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humanities.cn

humanities.cn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humanities.cn
http://humanities.cn/
webmaster at humanities dot cn
普通 推荐阅读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2 3 4 (5) 6 7 8 ... 14 »
文章
  1. 何勤华:法学形态考——“中国古代无法学论”质疑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004 | 评论: 1
    学形态,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法学这个有着重大分歧的问题的基本看法。
  2. 何勤华: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323 | 评论: 1
    但法律移植,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而言,仍然是要遇到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是在此时,不仅会有中国之移植外国法的局面,还会出现外国之移植中国法的现象。
  3. 朱苏力:既然当了和尚,那就撞好自己的钟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077 | 评论: 1
    首届中国法治论坛开幕致辞。
  4. 朱苏力:复仇——永久的潜伏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947 | 评论: 1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考察复仇来重新理解刑法及其它法律的缘起,复仇制度的核心要素依然是实践中传统法律所必有的组成部分。从这个层面上讲,复仇的研究探讨具有鲜明的法理学意义。
  5. 朱苏力: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302 | 评论: 1
    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法律的当代中国法学界人士来说,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传统法律的研究论文的翻译、汇集出版,在一定程序上可以说就具有这种“莫里哀效应”。
  6. 朱苏力:从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理论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3977 | 评论: 1
    本文无意讨论国家学说本身,而是以社会契约论为例,用知识社会学的眼光来探寻一种理论何以能够产生,又何以能够为社会所接受。
  7. 朱苏力: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336 | 评论: 1
    法律训练和教育在美国属于职业训练,是早是由律师事务所进行的,后来才正式进入大学;进行大学后也一直是作为一种职业训练学校,其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律师,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进行法律实务的操作。
  8. 王利明:《物权法》与环境保护
    环保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462 | 评论: 1
    许多国家的法律明确要求,物权人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必须要注重保护环境,用益物权人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也负有保护环境、尊重生态的义务。
  9. 许章润 :论梁漱溟对西方法律的理解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1089 | 评论: 1
    通过分析梁氏对于西方法律精神与传统及其社会─历史成因,西方法律价值与概念在中国的移植及其与「老中国」的冲突等课题的论述,揭示梁氏思想一面。
  10. 陈建华:一次失败的跨学科研究——也评苏力的《窦娥的悲剧》
    文学 戏剧 法律 2008/12/06 | 阅读: 2012 | 评论: 1
    苏力先生《窦娥的悲剧》一文有两个明显的错误:因为不明白版本的流变与元杂剧传播中的变异,错把“世代累积型”作品完全当作了关汉卿的作品,并借以回归历史语境、回到作者,而事实上回到作者已不可能。此外,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元杂剧的文体特征,加之缺乏正确的文学解读方法,整个论述都建立在错误的视角之上,其阐释过程和所得结论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11. 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社会 经济 2008/12/06 | 阅读: 2308 | 评论: 1
    从1978年开始到1990年代中期,可以说中国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
  12. 陈晓明:遗忘与召回:现代传统与当代作家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2788 | 评论: 1
    “文革”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当代文学一直是奉西方文学为圭臬。尽管“新时期”文学也曾自我命名为“现实主义的复苏”,但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与“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并不是一回事,而三四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则面目不清。当代作家如果要找到自己的父亲,那一定是西方经典大师或新近翻译过来的名师大家。
  13. 章诒和、颜长珂:从电影《梅兰芳》谈梅兰芳
    影视 戏剧 2008/12/07 | 阅读: 3929 | 评论: 1
    两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和研究员谈梅兰芳及陈凯歌新电影。
  14. 陈书录: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文学 2008/12/07 | 阅读: 1735 | 评论: 1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
  15. 陈来:战国时代“儒”的刻画与论说
    思想 2009/02/14 | 阅读: 1196 | 评论: 1
    戰國儒學在運用“儒”字上所表達的自我理解,以及戰國時代的其他學派對“儒”的思想與人格刻畫,都突出顯現了儒之人格與儒家學說宗旨在當時通行的理解。因此比起字源學的“說儒”方法來說,先秦儒家和其他各家對“儒”的論述和評論才是瞭解先秦儒的學說宗旨與文化形象的直接的依據和素材。
  16. 周小川:中国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明确
    经济 2009/02/12 | 阅读: 1365 | 评论: 1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日在马来西亚央行高级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但采取怎样的措施仍需深入研究。
  17. 葛兆光:道教与唐代诗歌语言
    宗教 2009/02/13 | 阅读: 1393 | 评论: 1
    中国的宗教与文学之间有很深的关系,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事实。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里,佛教总是比较受重视,而道教与文学的关系的研究却比较被忽略。
  18. 钱理群:“以作家和作品为主体的文学史”写作的尝试
    文学 2009/02/14 | 阅读: 1271 | 评论: 1
    这本是应朋友的约请,为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写《大学文学》我所承担的“现代文学”部分的文稿。这自然是一个文学普及的工作,我却额外地赋予了某种学术研究的意义,试图进行文学史写作的新的尝试。
  19. 马敏、洪振强: 1920年代国货展览会述论
    历史 2009/02/15 | 阅读: 1029 | 评论: 1
    国货展览会属于博览会之一种。自1866年清政府受到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邀请并晓谕商民参加始,自1873年清政府派员参加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始,中国就与博览会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中国既受邀参加了一些外国博览会,也举办了内国赛会, 民国建立后,随着国货运动的勃兴,国货展览会也日渐兴盛,并占据了博览会的主流。
  20. 葛兆光: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录——读王夫之《读通鉴论》
    历史 2009/02/16 | 阅读: 2269 | 评论: 1
    在这部沉思录中,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因此它不比一部单纯的历史著作那样,让人能一下就看懂它的内容,一眼便看穿了它的底蕴。
« 1 2 3 4 (5) 6 7 8 ... 14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