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humanities.cn

humanities.cn 文章列表 普通 按阅读顺序

humanities.cn
http://humanities.cn/
webmaster at humanities dot cn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6 7 8 (9) 10 11 12 ... 14 »
文章
  1. 美国全国劳工委员会:高科技血泪--关于美泰血汗工厂的调查
    科技 经济 2009/02/15 | 阅读: 1800
    美国全国劳工委员会(National Labor Committee)曝光了中国东莞的一家为微软、联想、戴尔、IBM和惠普等生产键盘的“血汗工厂”,报告2月更新,但工厂情况无改善,报告名为《高科技血泪:生产我们正在使用的键盘的年轻工人所受的非人待遇》。
  2. 塔赫尔 ·默罕默德:第三世界国家的宗教法规--亚非范例
    法律 宗教 2007/02/20 | 阅读: 1804
    最近一批世界著名的信息机构开展了一项全球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居住在地球上的60亿人口中,绝大多数人都以信仰为准绳或笃信宗教。在这些人中,从地区来看,非洲最为突出,91%的非洲人都信仰宗教,其次是拉丁美洲和中东。从国家来看,菲律宾和印度占据了首要位置,在这两个国家中,按照宗教信仰要求生活的人分别占各国人口总数的90%和87%。
  3. 甘会斌: 中国城市空间的虚无化
    建筑 2008/07/27 | 阅读: 1807
    “中国城市空间的虚无化,所牵涉的不仅是城市竞争力或在未来世界城市格局中的地位问题,更是中国的民族文化以及各城市的地方文化的生存,传承,衔接,转型的问题,是市民的文化认同和地方归属感的问题。这里的城市文化不是政治经济所利用的工具,它直接关系人的存在状态,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只有我们认识到这点并贯穿于城市发展之中,也许才能稍稍抵制或限制城市空间的虚无化及相伴的问题。 ”
  4. 阮洁卿: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传播史
    文学 2008/07/27 | 阅读: 1808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翻译与传播,对于加强中法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进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乃至世界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笔者在法求学期间,查阅了大量的原版资料,同时借鉴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在本文中试以出版时间为序,系统地梳理在法国出版的比较重要的中国古典诗歌文献资料,并加以述评,期待对国内同行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帮助。
  5. 田锡全: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经济 2009/02/18 | 阅读: 1816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中共中央1953年秋在粮食分配和流通领域采取的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来发展成为包括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等在内的一整套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体系。统购统销既是一个涉及农产品购销问题的经济政策,又是一个影响全局的根本政策。统购统销的实行被称为继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经工作之后新中国财经战线上的第二次大战役,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了粮食流通领域和经济领域。
  6. 陈嘉映、汪丁丁:常识与科学
    思想 科技 2008/09/02 | 阅读: 1833
    当科学和主义挂钩,很多问题就产生了。
  7. 战争的真正代价:斯蒂格利茨新书《三兆美元的战争:伊拉克冲突的真实代价》访谈(编辑校订中)
    政治 2008/09/29 | 阅读: 1838
    2005年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开始了计算伊拉克战争的艰难过程。在他与琳达•比尔姆斯合作的新书《三兆美元的战争:伊拉克冲突的真实代价》中,他展示了急功近利的预算决策,后果发生后的遮遮掩掩,以及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将怎样在将来的年代中继续影响我们所有人。阿依达•爱德马里安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进行了一次会谈。(人文与社会编辑小组校订重译中:: Http://humanities.cn)
  8. 乔万尼·阿里吉访谈:金融扩张必导致终极危机
    经济 2009/07/04 | 阅读: 1844
    今年早些时候,New Left Review杂志发表了对阿里吉的访问,原文有两万多字,涉及阿里吉的生平与著作的方方面面,本文系选刊其中与当前的金融危机及阿里吉新作《亚当·斯密在北京》有关的部分。
  9. 许纪霖:“我是十九世纪之子”――王元化的最后二十年
    人文 思想 2008/08/08 | 阅读: 1882
    纪念王元化先生的文章。
  10. 罗伯特·J.戈登:美国1920年代和1990年代的经济互证
    经济 2009/07/04 | 阅读: 1882
    本文通过对1920 年代和1990 年代美国宏观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个阶段各项指标变化的趋势十分近似,而在1929 年和2000 年以后,两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则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由于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各异,所以1920 年代和1990 年代治理过度投资和市场泡沫的方式不同。本文对1920 年代和1990 年代经济危机阶段的各项指标及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了系统比较,对两个阶段的异同做了规律性的分析。
  11. 欧文·潘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
    艺术 人文 2008/11/15 | 阅读: 1923
    科学的理想目标,可以说是类似技艺精巧的东西,人文的理想目标则是智能。
  12. 朱苏力:复仇——永久的潜伏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947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考察复仇来重新理解刑法及其它法律的缘起,复仇制度的核心要素依然是实践中传统法律所必有的组成部分。从这个层面上讲,复仇的研究探讨具有鲜明的法理学意义。
  13. 张文宏: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
    社会 2008/11/07 | 阅读: 1952
    社会资本是从嵌入于社会网络的资源中获得的, 它植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因此,“社会资本可被定义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涉取或动员的资源”。
  14. 钱仁平:郭文景--其人·其乐·其“戏”
    音乐 2008/03/24 | 阅读: 1976
    郭文景的成功过程,是我理想中造就优秀作曲家的最佳途径之一,尽管这个过程可能连郭文景本人也是始料不及的。首先是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看来有三类“环境”最有可能孕育出优秀的艺术家及其精彩的作品:其一是极端严峻、恶劣的自然环境----所谓苦中作“乐”,典型的例子是常年白雪覆盖的俄罗斯;其二是非常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所谓无事生“非”,典型的例子是19、20世纪之交的法国;其三是忧心忡忡的社会环境,典型的例子是“二战”之前的欧洲。郭文景可能属于第一种,他生于、长于四川重庆,属于李白们吟颂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船工们呼号出豪气冲天的川江号子的地域。
  15. 余永定: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资源跨代优化配置
    经济 2007/01/01 | 阅读: 1977
    在内需不足、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果不大量引进FDI、不把外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国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我们目前面临的两难境地充分揭示了一个基本矛盾:改革相对于开放的严重滞后。改革和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如果一快一慢会发生翻车。开放可以促进改革,但并不能代替改革。必须痛下决心加速改革,"双顺差"之类的不合理现象才能消除。作者希望,人民币的升值不但能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且将能为金融体制、企业所有制改革增压,进而推动中国资源跨代优化配置的实现。--人文与社会
  16. 韩少功:怎么赚钱
    文学 2008/12/16 | 阅读: 1999
    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拦地不平则鸣。
  17. 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
    历史 2008/08/01 | 阅读: 200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史研究异军突起相当繁盛。1986 年至2006 年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在城市起源、特征与分类研究,秦汉至宋元城市研究,明清城市及江南市镇研究,单体城市、类型城市与区域城市研究,“冲击—反应模式”与口岸城市研究,城市比较、通论性研究、中外学术互动等六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请注意页码阅读方式)
  18. 陈建华:一次失败的跨学科研究——也评苏力的《窦娥的悲剧》
    文学 戏剧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2012
    苏力先生《窦娥的悲剧》一文有两个明显的错误:因为不明白版本的流变与元杂剧传播中的变异,错把“世代累积型”作品完全当作了关汉卿的作品,并借以回归历史语境、回到作者,而事实上回到作者已不可能。此外,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元杂剧的文体特征,加之缺乏正确的文学解读方法,整个论述都建立在错误的视角之上,其阐释过程和所得结论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19. 张历君:历史与剧场:论瞿秋白笔下的「滑稽剧」和「死鬼」意象
    历史 文学 2008/09/05 | 阅读: 2027
    解读瞿秋白临终告白《多余的话》的一个方式。
  20. 陈赟: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自我理解
    思想 2008/12/17 | 阅读: 2028
    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精神生活特征的变化,是在一个巨大的远景历史空间中展开的。
« 1 ... 6 7 8 (9) 10 11 12 ... 1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