的报道
    环保 2009/03/13 | 阅读: 1811
    这篇是《人民日报》关于广东贵屿电子垃圾污染的评论,也发在人民网。《广东贵屿:为电子垃圾污染敲响警钟》
  19. 2004年cctv经济半小时谈贵屿垃圾
    环保 2009/03/13 | 阅读: 1586
    2004年給贵屿的定义就是:走私电子垃圾集散地。
  20. 《时代周刊》:进口电子垃圾在中国(广东贵屿)的回收(图)
    环保 2009/03/13 | 阅读: 3755
    广东贵屿这个村庄自从2004年开始就因为走私进口垃圾被人民网等媒体曝光,5年过去,垃圾依旧。《时代周刊》对中国垃圾回收的看法比《纽约时报》记者要脚踏实地得多。这些图片在各论坛有转载,但说明文字有不确处。
« 1 ... 87 88 89 (90) 91 92 93 ... 10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