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人社

人社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4 5 6 (7) 8 9 10 ... 12 »
文章
  1. 木山英雄:周作人与日本
    历史 文学 2008/11/02 | 阅读: 1587 | 评论: 1
    周作人的民族意识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我批判,或他所说的“自我谴责 ”倾向,这一点与鲁迅毫无二致。而且这一点也越发加深了周作人对于日本文化某方面的个性上的爱好。
  2. 黄平:性别研究的几个“陷阱”
    社会 思想 2008/11/04 | 阅读: 7508 | 评论: 1
    社会学一开始,最早的比如说孔德想建立社会学,原本的意思是“关于社会的(自然)科学”。我们认识社会就要像牛顿认识自然界那样,那么这样构筑起来的概念、理论、框架,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就没有性别这一个角度。
  3. 陈秀峰、郑杭生:公益与效益的平衡--透视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机制
    人文 经济 2008/11/05 | 阅读: 5221 | 评论: 1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一方面需要体现公益支出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投资增值。在这看似矛盾的价值取向面前,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与外界的误读,比如资金支出规模与结构问题突出、资金分配规则的空置、资金结构单一化、资金投资风险化、管理费意义曲解化以及基金会低成本运作等,需要在社会互构的基础上重构良好的运作机制。
  4. 郑永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及其影响
    经济 政治 人文 2008/11/06 | 阅读: 2248 | 评论: 1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领导人力图纠正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至上的局面,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无疑是一个能够影响中国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决策。但是,要把这个政策理念体现在各种政策中去,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来规制资本和政治权力,达到社会、政治和资本的均衡和谐状态,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5. 普特南:亲历美国哲学50年
    思想 历史 2008/11/06 | 阅读: 4330 | 评论: 1
    美国哲学,不仅在40年代,而且在50年代,就已经彻头彻尾地非意识形态化了。如果在个别系里有什么“运动”的话,那么也仅仅是由一两个人物所代表的。目前的情况是,美国哲学界盛行着一种运动;这一运动引以为豪的是,它不仅与此前的运动不同,而且与之视为相反的趋势(“大陆哲学”)有别。这种状况与我刚进入哲学界时的情况迥然不同。
  6. 甘阳、刘小枫:重新阅读西方--《西学源流》丛书总序
    思想 历史 2008/11/06 | 阅读: 2676 | 评论: 1
    上世纪初,中国学人曾提出中国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说法,但他们当时似乎没有想过,西方史何尝不是层累地造成的?
  7. 黄宗智、巫若枝:取证程序的改革--离婚法的合理与不合理实践
    法律 2008/11/18 | 阅读: 9608 | 评论: 1
    旧实质正义的取证和法庭调解制度,仍旧在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应该予以认可,有选择地援用和推进,与当事人举证制度并用,不应盲从于今天主流的“现代化”法律形式主义模式。
  8. 黄宗智:离婚法实践:当代中国法庭调解制度的起源、虚构和现实
    法律 2008/11/18 | 阅读: 2178 | 评论: 1
    在216个来自法院的案件档案的基础之上,本研究表明离婚法实践是“毛主义法庭调解”制度传统的核心,对今日的制度影响深远。
  9. 韩毓海:“反面教材”的价值
    经济 2008/11/19 | 阅读: 1754 | 评论: 1
    概述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变革和走向危机的过程。目的是希望当下的中国在损失了在美部分投资之际,亦能够籍此而有所“获得”,这就是更加清晰、系统和全面地检讨对美国的政策并增加对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认识。
  10. 韩德强:中国房地产向何处去
    经济 2008/11/22 | 阅读: 1542 | 评论: 1
    2008年10月14日,韩德强教授复旦大学少年中国学社演讲
  11. 王绍光:政策导向与医疗体制改革的互动
    医卫 社会 2008/11/27 | 阅读: 2038 | 评论: 1
    哈耶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出的的一本书有60多年了,他里面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自我调整的市场完全是一个乌托邦,这样的体制不可能存在很长,如果存在很长就会毁灭人类和自然。
  12. 佟新:三十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
    社会 2008/11/28 | 阅读: 2037 | 评论: 1
    三十年的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好像走过一个世纪, 不仅承接了传统社会学的知识、经历了社会转型, 还应对了整个社会科学界的理论挑战和全球化的政治影响。
  13. 博兰尼:市场模式的演化(渠敬东译、许宝强校)
    经济 2008/11/29 | 阅读: 1464 | 评论: 1
    市场并不是一个主要在经济体内运作的制度,它主要在经济体之外运作。
  14. 应奇:批判的踪迹——访MIT出版社书店
    书评 2008/11/29 | 阅读: 1233 | 评论: 1
    这篇文章应该是作为MIT《当代德国社会思想研究丛书》介绍而写的。
  15. “进步的”复辟——君特·格拉斯、布尔迪厄对谈
    文学 人文 2008/11/30 | 阅读: 1338 | 评论: 1
    德国小说家与法国社会学家就新自由主义把政治倒退成功地变成社会进步的标准,以及就启蒙运动在欧盟中这两大文化的命运交流意见。
  16. 葛兆光:以“国家”的名义
    历史 人文 2008/11/21 | 阅读: 1660 | 评论: 1
    辽和金从两宋的印刷品中,未必能刺探到多少军情政事,只是在这种小心、不安、紧张和焦虑中,不仅仅文化气象上唐人的大方,生活世界中唐人的自由,渐渐换成了宋人的拘谨和专制,而新闻、出版和言论的自由,在宋代也被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合法地取消了一大半。
  17. 刘阳:30年银幕流转,中国电影期待新“开场”
    影视 2008/11/30 | 阅读: 1103 | 评论: 1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大片”占海外市场份额和文化影响的论述。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电影论坛”上发言时说,从1978年到2008年11月19日,我国共生产故事影片4522部、美术片430部、科教片3087部、纪录片2243部、电视电影1100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电影产业化改革发展进程加快,电影产量连年大幅递增,2007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402部,位居世界第三。
  18. 苏国勋:完整的马克思韦伯
    思想 2008/11/30 | 阅读: 1665 | 评论: 1
    历来对韦伯思想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两派,即文化论和制度论。
  19. 阿城:音乐是种生活方式
    音乐 2008/11/30 | 阅读: 1570 | 评论: 1
    《哈姆雷特》里面那句著名台词,“生存?还是毁灭?”人生哲学呀!我是活下去还是死?上面话音未落,底下马上雷鸣般的喊起来:“死——!”恶搞。现在不是了。全场静悄悄的,听着台上深邃的哲学对话,心里感慨:深刻,太深刻了!
  20. 穆尔特扎•穆塔赫里:伊斯兰教的女权
    宗教 2008/11/30 | 阅读: 4606 | 评论: 1
    暂时先收录前言。穆塔赫里Ayatollah Morteza Motahhari (1919-1979)的官方介绍在第二页。
« 1 ... 4 5 6 (7) 8 9 10 ... 12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