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社

人社 文章列表 普通 按阅读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2 (3) 4 5 6 ... 11 »
文章
  1. 村田雄二郎等:沟口雄三氏访谈录
    历史 2008/09/16 | 阅读: 2445
    2007 年4月28 日,于东京大学驹场校区。
  2. 比柯顿:解码萨科奇--评巴迪乌的《萨科奇的意义》
    政治 书评 2009/02/28 | 阅读: 2433
    Le Monde Diplomatique的一篇英文文章。
  3. 桑兵: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一)(二)
    思想 2009/03/13 | 阅读: 2377
    近代国学研究,从1902年梁启超谋创《国学报》始,到50年代初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国学季刊》合并或停刊止,历经半个世纪。其中流派纷呈,见解不一,但总体上看,乃是数百年间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特别是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的鼓荡,最终导致中国文化在学术层面上由传统走向现代。西学不仅刺激了国学研究的兴起,更制约着其发展趋向。
  4. 刘育成:穆斯林女性地位之争论与变革
    宗教 2007/03/02 | 阅读: 2351
    女性主義者( feminists )追求的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制度,強調的是站在相同起點的兩性觀,而伊斯蘭強調的是一種「平權」的兩性觀,主張男性與女性在此世有其各司之職務,兩性地位並不會因為此一職務性質上做作高低的區分,而導致不對等的情況出現
  5. 钱穆:《湖上闲思录》
    人文 2009/03/02 | 阅读: 2320
    短文集。先发数篇,慢慢补齐。30篇已发11.
  6. 马勇:梁启超对科学的期望与失望
    科技 2008/03/25 | 阅读: 2317
    欧游之后,梁启超见到一战后的欧洲满目凄凉,他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自己早年所信奉的社会进化论以及对现代科学的认知。 在科玄之争中,梁启超对张君劢、丁文江的主张都进行了批评。马原文结尾对梁颇多赞颂之词,为简洁删去若干句。(我觉得还是补上为好,已经加上,也不算谀词,对学术论文来说稍情绪化而已。HC)
  7. 贺美英:回忆我的父亲贺麟及中老胡同32号
    人文 历史 2011/07/05 | 阅读: 2314
    我父亲(贺麟)是抱着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大变化的态度迎接解放的。他说在美留学时,认识胡适的侄儿胡敦元(他思想很进步),胡曾对他说过:“做共产党,第一要改变生活方式,第二要改变意识形态。”此话对他印象很深,他虽做不了共产党,但进入新社会了,自己也要改造自己,不能做遗老遗少。
  8.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序言
    人文 2009/02/26 | 阅读: 2274
    大量的资料似乎表明“冲决网罗,告别祖荫”的新文化运动理想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在当代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实现。
  9. 李强:恶劣的劳动条件,Puma制造在中国
    经济 2008/08/31 | 阅读: 2273
    最近中国劳工观察(CLW)发布了关于Adidas和Puma这两个德国品牌的运动服装在中国生产工厂的工人待遇和劳动条件情况。一双60到90美元的Puma鞋,生产这双鞋的所有中国工人的工资不到2美元。Puma报告包括puma公司对报告的回应和自辨。
  10. 伯格曼:论电影(节选)
    影视 2007/01/28 | 阅读: 2270
    “在如今还保存下来的当时照片中,我们四人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彼此文雅地微笑着。我们那时正专注编写一本书,书名叫《博格曼论博格曼》(Bergman on Bergman)。全书的构想是要由三名学有专精的年轻记者,来问我有关我的电影的问题。那是一九六八年的事,我刚刚拍完《羞耻》(The Shame)。”
  11. 欧明俊、陈堃:李清照《词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文学 2009/03/18 | 阅读: 2256
    本文在对《词论》研究史初步梳理的基础上,对《词论》研究中的作者、作年、如何理解“别是一家”说、为什么不提周邦彦、词论和词作间的“分离”现象及《词论》的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12.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
    思想 社会 2008/10/24 | 阅读: 2252
    在西方文献中, “现代性”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歧义颇多的概念,这些词在词义上有时不仅互不相同甚至还完全相反,常常令人困惑不已,不知所从。本文以西方有关文献中的资料为基础,对这些概念的涵义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辨析,试图厘清人们的分歧所在,为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提供某些帮助。
  13. 郑永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及其影响
    经济 政治 人文 2008/11/06 | 阅读: 2248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领导人力图纠正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至上的局面,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无疑是一个能够影响中国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决策。但是,要把这个政策理念体现在各种政策中去,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来规制资本和政治权力,达到社会、政治和资本的均衡和谐状态,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14. 王维江 :张佩纶:悲情“清流”
    历史 2008/12/04 | 阅读: 2248
    张佩纶试图以大胆搏击而刷新吏治、振作洋务,反而酿成由辉煌到悲凉的仕途悲剧。
  15. 韩斌: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
    音乐 书评 2007/01/28 | 阅读: 2230
    “在伏尔科夫的《见证》出版之后,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完人和先知肖斯塔科维奇的形象,他似乎先知先觉,对一切都洞若观火,永远没有错误,但人们一直对伏尔科夫的这些死无对证的回忆将信将疑。而当肖氏的好友格利克曼将自己珍藏的肖斯塔科维奇书信公之于众出版的时候,人们感到有望得到一个探索肖斯塔科维奇内心世界的新途径,然而在认真阅读了这287封书信之后,似乎给人留下的是更加混沌、矛盾和隐晦的形象。”
  16. 黄宗智:离婚法实践:当代中国法庭调解制度的起源、虚构和现实
    法律 2008/11/18 | 阅读: 2178
    在216个来自法院的案件档案的基础之上,本研究表明离婚法实践是“毛主义法庭调解”制度传统的核心,对今日的制度影响深远。
  17. 王铭铭:中国之现代,或“社会”观念的衰落
    社会 2008/10/24 | 阅读: 2128
    若说古代中国有“社会”,那么,这个“社会”便可以说是从两种意义上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在第一种意义上,它由家、国、天下。家是士大夫掌握的国之本;国是诸侯掌握的天子之本;天下是天子掌握的天之本。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既松散的又合一的“天下”。在第二种意义上,它由乡民、士绅、皇权(及其代表的社会-政府一体性)组合而成,形成今天意义上的所谓“国家与社会关系”。
  18. 张真:《银幕艳史》———女明星作为中国早期电影文化的现代性体现
    影视 2008/12/04 | 阅读: 2120
    《银幕艳史》是一部具有自指性白话现代性质的纪录剧情片,也是记录了中国早期电影和观众结构及其转变的范例。
  19. 恒之:晚近国内涂尔干研究综述
    书评 2008/09/17 | 阅读: 2085
    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 亦译 迪尔凯姆)一生写下了大量著作,涉及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教育学、宗教研究、法律研究、知识社会学等现代学科领域。自1917年涂尔干去世后,继承、研究涂尔干主义的人层出不穷。伴随着社会学的重建和发展,国内涂尔干研究也得到了很大进展。涂尔干作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三圣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地被国人再认识、再解读。对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再描述一时间成为国内社会学的热门话题。近十五年来,与涂尔干相关的研究性论文有近百篇,基本上涵盖了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各个层面。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之基础上,力图描述出晚近国内涂尔干研究的概貌。
  20. 周保平:从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信仰习俗
    艺术 2007/02/11 | 阅读: 2054
    “汉画像石是汉代中下层人群的遗存,它反映的是民间、民俗的东西。既然这样,我们则可通过它,对汉代民俗中的信仰民俗作一探讨。”
« 1 2 (3) 4 5 6 ... 11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