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社

人社 文章列表 普通 按阅读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7 8 9 (10) 11 »
文章
  1. 时永乐、门凤超:余嘉锡与《四库提要辨证》
    文学 2009/03/18 | 阅读: 1258
    余氏终生勤学不辍,知识渊博,他自言“史子两部,宋以前书未见者少;元明以后,亦颇涉猎。”“四部之书,熟悉千余种,皆知其高下深浅”。余氏一生成果颇丰,已出版的有《四库提要辨证》、《目录学发微》、《世说新语笺疏》、《古书通例》及《余嘉锡论学杂著》等,均为可以传世的学术精品,其中尤以《余氏终生勤学不辍,知识渊博,他自言“史子两部,宋以前书未见者少;元明以后,亦颇涉猎。”“四部之书,熟悉千余种,皆知其高下深浅”。余氏一生成果颇丰,已出版的有《四库提要辨证》、《目录学发微》、《世说新语笺疏》、《古书通例》及《余嘉锡论学杂著》等,均为可以传世的学术精品,其中尤以《四库提要辨证》(以下简称《辨证》)成就最大。》(以下简称《辨证》)成就最大。
  2. 左大培:危机还是机遇?
    经济 2008/11/21 | 阅读: 1254
    片面追求出口增长的经济政策,只是依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化道路的一个方面。而坚持依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化道路,最终一定会使中国受西方国家拖累而陷入金融和经济危机。(全文)
  3. 崔永元:小崔会客: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
    社会 2009/03/05 | 阅读: 1243
    两会特别节目《小崔会客》会谈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
  4. 应奇:批判的踪迹——访MIT出版社书店
    书评 2008/11/29 | 阅读: 1232
    这篇文章应该是作为MIT《当代德国社会思想研究丛书》介绍而写的。
  5. 克里斯蒂娃:访谈
    历史 2009/03/11 | 阅读: 1216
    《南方周末》专访,比较泛泛,媒体采访访华学者的通病。
  6.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古巴重返舞台!
    政治 2009/03/09 | 阅读: 1204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似乎日甚一日,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军事继续分崩离析,全球都在期待着奥巴马就任总统,在这一切之中,世界很少注意到2008年12月中旬的一个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古巴重返舞台!
  7. 陈赟:世界与地方:汉语思想语境中“政治”的本性
    政治 2009/03/02 | 阅读: 1202
    中国古典思想语境中政治的本性是一切存在者的“各正性命”,它意味着,一方面,“天下有道”,存在者皆有路可走;另一方面,人们皆有家可以安居。
  8. 韩少功:一本书的最深处: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文学 2009/03/02 | 阅读: 1190
    访谈。
  9. 李昌平:土地私有化是知识分子有意编故事
    社会 2008/10/09 | 阅读: 1189
    李昌平与《大江城市生活周刊》 的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他们会朝着自己的倾向去编故事。我们不说外国,说香港土地是香港政府所有,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那是不是表明香港人民没有权利。根本不需要国外的例子。日本80—90%的林地都是国有,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搞私有化呢?”
  10. 季卫东:从边缘到中心:二十世纪美国的“法与社会”研究运动
    法律 2008/07/28 | 阅读: 1188
    所谓“边缘学科”,是指在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采取“跨学科的方法”(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科学门类。因为这种研究涉及到不能纳入既有的理论框架之内的新现象,于是有人把边缘学科理解为“科学发展的前沿部门”(the frontiers of science)。又因为这种研究往往游离于不同学科的中心课题和权威话语之外,边缘科学在各个有关领域中的位置也多半是“边缘化的”(marginal branches)。而无论采取上述三种涵义中任何一种还是全部,我们都可以说:法社会学的确是十分典型的边缘学科。
  11. 林树中:抢救海外国宝(访谈)
    艺术 2009/03/11 | 阅读: 1188
    本站海外遗珍栏目:http://humanities.cn/modules/myalbum/viewcat.php?cid=8

    盗掘与盗购--关于美国推迟对中国文物进口限制的禁令
    http://humanities.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91
  12. 叶永烈:化学的邪用
    科技 2008/11/02 | 阅读: 1186
    随着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曝光,原本十分冷僻的化学名词“三聚氰胺”一下子成了媒体的高频词。由于我曾经在北京大学受过六年化学薰陶的缘故,很多朋友向我询问“三聚氰胺”是什么东西
  13. 旷新年:文化研究这件“吊带衫”
    社会 2009/03/14 | 阅读: 1178
    学院政治是没有任何真正的政治目标的政治。
  14. 温铁军:农村环保要有新思维
    环保 2008/12/04 | 阅读: 1168
    小型农户经济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废弃物,仅仅几十年的“化学农业”、“机械化”等随工业化带来的大生产,导致了农村生态的广泛破坏。
  15. 刘敏、张崇防:中小企业“边缘”警示
    经济 2009/03/15 | 阅读: 1166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为中小企业争取给国有企业的机会,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怎样提供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环境。文章提到,很多韩国中小企业人为恶意倒闭。因为其基本上都是韩国大企业如三星、LG的供应商,即使回到韩国,货款照样收得到,但他们欠下中国供应商的钱则石沉大海。--人文与社会
  16. 苏国勋:马克斯·韦伯:基于中国语境的再研究
    思想 2008/10/20 | 阅读: 1156
    韦伯自20 世纪80 年代被推介到中国以来,因其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同中国现代化需要的契合,一直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发生着强烈而持久的影响。但是,M. 韦伯的思想对中国而言并非无可挑剔。本文选取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同M. 韦伯的中西文化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明晰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理论理性之间的互补关系。
  17. 李昌平:中国今天很多危机是自主性丧失
    社会 2008/12/01 | 阅读: 1148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农民由于再次逐步丧失自主性或自主权,才导致中西部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凋敝;同样,今天中国在WTO体系中已经丧失了自主性和自主权,才面临目前的经济困境。
  18. 刘星:法律“强制力”观念的弱化——当代西方法理学的本体论
    法律 2008/07/28 | 阅读: 1134
    “强制力”是指压制或强迫的力量。尤其在近现代,这种观念已经成为阐释法律基本特征的主导意识。但是,自本世纪50年代末开始,西方法理学各种理论在推进各自观点的同时却不约而同地对“强制力”观念予以弱化(有时甚至是消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承认在某些境遇中法律的实施有赖于“强制力”作为后盾,但取消“强制力”在法律概念理论中的基本特征的地位。换言之,它们主张,“强制力”的运用不是法律存在和法律实施的本质特征。这种弱化,明示着西方法律概念乃至法律制度的概念变化更新的机制,标志着西方法理学诸多观念的本体论层面上的变革。笔者以为,为探究西方法理学的演变并为深化我国法理学的研究,对这种弱化予以关注具有重要意义。
  19. 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诗歌
    文学 2008/10/29 | 阅读: 1131
    20世纪临近终结的几十年见证了美国诗歌中主要人物的逝世,正是他们的作品及其影响,促进了美国诗歌的形成。罗伯特·洛厄尔、伊利莎白·毕肖普、詹姆斯·赖特、罗伯特·邓肯、罗伯特·海顿以及罗伯特·潘·华伦,均死于1970年代和1980年代。詹姆斯·梅里尔、艾伦·金斯堡、丹尼丝·莱弗托夫、格温多琳·布鲁克斯和安蒙斯在19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过世,随着新世纪的开始,改变了美国诗歌的格局。
  20. 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
    法律 2008/11/02 | 阅读: 1112
    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法理学一般认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虽然不同的法理学具体说法不一,但原理上都承认这一点。 除实证主义法学外,法律学人对此亦无异议。不过,这只是在通常情况下单讲原理而已,一旦涉及到传统中国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情况马上会发生变化,好像中国是个例外。
« 1 ... 7 8 9 (10) 11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