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列表 全部 按跟踪网址顺序

普通 推荐阅读 焦点 全部
缺省 时间 标题 评分 阅读 评论 跟踪网址 | 倒序 顺序
« 1 ... 90 91 92 (93) 94 95 96 ... 205 »
文章
  1. 谢英俊:珀尔修斯之盾——解决70% 人类居所问题操作方法初探
    建筑 2012/12/11 | 阅读: 2127
    川震后我们在汶川银杏乡看到这样的情况:近几年盖的房子全倒,但传统穿斗式的房子连屋瓦都没掉。现代的聪明人到底做了什么事?这全都是我们认为老百姓可以自己解决的事情,我们的现代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建筑专业者不参与其事有可能吗?
  2. 陈金龙: 从庙产兴学风波看民国时期的政教关系
    宗教 2012/12/11 | 阅读: 1903
    庙产兴学的始作俑者,是康有为和张之洞。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庙产兴学再起波澜。究其原因,与庙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较大关系。
  3. 萨米尔·阿明:帝国与大众
    人文 2012/12/12 | 阅读: 1951
    阿明认为哈特和内格里关于当前的全球资本主义政治已经发展成为“帝国”形式,反抗这种统治形式的文化为“大众”的政治文化等观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也不符合当前的现实,存在理论上的巨大缺陷。
  4. 鲁克俭、郑吉伟:布伦纳的政治马克思主义评析
    人文 2012/12/12 | 阅读: 1592
    罗伯特•布伦纳是所谓“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布伦纳的思想对正统马克思主义来说可以说是异端;另一方面,布伦纳的“政治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等基本原理,因而又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衣钵在西方的真正继承者。本文主要围绕布伦纳关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和“战后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研究,对他的政治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一介绍和评析。
  5. 曲星、苏晓晖、李静: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政治 2012/12/13 | 阅读: 1496
    综述
  6. 李北方:中国新启蒙主义思潮的衰败、修正与超越
    社会 2012/12/13 | 阅读: 1654
    在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对未来道路的选择上,几乎难以找到可以被共享的思想资源。本文试图以新启蒙思想为坐标,对当下的诸种理念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和剖析。
  7. 虞万里:《汉语大词典》编纂琐忆
    书评 2013/03/31 | 阅读: 1826
    《汉语大词典》自编纂之始距今已37 年,即纂成至今亦已18 年。由于资料散失,当时许多具体编纂细节已难为人知,以致匡补纠谬之文层出不穷。文章以亲身之经历,叙说最后一部用人工制卡、用笔书写、铅字排印的大型汉语语文词典
  8. 卢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一个阐释
    人文 2012/12/13 | 阅读: 171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是一个理论建构,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体系。这两者的分野,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具有普遍性或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体系的运作并不依赖单一逻辑。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年代,资本主义体系的运作逻辑表现为金融化和掠夺式积累,这其实是代表了部分资本的利益,对于全部资本或整个体系而言甚至具有毁灭性趋向。
  9. 陈传海、杨自然:1942和1943年的河南严重灾荒
    历史 2012/12/14 | 阅读: 2113
    刘震云冯小刚应读的文章:至1938年8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省损失折合法币为2.95亿元,1941年沙区扫荡中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对占领区工矿商业的控制,牢牢地操纵了资源的开发,企业的生产,垄断了市城金融,随心所欲地从事掠夺和服务于侵略战争的需要。对农村的掠夺榨取,亦非常残酷:除掠夺河南占领区的农产品外并征工征兵,逃亡者充公家产。
  10. 《经略》第二十一期目录与刊首语
    期刊专递 2012/12/14 | 阅读: 1515
    政治报告与文明型国家的现代整合
  11. 潘瑞可:政治报告与中国近代史的总课题
    政治 2012/12/14 | 阅读: 1974
    无论建国前,还是共和国前后三十年,都出现各种问题、失误以至极其悲剧性局面,但每次都能自我调整,恰是党内辩论与斗争保持了自我更新能力,还要和外部力量辩论:中苏论战更重要是通过论战对国内官僚政治施以压力,防止像苏共那样脱离群众
  12. 周维楼:从十八大经济政策重心的转变看中国经济的前途
    经济 2012/12/15 | 阅读: 1501
    作者提出,我国目前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单纯靠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劳动者收入是非常困难的。当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恢复乡村、小城镇的活力。
  13. 林毅夫、蔡昉、李周:国有企业产生的逻辑
    经济 2013/01/31 | 阅读: 1572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中国政府领导人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虽然从理论上讲,企业国有化并非是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唯一选择,但它却因具有政府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配置经济剩余,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的战略意图,以及易于操作、政治风险小和监督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内生性的制度安排。
  14. 杜建国:国企老总和员工到底平均拿多少钱
    经济 2012/12/15 | 阅读: 1857
    11月初《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联合发布的"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提高工资水平"是当前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令人不解的是,目前大量媒体却合力营造了一种与之相悖的强大舆论
  15. 廖名春:孔子怂恿“司法腐败"吗?--《论语》误读三则
    法律 2012/12/15 | 阅读: 1960
    《论语·子路》篇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关于父子互隐的问题,这些年来争议非常之大。有些人没有古文字知识基于误读而攻击孔子搞"司法腐败",只能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6. 王绍光:抽选、代表、民主--关于民主运作形式的反思
    政治 2012/12/16 | 阅读: 2397
    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最重要的一个制度叫五百人议事会,其成员不是选举出来,是抽选出来的。希罗多德《历史》强调抽选是民主的试金石。抽选的民主性有五个理由。
  17. 王启梁:不能治江湖亦不能治大国--读《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
    法律 书评 2012/12/18 | 阅读: 1880
    汉口码头实为一个观察地方性生活的极佳对象。在这最底层的生活中,展现了多元社会控制(法律多元)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展现了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嵌入
  18. 张旭东:"魔幻现实主义"的政治文化语境构造--莫言《酒国》中的语言游戏、自然史与社会寓言
    文学 2012/12/17 | 阅读: 2089
    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现代主义者,莫言从一开始就没有对社会分析、道德批评、政治介入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在莫言的世界中,现象的世界很少得到再现,而是被"形式-叙述"空间所吞没,并由一种无情的虚构逻辑转化为寓言性形象。
  19. 徐渊涛:替李登辉卸妆--第5-7章
    历史 2013/01/24 | 阅读: 1908
    这三章的标题是:李登辉加入共产党,李登辉背叛共产党始末,李登辉出卖同志?作者父亲徐庆钟先生为前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台大任教时曾为李登辉师长,在白色恐怖中为之做政治担保,后向蒋经国推荐李登辉
  20. 汉斯·莫德罗:我仍在反思过去
    政治 2013/01/21 | 阅读: 1896
    东德最后一位总理。德国统一后曾继续担任德国国会议员,欧洲议会议员:我的目标一如既往地在于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受教育、有工作、享有健康,在关乎他们的生存条件时,有参与决定的权利。也提到《窃听风暴》,认为这部电影是单方面的,其表现出的态度说明,从法理上业已统一了的德国至今依然存在着社会鸿沟。
« 1 ... 90 91 92 (93) 94 95 96 ... 205 »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