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历史

历史

« 1 ... 4 5 6 (7) 8 9 10 ... 28 »
文章
  1. 黄加佳:琉球失国
    2012/09/11
    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出兵台湾,清政府第一次见识到了日本的蛮横不讲理。一向在外交上采取息事宁人态度的清政府,为了早点了结此事,竟然与日本签署了《北京专条》。
  2. 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点
    2012/09/11
    本来自己是有才能的,因为要想凭籍已成势力。就将自己原有之才能皆一并牺牲,不能发展。
  3. 戴燕:日译者眼中的“知日派”
    2012/09/11
    周作人要拿百分之二十五的版税,可是一般的日本人当时才拿百分之十
  4. 桑兵: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
    2012/09/11
    近代普遍感到两难的学术与政治的新旧关系,并非如常人所见那般非此即彼,势如水火。
  5. 许殿才:王夫之的正统之辨
    2012/09/11
    王夫之对历史前途,还是充满信心的。他认为治统或可有时而绝,道统却是存于人心而不可夺的
  6. 邓力群:初到新疆的历程
    2012/09/08
    从所历所为讲述新疆和平解放过程
  7.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
    2012/09/01
    按:这一部分讲了三件事,一是讲谭先生为金山石化厂选址考证的事;二是讲谭先生在学术争鸣上如何求真求是的事;三是讲谭先生一辈子为学如何勤奋的精神,重点在第二部分。
  8. 鞠明库:明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
    2012/08/30
    明代的自然灾害对社会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一、造成了明代人口的大量减少和大规模迁徙;二、严重破坏了明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三、为明代政治演进提供了重要契机;四、影响着明代一些地区社会风俗的形成和流传。
  9. 李理:近代日本对钓鱼岛的"踏查"及窃取
    2012/08/29
    以往学界多利用《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之二手资料。《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之相关资料,出自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及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之原始档案。但两馆所藏之"踏查"、"回航报告"及"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外交文书"都没有收录。笔者利用"外交文书"没有收录的资料,对史实进行补充还原。
  10. 刁书仁:洪武时期中朝外交中的“表笺风波”
    2012/08/27
    洪武初年,明朝与高丽、李朝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由于朝鲜半岛政局动荡,复杂多变, 对明外交受其政局的影响,摇摆不定,致使明太祖朱元璋在与朝鲜的交往中猜忌心理不断加剧,屡屡制造表笺之祸。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中朝两国关系才开始进入正常稳定的发展时期。
  11. 凌文超:2011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2012/08/25
    政治史研究历来是史学研究中的重点。本年度秦汉政治史研究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传统政治史和思想史的成果渐多,祭礼研究勃兴,皆是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12. 索飒:从“他人”到“我们”:拉美印第安人运动的崛起
    2012/08/17
    有近4千万(相当于一个西班牙的人口)讲400多种不同语言的印第安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各个角落。在阿根廷、乌拉圭这样的移民国家里,他们是极少数;在墨西哥、智利、委内瑞拉等混血人口众多的国家里,他们是少数;而在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秘鲁这几个安第斯山国家里,他们分别占到了20%、40%甚至50%以上
  13. 刘承军:当影子登上历史舞台——拉美印第安人的觉醒
    2012/08/14
    殖民主义的毒素远远没有得到清算。几百年来,印第安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据秘鲁官方资料,该国贫困和赤贫阶层集中在在印第安人居住边远村落;大约79%的印第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79.8%的印第安人仍然是文盲。
  14. 高国荣: 环境史在欧洲的缘起、发展及其特点
    2012/08/04
    环境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出现。一定程度上,历史地理学、法国年鉴学派、汤因比的有关著作,为环境史在欧洲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养分。它也与《环境与历史》杂志的创办,欧洲环境史学会的成立,紧密联系。总体上,和美国相比,欧洲的环境史研究具有更多的跨学科研究的特色和全球史的视野,而且自始就重视城市环境问题。研究在西欧和北欧较发达,东欧和南欧相对落后。
  15. 孙歌:中国经验与日本战后思想建设
    2012/07/21
    今天我想借用日本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60年代初期的社会变化当中知识界所关心的基本问题,来反思我们自身的课题意识。
  16. 白化文:中国纸文化中特有的“敬惜字纸”之现象
    2012/07/21
    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琐记》中记有:"庙旁是一座焚化字纸的砖炉,炉口上方横写着四个大字道'敬惜字纸'。"这是对字纸炉的典型描述。
  17. 萧武:为了新中国,也为了新世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
    2012/07/19
    如果从较长时段来看,确实可以说,朝鲜战争很大程度上带有“独立战争”的意味,即一方面向全世界表明,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以这种方式让自身从欧美主导的旧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里独立了出来。但与此同时不能忘记的是,中国自晚清以来在困境中反抗帝国主义国际体系的时候,目标从不仅仅是独善其身,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都是有其未来世界想象图景的
  18. 黄黎:共产国际、联共(布)及中共中央对北伐态度的历史考察
    2012/07/12
    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两广的统一,孙中山北伐的夙愿再次被提到广州国民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由于担心北伐会触动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而引起其直接干预,影响到苏联东部边境和中东铁路利益。在"喘息政策"的指导下,共产国际、联共(布)一直在谨慎地权衡北伐的利弊得失。伴随着国民革命军的顺利进军,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于北伐的态度终于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作为其下属支部的中国共产党。
  19. 陈广恩:“泛滥赏赐”与元代社会
    2012/07/08
    "泛滥赏赐"是元代社会的一大特色,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对元代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元朝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补救,但终元一代也未能克治这一元代“财政上的癌症”。
  20. 孟晖:皂纱遮面的北宋名臣
    2012/07/03
    大约因为长安城中皆是土道,扬尘严重,自中唐起,京城的士大夫便形成了一道规矩:只要出门,即使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城中四处来往,一律须戴席帽。士大夫都要带"幞头",再于其上加席帽,等于戴了双重的帽具,于是出现了"重戴"这一叫法。
« 1 ... 4 5 6 (7) 8 9 10 ... 28 »
API: RSS订阅



技术支持: MIINNO 京ICP备20003809号-1 | © 06-12 人文与社会