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普通 按评论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 178 »
文章
  1. 克罗泽尔:前苏联与中国前卫艺术
    艺术 2008/09/01 | 阅读: 6655 | 评论: 1
    比较前苏联与中国前卫艺术的产生发展。文章中提到的情况截至1996年,当时全球艺术品价格大幅虚高的情况还没有大规模出现,但作者已经提到中国的一些美术学院中对销售作品的关心远大于对艺术探索的的关心。
  2. 黄宗智:探寻中国的现代性
    书评 2008/09/01 | 阅读: 3853 | 评论: 1
    这篇文章评论的是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8重印本,是很好的一篇分析和导读。

    "汪晖的四卷本著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卷帙浩繁,内容十分复杂。首卷围绕“理”与“物”的关系这一中心命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天理”主题;次卷转向“帝国/国家”问题,先证明它们是西方(包括日本)在分析中国时使用的主导性的现代二元对立概念,再论证它们对理解清朝和民国的国家特性来说,具有基本的缺陷;第三卷对晚清和民初的重要思想家进行分析,并揭示出,在将旧的“天理”世界观重塑为“公理”世界观的时候,他们既纳入了西方式的科学公理观念,又保持了传统的对“天理”中的“理”的伦理—政治的关注;第四卷在上述背景下,讨论了现代“科学话语共同体”如何兴起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的核心主题。四卷洋洋洒洒至一六○八页,仅“导言”一章,即长至百余页。"
  3. 陈嘉映、汪丁丁:常识与科学
    思想 科技 2008/09/02 | 阅读: 1843 | 评论: 1
    当科学和主义挂钩,很多问题就产生了。
  4. 萨义德:叶芝与非殖民化
    文学 2008/09/03 | 阅读: 5156 | 评论: 1
    叶芝与他的本上传统、与他的时代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以及他作为一位在民族主义汹涌澎拜的爱尔兰用英语写作的诗人这一极端复杂的环境,是紧密相连并互相作用的。
  5. 张永和、栗宪庭:关于城市建筑的对话
    建筑 2008/09/04 | 阅读: 1903 | 评论: 1
    一个建筑师,一个艺术评论家,谈到中国当代建筑,一样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6. 朱其:谁在害怕批评艺术市场?
    艺术 2008/09/05 | 阅读: 1057 | 评论: 1
    朱其发表了几篇批评艺术市场的文章,引来了一片攻击。
  7. 张历君:历史与剧场:论瞿秋白笔下的「滑稽剧」和「死鬼」意象
    历史 文学 2008/09/05 | 阅读: 2035 | 评论: 1
    解读瞿秋白临终告白《多余的话》的一个方式。
  8. 杨念群:边界的重设
    历史 宗教 2008/09/06 | 阅读: 1894 | 评论: 1
    从清末有关"采生折割"的反教话语看中国人空间观念的变化。作者认为,对外来者的妖魔化不仅反映在对传统社区内外之别的想象上,而且反映在对谣言传播方式的延续上。
  9. 杨念群:西医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在中国本土的结构性紧张
    宗教 医卫 2008/09/06 | 阅读: 2187 | 评论: 1
    西医传教士的角色多元性在中国本土语境中可以引申出诸多"现代性"问题: 如西医传教士的宗教与科学双重角色在中国本土传播的过程中如何产生裂变与紧张, 宗教权威如何在近代语境中通过医学改造转型为一种世俗控制能力, 这种现代意义的监控又如何为本土文化所兼容.
  10. 刘小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真理
    宗教 书评 人文 2008/09/06 | 阅读: 1994 | 评论: 1
    比较尼采和舍斯托夫对宗教和真理的观点,介绍舍斯托夫生平。
  11. 葛兆光:关于近十年中国近代佛教研究著作的一个评论
    书评 宗教 2008/09/06 | 阅读: 2036 | 评论: 1
    分析20世纪90年代近代佛教研究的发展和问题。
  12. 郭树清:关于中国经济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经济 2008/09/09 | 阅读: 5165 | 评论: 1
    对中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涉及的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
  13.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社会 2008/09/10 | 阅读: 1548 | 评论: 1
    提出比较研究不可忽视,一九五○年代以后的台湾与中国的思想历史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许多普遍感到兴趣的问题,像隐私的观念、人权、友谊、宇宙观、时间、空间等,需要被放在近代思想文化史的脉络中加以探讨,而且仍然不能忽略对于思想家们原典的阅读与阐释。
  14. 陶东风:精英化——去精英化与文学经典建构机制的转换
    社会 2008/09/10 | 阅读: 1521 | 评论: 1
    从“精英化和“去精英化”角度来看80-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建构变化。但作者在分析中简单地把金庸等人看成是纯粹的消费文化代表,仍应商榷。
  15. 熊月之:上海文化的前世今生
    社会 2008/09/12 | 阅读: 1715 | 评论: 1
    非常概括,上海简介此篇为首。
  16. 徐泓:〈序韦庆远教授《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
    书评 2008/09/12 | 阅读: 1480 | 评论: 1
    对於张居正的评价,毁誉互见,瑕瑜不能相掩,是向来一般史家的共通看法。
  17. 朱善杰:当下农村初中生的文学环境——以山东省X镇为例
    文学 2008/09/12 | 阅读: 1286 | 评论: 1
    通过对该镇初中生文学环境的调查,尝试揭开它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揭示现当代文学所面临的一些外部环境。
  18. 高名潞:艺术产业和中国当代艺术现状
    艺术 2008/09/13 | 阅读: 3059 | 评论: 1
    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西方一个多世纪前的问题:即艺术的资本化、产业化和产品化。它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诸多弊端——价值观上的资本化,美学上的平面化、时尚化、媚俗化,运作上的江湖化,而且危害甚深,凡是有责任感的人都在为此担忧。
  19. 张旭东:社会风景的寓言:解读陈凯歌的《孩子王》
    影视 2008/09/15 | 阅读: 5995 | 评论: 1
    《孩子王》在北京的某些文化圈子里赢得了评论家的喝彩,电影文化市场即便没有彻底否定,态度却很漠然。它与《黄土地》相比,国际声誉很糟,在国内电影市场的发行量更差。
  20. 村田雄二郎等:沟口雄三氏访谈录
    历史 2008/09/16 | 阅读: 2445 | 评论: 1
    2007 年4月28 日,于东京大学驹场校区。
« 1 ...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 178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