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社

人社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倒序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4 5 6 (7) 8 9 10 ... 12 »
文章
  1. 邓正来: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沟通主义法律观”
    书评 法律 2008/03/28 | 阅读: 1310 | 评论: 1
    “比利时法学家马克·范·胡克所出版的《法律的沟通之维》一书,在我看来,则是哈贝马斯法律商谈理论在法律哲学领域中的一种更为具体的运用。当然,范·胡克的法律理论也受到了法的自创生理论等论说的影响,进而以一种相当精妙的方式处理了法律和法律系统方面的一些棘手问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哈贝马斯在元理论层面对法律商谈理论的建构却是范·胡克理论的基础。”
  2. 《大西洋月刊》:Google让我们愈变愈笨?
    科技 2008/08/07 | 阅读: 2520 | 评论: 1
    19世纪的文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尼采在晚年眼睛不好,所以买了一台打字机,让他回复到从前的写作速度,不过,尼采的朋友读了尼采用打字机打出的文章,就已经认为 「尼采不一样了」。他们发现,尼采用打字机之后,他的作品,从雄滔滔的辩论(arguments),软化成直接教导的格言(aphorisms);从较为 深度的思考(thoughts),变成较表面的文字玩弄(puns);从反覆推敲(rhetoric)到完全的「电报风格」(telegram style)。他们认为,打字机正是罪魁祸首,因为那个年代的人老是认为,「文章的质量,常常取决于『笔』和『纸』的质量。」
  3. 廖子光:发放主权信贷,结束美元霸权
    经济 2008/09/14 | 阅读: 1312 | 评论: 1
    新自由全球化市场极端主义的垮台给亚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为自己和世界其他地方建立比较公平的经济关系。美国作为两边都靠大洋的国家,必须对待亚太国家作为平等的亚太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在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中,这个秩序让经济民族主义变得不需要。

      中国作为亚太区域未来最大的经济体,应该在这个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眼光放得远一点,不要局限于加入正在走向衰落的全球出口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国内发展的模式,对外贸易被重新放回经济中本来的地位上,而不是现在全部以消费为唯一考虑。中国朝这个方向前进的第一步就是摆脱美元霸权,通过发放主权信贷项目推动国内发展。
  4. 顾肃:评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理论挑战
    社会 思想 2008/10/24 | 阅读: 1668 | 评论: 1
    自由主义长时期内成了西欧和北美政治和道德哲学的主流,但激进派和保守派都曾对其发出过理论挑战。当代对自由主义提出挑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是社群主义。
  5. 陈秀峰、郑杭生:公益与效益的平衡--透视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机制
    人文 经济 2008/11/05 | 阅读: 5102 | 评论: 1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一方面需要体现公益支出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投资增值。在这看似矛盾的价值取向面前,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与外界的误读,比如资金支出规模与结构问题突出、资金分配规则的空置、资金结构单一化、资金投资风险化、管理费意义曲解化以及基金会低成本运作等,需要在社会互构的基础上重构良好的运作机制。
  6. “进步的”复辟——君特·格拉斯、布尔迪厄对谈
    文学 人文 2008/11/30 | 阅读: 1308 | 评论: 1
    德国小说家与法国社会学家就新自由主义把政治倒退成功地变成社会进步的标准,以及就启蒙运动在欧盟中这两大文化的命运交流意见。
  7. 温铁军:农村环保要有新思维
    环保 2008/12/04 | 阅读: 1145 | 评论: 1
    小型农户经济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废弃物,仅仅几十年的“化学农业”、“机械化”等随工业化带来的大生产,导致了农村生态的广泛破坏。
  8. 鲍德里亚:虚拟与事件性
    思想 人文 2009/02/25 | 阅读: 1547 | 评论: 1
    唯有事件方能享其美誉,切断某种非事件.
  9. 李零: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
    人文 2009/03/03 | 阅读: 1817 | 评论: 1
    我的感觉,八十年代后,时间提速,生命贬值,跟钞票一样。现在的十年,顶多也就是过去的一年,或者连一年都不如。我现在是整六张的人了,跟早先的人比,也就四十一二岁吧,我这么估量。
  10. 包亚明:都市研究的理论与意义
    社会 2009/03/14 | 阅读: 1267 | 评论: 1
    "都市化",按照《布莱克威尔社会学词典》的定义,是指在以非农业性为特征的社区(即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在这些城市中,生产主要是围绕服务和商品而设置的。
  11. 汪丁丁: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科技 2007/02/25 | 阅读: 1327 | 评论: 1
    这篇文章写于8年前,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在网络泡沫时代对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机遇的憧憬和欣喜。于今已是2007年,泡沫早就破灭干涸,当下对网络文化的探讨则更多倾向于分析网络提供的民主自由的假象、网络开放性背后的垄断行为、以及网络作为传播谣言的媒介功能等等。这篇文章很好地留存了蔓延于20世纪末的对于网络的乐观看法,可作科技史材料--人社
  12. 熊月之: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与使用
    社会 2008/03/28 | 阅读: 2972 | 评论: 1
    “自由、民主、总统这三个词,中国原来都有,但含义与近代都不完全一样。新词自由是放大、抽象了旧词,也包含了旧词。新词的产生是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对于陌生事物、陌生制度、陌生思想的理解不断加深、词汇构成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使新造词汇逐渐符合汉语习惯的过程。”
  13. 匡鹏飞:佛教文化与中国古代语言研究
    文学 宗教 2008/08/07 | 阅读: 1635 | 评论: 1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古代学者虽然注意到了双声、叠韵等语言现象,能够运用押韵来进行文学创作,甚至使用了譬况、读若、直音等方法给汉字标音,但由于受汉字这种单音节表意文字的干扰,对于语音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有效的研究手段。然而,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文化,改变了这一局面。
  14. 曼纽尔•卡斯特:21世纪的都市社会学
    社会 2008/10/25 | 阅读: 1894 | 评论: 1
    1968年,作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文章“真的有都市社会学吗?”。32年后,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对于城市社会研究的亲身参与经历,答案是:曾经有,不过现在没有了。不过假如幸运的话,都市社会学会在21世纪复活,发展出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研究方法以及新的主题,因为它对于我们理解生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必要。
  15. 郑永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及其影响
    经济 政治 人文 2008/11/06 | 阅读: 2218 | 评论: 1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领导人力图纠正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至上的局面,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无疑是一个能够影响中国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决策。但是,要把这个政策理念体现在各种政策中去,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来规制资本和政治权力,达到社会、政治和资本的均衡和谐状态,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16. 葛兆光:以“国家”的名义
    历史 人文 2008/11/21 | 阅读: 1627 | 评论: 1
    辽和金从两宋的印刷品中,未必能刺探到多少军情政事,只是在这种小心、不安、紧张和焦虑中,不仅仅文化气象上唐人的大方,生活世界中唐人的自由,渐渐换成了宋人的拘谨和专制,而新闻、出版和言论的自由,在宋代也被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合法地取消了一大半。
  17. 陈晓明:麦家小说里的黑暗与光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310 | 评论: 1
    麦家的文字是有力的,那么简洁,一种被痛楚所浸满的文字,它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穿过那黑暗的屋子,在黑暗中听风;能提供这种图景的文字的人,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18. 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
    社会 2009/02/26 | 阅读: 1382 | 评论: 1
    在传统的发展社会学中,学术传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化理论,一个是以拉丁美洲、非洲和东亚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理论。这两个学术传统构成了发展社会学的主要论题,同时也限制了发展社会学的视野。本文认为,中国、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过程为发展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议题,包括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如何看待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看待发展过程中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等。这些议题扩展着发展社会学的视野,也为建构新的发展社会学理论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发展社会学应当面对转型国家的社会转型实践过程,形成现代化理论、发展理论、转型理论三足鼎立的发展理论新格局。
  19. 孔庆东:向梁漱溟先生学习
    历史 2009/03/03 | 阅读: 1618 | 评论: 1
    梁漱溟从小就体弱多病,脑子愚笨。他6岁了还不会系裤带,一天早上,母亲隔屋喊他,责问为何还不起床,他嚷道:“妹妹不帮我穿裤子呀!”
  20. 余英时:未尽的才情 ——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
    历史 2009/03/10 | 阅读: 1477 | 评论: 1
    引言部分。
« 1 ... 4 5 6 (7) 8 9 10 ... 12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