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文与社会

人文与社会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倒序

人文与社会
wenorgcn at 163 dot com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8 9 10 (11) 12 13 14 ... 123 »
文章
  1. 刘擎:2008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
    社会 2009/02/20 | 阅读: 1252 | 评论: 1
    2008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
  2. 王汎森:谈史语所八十年
    历史 2009/02/20 | 阅读: 1263 | 评论: 1
    1927年,蔡元培先生等人主持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其中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傅斯年先生的主持下,发掘安阳殷墟、整理大内档案、调查全国方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史语所作为“中研院”的一个部门迁台。
  3. 王治河:以平常心看待后现代主义
    人文 2009/02/21 | 阅读: 1342 | 评论: 1
    后现代不反对科学,它抵制的是科学的霸权、科学的霸道,也就是科学沙文主义。
  4. 老田:韩丁笔下的张庄——中国乡村变革中的自组织困境
    社会 2009/02/21 | 阅读: 1454 | 评论: 1
    韩丁通过他的著作,追溯了张庄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几乎每一次,都是在张庄表现很差的时候都让韩丁给碰上了。
  5. 林毅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序
    经济 2008/07/29 | 阅读: 1555 | 评论: 1
    “发达的国家以自由竞争的市场为其基本的经济体制;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在20世纪50、60年代为了赶超发达国家而推行了许多违反比较优势的政策,使得赶超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只有依靠国家对市场竞争的直接抑制来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下去,效率非常低,导致了各种危机。因此,两相比较特别容易使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低效率是由于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所引起,而接受了传统范式所作的各种政策建议,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是由于市场化程度不足,解决之道在于消除政府的干预,只要让市场发挥作用,一切问题就可以消弭。这种看法在我国的学界也普遍存在。”
  6. 30年人文社科话语:中国的文明责任
    人文 2008/07/29 | 阅读: 2408 | 评论: 1
    7月5日至7日聚在汕头大学讨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的那些各领域学者而言,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来反思和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及此一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状况,则是基于一种文化自觉。这一主题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的学术论坛,系由李嘉诚基金会支持的“中国文化论坛”的第四届(2008)年度论坛。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并不试图全面介绍此次论坛讨论的基本情况,只是从部分议题入手呈现学者们在这三天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的一些思考。因此这里只根据主题需要引述部分讨论,会议述要会另有专文及出版物。
  7. 石增礼:新学院派的崛起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4931 | 评论: 1
    从1990 年代开始,有一批年轻人游刃于高校教师和职业建筑师之间,他们一手执教鞭,一手做设计,在近十年内迅速成长为中国建筑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建筑高校和社会上都引起了较大反响,并且逐步进入国际视野。对于一直缺乏流派和“明星建筑师”的中国建筑界来说,他们崛起的过程、速度和原因也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8. 王铭铭: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体?
    思想 2008/12/03 | 阅读: 1217 | 评论: 1
    19世纪末以后,国人主张的“民族团结”,绝非简单是欧洲式“民族主义”,而是双重的,按欧洲近代“民族”概念的定义,它可谓既是“民族内部的团结”,又是“民族之间的团结”。
  9. 麦绥莱勒年谱与版画集《城市》
    艺术 2008/11/24 | 阅读: 2296 | 评论: 1
    比利时艺术家: 法朗士·麦绥莱勒 (Franz Masereel, 1889-1972)
  10. 维罗里:《尼科洛的微笑》第一章选读--马基雅维里之梦
    人文 政治 2008/11/16 | 阅读: 1433 | 评论: 1
    新译选读。《尼科洛的微笑》,毛里齐奥·维罗里(Maurizio Viroli)著,意大利政治学者,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段保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英文版Nicolo's Smile: The Story of Machiavelli, 2000.
  11. 社科人生――建筑大师吴良镛访谈录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1606 | 评论: 1
    吴良镛1922年生,建筑学家。江苏南京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版)、《城市规划论文集》、《广义建筑学》、《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建筑学的未来:世纪之交的凝思》、《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著作,并参与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创建工作。 
  12. 《北京宪章》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1868 | 评论: 1
    1999年6月23日,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北京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20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
      这一宪章被公认为是指导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标志着吴良镛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13. 体坛周报:京城四大新建筑 是艺术还是奢侈?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2838 | 评论: 1
    关于北京的新建筑,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方面与艺术家似乎意见分歧,这篇报道综合了一部分观点。
  14. 史建:东京与北京--不同的奥运建筑策略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1915 | 评论: 1
    “在所有这些不确定的张力之中,北京并没有像墨西哥城、布宜诺斯艾利斯,或者南亚的诸多大城市那样,陷入某种发展的恐慌与无序。相反,北京的城市发展一直有着某种确定的未来——这个希望就是2008年奥运会。至少在眼下,一切都以此为临界点来运作,包括旧城改造、新项目的核准、政治与经济的运行指标……北京正在患上难以医治的2008临界症,仿佛把城市的未来仅仅设定在这个‘可见的节庆’,真正的未来被放逐了,‘漂浮’了。”
  15. 刘家琨:《问》 (灾后重建的建筑行动)
    建筑 2008/07/29 | 阅读: 2859 | 评论: 1
    “又震了。一点十分。是不是事后只需逮一些人,一切又回复原样?是不是这些人就干得出所有的坏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一个问题?是不是因为没有信仰,没有敬畏,没有良知,没有最后底线?是不是全社会都该自问?敢不敢问?”
  16. 朱学渊:藏民族和尼泊尔人中的中国北方诸族成分
    历史 2008/07/30 | 阅读: 2071 | 评论: 1
    代人类的祖先进入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史前图景。一些使用"原始藏缅语"的人类群体,沿伊洛瓦底江上游诸支流和萨尔温江— 怒江河谷上溯,来到了西藏高原的腹地。而对另一些使用"原始阿尔泰诸语"的"西羌"民族来说,青藏高原也是他们追求目标。这两支人流在"卫藏地区"发生撞击,融合成了吐蕃先民的基本部落。

      在伴随血缘融合的语言融合过程中,原始藏缅语简单、明确的"单音节"和"有声调"的音义特征,使它表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卫藏方言,就是在原始藏缅语的主导下形成的。藏缅式语言不断取胜的现象,也发生在黄河流域;由于长江以南的南蛮部落不断迁入,他们的藏缅式语言也改造了中原地区的古代语言,使统一的藏缅式的"北方汉语"得以生成。
  17. 王西麟:他们的批判精神丧失了
    音乐 2008/08/17 | 阅读: 2775 | 评论: 1
    2005年初,《人民音乐》杂志第一期刊发了北京歌舞团作曲家王西麟写的一篇长达万言的评论文章《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文中由于对以郭文景、谭盾、陈其钢等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第五代”作曲家只关注风花雪月、缺乏历史责任感提出批评。郭文景、陈其钢等也作出了自己的回应。本周我们将对这次争论进行专题回顾。
  18. 陈其钢:音乐,玩不得半点虚假
    音乐 2008/08/16 | 阅读: 7005 | 评论: 1
    陈其钢2004年的访谈。曾经读到过陈其钢当张艺谋面批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宣传时,含糊其辞,不指出作曲者是陈其钢。这次奥运开幕式女孩演唱风波,又是陈其钢出面承认是配音演出。

    陈其钢在这次访谈中谈到了他的音乐创作主题选择以及对音乐的娱乐性的理解。
  19. 曹聪:中国的科学精英及其政治社会角色
    科技 2008/08/04 | 阅读: 1453 | 评论: 1
    数据统计可资参考,也指出了科学精英制度和一部分科学精英的问题。
  20. 郭文景:与王西麟先生对话
    音乐 2008/08/17 | 阅读: 3035 | 评论: 1
    郭文景对王西麟批评的回应。
« 1 ... 8 9 10 (11) 12 13 14 ... 123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